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實用主義與常識
關燈
小
中
大
一個事實,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直到一切語言都以這些概念為依據,現在我們就自然而然地不能以任何别的概念去思索了。
這種觀點隻是遵循着到處被認為十分有效的法則,正如在小事中在近處我們所能看到的形成事物的規律在進行着那樣,我們必須假定大的和遠處的事物也都遵循這種規律。
對于一切功利的實際效果來說,這些概念是很夠用的了。
這些概念由許多發現的特定點開始,然後逐漸由一個事物傳到另一個事物——這似乎已被它們今天在運用上極其暧昧的限制所證實了。
為了特殊的用處,我們假定一個“客觀”的時間在平均地流動着,但我們并不能活靈活現地相信或體會到這個平均地流動的時間。
“空間”的觀念,沒有這麼含渾;但是“事物”到底是什麼呢?星座是正式的物嗎?軍隊是物嗎?理性的存在,如空間、正義是物嗎?一把刀換了柄和刀身以後還是“同樣”的嗎?洛克所認真讨論的那個“醜孩子”還屬于人的“種類”嗎?“精神感應”(telepathy)是幻想還是事實呢?隻要你超過這些範疇的實際用途(往往由特别情況所充分指明的一種用途)而完全轉到一種好奇的或推理的思想方法,你就覺得不可能說出它們應用到事實上的到底是什麼樣的限制了。
逍遙學派的哲學,服從理性傾向,用極專門的與明晰的方法對待常識範疇,想使它永久存在。
例如一件“事物”是一個“存在”或者叫做ens①。
一個存在是一個主體,在主體中“具有”各種性質。
一個主體是一個實體。
實體有許多種類,而這些種類有确定的數目并且是沒有聯系的。
這些區别是基本的、永遠的。
它們作為推論的項目實在極為有用,但除了引導我們的推論到有利的論點上之外,就顯不出什麼意義來了。
要是你問一個經院哲學家,實體的本身是什麼,他除了說它是屬性所依附的東西之外,隻會說你的智力是完全懂得這個字的意義的。
①抽象的存在。
——譯者 但理智所清楚知道的,不過是這個詞的本身和它的指導機能。
這樣就發生這麼一種情況,即如果聽憑其自身,則好奇而閑着無事的理智,已經放棄了常識階段,而轉到一般叫做“批評”的階段。
不但像休谟、貝克萊、黑格爾這些有理智的人,就是象伽利略、達爾頓、法拉第這些實際的事實觀察家,也覺得不能将常識的樸素感覺境界作為最後的實在看待。
常識将不變的“事物”插在斷續的種種感覺之間,同樣,科學也将“原始的”性質、原子、以太、磁場等等的世界,置于常識世界以外。
“事物”現在指的是看不見的無形的東西;舊時看得見的常識的事物,被認為是由這些看不見的事物混合産生的。
否則,就把事物的整個素樸概念廢除了,一個事物的名稱被解釋為隻指示出我們某些感覺在習慣上所借以繼續或同時存在的定律(或聯合的法則)。
科學與批判哲學就這樣突破了常識的界限。
有了科學之後,素樸的實在論就不存在了。
“第二”性質成為不真實的,隻有第一性質遺留下來了。
有了批判哲學,各種東西都遭到大破壞。
常識範疇在存在方面一概不能代表任何東西了,它們不過是人類思想上的崇高的手法而已;在無法補救的感覺潮流中它們是我們的避免迷惑的方法。
批判思想中的科學傾向在一開始的時候是為純粹的理智運動所引起的,但是現在卻在我們的驚異的視線之中展開了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實際效用的領域。
伽利略給我們以精确的時計和精确的炮火練習;化學家們給我們無數的新藥品與染料;安培和法拉第給我們紐約地下鐵路和馬可尼電報。
這些人的發明的假說中的事物,象它們所解釋那樣,表現出感覺所能證實的極其豐富的後果。
我們的邏輯能從這些事物中推論出由于某種條件所産生的結果;因此,如果我們能獲緻這些條件,這種後果就會很快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新近使我們實際上控制自然的範圍大大地超過了在常識的基礎上舊時所能控制的範圍。
範圍擴大的速度增加得這樣快,沒有人能估計出它的限度。
人們甚至害怕人的存在可能被人自己的力量所破壞,他的作為一個有機體的固定性格,也許經受不了那種不斷增加的驚人的任務,那是他的理智漸漸地使他能夠掌握的任務,幾乎是一種神聖的創造性的任務。
他可能淹沒在他的财富裡邊,正如一個小孩子擰開了水龍頭而不知道怎麼關,結果淹死在澡盆裡一樣。
批評的哲學階段在否定方面比科學的階段徹底得多,但至今還沒有給我們什麼施展實用能力的新的領域。
就闡明自然界發展的事實細節而論,洛克,休谟、貝克萊,康德、黑格爾都毫無貢獻。
我想不出有什麼發明或發現可以直接溯源于任何屬于他們個人思想的東西,因為無論是貝克萊的瀝青水還是康德的星霧說,都和他們本人的哲學理論毫無關系。
他們使他們信徒所得到的滿足,是知識的而不是實際的,況且我們還須承認有很多信徒即使在知識上的滿足也都得不到的。
因此,關于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至少有三種描寫得很好的思想水平、階段或類型。
一個階段的許多觀念,有一種優點,而另一個階段的許多觀念又有另一種優點。
但是不可能說任何當前的階段就絕對比其他階段更真實些。
常識是更鞏固的階段,因為它得到機會在先,所以使一切語言都和
這種觀點隻是遵循着到處被認為十分有效的法則,正如在小事中在近處我們所能看到的形成事物的規律在進行着那樣,我們必須假定大的和遠處的事物也都遵循這種規律。
對于一切功利的實際效果來說,這些概念是很夠用的了。
這些概念由許多發現的特定點開始,然後逐漸由一個事物傳到另一個事物——這似乎已被它們今天在運用上極其暧昧的限制所證實了。
為了特殊的用處,我們假定一個“客觀”的時間在平均地流動着,但我們并不能活靈活現地相信或體會到這個平均地流動的時間。
“空間”的觀念,沒有這麼含渾;但是“事物”到底是什麼呢?星座是正式的物嗎?軍隊是物嗎?理性的存在,如空間、正義是物嗎?一把刀換了柄和刀身以後還是“同樣”的嗎?洛克所認真讨論的那個“醜孩子”還屬于人的“種類”嗎?“精神感應”(telepathy)是幻想還是事實呢?隻要你超過這些範疇的實際用途(往往由特别情況所充分指明的一種用途)而完全轉到一種好奇的或推理的思想方法,你就覺得不可能說出它們應用到事實上的到底是什麼樣的限制了。
逍遙學派的哲學,服從理性傾向,用極專門的與明晰的方法對待常識範疇,想使它永久存在。
例如一件“事物”是一個“存在”或者叫做ens①。
一個存在是一個主體,在主體中“具有”各種性質。
一個主體是一個實體。
實體有許多種類,而這些種類有确定的數目并且是沒有聯系的。
這些區别是基本的、永遠的。
它們作為推論的項目實在極為有用,但除了引導我們的推論到有利的論點上之外,就顯不出什麼意義來了。
要是你問一個經院哲學家,實體的本身是什麼,他除了說它是屬性所依附的東西之外,隻會說你的智力是完全懂得這個字的意義的。
①抽象的存在。
——譯者 但理智所清楚知道的,不過是這個詞的本身和它的指導機能。
這樣就發生這麼一種情況,即如果聽憑其自身,則好奇而閑着無事的理智,已經放棄了常識階段,而轉到一般叫做“批評”的階段。
不但像休谟、貝克萊、黑格爾這些有理智的人,就是象伽利略、達爾頓、法拉第這些實際的事實觀察家,也覺得不能将常識的樸素感覺境界作為最後的實在看待。
常識将不變的“事物”插在斷續的種種感覺之間,同樣,科學也将“原始的”性質、原子、以太、磁場等等的世界,置于常識世界以外。
“事物”現在指的是看不見的無形的東西;舊時看得見的常識的事物,被認為是由這些看不見的事物混合産生的。
否則,就把事物的整個素樸概念廢除了,一個事物的名稱被解釋為隻指示出我們某些感覺在習慣上所借以繼續或同時存在的定律(或聯合的法則)。
科學與批判哲學就這樣突破了常識的界限。
有了科學之後,素樸的實在論就不存在了。
“第二”性質成為不真實的,隻有第一性質遺留下來了。
有了批判哲學,各種東西都遭到大破壞。
常識範疇在存在方面一概不能代表任何東西了,它們不過是人類思想上的崇高的手法而已;在無法補救的感覺潮流中它們是我們的避免迷惑的方法。
批判思想中的科學傾向在一開始的時候是為純粹的理智運動所引起的,但是現在卻在我們的驚異的視線之中展開了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實際效用的領域。
伽利略給我們以精确的時計和精确的炮火練習;化學家們給我們無數的新藥品與染料;安培和法拉第給我們紐約地下鐵路和馬可尼電報。
這些人的發明的假說中的事物,象它們所解釋那樣,表現出感覺所能證實的極其豐富的後果。
我們的邏輯能從這些事物中推論出由于某種條件所産生的結果;因此,如果我們能獲緻這些條件,這種後果就會很快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新近使我們實際上控制自然的範圍大大地超過了在常識的基礎上舊時所能控制的範圍。
範圍擴大的速度增加得這樣快,沒有人能估計出它的限度。
人們甚至害怕人的存在可能被人自己的力量所破壞,他的作為一個有機體的固定性格,也許經受不了那種不斷增加的驚人的任務,那是他的理智漸漸地使他能夠掌握的任務,幾乎是一種神聖的創造性的任務。
他可能淹沒在他的财富裡邊,正如一個小孩子擰開了水龍頭而不知道怎麼關,結果淹死在澡盆裡一樣。
批評的哲學階段在否定方面比科學的階段徹底得多,但至今還沒有給我們什麼施展實用能力的新的領域。
就闡明自然界發展的事實細節而論,洛克,休谟、貝克萊,康德、黑格爾都毫無貢獻。
我想不出有什麼發明或發現可以直接溯源于任何屬于他們個人思想的東西,因為無論是貝克萊的瀝青水還是康德的星霧說,都和他們本人的哲學理論毫無關系。
他們使他們信徒所得到的滿足,是知識的而不是實際的,況且我們還須承認有很多信徒即使在知識上的滿足也都得不到的。
因此,關于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至少有三種描寫得很好的思想水平、階段或類型。
一個階段的許多觀念,有一種優點,而另一個階段的許多觀念又有另一種優點。
但是不可能說任何當前的階段就絕對比其他階段更真實些。
常識是更鞏固的階段,因為它得到機會在先,所以使一切語言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