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奇颠清俗累 仙術動朝廷
關燈
小
中
大
僧奉周颠吩咐,道聖上疾病,非凡藥之所能治,特差小僧進藥二品。
他說曾與令尊有交,自馬當分手,直至今日。
” 劉閣門道:“聖上一身,社稷所系。
諸醫尚且束手,不敢下藥,你藥不知何如,怎生輕易引奏?” 赤腳僧道:“君父臨危,臣子豈有不下藥之理?況颠仙不遠千裡,差小僧送藥,若閣門阻抑不奏,脫有不諱,豈無後悔?”劉閣門為他轉奏。
舉朝道:“周颠在匡廬,怎麼知道聖上疾病?這莫非僧人謊言?”隻是太祖信得真,取出一看,内封道: 溫涼石一片(其石紅潤,入手涼沁心骨) 溫涼藥一丸(圓如龍眼,亦淡紅色,其香撲鼻) 道:“用水磨服”。
又寫方道:“用金盞注石,磨藥注之沉香盞服。
”聖上展玩,已知奇藥,即叫磨服。
醫官如法整治,隻見其藥香若菖蒲,盞底凝朱,紅彩迥異。
聖上未刻進藥,到酉末遍體抽掣,先覺心膈清涼,煩燥盡去。
至夜遍體邪熱皆除,霍然病起,精神還比未病時更好些。
道:“朕與周颠别二十五年,不意周颠念朕如此。
” 次日設朝,廷見文武臣僚。
召赤腳僧見,問他:“周颠近在何處?幾時着你來?” 那僧道:“臣天眼尊者侍者,半年前周颠仙與臣師天眼尊者同在廣西竹林寺,道紫微大帝有難,出此一函,着臣赉捧到京投獻。
臣一路托缽而來,至此恰值聖上龍體不安,臣即恭進。
” 聖上道:“如今還在竹林寺麼?” 僧人道:“他神遊五嶽三山,蹤迹無定,這未可知。
期臣進藥後,還于竹林寺相見。
” 聖旨着禮部官陪宴。
着翰林院撰禦書道:“皇帝恭問周神仙。
”差一個官與赤腳僧同至竹林寺,禮請周神仙詣阙。
差官與赤腳僧一路夫馬應付,風餐水宿,來至竹林寺。
寺僧出來迎接了。
問周颠仙在麼?” □□□(寺僧道):“□□□□□□□(在竹林裡與天眼)尊者談玄。
”那差官赍了禦(原缺二百二十九字□□□□□□□□□(書,同赤腳僧前去,但見): □□□□□□□□□□□□□□□□(滿前蒼翠,一片笙竽,清影離離,綠鳳乘風)搖尾;翠□□□□□□□□□□□(稍曆曆,青鸾向日梳翎。
蒼的)蒼,紫的□□□(紫,海底)琅玕;□□□□□(低的低,昂的)昂,澄□□(湖翻)浪。
梢含□□□□□(剩粉,青女理)妝,筍□□□□(茁新苞,佳)人□□(露指),因煙成媚色,逐風鬥奇□(聲)。
迎日□□□□(弄金晖,麗)月發奇影。
郁郁清涼界,□□(冷冷)仙佛□(林)。
□□□□□□□□(隻見左首石凳上坐)着□(一)位: □□□□□(卷發半垂膝),雙□□□(眸撇墜)星。
金環常挂耳,玉麈每□□(随身)。
□□□□(蠶眉獅鼻)稀奇相,十八阿羅□□□(第一尊)。
□□□□□□(右首坐着一個): □□□□□□□□□(長髯飄五柳,短髻聳雙)峰。
坦腹□□□(蟠如鬥),洪聲出□□(似鐘)。
□□(色身)每自溷泥沙,心境蓮花渾不染。
□□□(赤腳僧)先過來問訊了。
次後差官過來,呈上禦書。
□□□(周颠取)來置在石幾上,恭誦了。
差官道:“上意說□□□□(日前幸得)先生妙藥,沉疴頓起。
還乞先生面詣阙庭。
” (周颠)道:“山人糜鹿之性,頗厭拘束,向假佯狂玩世,今□□(已把)臂入林,若使當日肯戮力豎奇,豈不能與劉伯溫并驅中原?今日伯溫死而山人生,真喜出世之早,□(甯)複延頸以入樊籠哉?就是日前托赤腳侍者緻藥,也隻不忘金陵共事之情,原非有意出世,妄希恩澤。
□(希)使者幸為山人善辭。
” 差官道:“聖上差下官敦請,若先生不往,下官何以複命?下官吩咐驿遞,明日備齊夫馬,乞先生束裝同行。
” 周颠道:“山人一杖一履,無裝可束。
亦斷不仆仆道途,以煩郵傳,往是斷不往的了。
” 次日,差官整備夫馬複往。
隻見竹林如故,石幾依然,三人都不見影。
隻在石幾上有一書,是答聖□□(上的)。
□□(忙叫)寺僧問時,道:“三人居無床褥,行無瓢笠,去□□□□□□□□□□□□□□□□(來無常,蹤迹莫測,昨夜也不知幾時去的),也不知去□(向)?” 雲想飄然雀想蹤,杯堪涉水杖為龍。
笑人空作鴻冥慕,知在蓬萊第幾峰? 差官隻得赍書複命道:“已見颠仙,他不肯赴阙,遺書一封,飄然遠去。
”聖上知他原是不可招緻的,也不罪差官。
後來又差官訪張三豐,兼訪颠仙。
名山洞府,無不曆遍,竟不可得。
至三十一年,赤腳僧又赍書到阙下,也不知道些什麼,書在宮禁不傳,聖上念他當日金陵夾輔之功,又念他近日治疾之事,親灑翰墨,為他立傳,道《周颠仙傳》,與禦制諸書并傳不刊。
他說曾與令尊有交,自馬當分手,直至今日。
” 劉閣門道:“聖上一身,社稷所系。
諸醫尚且束手,不敢下藥,你藥不知何如,怎生輕易引奏?” 赤腳僧道:“君父臨危,臣子豈有不下藥之理?況颠仙不遠千裡,差小僧送藥,若閣門阻抑不奏,脫有不諱,豈無後悔?”劉閣門為他轉奏。
舉朝道:“周颠在匡廬,怎麼知道聖上疾病?這莫非僧人謊言?”隻是太祖信得真,取出一看,内封道: 溫涼石一片(其石紅潤,入手涼沁心骨) 溫涼藥一丸(圓如龍眼,亦淡紅色,其香撲鼻) 道:“用水磨服”。
又寫方道:“用金盞注石,磨藥注之沉香盞服。
”聖上展玩,已知奇藥,即叫磨服。
醫官如法整治,隻見其藥香若菖蒲,盞底凝朱,紅彩迥異。
聖上未刻進藥,到酉末遍體抽掣,先覺心膈清涼,煩燥盡去。
至夜遍體邪熱皆除,霍然病起,精神還比未病時更好些。
道:“朕與周颠别二十五年,不意周颠念朕如此。
” 次日設朝,廷見文武臣僚。
召赤腳僧見,問他:“周颠近在何處?幾時着你來?” 那僧道:“臣天眼尊者侍者,半年前周颠仙與臣師天眼尊者同在廣西竹林寺,道紫微大帝有難,出此一函,着臣赉捧到京投獻。
臣一路托缽而來,至此恰值聖上龍體不安,臣即恭進。
” 聖上道:“如今還在竹林寺麼?” 僧人道:“他神遊五嶽三山,蹤迹無定,這未可知。
期臣進藥後,還于竹林寺相見。
” 聖旨着禮部官陪宴。
着翰林院撰禦書道:“皇帝恭問周神仙。
”差一個官與赤腳僧同至竹林寺,禮請周神仙詣阙。
差官與赤腳僧一路夫馬應付,風餐水宿,來至竹林寺。
寺僧出來迎接了。
問周颠仙在麼?” □□□(寺僧道):“□□□□□□□(在竹林裡與天眼)尊者談玄。
”那差官赍了禦(原缺二百二十九字□□□□□□□□□(書,同赤腳僧前去,但見): □□□□□□□□□□□□□□□□(滿前蒼翠,一片笙竽,清影離離,綠鳳乘風)搖尾;翠□□□□□□□□□□□(稍曆曆,青鸾向日梳翎。
蒼的)蒼,紫的□□□(紫,海底)琅玕;□□□□□(低的低,昂的)昂,澄□□(湖翻)浪。
梢含□□□□□(剩粉,青女理)妝,筍□□□□(茁新苞,佳)人□□(露指),因煙成媚色,逐風鬥奇□(聲)。
迎日□□□□(弄金晖,麗)月發奇影。
郁郁清涼界,□□(冷冷)仙佛□(林)。
□□□□□□□□(隻見左首石凳上坐)着□(一)位: □□□□□(卷發半垂膝),雙□□□(眸撇墜)星。
金環常挂耳,玉麈每□□(随身)。
□□□□(蠶眉獅鼻)稀奇相,十八阿羅□□□(第一尊)。
□□□□□□(右首坐着一個): □□□□□□□□□(長髯飄五柳,短髻聳雙)峰。
坦腹□□□(蟠如鬥),洪聲出□□(似鐘)。
□□(色身)每自溷泥沙,心境蓮花渾不染。
□□□(赤腳僧)先過來問訊了。
次後差官過來,呈上禦書。
□□□(周颠取)來置在石幾上,恭誦了。
差官道:“上意說□□□□(日前幸得)先生妙藥,沉疴頓起。
還乞先生面詣阙庭。
” (周颠)道:“山人糜鹿之性,頗厭拘束,向假佯狂玩世,今□□(已把)臂入林,若使當日肯戮力豎奇,豈不能與劉伯溫并驅中原?今日伯溫死而山人生,真喜出世之早,□(甯)複延頸以入樊籠哉?就是日前托赤腳侍者緻藥,也隻不忘金陵共事之情,原非有意出世,妄希恩澤。
□(希)使者幸為山人善辭。
” 差官道:“聖上差下官敦請,若先生不往,下官何以複命?下官吩咐驿遞,明日備齊夫馬,乞先生束裝同行。
” 周颠道:“山人一杖一履,無裝可束。
亦斷不仆仆道途,以煩郵傳,往是斷不往的了。
” 次日,差官整備夫馬複往。
隻見竹林如故,石幾依然,三人都不見影。
隻在石幾上有一書,是答聖□□(上的)。
□□(忙叫)寺僧問時,道:“三人居無床褥,行無瓢笠,去□□□□□□□□□□□□□□□□(來無常,蹤迹莫測,昨夜也不知幾時去的),也不知去□(向)?” 雲想飄然雀想蹤,杯堪涉水杖為龍。
笑人空作鴻冥慕,知在蓬萊第幾峰? 差官隻得赍書複命道:“已見颠仙,他不肯赴阙,遺書一封,飄然遠去。
”聖上知他原是不可招緻的,也不罪差官。
後來又差官訪張三豐,兼訪颠仙。
名山洞府,無不曆遍,竟不可得。
至三十一年,赤腳僧又赍書到阙下,也不知道些什麼,書在宮禁不傳,聖上念他當日金陵夾輔之功,又念他近日治疾之事,親灑翰墨,為他立傳,道《周颠仙傳》,與禦制諸書并傳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