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大事記
關燈
小
中
大
好亂者,遂煽傳倭使蔡欽所陳思蘭子督船三百艘來複仇,以考功郎董應舉曾疏請嚴禁通倭,而海道石某(字楚陽)置二人于法也。
丙辰五月,有明石道友者舣船東湧(海島名)。
謠訛既張,上下震駭,城門晝閉。
巡撫黃承元(字玉田,按湧幢小品作與參)募人出探,無敢應者。
最後以重犒得董伯起,至則登山,謹見二倭艖栖南風澳、布袋澳間,而潛伺其一于南礁。
伯起被掩執,乃危辭以聳之。
倭曰:『無他,欲借首軍報命免死耳』。
首軍者,彼頭目之稱也。
竟挾伯起去。
是冬,黃公召甯海廢将沈有容為水标參将,建牙東岐(在閩縣合北裡,即府志之翁崎)。
有容治兵練械,振法周防,極見信任焉。
明年四月,道友投誠,送伯起歸。
未幾,倭渠桃煙門者,将二百餘倭,殺擄浙兵,突入閩疆,奪漁船,掠漁戶,而舟觸東沙(海礁也)碎焉。
然猶登陸,乘間出肆害。
黃公乃檄沈便宜行事,各寨遊俱聽節制。
沈遣王居華言道友受撫狀,以動煙門。
煙門欲得書為征。
已而果降,遂收桃等還報。
是役始末計三年,不遺一簇而巨憝厥角,論者謂沈之功出于黃之善将将,亮哉。
疏聞而黃卒于官,有容亦以謗毀日興,改任山東矣。
閩海海寇始末記 天啟六年(丙寅) 春,泉州海盜鄭芝龍與弟芝虎據海島,截商粟,樹旗招兵,犯中左所。
初,泉州饑民剽擄海上,出沒無恒,而芝龍為之魁。
五月,遊擊盧毓英攻鄭芝龍不克,攻入中左所。
七月,鄭芝龍劫商船,勢寖大,其黨謀攻廣東海豐嵌頭村以為穴。
芝龍初隻聚船十餘隻,漸至百隻。
及福海嚴米禁,饑民附者益衆,遂達千艘。
十二月,鄭芝龍入閩,襲漳浦舊鎮,殺守将。
巡撫朱一馮遣都司洪先春率舟師擊之,不利。
時芝龍有求撫意,泉州知府王猷遣谕退守海外,仍許立功贖罪。
天啟七年(丁卯) 巡撫朱欽相從總兵俞咨臯議,撫楊六、楊七等,安置海上。
六月,鄭芝龍犯銅山、中左等處,總兵俞咨臯戰敗,芝龍入據之。
芝龍求返内地,楊六納其金不為通,遂流劫海上。
崇祯元年(戊辰) 正月,工科給事顔繼祖劾福建總兵俞咨臯,下獄。
三月,禁漳、泉人販海。
鄭芝龍縱掠福建、浙江海上 六月,福海寇周三陷連江北茭堡,掠巡檢印去,賂歸之。
兵部議招撫鄭芝龍。
八月,巡撫熊文燦擒海寇許六于外洋。
文燦鑄大铳,造铳船,制火藥,精募漁兵,親出鼓練,以張新标,故擒之。
九月,鄭芝龍降于巡撫熊文燦。
工科給事中顔繼祖言芝龍既降,當責其報效,從之。
時芝龍與李魁奇俱就撫。
芝龍授遊擊,盤踞海濱,上至溫、台、吳淞,下至湖廣近海州郡,皆報水如故。
同時有蕭香、白毛并橫行海上,後俱為芝龍所并。
祟祯二年(己巳) 四月,寇犯中左所。
廣東副總兵陳廷對約芝龍剿寇。
芝龍戰不利,歸閩。
不數日,寇大至,犯中左所近港,芝龍又敗。
寇夜薄中左所。
六月,遊擊鄭芝龍斬叛寇楊六、楊七于金門洋。
撫寇李魁奇複叛,寇海澄,知縣餘應桂遣兵擊敗之。
秋,巡撫熊文燦率舟師擊賊于吉丫,敗績,海寇周三焚斃。
芝龍初受撫,桀骜難馴,議者以驕子奉之。
文燦屏姑息之謀,施反間之策,嗾同黨李魁奇叛,芝龍氣稍折。
魁奇複合周三、锺六以抗之,芝龍始大敗求援。
冬,李魁奇伏誅。
魁奇為芝龍所忌,因合锺六擊斬之于粵海。
崇祯三年(庚午) 六月,海賊犯長樂松下,居民禦之,退。
八月,海賊都海佬又以百餘船犯長樂,居民圍之,死傷甚衆。
崇祯四年(辛未) 七月,海賊複犯松下,殺人放火。
锺六擾福州,溺死。
魁奇之擒也,锺六(即锺斌)居功多,因撫以酬之。
锺、鄭旋交惡,熊文燦複激芝龍去锺,且資以藥铳堅船,锺六溺斃于水。
崇祯五年(壬申) 六月,粵寇劉香劫連江毗■〈田屯〉及縣城,知縣于可舉卻之。
複掠幕浦堡,殺男女無算(按劉香亦作劉香佬。
佬者,粵中男子之稱也)。
十一月,劉香犯小埕,遊擊鄭芝龍擊走之。
崇祯六年(癸酉) 六月,劉香駕船三百餘号自連江定海所抵長樂梅花澳,掠内港焚燒屋舍,居民集禦,得不入。
複自南港屠閩縣猴嶼村。
崇祯七年(甲戌) 劉香大夥賊船犯松下澳,殺人放火,居民逃竄,三日絕煙(按長樂志載是役為九年丙子,然劉香八年已死,海氛告息,豈有九年複入寇之理?長志紀年似誤)。
崇祯八年(乙亥) 四月,參将鄭芝龍擊劉香于粵之田尾洋,香自焚死(按漳州府志則雲:香自辛未以來,頻年沖突,上犯長樂,下襲海豐、銅山古雷遊澳,出沒無常,至是勢蹙,自刎而死。
又按七年四月,劉香犯海豐,時巡撫熊文燦已調充兩廣總督,饬守道、巡道、參将等往招之,皆被執,诏責文燦戴罪自效。
閩撫沈猶龍乃委權芝龍,合粵兵夾攻之。
香勢窮蹙,自焚溺死。
芝龍亦以俘敵功署總兵矣。
又按閩海自天啟初海寇漸熾,季年幾充斥。
寨遊船、兵兩虛,見賊喘息。
當時乃借撫剿以暴去暴。
至是閩警略平,而粵燧亦歇。
未幾,福郡賊氛又起,尤以福清之海口、長樂之松下為淵薮,次則文石、琅崎、省城之河口等地,内外奸徒出海行劫,辇金歸而人不敢問,遂寖成大患。
賊首蕭朝清、林振、林啟、鄭漢章輩,皆海口南城頭赤嶼以東諸澳人也,一帶三十餘裡,處處有賊,皆線索相通。
無知細民溺于厚利,或冒死接濟。
自後雖屢加芟夷,而旋滅旋生,終不能絕。
海民重被其禍,歲無甯日,以迄于明亡)。
鄭芝龍事略(附) 芝龍者,泉州南安縣石井巡司人也,字飛黃,小名一官。
父紹祖,為泉州庫史。
時芝龍方十歲,戲投石子,誤中太守葉善繼額。
擒治之,見其姿表,釋之。
後遁日本,娶倭婦,生成功。
居數歲,與仲芝虎流入海島,依顔振泉(福州府志、廈門志并作思齊)為盜,辟台灣地。
振泉死,議推擇一人統其衆,弗能定,乃割牲禱天,貯米插劍,約拜而劍躍者為主。
次及芝龍,再拜,劍出于地,衆鹹異之,推為魁,陸梁海上,官兵莫敢抗。
天啟時,朝議招撫,以葉善繼有恩于芝龍,因量移泉州道,為書招之。
芝龍降。
善繼坐戟門,令芝龍兄弟囚首自縛請命。
芝虎一軍皆嘩,竟叛去,複踞海島。
崇祯戊辰九月,芝龍率衆投誠于督師熊文燦,授遊擊。
芝龍雖降,然習于群盜,凡海船出洋者非得鄭氏旗不能往來,每舶稅入三千金,以故所部不取于官可自給。
凡賊遁入海者,檄芝龍捕之辄獲。
于是鄭氏權振七閩。
後以平劉香、征生黎、焚荷蘭功(按崇祯十二年夏六月,荷蘭國将郎必裡哥帥師以夾闆九犯閩,芝龍與弟師豹、芝彪焚其船五,敵敗走),遷都督,繼封南安伯。
唐王入閩,封平虜侯,加太師,戰守機宜悉委之。
王屢責出師,芝龍每雲饷乏,終不一出仙霞也。
順治三年,貝勒王帥師入閩,芝龍遁,将入海,王攻泉,迫安平,芝龍降。
?監國魯王入閩始末記 清順治二年(乙酉。
明弘光元年。
是歲南都亡,唐王立于福州,稱隆武元年。
魯王監國紹興,以明年稱監國魯元年) 六月壬辰,明鄞縣在籍前刑部員外郎錢肅樂起兵甯波,遣迎魯王以海于台州。
閏六月戊申,明魯王監國于紹興,以田仰為東閣大學士。
清順治三年(丙戌。
明隆武二年。
是歲福京亡,魯王在紹興,稱監國元年。
桂王立于肇慶,以明年稱永曆元年) 正月己酉朔,王在紹興。
六月丙子,清兵渡錢塘江,王航海。
九月,明魯富平将軍張名振奉王至舟山,守将黃斌卿拒不納。
十月丁酉,明永勝伯鄭彩以其軍扈王發舟山,入閩。
十一月丙寅,明永勝伯鄭彩奉王次中左所。
清順治四年(丁亥。
明永曆元年。
魯王在長垣,稱監國二年。
海上朱成功稱隆武三年) 正月癸卯朔,王在長垣,以熊汝霖為東閣大學士,加張煌言右佥都禦史。
辛未,王禡牙誓師。
提督楊耿、總兵鄭聯皆以兵來會。
進鄭彩建國公,張名振定西侯,楊耿同安伯,鄭聯定遠伯,周瑞閩安伯,周鶴芝(按鶴俗省作?,行朝錄作崔芝乃?字之誤)平夷伯,阮駿(按小腆紀年作阮進)蕩湖伯。
二月壬申朔,王圍海澄。
癸酉,王攻漳州不克。
甲戌,清兵救海澄王退入于海。
己卯,王遣兵攻福州,不克。
壬午,王遣兵攻興化,不克。
癸巳,王遣兵攻福清,不克。
三月己未,平夷伯周鶴芝攻閩安。
五月壬戌,建國公鄭彩複長樂。
平夷伯周鶴芝取福清海口鎮東二城,以參謀林鑰舞、總兵趙牧守之。
六月,王駐琅江(即琅島。
按連江縣志,明季唐藩既覆,魯王以舟往來海島上,常駐閩安、琅崎間,号召各屬,次長垣事失載)。
庚午,王又攻漳州,不克。
七月甲辰,王親戎,次長垣,會鄭彩、周鶴芝、周瑞、阮駿之師攻福州,敗績。
八月丙戌,王遣兵襲連江。
九月庚申,王遣兵複羅源,又複連江,于是長樂、永福、閩清、甯德諸城皆下。
十月丁醜,大學士劉中藻起兵攻下福甯。
兵部右侍郎林汝翥、吏部員外郎林?起兵複福清
丙辰五月,有明石道友者舣船東湧(海島名)。
謠訛既張,上下震駭,城門晝閉。
巡撫黃承元(字玉田,按湧幢小品作與參)募人出探,無敢應者。
最後以重犒得董伯起,至則登山,謹見二倭艖栖南風澳、布袋澳間,而潛伺其一于南礁。
伯起被掩執,乃危辭以聳之。
倭曰:『無他,欲借首軍報命免死耳』。
首軍者,彼頭目之稱也。
竟挾伯起去。
是冬,黃公召甯海廢将沈有容為水标參将,建牙東岐(在閩縣合北裡,即府志之翁崎)。
有容治兵練械,振法周防,極見信任焉。
明年四月,道友投誠,送伯起歸。
未幾,倭渠桃煙門者,将二百餘倭,殺擄浙兵,突入閩疆,奪漁船,掠漁戶,而舟觸東沙(海礁也)碎焉。
然猶登陸,乘間出肆害。
黃公乃檄沈便宜行事,各寨遊俱聽節制。
沈遣王居華言道友受撫狀,以動煙門。
煙門欲得書為征。
已而果降,遂收桃等還報。
是役始末計三年,不遺一簇而巨憝厥角,論者謂沈之功出于黃之善将将,亮哉。
疏聞而黃卒于官,有容亦以謗毀日興,改任山東矣。
閩海海寇始末記 天啟六年(丙寅) 春,泉州海盜鄭芝龍與弟芝虎據海島,截商粟,樹旗招兵,犯中左所。
初,泉州饑民剽擄海上,出沒無恒,而芝龍為之魁。
五月,遊擊盧毓英攻鄭芝龍不克,攻入中左所。
七月,鄭芝龍劫商船,勢寖大,其黨謀攻廣東海豐嵌頭村以為穴。
芝龍初隻聚船十餘隻,漸至百隻。
及福海嚴米禁,饑民附者益衆,遂達千艘。
十二月,鄭芝龍入閩,襲漳浦舊鎮,殺守将。
巡撫朱一馮遣都司洪先春率舟師擊之,不利。
時芝龍有求撫意,泉州知府王猷遣谕退守海外,仍許立功贖罪。
天啟七年(丁卯) 巡撫朱欽相從總兵俞咨臯議,撫楊六、楊七等,安置海上。
六月,鄭芝龍犯銅山、中左等處,總兵俞咨臯戰敗,芝龍入據之。
芝龍求返内地,楊六納其金不為通,遂流劫海上。
崇祯元年(戊辰) 正月,工科給事顔繼祖劾福建總兵俞咨臯,下獄。
三月,禁漳、泉人販海。
鄭芝龍縱掠福建、浙江海上 六月,福海寇周三陷連江北茭堡,掠巡檢印去,賂歸之。
兵部議招撫鄭芝龍。
八月,巡撫熊文燦擒海寇許六于外洋。
文燦鑄大铳,造铳船,制火藥,精募漁兵,親出鼓練,以張新标,故擒之。
九月,鄭芝龍降于巡撫熊文燦。
工科給事中顔繼祖言芝龍既降,當責其報效,從之。
時芝龍與李魁奇俱就撫。
芝龍授遊擊,盤踞海濱,上至溫、台、吳淞,下至湖廣近海州郡,皆報水如故。
同時有蕭香、白毛并橫行海上,後俱為芝龍所并。
祟祯二年(己巳) 四月,寇犯中左所。
廣東副總兵陳廷對約芝龍剿寇。
芝龍戰不利,歸閩。
不數日,寇大至,犯中左所近港,芝龍又敗。
寇夜薄中左所。
六月,遊擊鄭芝龍斬叛寇楊六、楊七于金門洋。
撫寇李魁奇複叛,寇海澄,知縣餘應桂遣兵擊敗之。
秋,巡撫熊文燦率舟師擊賊于吉丫,敗績,海寇周三焚斃。
芝龍初受撫,桀骜難馴,議者以驕子奉之。
文燦屏姑息之謀,施反間之策,嗾同黨李魁奇叛,芝龍氣稍折。
魁奇複合周三、锺六以抗之,芝龍始大敗求援。
冬,李魁奇伏誅。
魁奇為芝龍所忌,因合锺六擊斬之于粵海。
崇祯三年(庚午) 六月,海賊犯長樂松下,居民禦之,退。
八月,海賊都海佬又以百餘船犯長樂,居民圍之,死傷甚衆。
崇祯四年(辛未) 七月,海賊複犯松下,殺人放火。
锺六擾福州,溺死。
魁奇之擒也,锺六(即锺斌)居功多,因撫以酬之。
锺、鄭旋交惡,熊文燦複激芝龍去锺,且資以藥铳堅船,锺六溺斃于水。
崇祯五年(壬申) 六月,粵寇劉香劫連江毗■〈田屯〉及縣城,知縣于可舉卻之。
複掠幕浦堡,殺男女無算(按劉香亦作劉香佬。
佬者,粵中男子之稱也)。
十一月,劉香犯小埕,遊擊鄭芝龍擊走之。
崇祯六年(癸酉) 六月,劉香駕船三百餘号自連江定海所抵長樂梅花澳,掠内港焚燒屋舍,居民集禦,得不入。
複自南港屠閩縣猴嶼村。
崇祯七年(甲戌) 劉香大夥賊船犯松下澳,殺人放火,居民逃竄,三日絕煙(按長樂志載是役為九年丙子,然劉香八年已死,海氛告息,豈有九年複入寇之理?長志紀年似誤)。
崇祯八年(乙亥) 四月,參将鄭芝龍擊劉香于粵之田尾洋,香自焚死(按漳州府志則雲:香自辛未以來,頻年沖突,上犯長樂,下襲海豐、銅山古雷遊澳,出沒無常,至是勢蹙,自刎而死。
又按七年四月,劉香犯海豐,時巡撫熊文燦已調充兩廣總督,饬守道、巡道、參将等往招之,皆被執,诏責文燦戴罪自效。
閩撫沈猶龍乃委權芝龍,合粵兵夾攻之。
香勢窮蹙,自焚溺死。
芝龍亦以俘敵功署總兵矣。
又按閩海自天啟初海寇漸熾,季年幾充斥。
寨遊船、兵兩虛,見賊喘息。
當時乃借撫剿以暴去暴。
至是閩警略平,而粵燧亦歇。
未幾,福郡賊氛又起,尤以福清之海口、長樂之松下為淵薮,次則文石、琅崎、省城之河口等地,内外奸徒出海行劫,辇金歸而人不敢問,遂寖成大患。
賊首蕭朝清、林振、林啟、鄭漢章輩,皆海口南城頭赤嶼以東諸澳人也,一帶三十餘裡,處處有賊,皆線索相通。
無知細民溺于厚利,或冒死接濟。
自後雖屢加芟夷,而旋滅旋生,終不能絕。
海民重被其禍,歲無甯日,以迄于明亡)。
鄭芝龍事略(附) 芝龍者,泉州南安縣石井巡司人也,字飛黃,小名一官。
父紹祖,為泉州庫史。
時芝龍方十歲,戲投石子,誤中太守葉善繼額。
擒治之,見其姿表,釋之。
後遁日本,娶倭婦,生成功。
居數歲,與仲芝虎流入海島,依顔振泉(福州府志、廈門志并作思齊)為盜,辟台灣地。
振泉死,議推擇一人統其衆,弗能定,乃割牲禱天,貯米插劍,約拜而劍躍者為主。
次及芝龍,再拜,劍出于地,衆鹹異之,推為魁,陸梁海上,官兵莫敢抗。
天啟時,朝議招撫,以葉善繼有恩于芝龍,因量移泉州道,為書招之。
芝龍降。
善繼坐戟門,令芝龍兄弟囚首自縛請命。
芝虎一軍皆嘩,竟叛去,複踞海島。
崇祯戊辰九月,芝龍率衆投誠于督師熊文燦,授遊擊。
芝龍雖降,然習于群盜,凡海船出洋者非得鄭氏旗不能往來,每舶稅入三千金,以故所部不取于官可自給。
凡賊遁入海者,檄芝龍捕之辄獲。
于是鄭氏權振七閩。
後以平劉香、征生黎、焚荷蘭功(按崇祯十二年夏六月,荷蘭國将郎必裡哥帥師以夾闆九犯閩,芝龍與弟師豹、芝彪焚其船五,敵敗走),遷都督,繼封南安伯。
唐王入閩,封平虜侯,加太師,戰守機宜悉委之。
王屢責出師,芝龍每雲饷乏,終不一出仙霞也。
順治三年,貝勒王帥師入閩,芝龍遁,将入海,王攻泉,迫安平,芝龍降。
?監國魯王入閩始末記 清順治二年(乙酉。
明弘光元年。
是歲南都亡,唐王立于福州,稱隆武元年。
魯王監國紹興,以明年稱監國魯元年) 六月壬辰,明鄞縣在籍前刑部員外郎錢肅樂起兵甯波,遣迎魯王以海于台州。
閏六月戊申,明魯王監國于紹興,以田仰為東閣大學士。
清順治三年(丙戌。
明隆武二年。
是歲福京亡,魯王在紹興,稱監國元年。
桂王立于肇慶,以明年稱永曆元年) 正月己酉朔,王在紹興。
六月丙子,清兵渡錢塘江,王航海。
九月,明魯富平将軍張名振奉王至舟山,守将黃斌卿拒不納。
十月丁酉,明永勝伯鄭彩以其軍扈王發舟山,入閩。
十一月丙寅,明永勝伯鄭彩奉王次中左所。
清順治四年(丁亥。
明永曆元年。
魯王在長垣,稱監國二年。
海上朱成功稱隆武三年) 正月癸卯朔,王在長垣,以熊汝霖為東閣大學士,加張煌言右佥都禦史。
辛未,王禡牙誓師。
提督楊耿、總兵鄭聯皆以兵來會。
進鄭彩建國公,張名振定西侯,楊耿同安伯,鄭聯定遠伯,周瑞閩安伯,周鶴芝(按鶴俗省作?,行朝錄作崔芝乃?字之誤)平夷伯,阮駿(按小腆紀年作阮進)蕩湖伯。
二月壬申朔,王圍海澄。
癸酉,王攻漳州不克。
甲戌,清兵救海澄王退入于海。
己卯,王遣兵攻福州,不克。
壬午,王遣兵攻興化,不克。
癸巳,王遣兵攻福清,不克。
三月己未,平夷伯周鶴芝攻閩安。
五月壬戌,建國公鄭彩複長樂。
平夷伯周鶴芝取福清海口鎮東二城,以參謀林鑰舞、總兵趙牧守之。
六月,王駐琅江(即琅島。
按連江縣志,明季唐藩既覆,魯王以舟往來海島上,常駐閩安、琅崎間,号召各屬,次長垣事失載)。
庚午,王又攻漳州,不克。
七月甲辰,王親戎,次長垣,會鄭彩、周鶴芝、周瑞、阮駿之師攻福州,敗績。
八月丙戌,王遣兵襲連江。
九月庚申,王遣兵複羅源,又複連江,于是長樂、永福、閩清、甯德諸城皆下。
十月丁醜,大學士劉中藻起兵攻下福甯。
兵部右侍郎林汝翥、吏部員外郎林?起兵複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