卷第四十六

關燈
物,郡人殺之,共推猶龍起兵;猶龍乃偕邑紳陳子龍、李待問、章簡等募壯士數千城守,與志葵、蜚相犄角。

    八月初旬,我兵以輕舟截春申浦大戰,乘風縱火;二将皆被執,遂圍郡城。

    降紳董廷對将内應;事覺,郡人磔殺之。

    已有假黃蜚兵号者突至,猶龍以為信,開門納之。

    紅巾抹首者随之入,俄而巾脫,皆辮發也;衆人驚呼『城破矣』!守卒盡潰。

    猶龍出東門,中流矢,死于濠。

     同死者:教谕睦明永,丹陽舉人;書示其子曰:『我父命我名,修短視明』。

    自缢于明倫堂。

    邑紳李待問,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授中書舍人。

    初,待問夢袍服間有字曰「天孫織錦」,以為中翰兆也。

    至是,遇害于織染局。

    章簡,以舉人官羅源知縣。

    守南門被執,不屈死。

    尚寶司丞徐念祖與妻張、二妾陸與李,俱投缳死。

    又有傅凝之者,亦舉人也;參吳志葵軍。

    黃浦之敗,與諸生戴泓赴水死。

    衣工陸厚元積薪于門,語其妻曰:『能完節乎』?曰:『能』。

    厚元舉火與其妻、子、女皆焚死。

    我朝賜猶龍通谥「忠烈」,待問「忠節」,簡、念祖「節愍」。

     周室瑜,昆山舉人;嘗官儀封知縣。

    朱集璜,昆山貢生;以學行為鄉裡所推。

     南都亡,邑人方議拒守,而縣丞閻茂才已遣使投誠;衆乃殺茂才,以閏六月乙未(十五日)推前狼山總兵王佐才為盟主。

    參将陳宏勳、前知縣楊永言、邑諸生歸莊、顧炎武、嘉定諸生吳其沆各自城外率壯士百人來助,室瑜、集璜與邑諸生陶瑊、貢生陳大任舉兵應之,協守甚力。

    王師至,宏勳率舟師迎戰而敗,遊擊孫志尹戰殁,城遂陷;永言等遁去,其沆死之。

    佐才縱民出走,冠帶坐帥府被殺。

    室瑜與子朝礦、妻諸氏、朝礦妻王氏同不屈死,集璜投河死。

    瑊居雞鳴塘,去城二十裡;率鄉兵赴援不及,還家自經死。

    大任始倡義,迎佐才以其宅為帥府;與妻張氏、子思翰同死。

     同時殉難者,自集璜門人孫道民、張謙外,以守禦死者:蘇觀道、莊萬程、陸世镗、陸雲将、歸之甲、周複培、陸彥沖;以代父死者:沈征憲、朱國轼;以救母死者,徐洺。

    又有徐溵、王在中、吳行貞,皆不屈死焉。

    我朝賜室瑜通谥「節愍」、志尹「烈愍」(佐才另有傳)。

     王湛,太倉諸生;故相國錫爵之裔也。

    薙發令下,語其兄醇曰:『弟誓與發為存亡也』!集裡人陳說大義;從者數百人,與其友蔡仲昭、魏虎臣橫刀前驅圍州城。

    官吏登陴笑曰:『此烏合耳,何能為』!炮擊之,衆皆伏地不能傷;訝曰:『此知兵者』!傳令禁舉火,以虞内變。

    三日突煙不起,人聲寂然。

    衆謂其怯也,闆扉遮矢石薄城呼噪。

    時暑甚,自辰至未,饑且疲,解衣少憩;守者驟開門,以十二騎突馳之,遂大潰。

    醇受傷,赴水死。

    湛砍一騎未及,亦被砍死。

    仲昭、虎臣俱戰死。

     侯峒曾字豫瞻,太倉嘉定人;給事中震旸子也。

    成天啟乙醜(一六二五)進士。

    顧秉謙欲招之,畀以館選;不往谒。

    已授南京兵部主事,以憂歸。

    崇祯初,尚書張鳳翼薦為職方郎中;辭。

    改南京文選主事,轉稽勳郎中、江西提學參議。

    時益王勢方熾,峒曾于歲試黜二宗生名;王怒诮讓,不為動。

    給事中耿始然奉命督賦,監司以屬禮見;峒曾獨與抗行,剛正之譽達京師。

    尋拜浙江參政,分守嘉、湖。

    漕卒擊傷秀水知縣李向中,峒曾請于撫按,捕戮首惡;部内肅然。

    吏部尚書鄭三俊舉天下賢能監司五人,峒曾與焉。

    擢順天府丞,未赴而京師陷。

    弘光時,起左通政,引疾不就。

     南都潰,走避鄉舍。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降将李成棟以水陸兵駐吳淞,多剽敓;民憤甚,團練鄉兵,破成棟舟師于新泾,推峒曾主城守事。

    裡人黃淳耀、張錫眉等慷慨誓師,分門固守;一敗成棟于羅店,再敗之于倉橋。

    成棟怒,大修戰具,破婁塘、逼太倉,自率銳師來攻。

    峒曾乞師于總兵吳志葵,志葵遣遊擊蔡祥以七百人赴援;一戰失利,外援遂絕。

    或謂大勢已去,宜為十萬生靈計;峒曾推案痛哭,裂招降榜,督運磚石。

    七月三日大雨,城崩一角;架巨木支之。

    明日雨溢注,城大崩;成棟薄東門上,峒曾與其子元演、元潔猶立睥睨間指揮巷戰。

    鄉民欲扶之去;峒曾曰:『我既與城守,城亡與亡;去何之』!趨歸拜家廟,将溺于池,叱二子速走避,二子痛哭願從死,相抱入水;未絕而兵至,引出并殺之。

    有金生者,夜竊峒曾首藏箧中;家人方殓,有哭聲自外來者,則金生負箧至也。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弟岐曾,太學生;少時與兄齊名。

    丁亥(一六四七)吳勝兆之變,陳子龍奔嘉定,匿岐曾之仆劉馴家;事洩,并遇害。

     黃醇耀,字蘊生。

    幼好學;性沖和湛靜,喜怒不形于色。

    登崇祯癸未(一六四四)進士;寄弟淵耀書曰:『吾廷試時,鼎甲上殿,啧啧稱羨。

    天地間自有為數千年一人、數百年一人者;今人不肯為數千百年之一人而欲為三年之一人,可怪也』!遂賦詩南歸。

    弘光時,不谒選。

     大兵圍城,佐侯峒曾調兵禦守。

    城破,與弟淵耀入草庵;僧無垢曰:『君未受職,可無死』!醇耀曰:『忝名進士,宜為國死。

    今托上人死此清淨土,足矣』!索筆書曰:『進士黃醇耀死此。

    嗚呼!進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潔身自隐;讀書寡益,學道無成!耿耿不沒,此心而已』!與淵耀分左右就缢;年四十一。

    暴屍七晝夜,神色不變。

    淵耀,諸生;律己嚴恪,與兄相師友。

    至是,偕死。

    我朝賜醇耀通谥,曰「忠節」。

     時同死者,邑舉人張錫眉,自經死;妾何氏,抱女赴水殉之。

    襲用圓,與兄諸生用廣自溺死。

    錫眉嘗孤館獨坐,一女子挑之,不為動。

    用圓以經學知名。

    又,馬元調、夏雲蛟、唐全昌三人者,皆諸生之有志行與城守死者也。

    又有王雲程者,亦貢生也。

    又,唐景耀、唐培、朱霞三人,亦嘉定諸生。

    與李成棟戰于羅店鎮,同遇害。

     金聲,字正希。

    其先為休甯人;父客嘉魚,因寄籍。

    四歲就傅,問『孔子何人』?曰:『聖人』。

    問『何在』?曰:『沒且二千年矣』!乃哭不食。

    長工舉子業,多湛深之思;名傾海内。

     成崇祯戊辰(一六二八)進士,改庶吉士。

    明年十一月,我大清兵自大安口入,京師戒嚴;召對平台,疏薦所知申甫有将才。

    申甫者,僧也,雲南人;能制戰車、火器。

    命取車器入覽,授申甫都司佥書。

    召對稱旨,擢副總兵,敕募新軍,便宜從事;以聲為禦史,監其軍。

    召募得數千人,皆市井遊手也;又為總理滿桂所忌,委之當敵。

    甫不得已,結營于蘆溝橋;我兵遶出其後,禦車者惶遽不能轉,殲戮殆盡。

    聲既痛甫之亡也,而又恥無功,請練兵收桑榆之效;不許。

    再疏請罷斥,不許。

    請頒诏朝鮮、聯絡東江,張海外形勢;亦不許。

    謝病歸;诏屢起之,不赴。

    以鄉郡多盜,團練義勇為捍禦。

    十六年(一六四三),鳳督馬士英遣使者李章玉征貴州兵讨賊,過徽州大掠;吏民以為賊,率衆破走之。

    士英信章玉言,謂聲與推官吳翔鳳主使;聲兩疏陳辨,帝察其無罪,置不問。

    是冬起修撰,未赴。

    南都立,擢左佥都禦史;堅不起。

     乙酉(一六四五)夏,王師破池州,奉太祖高皇帝像,率士民拜哭,謀起兵;門人江天一曰:『徽州形勝地,諸縣皆阻隘可守;獨績溪平迤當孔道,宜築關隘以重兵據之,與他縣為砥柱』。

    遂築叢山關,屯軍分守六嶺。

    于是,甯國邱祖德、泾縣尹民興、徽州溫璜、貴池吳應箕多應之。

    隆武帝授聲右都禦史、兵部右侍郎,總督南直軍務;聲刊布诏書,曰:『使南中知閩地之有主』。

    遂拔旌德、甯國諸縣。

     王師攻績溪,江天一登陴守禦;間出戰,殺傷相當。

    已而,邱祖德、尹民興等多敗死。

    降将張天祿以少騎牽制天一于績溪,間道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

    九月二十日,徽故禦史黃澍詐稱援兵,聲見其着故衣冠而發未薙也,信之;城遂破。

    聲被擒,呼曰:『徽民之守,吾使之;第執吾去,勿傷民』!揮天一去,曰:『君有老母』!天一不可;遂并執至南京。

    諸大僚欽其名,館而加禮。

    聲呼洪承疇字曰:『亨九!豈有受恩如亨九而甘心降敵者』!承疇咄曰:『此老火性未除』!明日,驅出通濟門;謂刑者曰:『但絕我氣,毋斷我頭』!撚須仰面飲刃死。

    僧海明聞聲死,市棺抱屍而斂。

    呵之,不為動;載棺歸蕪湖。

    有閩人蕭倫者,賈客也;見棺惡,泫然曰:『此豈足斂公者!吾有善棺值百數十金,此我公所安寝者也』。

    遂易之。

    閩中贈禮部尚書,谥「文毅」。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江天一字文石,世居歙之寒江村。

    為文磊落闳肆,困童子試者二十年。

    聞金壇周锺名,徒步往從;歸語其友曰:『周君非佳士也』!比為博士弟子員,貧益甚,裙穿見尻。

    有謀脫官事者,餡以金百二十;不顧而唾。

    受徒淮上,淮之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