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鹹、同間都門有斌半聾者,旗人,工篆刻,不輕為人作。
半聾不聾,意謂時人之言,太半不堪入耳,故以“半聾”自号,惜其名記憶不全。
稍後有宗予美官兵部主事,亦旗人,善詩詞,亦工篆刻,品行端潔。
某大僚述職入都,夙有煙癖。
一日,召對候久,瘾作,不複可耐,商之内監,求可以禦瘾者,吸煙非所望也。
監曰:“大人貴重,煙非吸奚可者。
即吸煙亦非難,顧賞赍何如耳。
”某出千金紙币示之。
監欣然曰:“重賞若斯,敢不勉效綿薄。
”遽導之,稍東北迤逦行,曆殿閣數重,路極纡折,間不逢人,逢亦弗問,旋至一精室。
室中陳設及榻上煙具,悉精絕,監就榻半卧,為燃燈燒着。
煙尤精美,超越尋常。
大僚平日所禦不逮遠甚。
頃之,氤氲鬯滿,精神煥然,亟付紙币,匆匆出。
中途問監曰:“汝曹所吸之煙與夫吸煙之室,何講究一至于此?”監曰:“吾侪安敢有此?此室此煙,吸之者何人,大人若先知之,殆必不敢往矣。
”某聞之憬然悟,為之舌挢不下久之。
返至原候處所,心猶震悚不甯,幸未誤召對。
蓋駕山時刻早晏,監輩诇之熟矣。
光緒己醜,太和門災。
傳聞内府貂皮、緞匹、鋪墊各庫皆在門之左近,曆年庫儲,盜賣略盡。
值大婚典禮,需用各物,典守者懼罹于罪,因而縱火,希冀延燒滅迹。
此說未知确否。
嘗見太和門之柱之巨,約計三四人不能合抱,即辇緻薪蘇,繞之三匝。
拉雜而摧燒之,未易遽◇尾。
乃以赤票一怒,曾不一二時頃,頓成瓦礫之場,殆亦不盡關于人事矣。
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内所爇香名四棄香,清微澹遠,迥殊常品,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制成。
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
王半塘清通溫雅,饒有晉人風格。
唯早歲放情,增口于群小;中年谠論,刺骨于要津。
雖遭遇因而屯邅,亦才品資其磨練,官禮科掌印給事中。
某年,屆試俸期滿,百計籌維,得數百金,捐免曆俸,截取道員,旋奉旨以簡缺道員用。
向來京曹截取道府,皆以繁缺用,以簡缺用者,不用之别名也,為自有截取之例以來所僅見,半塘泊然安之。
是歲樵米之需轉因而奇绌,夫亦甚可笑矣。
未幾,複嚴劾某樞相,不見容于朝列,補被出都,潦倒以沒。
山陽鄰笛之痛,何止文字交情而已。
高陽相國李鴻藻以理學名臣自居,飾貌矜情,工于掩着。
相傳其曾受孝哲皇後跪拜。
春明士夫,多有能言之者。
當穆宗升遐時,孝哲力争立嗣,孝欽意指已定,殊難挽回。
正哀痛迫切間,适高陽入内,孝哲向之泣告,且謂之曰:“此事他人可勿問,李大臣先帝之師傅,理當獨力維持。
我今為此大事,給師傅磕頭。
”高陽亟退避而已,卒緘默無言。
論者謂高陽受此一拜,不知何日償還也。
清季理學名臣吾得二人焉,曰李鴻藻,曰徐桐,庶幾如骖之靳矣。
蘇州名妓賽金花,有一事絕可傳。
本名傅彩雲,光緒中葉,曾侍某閣學,出使德意志國。
歐西國俗,男女通交際酬酢。
賽尤瑤情玉色,見者盡傾。
德武弁瓦德西,其舊識中之一人也。
庚子聯軍入京,瓦竟為統帥,賽适在京,循歐俗通鄭重,舊雨重逢,同深今昔之感。
自後輕裝細馬,晨夕往還,于外人蹂躏地方,多所挽救。
琉璃廠大賈某姓,持五千金為壽,以廠肆國粹所關,亟應保全,乞賽為之地道。
賽慨然曰:“茲細事,何足道。
矧義所當為,阿堵物胡為者。
”竟毅然自任,卻其金,亟婉切言于瓦。
明日,下毋許騷擾之令,而百城缥帙,萬軸牙簽,賴以無恙,皆賽之力也。
比者,滬濱凄屑,憔悴堪憐,集菀集枯,如夢如幻,或猶捕風捉影,捃摭莫須有之談,形諸楮墨,恣情污蔑。
嗟嗟,無主殘紅,亦既随波堕圂。
彼狂風橫雨,必欲置之何地,而後快于心耶。
近撰《輯藏書話》,得一事絕奇,絕可笑亟錄如左。
閱者勿以剿說為罪,經芟繁節要,俾文省事具,非徑剿說也。
常熟毛斧季嗜書不減其父,嘗手跋趙孟奎《分類唐歌詩》殘本,略雲:“此書乃先君藏本,按照目錄僅存十一。
因思天下之大,好事者衆,豈遂無全書。
傳聞武進唐孔明有之,托王石谷往問,無有也。
先是,托王子良訪于金壇。
甲辰二月,子良從金壇來,述于子荊之言曰:‘唐氏舊有是書,索價百金。
因思于與唐,姻娅也,果能得之,鸠工付梓,公之天下,樂事孰逾于此,盍再訪諸。
’内兄嚴拱侯曰:‘此韻事,亦勝事,吾當往。
’翌日即行。
道丹陽,宿旅店。
丙夜聞戶樞聲,雞初鳴,鄰壁大呼失金,諸商旅皆起。
将啟行,戶皆扃鐍,不得出。
天明,伍伯來,追宿店者二十三人,拱侯居首,與失金者比屋也。
匍
半聾不聾,意謂時人之言,太半不堪入耳,故以“半聾”自号,惜其名記憶不全。
稍後有宗予美官兵部主事,亦旗人,善詩詞,亦工篆刻,品行端潔。
某大僚述職入都,夙有煙癖。
一日,召對候久,瘾作,不複可耐,商之内監,求可以禦瘾者,吸煙非所望也。
監曰:“大人貴重,煙非吸奚可者。
即吸煙亦非難,顧賞赍何如耳。
”某出千金紙币示之。
監欣然曰:“重賞若斯,敢不勉效綿薄。
”遽導之,稍東北迤逦行,曆殿閣數重,路極纡折,間不逢人,逢亦弗問,旋至一精室。
室中陳設及榻上煙具,悉精絕,監就榻半卧,為燃燈燒着。
煙尤精美,超越尋常。
大僚平日所禦不逮遠甚。
頃之,氤氲鬯滿,精神煥然,亟付紙币,匆匆出。
中途問監曰:“汝曹所吸之煙與夫吸煙之室,何講究一至于此?”監曰:“吾侪安敢有此?此室此煙,吸之者何人,大人若先知之,殆必不敢往矣。
”某聞之憬然悟,為之舌挢不下久之。
返至原候處所,心猶震悚不甯,幸未誤召對。
蓋駕山時刻早晏,監輩诇之熟矣。
光緒己醜,太和門災。
傳聞内府貂皮、緞匹、鋪墊各庫皆在門之左近,曆年庫儲,盜賣略盡。
值大婚典禮,需用各物,典守者懼罹于罪,因而縱火,希冀延燒滅迹。
此說未知确否。
嘗見太和門之柱之巨,約計三四人不能合抱,即辇緻薪蘇,繞之三匝。
拉雜而摧燒之,未易遽◇尾。
乃以赤票一怒,曾不一二時頃,頓成瓦礫之場,殆亦不盡關于人事矣。
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内所爇香名四棄香,清微澹遠,迥殊常品,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制成。
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
王半塘清通溫雅,饒有晉人風格。
唯早歲放情,增口于群小;中年谠論,刺骨于要津。
雖遭遇因而屯邅,亦才品資其磨練,官禮科掌印給事中。
某年,屆試俸期滿,百計籌維,得數百金,捐免曆俸,截取道員,旋奉旨以簡缺道員用。
向來京曹截取道府,皆以繁缺用,以簡缺用者,不用之别名也,為自有截取之例以來所僅見,半塘泊然安之。
是歲樵米之需轉因而奇绌,夫亦甚可笑矣。
未幾,複嚴劾某樞相,不見容于朝列,補被出都,潦倒以沒。
山陽鄰笛之痛,何止文字交情而已。
高陽相國李鴻藻以理學名臣自居,飾貌矜情,工于掩着。
相傳其曾受孝哲皇後跪拜。
春明士夫,多有能言之者。
當穆宗升遐時,孝哲力争立嗣,孝欽意指已定,殊難挽回。
正哀痛迫切間,适高陽入内,孝哲向之泣告,且謂之曰:“此事他人可勿問,李大臣先帝之師傅,理當獨力維持。
我今為此大事,給師傅磕頭。
”高陽亟退避而已,卒緘默無言。
論者謂高陽受此一拜,不知何日償還也。
清季理學名臣吾得二人焉,曰李鴻藻,曰徐桐,庶幾如骖之靳矣。
蘇州名妓賽金花,有一事絕可傳。
本名傅彩雲,光緒中葉,曾侍某閣學,出使德意志國。
歐西國俗,男女通交際酬酢。
賽尤瑤情玉色,見者盡傾。
德武弁瓦德西,其舊識中之一人也。
庚子聯軍入京,瓦竟為統帥,賽适在京,循歐俗通鄭重,舊雨重逢,同深今昔之感。
自後輕裝細馬,晨夕往還,于外人蹂躏地方,多所挽救。
琉璃廠大賈某姓,持五千金為壽,以廠肆國粹所關,亟應保全,乞賽為之地道。
賽慨然曰:“茲細事,何足道。
矧義所當為,阿堵物胡為者。
”竟毅然自任,卻其金,亟婉切言于瓦。
明日,下毋許騷擾之令,而百城缥帙,萬軸牙簽,賴以無恙,皆賽之力也。
比者,滬濱凄屑,憔悴堪憐,集菀集枯,如夢如幻,或猶捕風捉影,捃摭莫須有之談,形諸楮墨,恣情污蔑。
嗟嗟,無主殘紅,亦既随波堕圂。
彼狂風橫雨,必欲置之何地,而後快于心耶。
近撰《輯藏書話》,得一事絕奇,絕可笑亟錄如左。
閱者勿以剿說為罪,經芟繁節要,俾文省事具,非徑剿說也。
常熟毛斧季嗜書不減其父,嘗手跋趙孟奎《分類唐歌詩》殘本,略雲:“此書乃先君藏本,按照目錄僅存十一。
因思天下之大,好事者衆,豈遂無全書。
傳聞武進唐孔明有之,托王石谷往問,無有也。
先是,托王子良訪于金壇。
甲辰二月,子良從金壇來,述于子荊之言曰:‘唐氏舊有是書,索價百金。
因思于與唐,姻娅也,果能得之,鸠工付梓,公之天下,樂事孰逾于此,盍再訪諸。
’内兄嚴拱侯曰:‘此韻事,亦勝事,吾當往。
’翌日即行。
道丹陽,宿旅店。
丙夜聞戶樞聲,雞初鳴,鄰壁大呼失金,諸商旅皆起。
将啟行,戶皆扃鐍,不得出。
天明,伍伯來,追宿店者二十三人,拱侯居首,與失金者比屋也。
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