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現代人及其思想範疇 (1946)

關燈
更高生活水平。

    評判&ldquo宗教&rdquo,全看它對這些目标是否有所貢獻。

    這就牽涉到了下一問題。

     5.講求實際(Practicality)。

    人變得像非理性的動物一樣&ldquo實際&rdquo。

    在給普通受衆作演講時,我再三發現,基本不可能讓他們理解,我之所以推崇基督教,是因為我認為其斷言客觀地真(true)。

    他們對真理還是謬誤的問題,根本不感興趣。

    他們隻想知道,基督教是否能&ldquo撫慰人心&rdquo(comforting),是否會&ldquo激動人心&rdquo(inspiring),是否對社會有用。

    [在英國,我們在此則遇到特殊困難,因為普通說法&ldquo信&rdquo(believein)有兩個含義。

    (1)因為&ldquo真&rdquo而接受(toacceptastrue)(2)贊同(toapproveof),比如,&ldquo我信自由貿易&rdquo。

    于是,當一個英國人說他&ldquo信&rdquo基督教或他&ldquo不信&rdquo基督教時,他可能根本不在想真理(truth)。

    頗為經常的是,他隻是在告訴我們,他是否贊同作為社會機構的教會。

    ]與這種非人的講求實際(unhamanPracticality)緊密相連的是,對教條(dogma)的冷漠與蔑視。

    流行觀點是無意識的調和論調(syncretistic),人們廣泛相信:&ldquo所有宗教其實都是一回事。

    &rdquo 6.對理性的懷疑(scepticismaboutReason)。

    講求實際,再加上一些道聽途說的弗洛伊德或愛因斯坦,就造就了一種一概而論且又相當從容的信念,即推理(reasoning)證明不了什麼,所有思考都受制于非理性過程(irrationalprocess)。

    在跟一位知識人(anintelligentman)論辯時(他并非知識界[Intelligentsia]之一員),我不止一次指出他所采取的立場,再邏輯推演一下,就導緻否定思考的有效性。

    他理解了我的意思,也同意我,但他并不認為這對其原初立場構成反對。

    他鎮定自若地接受這一結論:我們的所有思考都無效(invalid)。

     依我看,這就是現代精神氣候(metalclimate)的主要特征,現代傳道人(evangelist)不得不在其中工作。

    有個法子,或許對此是個了斷。

    我時常納悶,我們讓人歸信基督,是不是先要讓他們重新歸信異教。

    倘若他們是斯多葛派,是奧爾弗斯教徒,是密特拉教徒,或者(最好)是崇拜地母的農人,我們的任務可能就會輕松一些。

    我之所以并認為當代異教(神智學、靈智學等等)是一個全面變壞的征兆,原因就在這裡。

     在當前處境中,當然也有一些好的因素。

    或許比從前有更多的社會良心(socialconscience)。

    盡管貞節(chastityinconduct)可能少了,但是我想,比起那個更節制更得體的時代,現代年輕人可能更少色情更少淫思。

    (這僅僅是個印象,可能錯誤。

    )我還想,盡管我們孤立無援,盡管我們差不多成了唯一一批人,還念念不忘已被埋莽(但還沒死)的追求客觀真理的欲望,但這一事實,既是困難的根源,也是力量的根源。

    在結束本文之前,我必須說明,由于我個人的天分局限,迫使我經常主要用理智方法(intellectualapproach)。

    但我經常看到,運用一種更動情(emotional)、更&ldquo靈動&rdquo(pneumatic)的方法,也在現代受衆身上産生神奇效果。

    既然神賜下這一禀賦,&ldquo愚拙的道理&rdquo就仍舊孔武有力。

    但最好是兩者兼有:一個在前期做理智上的炮火猛攻,一個則緊随其後直接進攻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