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雲:“其在舟中,品竹傳歌,連宵達旦。

    尤敢陳設龍衣,招搖震炫,兩岸觀者如堵。

    其自泰安至省,何令躬伴送之;在逆旅中按牙譜曲,宴飲甚歡,并言回京後當令超遷不次。

    ”又言:“渠曾求帝禦書,帝書‘女’字與之。

    ‘女’乃‘安’字無頭,意者非佳谶耶。

    ”而不知即應于目前也。

    安正法後,文誠并令暴屍三日,途人好事者,辄褫其下裳觀之,則信蠶室之刑餘也。

    其辎重車輛,押至省城,文誠派委員八人,在濟南府署查點,寶器珍玩,多目所未睹。

    有良馬日行六百裡,身純黑而四銀蹄,其尾闾别生毛一簇,以紅絲绾之,步視神駿,據稱得自内廄。

    及其女樂一部,小内監四名,悉解回京,保镖者八人。

    當地發落。

    是役也,文誠豐采動宇内,同時曾、李諸賢,尤極意推重雲。

     谥法“襄”字最隆重。

    鹹豐三年十月,壽陽祁相國文端面奉谕旨:“文武大臣或陣亡,或軍營積勞病故,而武功未成者,均不得拟用‘襄’字。

    ”自是無敢輕拟矣。

    同光重臣,如曾忠襄,岑襄勤,左、張二文襄,皆美谥也。

    考《谥法。

     臣谥》:“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

    ” 嘉慶朝,強克捷子逢泰之妻徐氏,道光朝,方振聲之妻張氏,陳玉威之妻唐氏均蒙特旨予谥節烈。

    有清一代婦人得谥止此,方僅佐萃,陳尤末弁,夫婦雙烈,誠佳話也。

     清制:内閣拟谥,舊隸典籍廳。

    鹹豐初,卓相國改歸漢票簽,隻遵飾終谕旨褒嘉之語,每谥撰進八字,選用二字,唯“文正”不敢拟,悉出特旨,得者以為殊榮焉。

    凡圈出之二字,列第二第三者居多,亦故事也。

     朝鮮國王谥号向由内閣撰拟,後因所拟之字有誤用該國王先代名諱者,改由該國自行撰拟八字進呈,恭候欽定。

    又凡诰敕文字,向亦閣臣所司。

    光緒甲午,萬壽覃恩,總稅務司赫德頻年宣力,屢晉崇階,至是依例具呈,請領诰軸。

    内閣以無故事可循,其制詞由典籍廳移請總理衙門撰拟,取其敦素娴,篇中命意遣詞,易合客卿性質,于恩禮之中寓懷柔之旨焉。

     清制:大學士及翰林授職之員,始得谥文。

    至庶吉士、翻譯翰林,并由部郎改官翰林者亦不谥文,蓋隆重之至。

    按:《谥法考》:“康熙朝,賜号巴克式領侍衛内大臣,一等公索尼,谥文忠”有清二百數十餘年,文臣谥武多有,武臣谥文,僅此一人,誠異數也。

    巴克式即筆帖式,為滿人進身之初階。

    然索尼以上公之尊,而膺此賜号,則亦鄭而重之矣。

    又順治朝,文館大學士達海,額爾德尼本遊擊副将世職,以精通國書,追贈巴克式,後改筆帖式,亦見《谥法考》。

    其筆帖式夷為末秩,大約自雍、乾後矣。

     相傳純廟于歲暮偶微行至内閣,見一典籍官,獨宿閣中,寒瘦如郊島,彼不識聖顔也。

    問何不回寓度歲,對曰:“薄宦都門,妻子均未至,重以檔案填委,職掌乏人,懼萬一疏虞,因留宿閣中耳。

    ”純廟頗重之,詳詢其籍貫科分,并志其年貌,于次日召見。

    某趨入,天顔溫霁,知即昨與接談者,屏營之下,蒙賜一封口函。

    谕雲:“速持至吏部大堂,但有堂官在,即傳旨面交。

    ”某叩頭遽出,亦未喻何意。

    将出東華門,俄腹痛奇劇,僵仆道旁,屢扌耆拄弗能興,慮封函關機要,脫遲誤幹未便也。

    傍徨無策間,适同官某經過,呼而告之,托其将封函投交,千萬毋誤。

    及部堂啟視,乃朱谕:“本日如有知府缺出,即著來員補授。

    ” 于是吏部遵旨铨注。

    越日謝恩,乃并非其人,問之,始據實陳奏,純廟喟然曰:“《語》雲,君相不能造命,其信然耶。

    ” 右據近人筆記,潤色入《叢話》,竊意茲事未必盡然,召見面交之欽件,何能付托于同官,典籍雖末曹,亦嘗簪豪中秘,何至模棱乃爾。

    當雍、乾全盛時,此等事容或有之,中間情節或傳聞異詞,無庸丁确而求其必是也。

     翰林院例于編檢中,奏派四人辦理院事,謂之辦事翰林,遇京察,皆保列一等,此道府之基也。

    每議派既定,掌院以名柬延請,使者曰:“請赴清秘堂,不以公牍。

    ”尊而重之也。

    清秘堂,辦事處也。

    有高尚其志不屑外任者,則先事辭之。

    又道、鹹以前,翰林傳禦史,亦薄為小就,其志趣高邁者雖掌院保送,往往考試屆期,谒假弗與。

    晚季四五十年,絕不聞此高風。

    至于清秘堂,尤百計營謀不可得,亦斷無不營謀而得者。

     《池北偶談》載歸熙甫與門人一帖雲:“東坡《書》、《易》二傳,曾求魏八不與。

    此君殊俗惡,乞為書求之。

    畏公作科道,不敢秘也。

    ”漁洋山人以借書亦須勢力為歎,鄙意竊不直借書者,昔人有豪奪,此非豪借耶? 阮文達嘗教習庶吉士,大課詩題《天下太平》,皆不知出處。

    納卷後,方悟是《禮記。

    孔子答子張問政》:“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