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下)
關燈
小
中
大
,宋瑄爲丹陽郡守,宋錫慶爲廣興倉守,李昌後爲天安郡守,尹宖爲金郊察訪。
○傳曰:「平時則如此極寒之時,自內擲奸,衣薄軍士襦衣一領賜給,俾無凍傷之患矣。
今則大內有何襦衣?令兵曹薄衣軍士,凍傷可慮抄出,令戶曹襦衣一領賜給後啓之。
但中間俾無奸僞可也。
」 11月20日 ○己酉,朝,王世子問安。
○司諫金大來啓曰:「聖候違豫,久未平復,臣子之憂遑悶迫,宜如何哉,而宋錫慶、柳慶宗等,不以君父之病爲慮,唯以乘機生事爲急,當設廳侍藥之日,假用藥失當之論,雄唱雌和,爭相辭避,惹起不靖之端。
慶宗則至以妄用雜藥爲辭,爲他日嫁禍之地,是縶制醫官,使不敢議藥,瀆擾聖聽,使不得靜攝。
其心所在,有不可測,而不過失志之輩,相時潛煽,構陷當事,圖濟己私,而此爲其發縱耳。
物情莫不駭憤,故臣欲以此論啓,發言於完席,則僚議不一,臣何敢自是己見,偃然仍冒乎?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夕,王世子問安。
○獻納宋??、正言具寭啓曰:「今日席上,司諫金大來以宋錫慶、柳慶宗等,不以君父之病爲慮,唯以乘機生事爲急,當設廳侍藥之日,假用藥失當之論,雄唱雌和,惹起不靖之端,欲爲論啓。
臣等所見,與司諫金大來無異,不可苟冒。
請命遞斥臣等之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大司諫柳澗啓曰:「頃日宋錫慶欲論許浚用藥失當之罪,臣初以爲,君父方在靜攝之中,請論首醫,恐涉煩擾,故欲待聖候快復後,徐議處之。
』旣錫慶之論終不可止,則欲爲齊坐,商議爲之,而僚議不一,以緻紛紛引嫌矣。
今者司諫金大來欲論宋錫慶不以君父之病爲慮,假用藥失當之論,惹起不靖之端。
臣之欲論許浚,豈有一毫他意於其間哉?特以聖候久未差復,中外公論皆以藥不對證爲慮,而臣子分義,其於君父之病,固無所不用其憂,故欲從宋錫慶論啓而已。
臣旣參其論,今不可靦然在職,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正言任章啓曰:「前日宋錫慶欲論許浚之罪者,初以爲公論,而且慮有騷擾之事也。
臣與大司諫柳澗,聯名答通於同僚矣。
司諫金大來今以宋錫慶等,假用藥失當之論,惹起不靖之端,欲爲論啓,而僚議不一,至於引避。
臣初不知宋錫慶之論,故爲生事,而旣與之同參,勢難仍冒重地。
請命罷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11月21日 ○庚戌,朝,王世子問安。
○掌令尹讓啓曰:「聖候違豫,久未米復,在臣子區區之至情,或慮醫官用藥之失當,欲爲論啓者,固爲君父,無所不用其憂之意也。
柳慶宗則避嫌啓辭中,剩出同僚未聞之語,隱然陳瀆於天聽,人之緻疑,固其所也。
宋錫慶則中心所在,雖未可知,而其所發論,爲君父之病也。
今乃逆料其爲人發縱,潛煽構陷,而竝爲論罪,則論之者近於過情;受之者不肯服罪矣。
且言官苟有意見,而僚議不一,則各自引避,聽其公論之是非者,自是盛代之美事,而今以辭避不靖,爲之罪目,而論治則此後雖有可論之事,人不敢先自開喙,而循默成風,雷同苟合,非國家之福也。
今日諫院處置論議之際,臣之妄見如此,而同僚之意不以爲然,勢不可苟同。
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大司憲洪湜、掌令李久澄、持平南復圭、成時憲啓曰:「宋錫慶與柳慶宗所論相符,當君父靜攝之日,不以煩擾未安爲念,唯汲汲於經行己論,終至辭避紛紜,慶宗則且做妄用雜藥之說,隱然發端,爲他日不靖之地,使當事之人,未免動搖,用藥之醫,莫措手足,其心實未可知。
臣等當初欲從容審處,不爲苟從者,意亦有在。
今見司諫金大來避嫌之辭,直擧乘時受嗾,圖濟己私之狀,其心術無謂極矣。
此是公議所宜發,故今以此欲爲處置諫院,而同僚中或有不一之論,臣等亦不敢自是。
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夕,王世子問安。
○執義柳希奮啓曰:「頃日前掌令柳慶宗來言曰:『禦醫等用藥失當,自上屢下嚴敎,而在下寂然無請罪之擧,事體極爲未安,不可不糾正』雲。
臣之愚意,係幹君父之病,事旣重大,不敢間以異議,聯名簡通,議于同僚,同僚之答,或書謹悉,或以後日會議爲言,故其論仍寢。
厥後柳慶宗避嫌啓辭中,添出妄用雜藥等語,仍而見遞。
今見司諫金大來避嫌之啓,歷擧其語,將欲駁正。
臣竊念,妄用雜藥一款,雖非臣與聞之語,當初簡通,旣與之聯名,今何敢脫落,晏然有若無咎,而參於處置之列乎?請命罷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副應敎成俊耉、副校理黃敬中、副修撰奇協等〈協素無行檢,喪中生子,反怒厥妻之受孕。
〉箚子,略曰: 司諫金大來以雲雲,〈見上。
〉獻納宋??、正言具寭以雲雲,〈見上。
〉大司諫柳澗以雲雲,正言任章以雲雲,〈幷見上。
〉掌令尹讓以雲雲,〈見上。
〉大司憲洪湜、掌令李久澄、持平南復圭、成時憲以雲雲,〈見上。
〉執義柳希奮以雲雲,竝引嫌而退。
柳慶宗之聽人陰嗾,相時潛煽,爲圖濟己私之地,其計巧矣,而宋錫慶乃與之同事。
當聖候靜攝之日,惹起不靖之端,則罪固有之,將一國公共之論,欲爲糾劾者,慮後患,而攻陰謀也。
始焉立腳不定,論議搖漾,終乃立異於公論,其失大矣。
初雖聯名於簡通,而不知他人故爲生事之計,隻慮有騷擾之事者,有何所失?臨其處置之時,敢生橫議而沮之,欲使慶宗等構陷之謀,隱而不彰,譸張辭說,眩亂是非,其意不難知也。
明知是非之所在,欲從公議而處之,而因僚議之不一,不得自由者,無可避之嫌。
言之以君父之病,初不敢間以異議,雜藥一款,又非與聞之語,則其於處置,少無所妨。
請司諫金大來、獻納宋??、正言具寭、任章、大司憲洪湜、掌令李久澄、持平南復圭、成時憲、執義柳希奮竝命出仕,大司諫柳澗、掌令尹讓遞差。
答曰:「允。
」 11月22日 ○辛亥,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掌令李久澄來啓曰:「宋錫慶、柳慶宗等,當君父侍藥之日,假用藥失當之論,潛相唱和,圖濟己私,相繼辭避,大起紛擾之端,靜攝之中,已爲大妨。
且做妄用雜藥之語,隱然爲他日不靖之地,使醫官縶其手足,當事亦爲動搖,其受人指嗾,相時奇中之計,可謂巧矣。
凡在瞻聆,莫不駭憤,請竝命罷職。
」答曰:「允。
」 ○夕,王世子問安。
○獻納宋??來啓曰:「聖體違豫,久未平復,在臣子悶迫之誠,或慮用藥之失當,此固至情之所同然也。
若不問某證某藥之當否,而遽先論罪首醫,則議藥之際,莫敢盡其術,靜攝之中,大妨者騷擾,此亦不可不慮也。
柳慶宗本一樂禍之徒也。
不以君父之病爲急,唯以乘時生事爲得計,托以用藥失當,請罪醫官,通于同僚,陰試其意,而其時有人往問,則公然以變局爲言,其心所在,槪可知矣。
及知同僚不從己意,則乃以微服,潛往宋錫慶家,或誘或脅,使之先發於諫院。
錫慶不究其藥之爲不當於聖候;不念騷擾之爲有妨於靜攝,一聞慶宗之言,汲汲然猶恐不及,排同僚可否之議,乃敢先起鬧端,此可謂爲君父之病乎?慶宗繼以前所未聞之語,隱然發端,爲他日嫁禍之地,其聽人陰嗾,相機潛煽,構陷當事,圖濟己私之狀,可謂巧矣。
物情莫不駭憤,請成均館司藝柳慶宗、廣興倉守宋錫慶竝命罷職。
」答曰:「允。
」 ○以柳根爲判義禁府事,南以信爲大司諫,李必榮爲司憲府掌令,李時言爲都摠府副摠管,柳澗爲副護軍,尹讓爲副司直。
11月23日 ○壬子,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備忘記曰:「更思之,不知不覺之中,必是深得感冒之證,久未發汗之緻。
咳嗽之證頗重,達夜不止,以此不得一刻入寢。
今宜專治此證,發汗解表之藥議啓,以速服二、三服。
」 ○以備忘記答右相箚曰:「卽今國事艱虞,予又臥病。
所幸大臣協心經理耳。
大臣若又辭退,則國事將何所賴乎?在平時猶不可辭退,況此日乎?宜遵前旨出仕。
病中憂病憂國,此心所餘者有幾?卿不可不見憐也。
」 11月24日 ○癸醜,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1月25日 ○甲寅,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1月26日 ○乙卯,朝,王世子問安。
11月27日 ○丙辰,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1月28日 ○丁巳,朝,王世子問安。
11月29日 ○戊午,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己未,上在貞陵洞行宮。
○朝,王世子問安。
○備邊司啓目:「粘連〈見上。
〉啓下雲雲:『申悌業不勝一朝之忿,擅殺八名之胡,儻或老賊執言構釁,則他日事端之惹起,亦甚可慮。
其處事顚妄之罪,不可不重究,拿來推鞫定罪。
』事,啓依允。
申悌業,擅殺藩胡八名,將嫁禍于國家,罪犯非輕。
此而尋常處之,軍法不行,而後弊無窮,無知迷劣之輩,將無所懲。
旣有體察使,令體察使依軍法處斷,不必拿鞫。
」 ○夕,王世子問安。
○辰時,日有重暈,內暈有兩珥。
內外暈上,各有背色,皆內赤外靑。
巳時有重暈,內暈有兩珥。
內外暈上,各有背色,皆內赤外靑。
白虹貫日。
未時,日有重暈,內外暈上,各有背色,皆內赤外靑。
申時日暈。
○答右議政韓應寅箚曰:「此豈大臣辭退之時?從容安心,善爲調攝出仕。
」 ○傳曰:「年歲兇荒,人心不淑,都中盜賊橫行,至爲寒心。
諸阿隻中,有移避閭閻處,頃日夜,蹤迹荒唐人,潛來偵探而去,將來之日,尤爲可虞。
軍士定送,捕盜巡伏軍士,其近處巡伏後,勿爲例限寢息間而止,言于兵曹。
」 ○傳曰:「日氣寒甚。
如此之時,前例山上警守,下之矣。
察爲,言于兵曹。
罪人速決無滯。
不爲關重罪人,勿爲囚禁,如散囚之人,尤不可喜囚,言于刑曹。
」 12月2日 ○庚申,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3日 ○辛酉,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以李好閔爲都摠府都摠管,洪湜爲吏曹參判,黃暹爲司憲府大司憲,申翊聖爲都摠府都摠管,具義剛爲同知義禁府事,黃敬中爲司諫院獻納,宋??爲吏曹正郞,尹孝先爲吏曹佐郞,柳??爲吏曹佐郞,鄭廣成爲弘文館修撰,洪霶爲兵曹佐郞,任章爲成均館典籍,柳恒爲司諫院正言,孫倜爲承文院正字,金時言爲承文院正字,睦大欽爲承文院副正字。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王世子問安。
○傳曰:「纔入砂糖元,又請四味茶,明日則又將啓何藥、何茶耶?醫官中,許浚固善醫術良醫,而用藥輕浮,不爲持重,此意不可不知而處之。
」 ○右議政韓應寅敦諭:「予惟日望卿之出,六度之辭,又何來也?卿重盟帶礪,與同休戚,位在三揆,任重股肱。
以如此難退之身,其欲屑屑於去就者何義?予念,待卿之誠或不承其權輿耶?抑不足與有爲,而勇於引去歟?予方臥病,北鄙朝夕有變,內外艱虞之時,而大臣又不出,國事誰倚?以此念慮,心病益重,証勢漸緊,卿何不以予病爲憂,而反以卿病爲辭也?義爲君臣,恩猶父子,卿不可不深思也。
況卿齒髮,非懸車之年,所患是風寒之感,毋庸苦辭,速爲出仕,以副予病中之望。
」 12月4日 ○壬戌,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5日 ○癸亥,朝,王世子聞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右議政韓應寅啓曰:「臣積年傷敗之餘,頃患重病,帶職調治,實涉違慢。
不得不屢瀆天聽,乞解職名,而誠意淺薄,未蒙許遞,反承前後丁寧之敎,益增惶懼。
今始扶曳出仕,未免爲遲回苟且之歸,廉恥已喪,將焉用哉?伏乞聖慈特許遞斥,以爲人臣貪戀苟容之戒,不勝幸甚。
」答曰:「予方臥病,以大臣不出爲憂,卿出仕,良用有喜。
勿辭,調理行之。
」 12月6日 ○甲子,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司憲府啓曰:「平山爲府,西路要衝,物衆地大,素稱難治。
新府使宋圻人物庸踈,曾所莅歷,別無可稱。
今授巨邑,決難堪任,請命遞差,其代十分擇遣。
」答曰;「依啓。
」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7日 ○乙醜,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8日 ○丙寅,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司諫院啓曰:「洪州判官鄭復禮濫用刑杖,多失人心。
成婚子息,公然率去,請命先罷後推。
多大浦僉使宋敬臣發身胥吏,性又貪縱。
及授本鎭,恣行汎濫,侵虐軍卒,無所不至,請命罷職。
」答曰:「允。
」 ○司憲府啓曰:「寶城郡守奇敬獻居官貪虐,民甚怨咨。
不可一日在官,請命罷職。
訓鍊都監中軍梁諿,與大將不協,不從號令。
且私役軍卒,貽弊不貲,極爲駭愕。
請命罷職。
公州牧使安昶造作無根之言,詆毀監司。
及監司聞知之後,對面詬辱,以爲自明之計。
請命罷職。
前監司沈悅見辱守令,虧失體面。
請命推考。
全州判官柳洸濫率衙眷,貽弊多端。
請命罷職。
」答曰:「允。
」 12月9日 ○丁卯,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以柳永詢爲戶曹參判,李惟弘、鄭曄、尹義立、尹暘爲知製敎,曺倬爲右副承旨,李德溫爲同副承旨,高用厚爲禮曹佐郞,李俔爲司書,許筠爲公州牧使,崔岦爲江陵府使,柳希聃爲仁川府使,樸燁爲平山府使。
12月10日 ○戊辰,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11日 ○己巳,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曰:「近來盜賊興行,京外皆然,至於城中通衢,亦無畏忌。
如此之時,京城宿衛,尤不可不嚴,而入直軍士,備數無形,所見極爲寒心。
墻外雖曰設營,而孱派豆分,踈虞之狀,不可形言。
請令兵曹、訓鍊都監,申明結束,常加巡檢,以嚴宿衛。
端川郡守李受訓非徒刑罰過酷,侵責殘氓,專務悅人。
請命罷職。
鹹悅縣監權澍居官無狀,加以汎濫。
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自昧爽至辰時,有霧氣。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12日 ○庚午,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軍器寺參奉蘇鳴遠以其生存奴婢,謂他人打殺,至於起訟,要徵殺人之債,而終乃現露,其爲情狀,悖惡莫甚。
請命罷職不敍。
東萊府使李信元自在長興,嗜酒成病,及赴本府,尤事沈酗,關防重地,日就虛踈。
如此之人,不可一日在官,請命罷職。
明春倭使若來,則必多策應之事,其代以有心計者,勿論職秩高下,十分擇遣。
通川郡守李覽到任之後,縱酒爲事,專廢坐衙,吏緣爲姦,民受其害。
請命罷職。
軍器寺乃掌造兵器之地,而長槍則刃柄皆麤造,不中於用長;片箭則以三十箇爲一部,而或不準其數。
武庫之虛踈至此,極爲寒心。
請箭、槍次知官員,竝命罷職。
」答曰;「依啓。
」 ○辰時有霧氣,巳時日暈,夜一更月暈。
流星出王良星上,入內階星下,狀如鉢,尾八九尺,色赤。
二更、三更月暈。
12月13日 ○辛未,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曰:「刑曹佐郞李中立門地卑微,不合應宿之官,請命遞差。
豐川府使金立信爲人汎濫,多有淫縱之行,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14日 ○壬申,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善山府使張世哲曾以差使員上來時,稠人廣坐之中,顯擧原任大臣之名,橫加侮辱,聞者莫不駭憤。
請命罷職。
原州以上遊重地,近因兼助防將,久委於武夫之手,殘弊已極,將不可收拾,而牧使黃廷祿性本愚妄,且無幹能,到任之後,專不察職,唯以畋獵爲事,民甚怨咨。
請命罷職。
今則已罷助防將,其代以慈祥勤幹之人,各別擇差。
」答曰:「張世哲先罷後推。
原州以武弁差遣,其意有在,今不可輒謂三日已過而改之。
黃廷祿亦非不堪之才,不可爲文蔭所占。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辰時,日暈兩珥。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夜三更、四更月暈。
12月15日 ○癸酉,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前辭黃廷祿罷職事,答曰:「允。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16日 ○甲戌,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曰:「宣傳官遷轉時,三十朔然後,五品職除授,而都摠府都事李友哲以兼宣傳官,纔滿十五朔,遷陞五品,官爵猥濫,莫此爲甚。
請命改正,以杜後日驟陞之弊。
中部主簿閔景爲人庸劣,不能察任。
請命遞差。
積城縣監金興祥爲人汎濫,巧作名目,徵斂無藝,且造家隣境,貽弊多端。
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17日 ○乙亥,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頃者聖候未寧,擧國遑遑。
雖受由下鄕,作散在外之人,莫不奔走來詣,而前檢閱崔晛身居近侍之列,偃然歸在鄕家,至於召命再下,而托以身病,終不上來,殊無人臣急趨君病之義。
請命罷職。
三陟府使韓德到任之後,專事剝割,民間出闕,必徵布子,闔境嗷嗷,怨咨日甚。
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18日 ○丙子,朝,王世子問安。
○備忘記傳于藥房曰:「飮食,百計厭惡。
昨日則毫無思食之念,此非小事。
一年爲苦藥所侵,血肉之身,豈無所傷哉?恐因此加重。
歸脾湯如非不得已,已用二服,欲停用,議啓。
去夜達夜煩熱,咳嗽間作,苦痛。
」 ○憲府啓曰:「王府事體嚴重,凡罪人囚放,必十分詳察,而申景澄等推案判付內:『事幹各人所招,別無可疑之端。
人命至重,如此隆寒,非自犯之事,不可刑訊,竝除刑推放送。
』此非指景澄放送之意,而義禁府不爲申稟,汎與景澄而竝放,及下問之後,乃敢曲爲辭說,以爲分踈之地,極爲未便。
請禁府堂上推考,色郞廳罷職。
申景澄罪狀,旣發於公論,而事係重大。
請命更爲拿鞫,以正其罪。
武兼宣傳官、守門將等,爲任非輕,而冗雜居多,極爲寒心。
請令該曹澄汰,今後各別擇差。
」答曰:「允。
郞廳推考。
」 ○夕,王世子問安。
○備邊司啓曰:「今見北兵使柳珩狀啓,老兵十八,因跟捕逃胡下去,而請入宿于會寧城中,本府拒而不許雲。
此輩爲追捕而去,似無他情,但願入宿城中,或不無探試之意。
申飭各鎭,今後儻有如此之事,擧理開諭,一切不許入城爲當。
且山外藩胡等,前有撤深處之說,而未知某某部落果否,幾許撤移、幾許遺存。
自本巢出來老兵,尙留山外與否,必須詳探得其實狀,然後可以策應。
或委遣土人,或因往來藩胡,多般鉤問,連續馳啓之意,監、兵使處,竝爲行會何如?」傳曰:「兵書曰:『毋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自老酋聲息以來,書狀中之偵探雲者,無非荒雜之說,予則見且不能解。
蓋邊將等庸劣,不知韜略,但爲胡人所弄,收拾啓聞,若據此而爲應,必爲所誤。
予意,添兵運糧,修繕城池之計而已。
況壬辰倭變時,偵探之說,至今爲人所笑,勿爲爲當。
」 ○備邊司啓曰:「偵探間諜,兵家之所不可廢者,而我國之人,不解兵事,偵探賊情,例多失實。
胡人進告,亦且荒雜,虛喝之言,十常八九,固不可憑此,爲之策應。
聖批之意,極爲允當。
但大賊來,在於近境,而全然不爲採訪彼中情形,則賊之所爲,無由得聞。
此臣等所以欲令邊將,虛實間,連續探訪者也。
況今流聞,忽賊與汝許協謀,欲圖山外諸部,故老賊送兵防護雲。
如此事情,尤不可不速爲採聽,依前啓,請行會爲當。
敢啓。
」傳曰:「允。
」 12月19日 ○丁醜,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戶曹佐郞羅紉當聖候未寧,設廳侍藥之日,與人飮酒,至於挾娼聽歌,極爲無謂。
請命罷職。
黃海監司樸東說以金郊察訪尹宖謂非慈祥撫摩之才,未赴任前,徑先請改,殊失藩臣體面,極爲未便。
請命推考。
」答曰:「允。
羅紉無情事,不允。
」 ○憲府啓曰:「義禁府罪人推鞫,郞廳各有分掌,而堂上隻摠治而已。
以申景澄事,堂上旣蒙推考之命,則郞廳罰不可止於推考。
請命罷職。
訓鍊都監千摠李殷宗人物愚劣,不合將領之官。
請命遞差。
」答曰:「允。
」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20日 ○戊寅,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曰:「忠州居湖嶺咽喉之地,守宰不可不極擇其人。
牧使洪思斅到任之後,處事顚妄,才乏剸繁,受制姦吏,貽害於民。
請命罷職。
本州物衆地大,素稱難治,賓旅輻湊,策應多端,決非尋常秩卑者,所可堪當。
別擇才望之人差遣。
」答曰:「依啓。
」 ○諫院啓曰:「前啓戶曹佐郞羅紉當設廳侍樂之日,與人飮酒,至於挾娼聽歌,是豈無情之事乎?請亟命罷職。
」答曰:「依啓。
」 ○夕,王世子問安。
○以李惕爲司憲府持平,金緻遠爲兵曹佐郞,鄭廣成爲弘文館副校理,趙廷堅爲世子侍講院弼善,李沖爲廣州牧使,姜籤爲弘文館副提學,李時發爲兵曹參判,成晉善爲善山府使,金大來爲弘文館應敎,李弘老爲忠州牧使。
12月21日 ○己卯,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辰時日暈兩珥,巳時日暈。
○以李惺爲慶尙道都事,任就正爲原州牧使,李安訥爲東萊府使,李必亨爲林川郡守,黃是爲掌隷院判決事,李志完爲司諫院司諫,閔德男爲弘文館修撰,柳永謹爲司?寺正,李順慶爲內資寺正,樸楗爲通禮院相禮,李稶爲工曹正郞,李睟光爲洪州牧使,尹晫爲朔寧郡守,金鼎一爲戶曹佐郞,成時憲爲成均館直講,趙翼爲司憲府監察。
12月22日 ○庚辰,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23日 ○辛巳,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24日 ○壬午,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25日 ○癸未,朝,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26日 ○甲申,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以成泳爲吏曹判書,李廷龜爲戶曹判書,崔天健爲同知中樞府事,具義剛爲漢城府右尹,樸彛叙爲掌樂院僉正,李慶禥爲成均館司藝,黃沂爲成均館典籍,李善行爲藝文館檢閱。
12月27日 ○乙酉,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28日 ○丙戌,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綾海君具宬曾於己醜年間,身爲諫官,黨附姦澈,聽其指嗾,至請崔永慶再鞫,竟緻瘐死獄中。
其主張邪論,謀殺善士之罪,覆載難容,而頃者,特以羈靮之勞,濫蒙恩赦,偃息都下,亦爲失刑。
今又超資越序,得列芧土之封,豈以一微勞之故,而再加賞典乎?除目一下,物情齊憤。
請還收成命。
慶安察訪金聲振爲人輕妄,處事顚倒。
請命罷職。
軍器寺僉正李仁憲素無履歷,又乏聲稱;主簿文彥弼人物愚劣,有同土塊,俱不合武庫重地。
請竝命遞差。
」答曰:「允。
具宬,功臣,自有法當之職。
勿論罪之有無,而應授之職不可奪也。
初無濫授之事,不允。
」 ○憲府啓曰:「有功貰罪,隻爲細物薄過而言也。
豈戕害善類,罪關國家之謂哉?綾海君具宬附托姦邪,仇視善良,以無形聲影以之說,構成崔永慶之獄,必欲置之死地。
及聖明洞燭姦狀,不待訊鞫,快命放釋,則宬以諫官,一聽姦澈之嗾,首倡再鞫之論,以緻永慶冤死獄中,使殺士之名,歸之君上。
原其罪惡,實不容誅,而自上以有羈靮之微勞,釋此負國之大罪,輿情之憤鬱已極,而今反超資越序,至封芧土,凡有人心,孰不驚怪痛惋?請亟還收成命。
宗室不得橫行於外方,自有國法,而亂後散處外方,公然受祿者,頗多有之。
請令宗簿寺,一一糾檢,隨現治罪。
守門將蔡穡、安宗遠,俱以狂妄無賴之人,所行悖戾,不可齒在衣冠之列。
請命削去仕版。
」答曰:「院答同。
」 ○備忘記曰:「每於北道狀啓之入也,雖盡其精思,反覆窮究,不能解見。
是以,至今不得端緖,徒傷心氣而已。
予嘗以爲,柳珩之文,艱於《周易》。
大槪老胡之盡撤江邊藩胡者,欲以爲移居山外之路,以爲連營之計也。
所謂山外之路,或入寇我國所由之路,或往攻阿叱耳所由之路,未可知矣。
然旣撤移,又曰盡撤山外之藩落,移居本寨雲,是則未知其意。
又曰何胡稍振之說,邊上行之雲,此則何言也?因何胡而稍振之言乎?大槪氷解雪消之後,將有作賊於我國之幾與否?但當隻此辭緣諜得,以爲應變之計而已。
今日修一城,明日鍊一卒,不此之爲,不關荒亂之辭,徒爲掇拾啓聞,欲以此爲塞責之計,柳珩似是智短而文拙。
將其書狀,稍加櫽括,更爲小草記入啓,使予易知。
」 12月29日 ○丁亥,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前辭具宬事,答曰:「功臣自有封君之法,不可隨意予奪。
況其加資,前日已受,非今日超資,不可改也。
不允。
」 ○憲府啓前辭具宬事,答院同。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30日 ○戊子,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前辭具宬事,答曰:「封君自是功臣分內應受之職,不可以一時論議間事,謂之首倡,不授法當之職。
不允。
」 ○諫院啓前辭具宬事,答府同。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晝,王世子問安。
○傳曰:「平時則如此極寒之時,自內擲奸,衣薄軍士襦衣一領賜給,俾無凍傷之患矣。
今則大內有何襦衣?令兵曹薄衣軍士,凍傷可慮抄出,令戶曹襦衣一領賜給後啓之。
但中間俾無奸僞可也。
」 11月20日 ○己酉,朝,王世子問安。
○司諫金大來啓曰:「聖候違豫,久未平復,臣子之憂遑悶迫,宜如何哉,而宋錫慶、柳慶宗等,不以君父之病爲慮,唯以乘機生事爲急,當設廳侍藥之日,假用藥失當之論,雄唱雌和,爭相辭避,惹起不靖之端。
慶宗則至以妄用雜藥爲辭,爲他日嫁禍之地,是縶制醫官,使不敢議藥,瀆擾聖聽,使不得靜攝。
其心所在,有不可測,而不過失志之輩,相時潛煽,構陷當事,圖濟己私,而此爲其發縱耳。
物情莫不駭憤,故臣欲以此論啓,發言於完席,則僚議不一,臣何敢自是己見,偃然仍冒乎?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夕,王世子問安。
○獻納宋??、正言具寭啓曰:「今日席上,司諫金大來以宋錫慶、柳慶宗等,不以君父之病爲慮,唯以乘機生事爲急,當設廳侍藥之日,假用藥失當之論,雄唱雌和,惹起不靖之端,欲爲論啓。
臣等所見,與司諫金大來無異,不可苟冒。
請命遞斥臣等之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大司諫柳澗啓曰:「頃日宋錫慶欲論許浚用藥失當之罪,臣初以爲,君父方在靜攝之中,請論首醫,恐涉煩擾,故欲待聖候快復後,徐議處之。
』旣錫慶之論終不可止,則欲爲齊坐,商議爲之,而僚議不一,以緻紛紛引嫌矣。
今者司諫金大來欲論宋錫慶不以君父之病爲慮,假用藥失當之論,惹起不靖之端。
臣之欲論許浚,豈有一毫他意於其間哉?特以聖候久未差復,中外公論皆以藥不對證爲慮,而臣子分義,其於君父之病,固無所不用其憂,故欲從宋錫慶論啓而已。
臣旣參其論,今不可靦然在職,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正言任章啓曰:「前日宋錫慶欲論許浚之罪者,初以爲公論,而且慮有騷擾之事也。
臣與大司諫柳澗,聯名答通於同僚矣。
司諫金大來今以宋錫慶等,假用藥失當之論,惹起不靖之端,欲爲論啓,而僚議不一,至於引避。
臣初不知宋錫慶之論,故爲生事,而旣與之同參,勢難仍冒重地。
請命罷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11月21日 ○庚戌,朝,王世子問安。
○掌令尹讓啓曰:「聖候違豫,久未米復,在臣子區區之至情,或慮醫官用藥之失當,欲爲論啓者,固爲君父,無所不用其憂之意也。
柳慶宗則避嫌啓辭中,剩出同僚未聞之語,隱然陳瀆於天聽,人之緻疑,固其所也。
宋錫慶則中心所在,雖未可知,而其所發論,爲君父之病也。
今乃逆料其爲人發縱,潛煽構陷,而竝爲論罪,則論之者近於過情;受之者不肯服罪矣。
且言官苟有意見,而僚議不一,則各自引避,聽其公論之是非者,自是盛代之美事,而今以辭避不靖,爲之罪目,而論治則此後雖有可論之事,人不敢先自開喙,而循默成風,雷同苟合,非國家之福也。
今日諫院處置論議之際,臣之妄見如此,而同僚之意不以爲然,勢不可苟同。
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大司憲洪湜、掌令李久澄、持平南復圭、成時憲啓曰:「宋錫慶與柳慶宗所論相符,當君父靜攝之日,不以煩擾未安爲念,唯汲汲於經行己論,終至辭避紛紜,慶宗則且做妄用雜藥之說,隱然發端,爲他日不靖之地,使當事之人,未免動搖,用藥之醫,莫措手足,其心實未可知。
臣等當初欲從容審處,不爲苟從者,意亦有在。
今見司諫金大來避嫌之辭,直擧乘時受嗾,圖濟己私之狀,其心術無謂極矣。
此是公議所宜發,故今以此欲爲處置諫院,而同僚中或有不一之論,臣等亦不敢自是。
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夕,王世子問安。
○執義柳希奮啓曰:「頃日前掌令柳慶宗來言曰:『禦醫等用藥失當,自上屢下嚴敎,而在下寂然無請罪之擧,事體極爲未安,不可不糾正』雲。
臣之愚意,係幹君父之病,事旣重大,不敢間以異議,聯名簡通,議于同僚,同僚之答,或書謹悉,或以後日會議爲言,故其論仍寢。
厥後柳慶宗避嫌啓辭中,添出妄用雜藥等語,仍而見遞。
今見司諫金大來避嫌之啓,歷擧其語,將欲駁正。
臣竊念,妄用雜藥一款,雖非臣與聞之語,當初簡通,旣與之聯名,今何敢脫落,晏然有若無咎,而參於處置之列乎?請命罷斥臣職。
」答曰:「勿辭。
」〈退待物論。
〉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副應敎成俊耉、副校理黃敬中、副修撰奇協等〈協素無行檢,喪中生子,反怒厥妻之受孕。
〉箚子,略曰: 司諫金大來以雲雲,〈見上。
〉獻納宋??、正言具寭以雲雲,〈見上。
〉大司諫柳澗以雲雲,正言任章以雲雲,〈幷見上。
〉掌令尹讓以雲雲,〈見上。
〉大司憲洪湜、掌令李久澄、持平南復圭、成時憲以雲雲,〈見上。
〉執義柳希奮以雲雲,竝引嫌而退。
柳慶宗之聽人陰嗾,相時潛煽,爲圖濟己私之地,其計巧矣,而宋錫慶乃與之同事。
當聖候靜攝之日,惹起不靖之端,則罪固有之,將一國公共之論,欲爲糾劾者,慮後患,而攻陰謀也。
始焉立腳不定,論議搖漾,終乃立異於公論,其失大矣。
初雖聯名於簡通,而不知他人故爲生事之計,隻慮有騷擾之事者,有何所失?臨其處置之時,敢生橫議而沮之,欲使慶宗等構陷之謀,隱而不彰,譸張辭說,眩亂是非,其意不難知也。
明知是非之所在,欲從公議而處之,而因僚議之不一,不得自由者,無可避之嫌。
言之以君父之病,初不敢間以異議,雜藥一款,又非與聞之語,則其於處置,少無所妨。
請司諫金大來、獻納宋??、正言具寭、任章、大司憲洪湜、掌令李久澄、持平南復圭、成時憲、執義柳希奮竝命出仕,大司諫柳澗、掌令尹讓遞差。
答曰:「允。
」 11月22日 ○辛亥,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掌令李久澄來啓曰:「宋錫慶、柳慶宗等,當君父侍藥之日,假用藥失當之論,潛相唱和,圖濟己私,相繼辭避,大起紛擾之端,靜攝之中,已爲大妨。
且做妄用雜藥之語,隱然爲他日不靖之地,使醫官縶其手足,當事亦爲動搖,其受人指嗾,相時奇中之計,可謂巧矣。
凡在瞻聆,莫不駭憤,請竝命罷職。
」答曰:「允。
」 ○夕,王世子問安。
○獻納宋??來啓曰:「聖體違豫,久未平復,在臣子悶迫之誠,或慮用藥之失當,此固至情之所同然也。
若不問某證某藥之當否,而遽先論罪首醫,則議藥之際,莫敢盡其術,靜攝之中,大妨者騷擾,此亦不可不慮也。
柳慶宗本一樂禍之徒也。
不以君父之病爲急,唯以乘時生事爲得計,托以用藥失當,請罪醫官,通于同僚,陰試其意,而其時有人往問,則公然以變局爲言,其心所在,槪可知矣。
及知同僚不從己意,則乃以微服,潛往宋錫慶家,或誘或脅,使之先發於諫院。
錫慶不究其藥之爲不當於聖候;不念騷擾之爲有妨於靜攝,一聞慶宗之言,汲汲然猶恐不及,排同僚可否之議,乃敢先起鬧端,此可謂爲君父之病乎?慶宗繼以前所未聞之語,隱然發端,爲他日嫁禍之地,其聽人陰嗾,相機潛煽,構陷當事,圖濟己私之狀,可謂巧矣。
物情莫不駭憤,請成均館司藝柳慶宗、廣興倉守宋錫慶竝命罷職。
」答曰:「允。
」 ○以柳根爲判義禁府事,南以信爲大司諫,李必榮爲司憲府掌令,李時言爲都摠府副摠管,柳澗爲副護軍,尹讓爲副司直。
11月23日 ○壬子,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備忘記曰:「更思之,不知不覺之中,必是深得感冒之證,久未發汗之緻。
咳嗽之證頗重,達夜不止,以此不得一刻入寢。
今宜專治此證,發汗解表之藥議啓,以速服二、三服。
」 ○以備忘記答右相箚曰:「卽今國事艱虞,予又臥病。
所幸大臣協心經理耳。
大臣若又辭退,則國事將何所賴乎?在平時猶不可辭退,況此日乎?宜遵前旨出仕。
病中憂病憂國,此心所餘者有幾?卿不可不見憐也。
」 11月24日 ○癸醜,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1月25日 ○甲寅,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1月26日 ○乙卯,朝,王世子問安。
11月27日 ○丙辰,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1月28日 ○丁巳,朝,王世子問安。
11月29日 ○戊午,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己未,上在貞陵洞行宮。
○朝,王世子問安。
○備邊司啓目:「粘連〈見上。
〉啓下雲雲:『申悌業不勝一朝之忿,擅殺八名之胡,儻或老賊執言構釁,則他日事端之惹起,亦甚可慮。
其處事顚妄之罪,不可不重究,拿來推鞫定罪。
』事,啓依允。
申悌業,擅殺藩胡八名,將嫁禍于國家,罪犯非輕。
此而尋常處之,軍法不行,而後弊無窮,無知迷劣之輩,將無所懲。
旣有體察使,令體察使依軍法處斷,不必拿鞫。
」 ○夕,王世子問安。
○辰時,日有重暈,內暈有兩珥。
內外暈上,各有背色,皆內赤外靑。
巳時有重暈,內暈有兩珥。
內外暈上,各有背色,皆內赤外靑。
白虹貫日。
未時,日有重暈,內外暈上,各有背色,皆內赤外靑。
申時日暈。
○答右議政韓應寅箚曰:「此豈大臣辭退之時?從容安心,善爲調攝出仕。
」 ○傳曰:「年歲兇荒,人心不淑,都中盜賊橫行,至爲寒心。
諸阿隻中,有移避閭閻處,頃日夜,蹤迹荒唐人,潛來偵探而去,將來之日,尤爲可虞。
軍士定送,捕盜巡伏軍士,其近處巡伏後,勿爲例限寢息間而止,言于兵曹。
」 ○傳曰:「日氣寒甚。
如此之時,前例山上警守,下之矣。
察爲,言于兵曹。
罪人速決無滯。
不爲關重罪人,勿爲囚禁,如散囚之人,尤不可喜囚,言于刑曹。
」 12月2日 ○庚申,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3日 ○辛酉,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以李好閔爲都摠府都摠管,洪湜爲吏曹參判,黃暹爲司憲府大司憲,申翊聖爲都摠府都摠管,具義剛爲同知義禁府事,黃敬中爲司諫院獻納,宋??爲吏曹正郞,尹孝先爲吏曹佐郞,柳??爲吏曹佐郞,鄭廣成爲弘文館修撰,洪霶爲兵曹佐郞,任章爲成均館典籍,柳恒爲司諫院正言,孫倜爲承文院正字,金時言爲承文院正字,睦大欽爲承文院副正字。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王世子問安。
○傳曰:「纔入砂糖元,又請四味茶,明日則又將啓何藥、何茶耶?醫官中,許浚固善醫術良醫,而用藥輕浮,不爲持重,此意不可不知而處之。
」 ○右議政韓應寅敦諭:「予惟日望卿之出,六度之辭,又何來也?卿重盟帶礪,與同休戚,位在三揆,任重股肱。
以如此難退之身,其欲屑屑於去就者何義?予念,待卿之誠或不承其權輿耶?抑不足與有爲,而勇於引去歟?予方臥病,北鄙朝夕有變,內外艱虞之時,而大臣又不出,國事誰倚?以此念慮,心病益重,証勢漸緊,卿何不以予病爲憂,而反以卿病爲辭也?義爲君臣,恩猶父子,卿不可不深思也。
況卿齒髮,非懸車之年,所患是風寒之感,毋庸苦辭,速爲出仕,以副予病中之望。
」 12月4日 ○壬戌,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5日 ○癸亥,朝,王世子聞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右議政韓應寅啓曰:「臣積年傷敗之餘,頃患重病,帶職調治,實涉違慢。
不得不屢瀆天聽,乞解職名,而誠意淺薄,未蒙許遞,反承前後丁寧之敎,益增惶懼。
今始扶曳出仕,未免爲遲回苟且之歸,廉恥已喪,將焉用哉?伏乞聖慈特許遞斥,以爲人臣貪戀苟容之戒,不勝幸甚。
」答曰:「予方臥病,以大臣不出爲憂,卿出仕,良用有喜。
勿辭,調理行之。
」 12月6日 ○甲子,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司憲府啓曰:「平山爲府,西路要衝,物衆地大,素稱難治。
新府使宋圻人物庸踈,曾所莅歷,別無可稱。
今授巨邑,決難堪任,請命遞差,其代十分擇遣。
」答曰;「依啓。
」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7日 ○乙醜,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8日 ○丙寅,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司諫院啓曰:「洪州判官鄭復禮濫用刑杖,多失人心。
成婚子息,公然率去,請命先罷後推。
多大浦僉使宋敬臣發身胥吏,性又貪縱。
及授本鎭,恣行汎濫,侵虐軍卒,無所不至,請命罷職。
」答曰:「允。
」 ○司憲府啓曰:「寶城郡守奇敬獻居官貪虐,民甚怨咨。
不可一日在官,請命罷職。
訓鍊都監中軍梁諿,與大將不協,不從號令。
且私役軍卒,貽弊不貲,極爲駭愕。
請命罷職。
公州牧使安昶造作無根之言,詆毀監司。
及監司聞知之後,對面詬辱,以爲自明之計。
請命罷職。
前監司沈悅見辱守令,虧失體面。
請命推考。
全州判官柳洸濫率衙眷,貽弊多端。
請命罷職。
」答曰:「允。
」 12月9日 ○丁卯,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以柳永詢爲戶曹參判,李惟弘、鄭曄、尹義立、尹暘爲知製敎,曺倬爲右副承旨,李德溫爲同副承旨,高用厚爲禮曹佐郞,李俔爲司書,許筠爲公州牧使,崔岦爲江陵府使,柳希聃爲仁川府使,樸燁爲平山府使。
12月10日 ○戊辰,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11日 ○己巳,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曰:「近來盜賊興行,京外皆然,至於城中通衢,亦無畏忌。
如此之時,京城宿衛,尤不可不嚴,而入直軍士,備數無形,所見極爲寒心。
墻外雖曰設營,而孱派豆分,踈虞之狀,不可形言。
請令兵曹、訓鍊都監,申明結束,常加巡檢,以嚴宿衛。
端川郡守李受訓非徒刑罰過酷,侵責殘氓,專務悅人。
請命罷職。
鹹悅縣監權澍居官無狀,加以汎濫。
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自昧爽至辰時,有霧氣。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12日 ○庚午,朝,王世子問安。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軍器寺參奉蘇鳴遠以其生存奴婢,謂他人打殺,至於起訟,要徵殺人之債,而終乃現露,其爲情狀,悖惡莫甚。
請命罷職不敍。
東萊府使李信元自在長興,嗜酒成病,及赴本府,尤事沈酗,關防重地,日就虛踈。
如此之人,不可一日在官,請命罷職。
明春倭使若來,則必多策應之事,其代以有心計者,勿論職秩高下,十分擇遣。
通川郡守李覽到任之後,縱酒爲事,專廢坐衙,吏緣爲姦,民受其害。
請命罷職。
軍器寺乃掌造兵器之地,而長槍則刃柄皆麤造,不中於用長;片箭則以三十箇爲一部,而或不準其數。
武庫之虛踈至此,極爲寒心。
請箭、槍次知官員,竝命罷職。
」答曰;「依啓。
」 ○辰時有霧氣,巳時日暈,夜一更月暈。
流星出王良星上,入內階星下,狀如鉢,尾八九尺,色赤。
二更、三更月暈。
12月13日 ○辛未,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曰:「刑曹佐郞李中立門地卑微,不合應宿之官,請命遞差。
豐川府使金立信爲人汎濫,多有淫縱之行,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14日 ○壬申,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善山府使張世哲曾以差使員上來時,稠人廣坐之中,顯擧原任大臣之名,橫加侮辱,聞者莫不駭憤。
請命罷職。
原州以上遊重地,近因兼助防將,久委於武夫之手,殘弊已極,將不可收拾,而牧使黃廷祿性本愚妄,且無幹能,到任之後,專不察職,唯以畋獵爲事,民甚怨咨。
請命罷職。
今則已罷助防將,其代以慈祥勤幹之人,各別擇差。
」答曰:「張世哲先罷後推。
原州以武弁差遣,其意有在,今不可輒謂三日已過而改之。
黃廷祿亦非不堪之才,不可爲文蔭所占。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辰時,日暈兩珥。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夜三更、四更月暈。
12月15日 ○癸酉,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前辭黃廷祿罷職事,答曰:「允。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16日 ○甲戌,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曰:「宣傳官遷轉時,三十朔然後,五品職除授,而都摠府都事李友哲以兼宣傳官,纔滿十五朔,遷陞五品,官爵猥濫,莫此爲甚。
請命改正,以杜後日驟陞之弊。
中部主簿閔景爲人庸劣,不能察任。
請命遞差。
積城縣監金興祥爲人汎濫,巧作名目,徵斂無藝,且造家隣境,貽弊多端。
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17日 ○乙亥,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頃者聖候未寧,擧國遑遑。
雖受由下鄕,作散在外之人,莫不奔走來詣,而前檢閱崔晛身居近侍之列,偃然歸在鄕家,至於召命再下,而托以身病,終不上來,殊無人臣急趨君病之義。
請命罷職。
三陟府使韓德到任之後,專事剝割,民間出闕,必徵布子,闔境嗷嗷,怨咨日甚。
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18日 ○丙子,朝,王世子問安。
○備忘記傳于藥房曰:「飮食,百計厭惡。
昨日則毫無思食之念,此非小事。
一年爲苦藥所侵,血肉之身,豈無所傷哉?恐因此加重。
歸脾湯如非不得已,已用二服,欲停用,議啓。
去夜達夜煩熱,咳嗽間作,苦痛。
」 ○憲府啓曰:「王府事體嚴重,凡罪人囚放,必十分詳察,而申景澄等推案判付內:『事幹各人所招,別無可疑之端。
人命至重,如此隆寒,非自犯之事,不可刑訊,竝除刑推放送。
』此非指景澄放送之意,而義禁府不爲申稟,汎與景澄而竝放,及下問之後,乃敢曲爲辭說,以爲分踈之地,極爲未便。
請禁府堂上推考,色郞廳罷職。
申景澄罪狀,旣發於公論,而事係重大。
請命更爲拿鞫,以正其罪。
武兼宣傳官、守門將等,爲任非輕,而冗雜居多,極爲寒心。
請令該曹澄汰,今後各別擇差。
」答曰:「允。
郞廳推考。
」 ○夕,王世子問安。
○備邊司啓曰:「今見北兵使柳珩狀啓,老兵十八,因跟捕逃胡下去,而請入宿于會寧城中,本府拒而不許雲。
此輩爲追捕而去,似無他情,但願入宿城中,或不無探試之意。
申飭各鎭,今後儻有如此之事,擧理開諭,一切不許入城爲當。
且山外藩胡等,前有撤深處之說,而未知某某部落果否,幾許撤移、幾許遺存。
自本巢出來老兵,尙留山外與否,必須詳探得其實狀,然後可以策應。
或委遣土人,或因往來藩胡,多般鉤問,連續馳啓之意,監、兵使處,竝爲行會何如?」傳曰:「兵書曰:『毋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自老酋聲息以來,書狀中之偵探雲者,無非荒雜之說,予則見且不能解。
蓋邊將等庸劣,不知韜略,但爲胡人所弄,收拾啓聞,若據此而爲應,必爲所誤。
予意,添兵運糧,修繕城池之計而已。
況壬辰倭變時,偵探之說,至今爲人所笑,勿爲爲當。
」 ○備邊司啓曰:「偵探間諜,兵家之所不可廢者,而我國之人,不解兵事,偵探賊情,例多失實。
胡人進告,亦且荒雜,虛喝之言,十常八九,固不可憑此,爲之策應。
聖批之意,極爲允當。
但大賊來,在於近境,而全然不爲採訪彼中情形,則賊之所爲,無由得聞。
此臣等所以欲令邊將,虛實間,連續探訪者也。
況今流聞,忽賊與汝許協謀,欲圖山外諸部,故老賊送兵防護雲。
如此事情,尤不可不速爲採聽,依前啓,請行會爲當。
敢啓。
」傳曰:「允。
」 12月19日 ○丁醜,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戶曹佐郞羅紉當聖候未寧,設廳侍藥之日,與人飮酒,至於挾娼聽歌,極爲無謂。
請命罷職。
黃海監司樸東說以金郊察訪尹宖謂非慈祥撫摩之才,未赴任前,徑先請改,殊失藩臣體面,極爲未便。
請命推考。
」答曰:「允。
羅紉無情事,不允。
」 ○憲府啓曰:「義禁府罪人推鞫,郞廳各有分掌,而堂上隻摠治而已。
以申景澄事,堂上旣蒙推考之命,則郞廳罰不可止於推考。
請命罷職。
訓鍊都監千摠李殷宗人物愚劣,不合將領之官。
請命遞差。
」答曰:「允。
」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20日 ○戊寅,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曰:「忠州居湖嶺咽喉之地,守宰不可不極擇其人。
牧使洪思斅到任之後,處事顚妄,才乏剸繁,受制姦吏,貽害於民。
請命罷職。
本州物衆地大,素稱難治,賓旅輻湊,策應多端,決非尋常秩卑者,所可堪當。
別擇才望之人差遣。
」答曰:「依啓。
」 ○諫院啓曰:「前啓戶曹佐郞羅紉當設廳侍樂之日,與人飮酒,至於挾娼聽歌,是豈無情之事乎?請亟命罷職。
」答曰:「依啓。
」 ○夕,王世子問安。
○以李惕爲司憲府持平,金緻遠爲兵曹佐郞,鄭廣成爲弘文館副校理,趙廷堅爲世子侍講院弼善,李沖爲廣州牧使,姜籤爲弘文館副提學,李時發爲兵曹參判,成晉善爲善山府使,金大來爲弘文館應敎,李弘老爲忠州牧使。
12月21日 ○己卯,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辰時日暈兩珥,巳時日暈。
○以李惺爲慶尙道都事,任就正爲原州牧使,李安訥爲東萊府使,李必亨爲林川郡守,黃是爲掌隷院判決事,李志完爲司諫院司諫,閔德男爲弘文館修撰,柳永謹爲司?寺正,李順慶爲內資寺正,樸楗爲通禮院相禮,李稶爲工曹正郞,李睟光爲洪州牧使,尹晫爲朔寧郡守,金鼎一爲戶曹佐郞,成時憲爲成均館直講,趙翼爲司憲府監察。
12月22日 ○庚辰,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23日 ○辛巳,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24日 ○壬午,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25日 ○癸未,朝,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26日 ○甲申,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以成泳爲吏曹判書,李廷龜爲戶曹判書,崔天健爲同知中樞府事,具義剛爲漢城府右尹,樸彛叙爲掌樂院僉正,李慶禥爲成均館司藝,黃沂爲成均館典籍,李善行爲藝文館檢閱。
12月27日 ○乙酉,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2月28日 ○丙戌,朝,王世子問安。
○夕,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綾海君具宬曾於己醜年間,身爲諫官,黨附姦澈,聽其指嗾,至請崔永慶再鞫,竟緻瘐死獄中。
其主張邪論,謀殺善士之罪,覆載難容,而頃者,特以羈靮之勞,濫蒙恩赦,偃息都下,亦爲失刑。
今又超資越序,得列芧土之封,豈以一微勞之故,而再加賞典乎?除目一下,物情齊憤。
請還收成命。
慶安察訪金聲振爲人輕妄,處事顚倒。
請命罷職。
軍器寺僉正李仁憲素無履歷,又乏聲稱;主簿文彥弼人物愚劣,有同土塊,俱不合武庫重地。
請竝命遞差。
」答曰:「允。
具宬,功臣,自有法當之職。
勿論罪之有無,而應授之職不可奪也。
初無濫授之事,不允。
」 ○憲府啓曰:「有功貰罪,隻爲細物薄過而言也。
豈戕害善類,罪關國家之謂哉?綾海君具宬附托姦邪,仇視善良,以無形聲影以之說,構成崔永慶之獄,必欲置之死地。
及聖明洞燭姦狀,不待訊鞫,快命放釋,則宬以諫官,一聽姦澈之嗾,首倡再鞫之論,以緻永慶冤死獄中,使殺士之名,歸之君上。
原其罪惡,實不容誅,而自上以有羈靮之微勞,釋此負國之大罪,輿情之憤鬱已極,而今反超資越序,至封芧土,凡有人心,孰不驚怪痛惋?請亟還收成命。
宗室不得橫行於外方,自有國法,而亂後散處外方,公然受祿者,頗多有之。
請令宗簿寺,一一糾檢,隨現治罪。
守門將蔡穡、安宗遠,俱以狂妄無賴之人,所行悖戾,不可齒在衣冠之列。
請命削去仕版。
」答曰:「院答同。
」 ○備忘記曰:「每於北道狀啓之入也,雖盡其精思,反覆窮究,不能解見。
是以,至今不得端緖,徒傷心氣而已。
予嘗以爲,柳珩之文,艱於《周易》。
大槪老胡之盡撤江邊藩胡者,欲以爲移居山外之路,以爲連營之計也。
所謂山外之路,或入寇我國所由之路,或往攻阿叱耳所由之路,未可知矣。
然旣撤移,又曰盡撤山外之藩落,移居本寨雲,是則未知其意。
又曰何胡稍振之說,邊上行之雲,此則何言也?因何胡而稍振之言乎?大槪氷解雪消之後,將有作賊於我國之幾與否?但當隻此辭緣諜得,以爲應變之計而已。
今日修一城,明日鍊一卒,不此之爲,不關荒亂之辭,徒爲掇拾啓聞,欲以此爲塞責之計,柳珩似是智短而文拙。
將其書狀,稍加櫽括,更爲小草記入啓,使予易知。
」 12月29日 ○丁亥,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前辭具宬事,答曰:「功臣自有封君之法,不可隨意予奪。
況其加資,前日已受,非今日超資,不可改也。
不允。
」 ○憲府啓前辭具宬事,答院同。
○夕,王世子問安。
12月30日 ○戊子,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前辭具宬事,答曰:「封君自是功臣分內應受之職,不可以一時論議間事,謂之首倡,不授法當之職。
不允。
」 ○諫院啓前辭具宬事,答府同。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晝,王世子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