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七

關燈
不朽。

    今甫得斬名王、奏大捷,而猜忌四起!且我與撫南弟同起雲南,一旦絓誤,辄遭廢棄;忌我當必尤甚!我妻子俱在雲南,豈得已而奔哉』!諸營聞之,有引軍從者。

    明年,可望自将精騎追之,猝與大兵遇于寶慶,大敗;大兵亦引還,定國遂據守粵西。

     時上在安龍,日就窮促,而可望逆謀益亟;上乃密與大學士吳貞毓、中官張福祿、全為國等謀遣給事中林青陽赍敕赴定國營進封晉王,令統兵入扈。

    定國奉诏感泣,許以身報;上複鑄「屏翰親臣」金印賜之。

    已而馬吉翔洩其謀,自貞毓而下十八人俱被害;可望憾定國益深。

    定國亦恐其來襲,出掠廉、雷以避之;破高州,進攻新會,為大兵所敗。

    可望聞定國敗駐柳州,命馮雙禮襲之;定國燒糧走。

    雙禮謂其怯也,追之,遇伏被擒;定國禮而釋之,由是雙禮傾心于定國焉。

    明年,定國退駐南甯,衰弱不振;可望遣總兵張明志、關有才襲之。

    定國計無所出,中書金維新、曹延生日:『明志等兵雖多,皆帥主舊部下,安敢相敵!今以奇兵襲之,彼不虞我之至也,且驚而潰。

    我乘勝至安龍,迎皇上入雲南;美名厚實兼收之矣』!定國然之。

    率靳統武、高文貴等集兵萬人,拔寨從小路行五日,出明志營後,猝沖之,明志軍大亂;降其衆三千人,進趨安龍。

    可望偵知,趣令白文選劫上赴黔;文選竟與定國連和,奉上由安南衛西趨雲南。

    滇中守将劉文秀亦怨可望,共迎上入城,居可望第。

    定國亟令收吉翔;吉翔複媚事之,以免(詳「吉翔傳」)。

    論功,封文秀為蜀王、文選鞏昌王。

    文選還黔,可望怒其二于定國也,奪其衆而鞿之;然以家口在滇,未敢反。

    丁酉(一六五七)夏,上命張虎歸其妻子;秋七月,遂舉兵反。

    九月,定國、文秀禦之交水,白文選暨馬進忠、維興等悉叛可望來歸;賊狼狽入黔,挈妻子奔長沙,投我經略洪承疇軍前以降(詳「可望傳」)。

    雙禮、進忠俱晉爵為王,其餘諸将進秩有差。

     戊戌(一六五八)二月,王師自蜀、楚、粵三路會兵入黔;定國分遣其将劉正國、楊武等扼守三陂、紅關諸險要,馬進忠駐貴州。

    四月,王自奇、關有才反,定國自将讨平之。

    我楚師入鎮遠,貴州告急,不及救;自奇等誅,而貴州遂不守矣。

    蜀師至三陂,正國遁;遵義亦失。

    五月,蜀師破楊武兵于開州之倒流水。

    秋七月朔,上拜定國為招讨大元帥,賜黃钺。

    粵師抵獨山州;十月,三路兵俱集,戒期入滇。

    定國與文選、雙禮等亦分三路禦之,連戰皆敗;大營妻子俱散失,諸将北走不相顧,馬寶等降。

    報至,上奔永昌。

    己亥(一六五九)正月三日,大兵入雲南;上下诏罪己。

    定國還钺待罪,請削秩;不許。

     二月望日,大兵抵大理之玉龍關,文選戰敗,定國令總兵靳統武以兵四千扈上奔騰越。

    己乃伏兵磨盤山,即高黎貢山也;大理寺卿盧桂生叛降于我,洩其謀,複大敗。

    報聞,上與馬吉翔、李國泰等連夜走緬甸。

    定國收餘衆追扈,則上西行,去騰越已百裡;念君臣俱死無益,聞文選屯兵木邦,就之謀曰:『主上入緬,敕漢兵無入關;我若深入,恐生不測禍。

    萬一北兵有警,此地無險要可禦;莫若妥擇邊境屯集,作後圖』!而文選以上左右無重兵,請身入捍衛,意不合;定國遂自引所部從孟艮抵猛緬駐劄。

    前此潰衆陸續至,勢稍振。

    未幾,移營孟連;賀九儀邀文選部将張國用、趙得勝等歸之。

    孟艮有女酋長,懼為所并,糾衆抗拒;定國滅之,據其城。

    以敕印招土司,謀恢複沅江;土司那嵩受總督印,密為傳布,各土司亦有聽命者。

    會吳三桂破沅江,那嵩自焚死,事不果。

    九儀妻子在滇,為三桂所得,令作書招之。

    九儀将出降,定國杖殺之;國用、得勝皆怏怏有二志。

    總兵唐宗堯,奸弁也;守磨艿。

    凡告奮勇投孟艮者,已悉收隸麾下;商賈往來者,财貨悉被劫。

    由是南北道梗,滇中、阿瓦消息絕不通。

    已文選别由木邦舉兵薄阿瓦,再舉皆不克;乃還兵至孟艮會定國,合兵進逼錫箔江(即垌■〈土白〉也)。

    辛醜(一六六一)夏四月,定國遣使入城求上,不許;相持久,乃退屯三十裡。

    緬人于郊外立木城,偪寨拒戰;定國、文選大破之,決計渡河。

    駕浮橋濟師,為緬所斷。

    複遣都督丁仲柳等于上流造船;工将竣,緬出奇兵焚擊,仲柳棄船走,複不果。

    初,定國屢購夷民具奏,密請上速計出坎;且言:『臣等兵不敢深入者,激則恐生内變也。

    必善谕緬人送之出境,方為上策。

    諸臣在内,何洩洩不以為意也』?上以玺書獎慰之。

    先後凡三十餘疏,半為緬人所獲,不得達。

    尋與文選議分兵進次桐塢,以十六舟攻之;緬人鑿沈其五,遂引還。

    而國用、得勝以九儀之死銜定國,挾文選北走,将出降;抵耿馬,遇定國部将吳三省。

    三省于安龍之敗,尋獲定國家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