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

關燈


     祈年殿是祈谷的地方,是個圓形大殿,三重藍色琉璃瓦檐,最上一層上安金頂。

    殿的建築用内外兩周的柱,每周十二根,裡面更立四根“龍井柱”。

    圓周十二間都安格扇門,沒有牆壁,莊嚴中呈顯玲珑。

    這殿立在三層圓壇上,壇的樣式略似圜丘而稍大。

     天壇部署的規模是明嘉靖年間制定的。

    現存建築中,圜丘和皇穹宇是清乾隆八年(一七四三)所建。

    祈年殿在清光緒十五年雷火焚毀後,又在第二年(一八九○)重建。

    祈年門和皇乾殿是明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原物。

    現在祈年門梁下的明代彩畫是罕有的曆史遺物。

     頤和園 在中國曆史中,城市近郊風景特别好的地方,封建主和貴族豪門等總要獨霸或強占,然後再加以人工的經營來做他們的“禁苑”或私園。

    這些著名的禦苑、離宮、名園,都是和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分不開的。

    他們鑿了池或築了山,建造了亭台樓閣,栽植了樹木花草,布置了回廊曲徑,橋梁水榭,在許許多多巧妙的經營與加工中,才把那些離宮或名園提到了高度藝術的境地。

    現在,這些可寶貴的祖國文化遺産,都已回到人民手裡了。

     北京西郊的頤和園,在著名的圓明園被帝國主義侵略軍隊毀了以後,是中國四千年封建曆史裡保存到今天的最後的一個大“禦苑”。

    頤和園周圍十三華裡,園内有山有湖。

    倚山臨湖的建築單位大小數百,最有名的長廊,東西就長達一千幾百尺,共計二百七十三間。

     頤和園的湖、山基礎,是經過金、元、明三朝所建設的。

    清朝規模最大的修建開始于乾隆十五年(一七五○年),當時本名清漪園,山名萬壽,湖名昆明。

    一八六○年,清漪園和圓明園同遭英法聯軍毒辣的破壞。

    前山和西部大半被毀,隻有山巅琉璃磚造的建築和“銅亭”得免。

     前山湖岸全部是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所重建。

    那時西太後那拉氏專政,為自己做壽,竟挪用了海軍造船費來修建,改名頤和園。

     頤和園規模宏大,布置錯雜,我們可以分成後山、前山、東宮門、南湖和西堤等四大部分來了解它的。

     第一部後山,是清漪園所遺留下的藝術面貌,精華在萬壽山的北坡和坡下的蘇州河。

    東自“赤城霞起”關口起,山勢起伏,石路回轉,一路在半山經“景福閣”到“智慧海”,再向西到“畫中遊”。

    一路沿山下河岸,處處蒼松深郁或桃樹錯落,是初春清明前後遊園最好的地方。

    山下小河(或稱後湖)曲折,忽狹忽闊;沿岸摹仿江南風景,故稱“蘇州街”,河也名“蘇州河”。

    正中北宮門入園後,有大石橋跨蘇州河上,向南上坡是“後大廟”舊址,今稱“須彌靈境”。

    這些地方,今天雖已剝落荒涼,但環境幽靜,仍是頤和園最可愛的一部。

    東邊“諧趣園”是仿無錫惠山園的風格,當中荷花池,四周有水殿曲廊,極為别緻。

    西面通到前湖的小蘇州河,岸上東有“買賣街”(現已不存),俨如江南小鎮。

    更西的長堤垂柳和六橋是仿杭州西湖六橋建設的。

    這些都是摹仿江南山水的一個系統的造園手法。

     第二部前山湖岸上的布局,主要是排雲殿、長廊和石舫。

    排雲殿在南北中軸線上。

    這一組由臨湖一座牌坊起,上到排雲殿,再上到佛香閣;倚山建築,巍然聳起,是前山的重點。

    佛香閣是八角鑽尖頂的多層建築物,立在高台上,是全山最高的突出點。

    這一組建築的左右還有“轉輪藏”和“五芳閣”等宗教建築物。

    附屬于前山部分的還有米山上幾處别館如“景福閣”,“畫中遊”等。

    沿湖的長廊和中線成丁字形;西邊長廊盡頭處,湖岸轉北到小蘇州河,傍岸處就是著名的“石舫”,名清宴舫。

    前山着重侈大、堂皇富麗,和清漪園時代重視江南山水的曲折大不相同;前山的安排,是“仙山蓬島”的格式,略如北海瓊華島,建築物倚山層層上去,成一中軸線,以高聳的建築物為結束。

    湖岸有石欄和遊廊。

    對面湖心有遠島,以橋相通,也如北海團城。

    隻是島和岸的距離甚大,通到島上的十七孔長橋,不在中線,而由東堤伸出,成為遠景。

     第三部是東宮門入口後的三大組主要建築物:一是向東的仁壽殿,它是理事的大殿;二是仁壽殿北邊的德和園;内中有正殿、兩廊和大戲台;三是樂壽堂,在德和園之西。

    這是那拉氏居住的地方。

    堂前向南臨水有石台石階,可以由此上下船。

    這些建築擁擠繁複,像城内府第,堵塞了入口,向後山和湖岸的合理路線被建築物阻擋割裂,今天遊園的人,多不知有後山,進仁壽殿或德和園之後,更有迷惑在院落中的感覺,直到出了榮壽堂西門,到了長廊,才豁然開朗,見到前面湖山。

    這一部分的建築物為全園布局上的最大弱點。

     第四部是南湖洲島和西堤。

    島有五處,最大的是月波樓一組,或稱龍王廟,有長橋通東堤。

    其他小島非船不能達。

    西堤由北而南成一弧線,分數段,上有六座橋。

    這些都是湖中的點綴,為北岸的遠景。

     天甯寺塔 北京廣安門外的天甯寺塔,是北京城内和郊外的寺塔中完整立着的一個最古的建築紀念物。

    這個塔是屬于一種特殊的類型:平面作八角形,磚築實心,外表主要分成高座、單層塔身和上面的多層密檐三部分。

    座是重疊的兩組須彌座,每組中間有一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