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浙人有字埃布爾者,以京卿緻仕家居,頗不理于鄉評。
無名氏制聯嘲之雲:“包藏惡心,違父命,奪弟财,枉作京堂四品;圈成霸道,拜中丞,揖明府,得來洋餅三千。
”惡字藏下心為亞,伯字圈去聲同霸,語殊工巧。
甲午中東之役,北洋海軍不戰而降敵。
未幾,割地媾和。
李文忠莅約馬關,為彼人不逞者所狙擊,緻傷面部。
日本皇後一條美子遣使慰問,饋賜藥物,恩禮周至。
無名氏《甲午雜詩》其一雲: 憐才雅意出椒房,青鳥傳言到上方。
為說深恩銜次骨,唐家面藥◇尋常。
凡上饬下曰仰,唯官文書則然,未聞見于谕旨者。
庚子拳匪之變,矯诏南中疆吏,仇逐外人。
五月某日,鄂督奉廷寄,有“仰該督撫等”雲雲,一望而知其為僞,不奉诏之計益決。
光緒朝,有诏厘正文體,無名氏仿制藝體,書其後雲:“聖朝崇正學,國本不搖矣。
夫文體,固與國體攸關者也。
厘而正之,不綦要欤?且夫八股之學,創自有宋,盛于有明,至本朝而斐然可觀,燦然大備,因文章之極軌,郅治之鴻規也。
乃自喜事之徒,鄙為無用;趨時之士,棄焉如遺。
聖人有憂之,光複典章,厘正文體,煌煌朱谕,炳日星焉。
君子曰:是之謂女中堯舜。
夫人皆知廢八股、複八股之說之是非矣,曾亦知八股之文體,固何在乎。
八股為孔教之真傳,待後守先,直延堯舜禹湯之一脈。
點竄典谟之字,出入風雅之辭,語貴不離宗。
願志士名流,唐宋以來書勿讀。
八股為聖朝之定制,震今铄古,直合學問經濟為一家,局則拟行世之文,調則效登科之稿,言之如有物,恐矜奇好異。
朝廷從此法難寬,可勿正哉。
論坐言起行之理,儒士精神虛耗,八股誠足以誤人。
似也,而不然也。
彼則謂大而能通天人之奧,小亦足包格緻之精,苟能養到功深,儒将名臣,由此其選,所謂學有本原者視此也。
彼習非所用之言,老成者早鄙為惑世之妄談矣。
挽既倒狂瀾,不幾賴彤廷之厘剔乎。
論拘文牽義之為,學子固執鮮通,八股或足以病國。
似也,而不然也。
彼則謂出雖無濟世之良才,處可為安貧之願士。
苟能讀書守分,人心風俗,即有所裨,所謂學無浮慕者視此也。
觀“民可使由”之語,有國者早奉為馭才之妙術矣。
作中流砥柱,不仰藉深宮之訂正乎,士刁之衰之不可回也。
聲光化電,甘師巧藝之為;西地愛皮,競效橫行之字;棼棼泯泯,謬誇有用材焉,恨不能令讀八股耳。
今得聖母當陽矣,講求正學,綸綍頻宣,語好新奇,功令有所必黜。
吾知培闾左之佳子弟,蔚朝右之賢公卿,在此一舉也。
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實式憑之已,聖治之隆之萬不替也。
金陳章羅,頒為程序,譚林楊宋,在所誅鋤,穆穆皇皇,群上無疆頌焉,何莫非重視八股哉。
今又懿旨下降矣,诰誡試官,禀承有自,鑒衡偶舛,磨勘之咎難辭。
吾知保四千年中國之文明,壯四千萬士林之元氣,恃此一策也。
周公孔子,斯文未喪,保佑命之已,猗欤盛矣哉。
文明以正,有道萬年,他邦人士,拭目俟之矣。
” 此文寓諧于莊,聲調氣機,鈴圓磬澈,允推墨裁上乘。
某省某學堂學生季考,《四書》義題“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某卷句雲:“夫堯舜,豈非古今大舞台上之一大英雄哉!”閱卷者商之監督,監督曰:“筆勢尚佳。
”遂置高等。
禾中朱竹垞、徐勝力兩先生為同征友,竹垞居梅裡,勝力居城東角裡。
勝力嘗邀竹垞飲,或竹垞攜壺就飲勝力家。
二公嘗以名相戲,有“今日朱移尊”,明日徐家筵之谑。
見于辛伯《镫窗瑣話》。
曩在金陵,一日宴集,南陵徐積餘,丹徒陳善餘兩君在座,适登盤之品,有鲫魚、鳝魚,座中他客,亦舉以為笑也。
乙巳、丙午間,山陰某君字鳳樓薄遊金陵。
汝南制府絕禮重之,公餘陶寫絲竹,為秦淮校書小五脫籍。
同僚某集句制聯贈之雲:“小樓一夜聽春雨,五鳳齊飛入翰林。
”并鳳、樓二字,亦作回鸾舞鳳格,分嵌句中,珠聯绮合,妙造自然。
新曆四年元旦,蕙風搦管續《叢話》。
是日也,風日妍和,雲物高朗。
俯仰身世,聊樂我員。
口占一律,即以實《從話》: 陽生一九葉龍躔,寶箓欣開泰運先。
吉語桃符春駿發,清輝桂魄昨蟾圓。
衣冠萬國同佳節,歌管千門勝昔年。
晴日茜窗揮彩筆,歲華多麗入新編。
向來酒價至賤,以杜少陵詩“速須相就飲一鬥,恰有三百青銅錢”為最。
其次則漢昭帝罷榷酤之時,賣酒升四錢。
又其次則唐楊凝詩雲:“湘陰直與地陰連,此日相逢憶醉年。
美酒非如平樂貴,十升不用一千錢。
”至李太白雲“金尊清酒鬥十千”,則唐詩人用此語者多矣。
米價至賤,以漢宣帝元康間谷鬥五錢為最。
其次東魏元象、興和中,谷斛九錢。
又次唐元和六年,天下米鬥有值二錢者。
唐太宗時,米鬥三錢,後世以為美談。
蓋未考尤有賤于此者。
新年善頌善禱,以醉飽為第一要義,故記之。
幹、嘉間,大興朱相國文正介節清風,纖塵不染,雖居台鼎,無殊寒素,與新建裘尚書文達為文字至交。
某年,歲雲暮矣,偶詣文達。
談次歎曰:“貧甚,可若何?去冬蒙上方賜貂褂,比亦付質庫矣。
”文達笑曰:“君貧甚,由自取,可若何。
欲一擴眼界乎?”因出所領戶部飯食銀千兩,陳之幾上,黃封<黃亢>然。
文正略注視,辄起自座間,手攫二巨镪,登車遂行。
茲事誠至有風趣,苟非文達,文正斷不出此。
其陳銀幾上也,固欲周之也。
文正會其旨,故取之弗疑。
莊生所謂“相視而笑,莫逆于心”,晚近無此交情也。
甲寅四月,日本澀澤青淵男爵來遊滬上,先之杭州,拜明儒朱舜水先生祠墓。
将遊京師,取道曲阜,谒孔林。
自言其生平得力,不出《論語》一部,誠彼國貴遊中铮佼者。
餘嘗賦詞贈之,《調寄千秋歲》,雲: “雲帆萬裡,人自日邊至。
桑海後,登臨地。
湖猶西子笑,江更春申醉。
誰得似,董陵澆酒平生誼。
九點齊煙翠,指顧停征辔。
洙泗遠,宮牆峙。
乘桴知有願,淑艾嘗言志。
道東矣,蓬山回首呈佳氣。
” 按:日本自魏明帝時通中國,其主文武天皇,釋奠于先聖先師,尊崇孔子。
彼國名儒着有《先哲叢談》一書,恪守程朱之說,于性理之學,多所發明。
蓋聖學東漸,由來舊已。
又同治時,有雅裡各者,籍英吉利國,曾遊曆京師,先迂道山東,谒曲阜孔林。
金匮王紫诠《送雅君回國序》稱其注全力于《十三經》,取材于馬、鄭,折衷于程、朱,于漢、宋之學,兩無偏袒。
譯有《四子書》、《尚書》二種,彼國儒者,鹹歎其詳明赅洽,奉為南針雲雲。
則西懦亦向風慕義,尤為難能可貴矣。
清制視翰林至重,庶常散館列二等者,辄以部曹改官。
康熙十七年,新城王尚書文簡由戶部四川司郎中召對懋勤殿賦詩,次日,遂改侍講;未任,轉侍讀。
由部曹改詞臣自文簡始,實異數也。
鹹豐十一年八月,曾文正克複安慶,部署粗定,命莫子偬大令,采訪遺書,商之九弟沅圃方伯,刻《王船山遺書》。
既複江甯,開書局于冶城山,延博雅之儒,校雠經史。
政暇,則肩輿經過,談論移時而去。
住冶城者,有南彙張文虎、海甯李善蘭、唐仁壽、德清戴望、儀征劉壽曾,寶應劉恭冕,此江南官書局
無名氏制聯嘲之雲:“包藏惡心,違父命,奪弟财,枉作京堂四品;圈成霸道,拜中丞,揖明府,得來洋餅三千。
”惡字藏下心為亞,伯字圈去聲同霸,語殊工巧。
甲午中東之役,北洋海軍不戰而降敵。
未幾,割地媾和。
李文忠莅約馬關,為彼人不逞者所狙擊,緻傷面部。
日本皇後一條美子遣使慰問,饋賜藥物,恩禮周至。
無名氏《甲午雜詩》其一雲: 憐才雅意出椒房,青鳥傳言到上方。
為說深恩銜次骨,唐家面藥◇尋常。
凡上饬下曰仰,唯官文書則然,未聞見于谕旨者。
庚子拳匪之變,矯诏南中疆吏,仇逐外人。
五月某日,鄂督奉廷寄,有“仰該督撫等”雲雲,一望而知其為僞,不奉诏之計益決。
光緒朝,有诏厘正文體,無名氏仿制藝體,書其後雲:“聖朝崇正學,國本不搖矣。
夫文體,固與國體攸關者也。
厘而正之,不綦要欤?且夫八股之學,創自有宋,盛于有明,至本朝而斐然可觀,燦然大備,因文章之極軌,郅治之鴻規也。
乃自喜事之徒,鄙為無用;趨時之士,棄焉如遺。
聖人有憂之,光複典章,厘正文體,煌煌朱谕,炳日星焉。
君子曰:是之謂女中堯舜。
夫人皆知廢八股、複八股之說之是非矣,曾亦知八股之文體,固何在乎。
八股為孔教之真傳,待後守先,直延堯舜禹湯之一脈。
點竄典谟之字,出入風雅之辭,語貴不離宗。
願志士名流,唐宋以來書勿讀。
八股為聖朝之定制,震今铄古,直合學問經濟為一家,局則拟行世之文,調則效登科之稿,言之如有物,恐矜奇好異。
朝廷從此法難寬,可勿正哉。
論坐言起行之理,儒士精神虛耗,八股誠足以誤人。
似也,而不然也。
彼則謂大而能通天人之奧,小亦足包格緻之精,苟能養到功深,儒将名臣,由此其選,所謂學有本原者視此也。
彼習非所用之言,老成者早鄙為惑世之妄談矣。
挽既倒狂瀾,不幾賴彤廷之厘剔乎。
論拘文牽義之為,學子固執鮮通,八股或足以病國。
似也,而不然也。
彼則謂出雖無濟世之良才,處可為安貧之願士。
苟能讀書守分,人心風俗,即有所裨,所謂學無浮慕者視此也。
觀“民可使由”之語,有國者早奉為馭才之妙術矣。
作中流砥柱,不仰藉深宮之訂正乎,士刁之衰之不可回也。
聲光化電,甘師巧藝之為;西地愛皮,競效橫行之字;棼棼泯泯,謬誇有用材焉,恨不能令讀八股耳。
今得聖母當陽矣,講求正學,綸綍頻宣,語好新奇,功令有所必黜。
吾知培闾左之佳子弟,蔚朝右之賢公卿,在此一舉也。
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實式憑之已,聖治之隆之萬不替也。
金陳章羅,頒為程序,譚林楊宋,在所誅鋤,穆穆皇皇,群上無疆頌焉,何莫非重視八股哉。
今又懿旨下降矣,诰誡試官,禀承有自,鑒衡偶舛,磨勘之咎難辭。
吾知保四千年中國之文明,壯四千萬士林之元氣,恃此一策也。
周公孔子,斯文未喪,保佑命之已,猗欤盛矣哉。
文明以正,有道萬年,他邦人士,拭目俟之矣。
” 此文寓諧于莊,聲調氣機,鈴圓磬澈,允推墨裁上乘。
某省某學堂學生季考,《四書》義題“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某卷句雲:“夫堯舜,豈非古今大舞台上之一大英雄哉!”閱卷者商之監督,監督曰:“筆勢尚佳。
”遂置高等。
禾中朱竹垞、徐勝力兩先生為同征友,竹垞居梅裡,勝力居城東角裡。
勝力嘗邀竹垞飲,或竹垞攜壺就飲勝力家。
二公嘗以名相戲,有“今日朱移尊”,明日徐家筵之谑。
見于辛伯《镫窗瑣話》。
曩在金陵,一日宴集,南陵徐積餘,丹徒陳善餘兩君在座,适登盤之品,有鲫魚、鳝魚,座中他客,亦舉以為笑也。
乙巳、丙午間,山陰某君字鳳樓薄遊金陵。
汝南制府絕禮重之,公餘陶寫絲竹,為秦淮校書小五脫籍。
同僚某集句制聯贈之雲:“小樓一夜聽春雨,五鳳齊飛入翰林。
”并鳳、樓二字,亦作回鸾舞鳳格,分嵌句中,珠聯绮合,妙造自然。
新曆四年元旦,蕙風搦管續《叢話》。
是日也,風日妍和,雲物高朗。
俯仰身世,聊樂我員。
口占一律,即以實《從話》: 陽生一九葉龍躔,寶箓欣開泰運先。
吉語桃符春駿發,清輝桂魄昨蟾圓。
衣冠萬國同佳節,歌管千門勝昔年。
晴日茜窗揮彩筆,歲華多麗入新編。
向來酒價至賤,以杜少陵詩“速須相就飲一鬥,恰有三百青銅錢”為最。
其次則漢昭帝罷榷酤之時,賣酒升四錢。
又其次則唐楊凝詩雲:“湘陰直與地陰連,此日相逢憶醉年。
美酒非如平樂貴,十升不用一千錢。
”至李太白雲“金尊清酒鬥十千”,則唐詩人用此語者多矣。
米價至賤,以漢宣帝元康間谷鬥五錢為最。
其次東魏元象、興和中,谷斛九錢。
又次唐元和六年,天下米鬥有值二錢者。
唐太宗時,米鬥三錢,後世以為美談。
蓋未考尤有賤于此者。
新年善頌善禱,以醉飽為第一要義,故記之。
幹、嘉間,大興朱相國文正介節清風,纖塵不染,雖居台鼎,無殊寒素,與新建裘尚書文達為文字至交。
某年,歲雲暮矣,偶詣文達。
談次歎曰:“貧甚,可若何?去冬蒙上方賜貂褂,比亦付質庫矣。
”文達笑曰:“君貧甚,由自取,可若何。
欲一擴眼界乎?”因出所領戶部飯食銀千兩,陳之幾上,黃封<黃亢>然。
文正略注視,辄起自座間,手攫二巨镪,登車遂行。
茲事誠至有風趣,苟非文達,文正斷不出此。
其陳銀幾上也,固欲周之也。
文正會其旨,故取之弗疑。
莊生所謂“相視而笑,莫逆于心”,晚近無此交情也。
甲寅四月,日本澀澤青淵男爵來遊滬上,先之杭州,拜明儒朱舜水先生祠墓。
将遊京師,取道曲阜,谒孔林。
自言其生平得力,不出《論語》一部,誠彼國貴遊中铮佼者。
餘嘗賦詞贈之,《調寄千秋歲》,雲: “雲帆萬裡,人自日邊至。
桑海後,登臨地。
湖猶西子笑,江更春申醉。
誰得似,董陵澆酒平生誼。
九點齊煙翠,指顧停征辔。
洙泗遠,宮牆峙。
乘桴知有願,淑艾嘗言志。
道東矣,蓬山回首呈佳氣。
” 按:日本自魏明帝時通中國,其主文武天皇,釋奠于先聖先師,尊崇孔子。
彼國名儒着有《先哲叢談》一書,恪守程朱之說,于性理之學,多所發明。
蓋聖學東漸,由來舊已。
又同治時,有雅裡各者,籍英吉利國,曾遊曆京師,先迂道山東,谒曲阜孔林。
金匮王紫诠《送雅君回國序》稱其注全力于《十三經》,取材于馬、鄭,折衷于程、朱,于漢、宋之學,兩無偏袒。
譯有《四子書》、《尚書》二種,彼國儒者,鹹歎其詳明赅洽,奉為南針雲雲。
則西懦亦向風慕義,尤為難能可貴矣。
清制視翰林至重,庶常散館列二等者,辄以部曹改官。
康熙十七年,新城王尚書文簡由戶部四川司郎中召對懋勤殿賦詩,次日,遂改侍講;未任,轉侍讀。
由部曹改詞臣自文簡始,實異數也。
鹹豐十一年八月,曾文正克複安慶,部署粗定,命莫子偬大令,采訪遺書,商之九弟沅圃方伯,刻《王船山遺書》。
既複江甯,開書局于冶城山,延博雅之儒,校雠經史。
政暇,則肩輿經過,談論移時而去。
住冶城者,有南彙張文虎、海甯李善蘭、唐仁壽、德清戴望、儀征劉壽曾,寶應劉恭冕,此江南官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