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何宜饋飯與?又夫逾越禮儀,妾不忍也。
自投于水而死。
安女子不載其姓氏,徐天祐亦無注。
今偶讀李太白貞女碑,乃知女子史姓,溧陽黃山裡人,清英潔白,事母純孝,手柔荑而不龜。
其沒時年三十矣。
然自守未适。
唐時立祠其地雲。
秦國 秦杞良妻 秦子姜,富人女也。
贅範相良三日,夫赴長城之役,久而不歸,為制寒不送之。
至長城,問知夫已故,乃号天頓足,哭聲震地。
城崩,尋夫骸骨多難認,齧指血滴之,人骨不可拭者,知其為夫骨,負之而歸。
至潼關,筋骨巳竭,知不能還家,乃置骸岩下,坐于傍而死。
潼關人重其節義,立像而祀之。
秦羅敷女秦羅敷嫁邑夫王仁,後為趙王家令。
一曰,敷出采桑于陌上,王登台見而悅之,欲奪焉。
敷乃作陌上行以自明其志雲:使君自南來,五馬立??躇。
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否?羅敷亦緻詞,使君亦何愚。
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王意乃巳。
西漢 王陵母 王陵以兵屬漢,頃王取陵母置軍中。
陵使至,東鄉坐,陵母,欲招陵,陵母泣送使者曰:願為老妾語陵,善事漢王母以老妾故,持二心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
陳嬰母 漢陳嬰母,漢棠邑侯陳嬰母也。
始嬰為東陽令佐,居縣素信為長者。
秦二世之時,東陽少年殺縣令,相聚數十人,欲立長帥,未有所用,乃請陳嬰。
初,嬰謝不能,後遂強立之。
縣出從之,得二萬人,欲立嬰為王。
嬰母。
曰:我為子家婦,聞光故不甚貴,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以兵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敗則易以亡,可無為人所指名也。
嬰從其言,以兵屬項梁,梁以為上柱國。
後項氏敗,嬰歸漢,以功封棠邑侯。
缇萦 漢太倉令淳于公有罪當刑,诏獄逮系長安。
淳于公無男,有女五人,當行,罵其女曰:生女不生男,緩急非所益。
其小女。
缇萦自傷悲泣,随父至長安,上書曰:妾火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
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複生,刑者不可複屬,雖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繇也。
妾願沒人為官王,以贖父罪,使得自新。
書奏,天子悲憐其意,下令除肉刑。
卓文君 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覺居愁滿,以所着鹔鹴裘,就市人陽昌贳酒,與文君為歡。
既而文君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
遂相與謀于成都賣酒。
相如親著椟鼻禈滌器,以恥王孫,王孫果以為病,乃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還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
十十而寡。
為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
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逐以發痼疾。
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
文君為诔,傳于世。
隽不疑母 漢京兆醜隽不疑母,賦性純謹,最慈仁,居家恂恂善教,禦諸子姓,舉有方,而一食自言,大間不苟。
時漢尚吏治,以故吏多嚴刻,母謂??刻之重以殘民命也,每隐痛之。
不疑為京兆尹,行縣錄囚徒,摩其母,辄問所平反。
母喜笑飲食,言語異于他時,或無所出,母怒,為之不食。
由是故不疑之為吏也,不嚴不殘,所全活者甚衆。
人知不疑之治尚寬,而不知其母之善教有以緻之也。
衆延年母漢東海嚴延年母,生五子,皆有吏材,至二千石,東海。
号曰萬石嚴妪。
延年為河南太守,所在名曰:嚴能冬。
月,傳屬縣囚論府下,流血數裡,河南号曰屠伯。
其母。
常從東海來,欲就延年臘。
到洛陽,适見報囚,母大驚,便上都亭,不肯入府。
延年出谒,母,閉合不見。
延年免冠頓首。
閣下。
母乃見之,責數延年曰:幸備郡守,專治千裡不聞。
仁義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顧乘刑罰,多戮殺人,欲以緻威,豈為民父母之音哉!延年服罪,頓首謝,因為禦歸府舍。
母畢正臘,謂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獨殺。
我不自意老,當見壯子被刑戮也。
行矣,去汝東海掃除墓地耳。
遂去,歸郡,見宗族昆弟,複為言之。
後歲餘,為府丞所章結非名十事,下禦史案驗,遂棄延年于市。
東海莫不賢智其母。
自投于水而死。
安女子不載其姓氏,徐天祐亦無注。
今偶讀李太白貞女碑,乃知女子史姓,溧陽黃山裡人,清英潔白,事母純孝,手柔荑而不龜。
其沒時年三十矣。
然自守未适。
唐時立祠其地雲。
秦國 秦杞良妻 秦子姜,富人女也。
贅範相良三日,夫赴長城之役,久而不歸,為制寒不送之。
至長城,問知夫已故,乃号天頓足,哭聲震地。
城崩,尋夫骸骨多難認,齧指血滴之,人骨不可拭者,知其為夫骨,負之而歸。
至潼關,筋骨巳竭,知不能還家,乃置骸岩下,坐于傍而死。
潼關人重其節義,立像而祀之。
秦羅敷女秦羅敷嫁邑夫王仁,後為趙王家令。
一曰,敷出采桑于陌上,王登台見而悅之,欲奪焉。
敷乃作陌上行以自明其志雲:使君自南來,五馬立??躇。
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否?羅敷亦緻詞,使君亦何愚。
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王意乃巳。
西漢 王陵母 王陵以兵屬漢,頃王取陵母置軍中。
陵使至,東鄉坐,陵母,欲招陵,陵母泣送使者曰:願為老妾語陵,善事漢王母以老妾故,持二心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
陳嬰母 漢陳嬰母,漢棠邑侯陳嬰母也。
始嬰為東陽令佐,居縣素信為長者。
秦二世之時,東陽少年殺縣令,相聚數十人,欲立長帥,未有所用,乃請陳嬰。
初,嬰謝不能,後遂強立之。
縣出從之,得二萬人,欲立嬰為王。
嬰母。
曰:我為子家婦,聞光故不甚貴,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以兵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敗則易以亡,可無為人所指名也。
嬰從其言,以兵屬項梁,梁以為上柱國。
後項氏敗,嬰歸漢,以功封棠邑侯。
缇萦 漢太倉令淳于公有罪當刑,诏獄逮系長安。
淳于公無男,有女五人,當行,罵其女曰:生女不生男,緩急非所益。
其小女。
缇萦自傷悲泣,随父至長安,上書曰:妾火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
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複生,刑者不可複屬,雖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繇也。
妾願沒人為官王,以贖父罪,使得自新。
書奏,天子悲憐其意,下令除肉刑。
卓文君 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覺居愁滿,以所着鹔鹴裘,就市人陽昌贳酒,與文君為歡。
既而文君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
遂相與謀于成都賣酒。
相如親著椟鼻禈滌器,以恥王孫,王孫果以為病,乃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還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
十十而寡。
為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
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逐以發痼疾。
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
文君為诔,傳于世。
隽不疑母 漢京兆醜隽不疑母,賦性純謹,最慈仁,居家恂恂善教,禦諸子姓,舉有方,而一食自言,大間不苟。
時漢尚吏治,以故吏多嚴刻,母謂??刻之重以殘民命也,每隐痛之。
不疑為京兆尹,行縣錄囚徒,摩其母,辄問所平反。
母喜笑飲食,言語異于他時,或無所出,母怒,為之不食。
由是故不疑之為吏也,不嚴不殘,所全活者甚衆。
人知不疑之治尚寬,而不知其母之善教有以緻之也。
衆延年母漢東海嚴延年母,生五子,皆有吏材,至二千石,東海。
号曰萬石嚴妪。
延年為河南太守,所在名曰:嚴能冬。
月,傳屬縣囚論府下,流血數裡,河南号曰屠伯。
其母。
常從東海來,欲就延年臘。
到洛陽,适見報囚,母大驚,便上都亭,不肯入府。
延年出谒,母,閉合不見。
延年免冠頓首。
閣下。
母乃見之,責數延年曰:幸備郡守,專治千裡不聞。
仁義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顧乘刑罰,多戮殺人,欲以緻威,豈為民父母之音哉!延年服罪,頓首謝,因為禦歸府舍。
母畢正臘,謂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獨殺。
我不自意老,當見壯子被刑戮也。
行矣,去汝東海掃除墓地耳。
遂去,歸郡,見宗族昆弟,複為言之。
後歲餘,為府丞所章結非名十事,下禦史案驗,遂棄延年于市。
東海莫不賢智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