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可怕的東東” (1944)
關燈
小
中
大
道這意象(imagery)是假的。
那我們就舉個更複雜的例子。
有一次,我聽一位太太告訴她女兒說,要是你吃太多的阿司匹林片,你就會死。
&ldquo可為什麼呀?&rdquo孩子問道,&ldquo要是把它們碾碎,你也找不到什麼可怕的紅色東東呀。
&rdquo顯然,這孩子想到毒藥,她不僅會有&ldquo可怕的紅色東東&rdquo這個輔助形象,而且也真的相信,毒藥就是紅的。
這是個錯誤。
可是,這個錯誤在多大程度上會使她對毒藥的思考無效?她得知,過量的阿司匹林會緻命;她的信念是對的。
她具備一些有限知識,知道媽媽房間裡哪些東西有毒。
假如我呆在那座房子裡,把一杯仿佛是水的東西舉到嘴邊,這時孩子說:&ldquo别喝。
媽咪說它有毒。
&rdquo要是此時,我不聽勸告,依據是&ldquo這孩子把毒藥看作&lsquo可怕的紅色東東&rsquo,這觀念早已過時且神秘兮兮&rdquo,那我就是個蠢貨。
因而不僅一般而論(ingeneral),思想與想象之間有個分際,而且思想和思者(錯誤地)信以為真的形象之間也有個分際。
當這孩子後來得知,毒藥并不總是紅色的,她不會感到,她關于毒藥的信念發生本質改變。
她依然會知道,就像她一直知道的那樣,所謂毒藥就是你服下就會要你命的東西。
這正是毒藥之本質。
關于顔色的錯誤信念消散了,但對此毫無影響。
同理,一位早早就信基督的山野小民或許會想,說基督坐在父的右手,其實就蘊涵着,在天庭以内擺着兩把尊貴座椅,二者有一定的空間關系。
可是,假如此人後來接受哲學教育,發現上帝并無身體、部位(parts)或激情(passions),因而既無右邊也無宮廷,那時他不會感到,他的信仰發生本質改變。
即便在天真幼稚的那些日子,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東西,從來就不是關于天庭陳設的種種假想細節。
至關重要的是确信,曾被釘死十字架的主,如今是至高的施者(thesupremeAgent),整個宇宙依賴其上的不可思議的力量都來自祂。
他會體認到,在這一點上,他沒上當。
批評家或許會問我們,為什麼這意象(imagery)&mdash&mdash我們承認不正确&mdash&mdash還要用?然而,他沒有注意到,我們企圖拿來取代這意象的任何語言,都會牽涉到向同樣反駁敞開大門的意象。
說上帝&ldquo進入&rdquo自然秩序,牽涉到的空間意象,與說祂&ldquo降臨&rdquo毫無二緻;隻不過是用橫向移動(或不定向)代替了垂直運動。
說祂&ldquo重入&rdquo(re-absorbed)本體界比說祂&ldquo升&rdquo天好一些,要是某種東西溶化在熱流之中的畫面或被吸入喉嚨的畫面,就比鳥飛升或氣球升起的畫面更少誤導的話。
除了關于感覺對象的語言,所有語言都徹頭徹尾是隐喻(metaphorical)。
稱上帝為一種&ldquo力&rdquo([Force]也即像風或發電機一樣的東西),與稱祂為父或王,一樣都是隐喻。
就此而論,我們能夠使得我們的語言更啰嗦,更乏味,但不能使它更平實(moreliteral)。
這不是神學家獨有的難題。
科學家、詩人、心理分析師以及形而上學家,是同一條船上的螞蚱:&ldquo人之理性,欠感官太多。
&rdquo 那麼,我們在何處劃界,區分解釋與&ldquo解釋掉&rdquo(explainingaway)呢?我不認為這很難。
理解上帝未成肉身之時的一切舉動(theun-incarnateactivitiesofGod)&mdash&mdash祂在感官無由進入的層面所作的工&mdash&mdash必須随身帶着我們知道嚴格說來并不真實的意象(imagery)。
至于以同樣方法對待已成肉身的上帝(theIncarnatedGod)所行神迹,那就說不過去了。
它們被當作給人留以感官印象的塵世事件,記錄在案。
它們是我們可以忠實描寫(describeliterally)的那種事情。
基督變水為酒那時,要是我們在場,就會看到、聞見或嘗到。
祂行神迹的故事,與祂&ldquo坐在父神右邊&rdquo不是同一層次的事。
它要麼是事實(fact),要麼是傳說(legend),要麼是謊言(lie)。
信與不信,你必須做個抉擇。
那我們就舉個更複雜的例子。
有一次,我聽一位太太告訴她女兒說,要是你吃太多的阿司匹林片,你就會死。
&ldquo可為什麼呀?&rdquo孩子問道,&ldquo要是把它們碾碎,你也找不到什麼可怕的紅色東東呀。
&rdquo顯然,這孩子想到毒藥,她不僅會有&ldquo可怕的紅色東東&rdquo這個輔助形象,而且也真的相信,毒藥就是紅的。
這是個錯誤。
可是,這個錯誤在多大程度上會使她對毒藥的思考無效?她得知,過量的阿司匹林會緻命;她的信念是對的。
她具備一些有限知識,知道媽媽房間裡哪些東西有毒。
假如我呆在那座房子裡,把一杯仿佛是水的東西舉到嘴邊,這時孩子說:&ldquo别喝。
媽咪說它有毒。
&rdquo要是此時,我不聽勸告,依據是&ldquo這孩子把毒藥看作&lsquo可怕的紅色東東&rsquo,這觀念早已過時且神秘兮兮&rdquo,那我就是個蠢貨。
因而不僅一般而論(ingeneral),思想與想象之間有個分際,而且思想和思者(錯誤地)信以為真的形象之間也有個分際。
當這孩子後來得知,毒藥并不總是紅色的,她不會感到,她關于毒藥的信念發生本質改變。
她依然會知道,就像她一直知道的那樣,所謂毒藥就是你服下就會要你命的東西。
這正是毒藥之本質。
關于顔色的錯誤信念消散了,但對此毫無影響。
同理,一位早早就信基督的山野小民或許會想,說基督坐在父的右手,其實就蘊涵着,在天庭以内擺着兩把尊貴座椅,二者有一定的空間關系。
可是,假如此人後來接受哲學教育,發現上帝并無身體、部位(parts)或激情(passions),因而既無右邊也無宮廷,那時他不會感到,他的信仰發生本質改變。
即便在天真幼稚的那些日子,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東西,從來就不是關于天庭陳設的種種假想細節。
至關重要的是确信,曾被釘死十字架的主,如今是至高的施者(thesupremeAgent),整個宇宙依賴其上的不可思議的力量都來自祂。
他會體認到,在這一點上,他沒上當。
批評家或許會問我們,為什麼這意象(imagery)&mdash&mdash我們承認不正确&mdash&mdash還要用?然而,他沒有注意到,我們企圖拿來取代這意象的任何語言,都會牽涉到向同樣反駁敞開大門的意象。
說上帝&ldquo進入&rdquo自然秩序,牽涉到的空間意象,與說祂&ldquo降臨&rdquo毫無二緻;隻不過是用橫向移動(或不定向)代替了垂直運動。
說祂&ldquo重入&rdquo(re-absorbed)本體界比說祂&ldquo升&rdquo天好一些,要是某種東西溶化在熱流之中的畫面或被吸入喉嚨的畫面,就比鳥飛升或氣球升起的畫面更少誤導的話。
除了關于感覺對象的語言,所有語言都徹頭徹尾是隐喻(metaphorical)。
稱上帝為一種&ldquo力&rdquo([Force]也即像風或發電機一樣的東西),與稱祂為父或王,一樣都是隐喻。
就此而論,我們能夠使得我們的語言更啰嗦,更乏味,但不能使它更平實(moreliteral)。
這不是神學家獨有的難題。
科學家、詩人、心理分析師以及形而上學家,是同一條船上的螞蚱:&ldquo人之理性,欠感官太多。
&rdquo 那麼,我們在何處劃界,區分解釋與&ldquo解釋掉&rdquo(explainingaway)呢?我不認為這很難。
理解上帝未成肉身之時的一切舉動(theun-incarnateactivitiesofGod)&mdash&mdash祂在感官無由進入的層面所作的工&mdash&mdash必須随身帶着我們知道嚴格說來并不真實的意象(imagery)。
至于以同樣方法對待已成肉身的上帝(theIncarnatedGod)所行神迹,那就說不過去了。
它們被當作給人留以感官印象的塵世事件,記錄在案。
它們是我們可以忠實描寫(describeliterally)的那種事情。
基督變水為酒那時,要是我們在場,就會看到、聞見或嘗到。
祂行神迹的故事,與祂&ldquo坐在父神右邊&rdquo不是同一層次的事。
它要麼是事實(fact),要麼是傳說(legend),要麼是謊言(lie)。
信與不信,你必須做個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