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動物的痛苦 (1950)
關燈
小
中
大
物即便不是毫無痛苦,也不大痛苦。
勒布搜集了大量證據,表明沒有大腦兩半球的動物,在心理學的方方面面,都與植物無異。
随手拈來的例證就是,盡管姬蜂的幼蟲正在侵食毛毛蟲的内髒,可毛毛蟲依然該吃吃該喝喝。
雖然活體解剖并未應用于無脊椎動物,可無脊椎動物正好印證了設計活體解剖的那些人的觀點。
&rdquo 6.盡管喬德博士并未提出這一點,我還是禁不住想再引一下,這位來信者就動物的恐懼所提出的有趣之極的觀點。
他指出,人類之恐懼包含兩個要素:(甲)生理感覺,應歸因于分泌物等等;(乙)關于将發生之事的心像(thementalimage),假如你失去控制,假如炸彈落在這兒,假如火車脫軌。
這樣說來,既然甲本身遠遠不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悲痛,那麼,當我們會得到甲卻又沒有乙、不信乙、或者抑制了乙時,會喜歡上甲的人,所在多有。
急轉彎,沖浪,飙車、爬山,就是如此。
不過,要是有讀者接受不了我第九章的第一部分,所有這一切都毫無意義。
一個人要是還沒昏頭,就不會以自己對動物心靈的臆測(speculation)為基礎,着手構建神正論(theodicy)。
這類臆測,我說過,隻有當打開了我們對可能性之想象,深化并強化了我們對實存的不可避免的不可知論,也隻有在上帝與人之關系不成問題之後,它才有其地位。
我們并不知道答案:這些臆測,隻是我們對可能情形的猜測。
關鍵其實在于辯明,這裡必定有個答案;在于辯明,假如在我們自個就能知道祂(假如還有這等事的話)的有生之年,我們漸漸體認到&ldquo萬古常新的美善&rdquo,那麼,在其他領域,在我們盡管或許&ldquo認知&rdquo(savoir)關于祂的一些零零散散的事情但卻無從&ldquo體知&rdquo(connaître)祂的那些領域,盡管表面上相反,祂也不會是一股黑暗力量(apowerofdarkness)。
因為在我們自己的領域,盡管也有相反現象,但無論對喬德博士還是對我,這些問題都算是解決了。
我知道,總有那麼些個時刻,那看上去至少像是動物在受苦的東西,無休無止,孤苦無告,使得一切有神論辯護,聽起來空洞。
尤其是我們四周正在運轉的昆蟲世界,本身明顯就像是地獄。
當此之時,古老的義憤、古老的憐憫,又再次升起。
可是,這一經驗是何等的模棱兩可啊。
我不會花大力氣闡述其模棱兩可之處,因為我想,我已經在其他地方闡述過了。
而且我敢确定,喬德博士老早就看到了。
假如我認為此義憤和憐憫隻是自己的主觀經驗,其力量,出了當前這一刻(下一刻就變了)就失效了,那麼,我就難以将它們用作标尺,藉以訊問創世(creation)。
相反,隻有當我們把它們當作創世必定與之吻合也必須因之受責難的超驗之顯現(transcendentillumination)時,它們才構成對上帝的有力批駁。
隻有當它們本身是上帝的聲音時,才是對上帝之批駁。
我的反抗,越像雪萊,越像普羅米修斯,也就越能确定,它會藉神之名。
像喬德或路易斯這樣的偶在(merecontingent),生于一個安全的自由文明時代,又從中汲取了某種人道主義情懷,偶爾會因動物之苦痛(suffering)而犯怒&mdash&mdash可是,這又有何相幹?一個人怎會将對上帝之證明或批駁,置于這樣一個曆史偶然之上! 不,不會。
我們感受到它們,還不夠。
隻有當我們感受無誤,隻有當我們确保這些标尺在法理上具有淩駕于一切可能世界之上的絕對君權,隻有在這時,它們才構成不信(disbelief)的根據&mdash&mdash同時,也構成信(belief)的根據。
就在我們譴責顯見的在我們外面的上帝(apparentGodwithout)之時,在我們裡面的上帝(Godwithinus)則暗度陳倉,回來了。
丁尼生(Tennyson)有首詩,寫一個人深信,傳統信條裡的上帝是惡的。
他叫嚷:&ldquo要是有此上帝,願天帝咒詛他,消滅他。
&rdquo假如咒詛背後并無&ldquo天帝&rdquo(GreatGod),誰來咒詛?隻會是這個可憐的顯見的&ldquo上帝&rdquo的一個木偶了。
他的咒詛,從根上就死掉了:咒詛與他所譴責的那種殘酷,恰好是一丘之貉,都是無意義之悲劇的組成部分。
從這裡,我隻看到兩條出路:要麼是有個&ldquo天帝&rdquo,也有個&ldquo這世界的神&rdquo,一個空中掌權者的首領,&ldquo天帝&rdquo會咒詛,有時候還借我們的口咒詛;要麼,天帝之作為,就不是我們眼中的那個樣子。
勒布搜集了大量證據,表明沒有大腦兩半球的動物,在心理學的方方面面,都與植物無異。
随手拈來的例證就是,盡管姬蜂的幼蟲正在侵食毛毛蟲的内髒,可毛毛蟲依然該吃吃該喝喝。
雖然活體解剖并未應用于無脊椎動物,可無脊椎動物正好印證了設計活體解剖的那些人的觀點。
&rdquo 6.盡管喬德博士并未提出這一點,我還是禁不住想再引一下,這位來信者就動物的恐懼所提出的有趣之極的觀點。
他指出,人類之恐懼包含兩個要素:(甲)生理感覺,應歸因于分泌物等等;(乙)關于将發生之事的心像(thementalimage),假如你失去控制,假如炸彈落在這兒,假如火車脫軌。
這樣說來,既然甲本身遠遠不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悲痛,那麼,當我們會得到甲卻又沒有乙、不信乙、或者抑制了乙時,會喜歡上甲的人,所在多有。
急轉彎,沖浪,飙車、爬山,就是如此。
不過,要是有讀者接受不了我第九章的第一部分,所有這一切都毫無意義。
一個人要是還沒昏頭,就不會以自己對動物心靈的臆測(speculation)為基礎,着手構建神正論(theodicy)。
這類臆測,我說過,隻有當打開了我們對可能性之想象,深化并強化了我們對實存的不可避免的不可知論,也隻有在上帝與人之關系不成問題之後,它才有其地位。
我們并不知道答案:這些臆測,隻是我們對可能情形的猜測。
關鍵其實在于辯明,這裡必定有個答案;在于辯明,假如在我們自個就能知道祂(假如還有這等事的話)的有生之年,我們漸漸體認到&ldquo萬古常新的美善&rdquo,那麼,在其他領域,在我們盡管或許&ldquo認知&rdquo(savoir)關于祂的一些零零散散的事情但卻無從&ldquo體知&rdquo(connaître)祂的那些領域,盡管表面上相反,祂也不會是一股黑暗力量(apowerofdarkness)。
因為在我們自己的領域,盡管也有相反現象,但無論對喬德博士還是對我,這些問題都算是解決了。
我知道,總有那麼些個時刻,那看上去至少像是動物在受苦的東西,無休無止,孤苦無告,使得一切有神論辯護,聽起來空洞。
尤其是我們四周正在運轉的昆蟲世界,本身明顯就像是地獄。
當此之時,古老的義憤、古老的憐憫,又再次升起。
可是,這一經驗是何等的模棱兩可啊。
我不會花大力氣闡述其模棱兩可之處,因為我想,我已經在其他地方闡述過了。
而且我敢确定,喬德博士老早就看到了。
假如我認為此義憤和憐憫隻是自己的主觀經驗,其力量,出了當前這一刻(下一刻就變了)就失效了,那麼,我就難以将它們用作标尺,藉以訊問創世(creation)。
相反,隻有當我們把它們當作創世必定與之吻合也必須因之受責難的超驗之顯現(transcendentillumination)時,它們才構成對上帝的有力批駁。
隻有當它們本身是上帝的聲音時,才是對上帝之批駁。
我的反抗,越像雪萊,越像普羅米修斯,也就越能确定,它會藉神之名。
像喬德或路易斯這樣的偶在(merecontingent),生于一個安全的自由文明時代,又從中汲取了某種人道主義情懷,偶爾會因動物之苦痛(suffering)而犯怒&mdash&mdash可是,這又有何相幹?一個人怎會将對上帝之證明或批駁,置于這樣一個曆史偶然之上! 不,不會。
我們感受到它們,還不夠。
隻有當我們感受無誤,隻有當我們确保這些标尺在法理上具有淩駕于一切可能世界之上的絕對君權,隻有在這時,它們才構成不信(disbelief)的根據&mdash&mdash同時,也構成信(belief)的根據。
就在我們譴責顯見的在我們外面的上帝(apparentGodwithout)之時,在我們裡面的上帝(Godwithinus)則暗度陳倉,回來了。
丁尼生(Tennyson)有首詩,寫一個人深信,傳統信條裡的上帝是惡的。
他叫嚷:&ldquo要是有此上帝,願天帝咒詛他,消滅他。
&rdquo假如咒詛背後并無&ldquo天帝&rdquo(GreatGod),誰來咒詛?隻會是這個可憐的顯見的&ldquo上帝&rdquo的一個木偶了。
他的咒詛,從根上就死掉了:咒詛與他所譴責的那種殘酷,恰好是一丘之貉,都是無意義之悲劇的組成部分。
從這裡,我隻看到兩條出路:要麼是有個&ldquo天帝&rdquo,也有個&ldquo這世界的神&rdquo,一個空中掌權者的首領,&ldquo天帝&rdquo會咒詛,有時候還借我們的口咒詛;要麼,天帝之作為,就不是我們眼中的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