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台紀略

關燈
同治甲戌春三月,日本兵擾台灣。

    夏四月,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奉诏辦理台灣海防兼理各國事務。

    五月,奏調南北洋槍隊兵赴援。

    于是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奏派記名提督總統淮軍銘字武毅馬步各營唐定奎率所部步隊十三營應之。

    其奏略曰:伏查日本構兵生番,焚掠牡丹等社,實屬顯違和約,妄啟釁端。

    經沈葆桢派令藩司潘霨等親赴琅峤,與該中将西鄉從道,據理駁诘。

    該中将猶複藉詞狡展,未肯遵照撤兵,居心殊為叵測。

    台灣水陸兵備,自不可不厚積其勢,預伐詭謀。

    惟原奏借撥久練洋槍一節,北洋大枝防軍,現祗廣西右江鎮總兵周盛傳所統盛仁等營正在大沽海口以内,修造新城,添築炮台,工尚未竣。

    畿輔重地,必須留備緩急,礙難分調。

    至南洋槍隊無多,分駐金陵、蘇、揚、上海等處,防務緊要,亦難酌撥。

    且兵勢聚則氣盛,分則力弱,若于兩處零星抽撥,兵将素不相習,轉恐臨敵贻誤。

    疊準沈葆桢函咨台灣情形,經與兩江督臣李宗羲、江蘇撫臣張樹聲往返函商,查有記名提督唐定奎所統現駐徐州之武毅銘字一軍,向隸提督劉銘傳部下,随臣剿辦發、撚,轉戰數省,極為得力。

    唐定奎樸誠明幹,素為将士所服。

    臣于同治十年九月内奏報曹克忠赴陝接統銘軍,聲明撥交若幹營外,餘仍拔回徐州屯駐,以備南北援應,曾将此軍可備征調情形函複沈葆桢暨總理衙門查照。

    現據陳奏,需兵設防,應仍移緩就急,力顧大局,拟即飛饬唐定奎統帶所部步隊十三營,合計六千五百人,由徐拔赴瓜洲口,分批航海赴台,聽候沈葆桢調遣。

    該軍向習西洋槍炮,訓練有年,步伐整齊,技藝娴熟,将士一心,尚可資指臂之助。

    其提督陳鳳樓所帶該軍馬隊三營一哨,仍暫留徐州、宿遷,巡緝地方。

    臣一面商請李宗羲等饬調滬局輪船暨雇用招商局輪船駛赴瓜洲,分起裝載東渡,并函請沈葆桢酌派閩廠兵船入江接載,俾期迅速。

    該軍所需月饷、軍裝、子藥等項,督饬後路台局源源接濟,不令稍有缺乏。

    奏入,得旨如所議辦理。

     初,日本之構兵也,以先年屬國琉球人遭風漂至台灣番境,為牡丹社生番戕殺,凡五十四人,聲言代為複仇,遣中将西鄉從道、先鋒福島九成等于三月下旬率兵船突至琅峤登岸。

    琅峤者,屬鳳山縣治,為全台山南路,有番社十八,名為熟番,向設南北路理番同知專理其事,歲征饷銀二十兩有奇,入山犒賞鹽布一次。

    其間有閩、廣華人寄莊參處。

    凡通生番之徑,皆立石以禁出入。

    嘉慶年間,文襄郡王福康安平林爽文,建營于此,今近地柴城曰福安街,以此。

    日兵既至,分營琅峤、大埔角、龜山等處。

    續載婦女十餘人,攜酒、米、鐵練農器及松、桐、杉木、花草各種凡數百株,起造城壕、房舍,為持久計,而時遣輪船沿海駛赴後山一帶探徑,出入其地。

    近番社,則出绫布、酒果、錢貨誘和,俾向導入山。

    于是有網索等十一社詣軍投降,領給紅旗,以憑出入,并限其頭人四日入見一次,傳報消息。

    乃由風港、石門、四重溪三路進兵,攻破牡丹社、高士佛社、加芝來社、竹仔社,擇要屯紮,進圖龜仔角社。

    番人精标槍,時于密林狙擊,日兵亦多傷亡者。

    有加錐來社生番頭人導往拔磘社駐紮,遂轉入後山界焉。

     沈葆桢既抵台郡,值福建布政使潘霨奉诏幫辦防務,取道上海,晤日本駐京公使柳原前光,商允退兵,具有手書,即派同台灣道夏獻綸邀會船政衙門洋将日意格斯恭塞格赴琅峤日營,晤中将西鄉從道,反複辨論,重申前議。

    兼出沈葆桢照會,破其狂愚。

    西鄉怃然不應。

    潘霨乃傳會各番社頭人,宣示國家德意,均歡欣鼓舞,以為日本欺淩,懇求保護,出具嗣後不敢劫殺押狀。

    西鄉探悉其情,複堅邀潘霨晤語,以生番本非中國版圖為詞。

    示以台灣府志内載生番各社輸饷數,逡巡婉謝,允止本國後兵,兼複書柳原前光,俾與中國議約。

    沈葆桢據以陳奏。

    其要曰:竊思倭奴雖有悔心,然窺我軍械之不精,營壘之不廣,貪鸷之念,積久難消,退兵不甘,因求貼費,不允必求通商,此皆萬不可開之端,且有不可勝窮之弊。

    非益嚴儆備,斷難望轉圜。

    倘恃其款詞,日廷一日,奸民乘隙構煽,必至事敗垂成。

    班兵惰窳性成,募勇訓練無素,請于北洋大臣借撥洋槍隊三千、南洋大臣借撥洋槍隊二千來台,乃有剿敵之軍,以為各表率雲。

     六月,唐定奎檄饬所部随征曰統帶,武毅右軍五營提督王德成及管帶前營提督李常孚、管帶左營總兵宋先聘、管帶右營總兵餘光德、管帶後營副将胡國恒為前隊;曰幫帶,武毅親兵正營都司唐先品暨統帶武毅左軍三營提督張光亮及管帶正營遊擊何迪華、管帶左營都司陳有元為中隊;曰管帶,武毅親兵副營提督周志本暨統帶銘字中軍三營提督章高元及管帶副将劉朝林、管帶左營參将朱鳴安為後隊。

    均由陸路陸續進發。

    而唐定奎自率營務處知府田勤生暨銀錢所、訊驗處、采辦處諸文武員弁舟下揚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