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7 列傳第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集于縣庭。
複爲東宮通事舍人。
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據東府,申馳召右衛将軍蕭摩诃帥兵先至,追斬之,後主深嘉焉。
以功除太子左衛率,封文招縣伯,兼中書通事舍人。
遷右衛将軍。
曆事三帝,内掌機密,頗作威福。
一性一忍害,好飛書以谮毀,朝之端士,遍罹其殃。
參預謀谟,乃于外宣說,以爲己力,省中秘事,往往洩漏。
一性一又果敢,善應對,能候人主顔色。
有忤己者,必以微言谮之;附己者,因機進之。
是以朝廷内外,皆從風一靡一。
初,尚書右仆射沈君理卒,朝廷議以一毛一喜代之。
申慮喜預政,乃短喜于後主曰:“喜臣之妻兄,高帝時稱陛下有酒德,請逐去宮臣,陛下甯忘之邪!”喜由是廢锢。
又與施文慶、李脫兒比周,谮殺傅縡,奪任忠部曲以配蔡征、孔範,是以文武解體,至于覆滅。
申嘗晝寝于尚書下省,有烏啄其口,流血及地,時論以爲谮賢之效也。
後加散騎常侍,右衛、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後主嗟悼久之。
贈侍中、護軍将軍,進爵爲侯,諡曰忠。
及葬,後主自爲制志銘。
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施文慶,不知何許人也。
家本吏門,至文慶好學,頗涉書史。
陳後主之在東宮,文慶事焉。
及即位,擢爲中書舍人。
仍屬叔陵作亂,隋師臨境,軍國事務,多起倉卒,文慶聰敏強記,明閑吏職,心算口占,應時條理,由是大被親幸。
又自太建以來,吏道疏簡,百司弛縱,文慶盡其力用,無所縱舍,分官聯事,莫不振懼。
又引沈客卿、一陽一惠朗、徐哲、暨慧景等,雲有吏能,後主信之。
然并不達大體,督責苛碎,聚斂無厭,王公大人,鹹共疾之。
後主益以文慶爲能,尤更親重,内外衆事,無不任委。
累遷太子左衛率,舍人如故。
祯明三年,湘州刺史晉熙王叔文在職既久,大得人和,後主以其據有上流,一陰一忌之。
自度素與群臣少恩,恐不爲用,無所任者,乃擢文慶爲都督、湘州刺史,配以一精一兵,欲令西上,仍征叔文還朝。
文慶深喜其事,然懼居外,後執事者持己短長,因進其一黨一沈客卿以自代。
未發間,二人共掌機密。
時隋軍大舉,分道而進,尚書仆射袁憲、骠騎将軍蕭摩诃及文武群臣共議,請于京口、采石各置兵五千,并出金翅二百,緣江上下,以爲防備。
文慶恐無兵從己,廢其述職,而客卿又利文慶之任己得專權,俱言于朝曰:“必有論議,不假面陳,但作文啓,即爲通奏。
”憲等以爲然。
二人齎啓入白後主曰:“此是常事,邊城将帥,足以當之。
若出人船,必恐驚擾。
” 及隋軍臨江,間諜驟至,憲等殷懃奏請,至于再三。
文慶等曰:“元會将一逼一,南郊之日,太子多從,今若出兵,事便廢阙。
”後主曰:“今且出兵,若北邊無事,因以水軍從郊,何爲不可。
”又對曰:“如此,則聲聞鄰境,便謂國弱。
”後又以貨動江總,總内爲之遊說,後主重違其意,而迫群官之請,乃令付外詳議,又抑憲等,由是未決,而隋師濟江。
後主一性一怯懦,不達軍事,晝夜啼泣,台内處分,一以委之。
文慶既知諸将疾己,恐其有功,乃奏曰:“此等怏怏,素不服官,迫此事機,那可專信。
”凡有所啓請,經略之計,并皆不行。
尋敕文慶領兵頓于樂遊苑。
陳亡,隋晉王廣以文慶受委不忠,曲爲谄佞,以蔽耳目,比一黨一數人,并于石阙前斬之,以謝百姓。
沈客卿,吳興武康人也。
美風采,善談論,博涉群書,與施文慶少相親一昵。
仕陳,累遷至尚書儀曹郎。
聰明有口辯,頗知故事。
每朝廷體式,吉兇儀注,凡所疑議,客卿斟酌裁斷,理雖有不經,而衆莫能屈,事多施行。
至德初,以爲中書舍人,兼步兵校尉,掌金帛局。
以舊制軍人士人,二品清官,并無關市之稅。
後主盛修宮室,窮極耳目,府庫空虛,有所興造,恒苦不給。
客卿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爲事,奏請不問士庶,并責關市之估,而又增重其舊。
于是以一陽一惠朗爲太市令,暨慧景爲尚書金、倉都令史。
二人家本小吏,考校簿領,豪厘不差,糾谪嚴急,百姓嗟怨。
而客卿居舍人,總以督之,每歲所入,過于常格數十倍,後主大悅。
尋加客卿散騎常侍、左衛将軍,舍人如故。
惠朗、慧景奉朝請。
祯明三年,客卿遂與文慶俱掌機密。
隋師至,文慶出頓樂遊苑,内外事客卿總焉。
台城失守,隋晉王以客卿重賦厚斂,以悅于上,與文慶、暨慧景、一陽一惠朗等,俱斬于石阙前。
徐哲,不知何許人,施文慶引爲制局監,掌刑法,亦與客卿同誅。
孔範字法言,會稽山一陰一人也。
曾祖景偉,齊散騎常侍。
祖滔,梁海鹽令。
父岱,曆職清顯。
範少好學,博涉書史。
陳太建中,位宣惠江夏王長史。
後主即位,爲都官尚書,與江總等并爲狎客。
範容止都雅,文章贍麗,又善五言詩,尤見親一愛一。
後主一性一愚狠,惡聞過失,每有惡事,範必曲爲文飾,稱揚贊美。
時孔貴人絕一愛一幸,範與孔氏結爲兄妹,一寵一遇優渥,言聽計從。
朝廷公卿鹹畏範,範因驕矜,以爲文武才能舉朝莫及。
從容白後主曰:“外間諸将,起自行伍,匹夫敵耳。
深見遠慮,豈其所知。
”後主以問施文慶,文慶畏範,益以爲然。
自是将帥微有過失,即奪其兵,分配文吏。
隋師将濟江,群官請爲備防,文慶沮壞之,後主未決。
範奏曰:“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度?邊将欲作功勞,妄言事急。
臣自恨位卑,虜若能來,定作太尉公矣。
”或妄言北軍馬死,範曰:“此是我馬,何因死去。
”後主笑以爲然,故不深備。
尋而隋将賀若弼陷南徐州,執城主莊元始,韓擒陷南豫州,敗水軍都督高文泰。
範與中領軍魯廣達頓于白塔寺。
後主多出金帛,募人立功,範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負販輕薄多從之,高麗、百濟、昆侖諸夷并受督。
時任蠻奴請不戰,而己度江攻其大軍。
又司馬消難言于後主曰:“弼若登高舉烽,與韓擒相應,鼓聲交震,人情必離。
請急遣兵北據蔣山,南斷淮水,質其妻子,重其賞賜。
陛下以一精一兵萬人,守城莫出。
不過十日,食盡,二将之頭可緻阙下。
”範冀欲立功,志在于戰,乃曰:“司馬消難狼子野心,任蠻奴淮南伧士,語并不可信。
”事遂不行。
隋軍既一逼一,蠻奴又欲爲持久計,範又奏:“請作一決,當爲官勒石燕然。
”後主從之。
明日,範以其徒居中,以抗隋師,未陣而北,範脫身遁免。
尋與後主俱入長安。
初,晉王廣所戮陳五佞人,範與散騎常侍王瑳、王儀、禦史中丞沈瓘,過惡未彰,故免。
及至長安,事并露,隋文帝以其一奸一佞谄惑,并暴其過惡,名爲四罪人,流之遠裔,以謝吳、越之人。
瑳、儀并琅邪人。
瑳刻薄貪鄙,忌害才能。
儀候意承顔,傾巧側媚,又獻其二女,以求親一昵。
瓘險慘苛酷,發言邪谄,故同罪焉。
論曰:自宋中世以來,宰禦朝政,萬機碎密,不關外司。
尚書八座五曹,各有恒任,系以九卿六府,事存副職。
至于冠冕搢紳,任疏人貴,伏奏之務既寝,趨走之勞亦息。
關宣所寄,屬當事有所歸。
通驿内外,切自音旨。
若夫竭忠盡節,仕子恒圖,随方緻用,明君盛典,舊非本舊,因新以成舊者也,狎非先狎,因疏以成狎者也。
而任隔疏情,殊塗一緻,權歸近狎,異世同揆。
故環纓斂笏,俯仰晨昏,瞻幄坐而竦躬,陪蘭檻而高眄,探求恩色,習睹威顔,遷蘭變鮑,久而彌信。
因城社之固,執開壅之機。
長主君世,振裘持領,賞罰事殷,能不踰漏,宮省咳唾,義必先知。
故窺盈縮于望景,獲骊珠于龍睡,坐歸聲勢,卧震都鄙。
賄賂日積,苞苴歲通,富拟公侯,威行州郡。
制局小司,專典兵力,雲陛天居,亘設蘭绮,羽林一精一卒,重屯廣衛。
至于元戎啓轍,武候還麾,遮迾清道,神行按辔,督察往來,馳骛辇毂,驅役分部,親承幾案,領護所攝,示總成規。
若徵兵動衆,大興人役,優劇遠近,斷于外監之心,譴辱诋诃,恣于典事之口。
抑符緩诏,一奸一僞非一,書死爲生,請谒成市,左臂揮金,右手刊字,紙爲銅落,筆由利染。
故門同玉署,家号金一穴一,嫱媛侍女,燕、秦、蔡、鄭之一聲,琁池碧梁,魚龍雀馬之翫,莫不充牣錦室,照徹青雲,害政傷人,于斯爲切。
況乎主幼時昏,讒慝亦何可勝紀也。
複爲東宮通事舍人。
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據東府,申馳召右衛将軍蕭摩诃帥兵先至,追斬之,後主深嘉焉。
以功除太子左衛率,封文招縣伯,兼中書通事舍人。
遷右衛将軍。
曆事三帝,内掌機密,頗作威福。
一性一忍害,好飛書以谮毀,朝之端士,遍罹其殃。
參預謀谟,乃于外宣說,以爲己力,省中秘事,往往洩漏。
一性一又果敢,善應對,能候人主顔色。
有忤己者,必以微言谮之;附己者,因機進之。
是以朝廷内外,皆從風一靡一。
初,尚書右仆射沈君理卒,朝廷議以一毛一喜代之。
申慮喜預政,乃短喜于後主曰:“喜臣之妻兄,高帝時稱陛下有酒德,請逐去宮臣,陛下甯忘之邪!”喜由是廢锢。
又與施文慶、李脫兒比周,谮殺傅縡,奪任忠部曲以配蔡征、孔範,是以文武解體,至于覆滅。
申嘗晝寝于尚書下省,有烏啄其口,流血及地,時論以爲谮賢之效也。
後加散騎常侍,右衛、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後主嗟悼久之。
贈侍中、護軍将軍,進爵爲侯,諡曰忠。
及葬,後主自爲制志銘。
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施文慶,不知何許人也。
家本吏門,至文慶好學,頗涉書史。
陳後主之在東宮,文慶事焉。
及即位,擢爲中書舍人。
仍屬叔陵作亂,隋師臨境,軍國事務,多起倉卒,文慶聰敏強記,明閑吏職,心算口占,應時條理,由是大被親幸。
又自太建以來,吏道疏簡,百司弛縱,文慶盡其力用,無所縱舍,分官聯事,莫不振懼。
又引沈客卿、一陽一惠朗、徐哲、暨慧景等,雲有吏能,後主信之。
然并不達大體,督責苛碎,聚斂無厭,王公大人,鹹共疾之。
後主益以文慶爲能,尤更親重,内外衆事,無不任委。
累遷太子左衛率,舍人如故。
祯明三年,湘州刺史晉熙王叔文在職既久,大得人和,後主以其據有上流,一陰一忌之。
自度素與群臣少恩,恐不爲用,無所任者,乃擢文慶爲都督、湘州刺史,配以一精一兵,欲令西上,仍征叔文還朝。
文慶深喜其事,然懼居外,後執事者持己短長,因進其一黨一沈客卿以自代。
未發間,二人共掌機密。
時隋軍大舉,分道而進,尚書仆射袁憲、骠騎将軍蕭摩诃及文武群臣共議,請于京口、采石各置兵五千,并出金翅二百,緣江上下,以爲防備。
文慶恐無兵從己,廢其述職,而客卿又利文慶之任己得專權,俱言于朝曰:“必有論議,不假面陳,但作文啓,即爲通奏。
”憲等以爲然。
二人齎啓入白後主曰:“此是常事,邊城将帥,足以當之。
若出人船,必恐驚擾。
” 及隋軍臨江,間諜驟至,憲等殷懃奏請,至于再三。
文慶等曰:“元會将一逼一,南郊之日,太子多從,今若出兵,事便廢阙。
”後主曰:“今且出兵,若北邊無事,因以水軍從郊,何爲不可。
”又對曰:“如此,則聲聞鄰境,便謂國弱。
”後又以貨動江總,總内爲之遊說,後主重違其意,而迫群官之請,乃令付外詳議,又抑憲等,由是未決,而隋師濟江。
後主一性一怯懦,不達軍事,晝夜啼泣,台内處分,一以委之。
文慶既知諸将疾己,恐其有功,乃奏曰:“此等怏怏,素不服官,迫此事機,那可專信。
”凡有所啓請,經略之計,并皆不行。
尋敕文慶領兵頓于樂遊苑。
陳亡,隋晉王廣以文慶受委不忠,曲爲谄佞,以蔽耳目,比一黨一數人,并于石阙前斬之,以謝百姓。
沈客卿,吳興武康人也。
美風采,善談論,博涉群書,與施文慶少相親一昵。
仕陳,累遷至尚書儀曹郎。
聰明有口辯,頗知故事。
每朝廷體式,吉兇儀注,凡所疑議,客卿斟酌裁斷,理雖有不經,而衆莫能屈,事多施行。
至德初,以爲中書舍人,兼步兵校尉,掌金帛局。
以舊制軍人士人,二品清官,并無關市之稅。
後主盛修宮室,窮極耳目,府庫空虛,有所興造,恒苦不給。
客卿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爲事,奏請不問士庶,并責關市之估,而又增重其舊。
于是以一陽一惠朗爲太市令,暨慧景爲尚書金、倉都令史。
二人家本小吏,考校簿領,豪厘不差,糾谪嚴急,百姓嗟怨。
而客卿居舍人,總以督之,每歲所入,過于常格數十倍,後主大悅。
尋加客卿散騎常侍、左衛将軍,舍人如故。
惠朗、慧景奉朝請。
祯明三年,客卿遂與文慶俱掌機密。
隋師至,文慶出頓樂遊苑,内外事客卿總焉。
台城失守,隋晉王以客卿重賦厚斂,以悅于上,與文慶、暨慧景、一陽一惠朗等,俱斬于石阙前。
徐哲,不知何許人,施文慶引爲制局監,掌刑法,亦與客卿同誅。
孔範字
曾祖景偉,齊散騎常侍。
祖滔,梁海鹽令。
父岱,曆職清顯。
範少好學,博涉書史。
陳太建中,位宣惠江夏王長史。
後主即位,爲都官尚書,與江總等并爲狎客。
範容止都雅,文章贍麗,又善五言詩,尤見親一愛一。
後主一性一愚狠,惡聞過失,每有惡事,範必曲爲文飾,稱揚贊美。
時孔貴人絕一愛一幸,範與孔氏結爲兄妹,一寵一遇優渥,言聽計從。
朝廷公卿鹹畏範,範因驕矜,以爲文武才能舉朝莫及。
從容白後主曰:“外間諸将,起自行伍,匹夫敵耳。
深見遠慮,豈其所知。
”後主以問施文慶,文慶畏範,益以爲然。
自是将帥微有過失,即奪其兵,分配文吏。
隋師将濟江,群官請爲備防,文慶沮壞之,後主未決。
範奏曰:“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度?邊将欲作功勞,妄言事急。
臣自恨位卑,虜若能來,定作太尉公矣。
”或妄言北軍馬死,範曰:“此是我馬,何因死去。
”後主笑以爲然,故不深備。
尋而隋将賀若弼陷南徐州,執城主莊元始,韓擒陷南豫州,敗水軍都督高文泰。
範與中領軍魯廣達頓于白塔寺。
後主多出金帛,募人立功,範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負販輕薄多從之,高麗、百濟、昆侖諸夷并受督。
時任蠻奴請不戰,而己度江攻其大軍。
又司馬消難言于後主曰:“弼若登高舉烽,與韓擒相應,鼓聲交震,人情必離。
請急遣兵北據蔣山,南斷淮水,質其妻子,重其賞賜。
陛下以一精一兵萬人,守城莫出。
不過十日,食盡,二将之頭可緻阙下。
”範冀欲立功,志在于戰,乃曰:“司馬消難狼子野心,任蠻奴淮南伧士,語并不可信。
”事遂不行。
隋軍既一逼一,蠻奴又欲爲持久計,範又奏:“請作一決,當爲官勒石燕然。
”後主從之。
明日,範以其徒居中,以抗隋師,未陣而北,範脫身遁免。
尋與後主俱入長安。
初,晉王廣所戮陳五佞人,範與散騎常侍王瑳、王儀、禦史中丞沈瓘,過惡未彰,故免。
及至長安,事并露,隋文帝以其一奸一佞谄惑,并暴其過惡,名爲四罪人,流之遠裔,以謝吳、越之人。
瑳、儀并琅邪人。
瑳刻薄貪鄙,忌害才能。
儀候意承顔,傾巧側媚,又獻其二女,以求親一昵。
瓘險慘苛酷,發言邪谄,故同罪焉。
論曰:自宋中世以來,宰禦朝政,萬機碎密,不關外司。
尚書八座五曹,各有恒任,系以九卿六府,事存副職。
至于冠冕搢紳,任疏人貴,伏奏之務既寝,趨走之勞亦息。
關宣所寄,屬當事有所歸。
通驿内外,切自音旨。
若夫竭忠盡節,仕子恒圖,随方緻用,明君盛典,舊非本舊,因新以成舊者也,狎非先狎,因疏以成狎者也。
而任隔疏情,殊塗一緻,權歸近狎,異世同揆。
故環纓斂笏,俯仰晨昏,瞻幄坐而竦躬,陪蘭檻而高眄,探求恩色,習睹威顔,遷蘭變鮑,久而彌信。
因城社之固,執開壅之機。
長主君世,振裘持領,賞罰事殷,能不踰漏,宮省咳唾,義必先知。
故窺盈縮于望景,獲骊珠于龍睡,坐歸聲勢,卧震都鄙。
賄賂日積,苞苴歲通,富拟公侯,威行州郡。
制局小司,專典兵力,雲陛天居,亘設蘭绮,羽林一精一卒,重屯廣衛。
至于元戎啓轍,武候還麾,遮迾清道,神行按辔,督察往來,馳骛辇毂,驅役分部,親承幾案,領護所攝,示總成規。
若徵兵動衆,大興人役,優劇遠近,斷于外監之心,譴辱诋诃,恣于典事之口。
抑符緩诏,一奸一僞非一,書死爲生,請谒成市,左臂揮金,右手刊字,紙爲銅落,筆由利染。
故門同玉署,家号金一穴一,嫱媛侍女,燕、秦、蔡、鄭之一聲,琁池碧梁,魚龍雀馬之翫,莫不充牣錦室,照徹青雲,害政傷人,于斯爲切。
況乎主幼時昏,讒慝亦何可勝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