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2 列傳第六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曆位爲婁縣令,谒者仆射。
初,宋武平關中,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杼,每行,使人于内轉之。
升明中,齊高帝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
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之有也。
時有北人索馭驎者亦雲能造指南車,高帝使與沖之各造,使于樂遊苑對共校試,而頗有差僻,乃毀而焚之。
晉時杜預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
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沖之造欹器獻之,與周廟不異。
文惠太子在東宮,見沖之曆法,啓武帝施行。
文惠尋薨又寝。
轉長水校尉,領本職。
沖之造安邊論,欲開屯田,廣農殖。
建武中,明帝欲使沖之巡行四方,興造大業,可以利百姓者,會連有軍事,事竟不行。
沖之解锺律博塞,當時獨絕,莫能對者。
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
又造千裡船,于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馀裡。
于樂遊苑造水碓磨,武帝親自臨視。
又特善算。
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着易老莊義,釋論語、孝經,注九章,造綴述數十篇。
子暅之。
暅之字景爍,少傳家業,究極一精一微,亦有巧思。
入神之妙,般、倕無以過也。
當其詣微之時,雷霆不能入。
嘗行遇仆射徐勉,以頭觸之,勉呼乃悟。
父所改何承天曆時尚未行,梁天監初,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
位至太舟卿。
暅之子皓,志節慷慨,有文武才略。
少傳家業,善算曆。
大同中爲江都令,後拜廣陵太守。
侯景陷台城,皓在城中,将見害,乃逃歸江西。
百姓感其遺惠,每相蔽匿。
廣陵人來嶷乃說皓曰:“逆豎滔天,王室如毀,正是義夫發憤之秋,志士忘軀之日。
府君荷恩重世,又不爲賊所容。
今逃竄草間,知者非一,危亡之甚,累棋非喻。
董紹先雖景之心腹,輕而無謀,新克此州,人情不附,襲而殺之,此一壯士之任耳。
今若糾率義勇,立可得三二百人。
意欲奉戴府君,剿除兇逆,遠近義徒,自當投赴。
如其克捷,可立桓、文之勳;必天未悔禍,事生理外,百代之下,猶爲梁室忠臣。
若何?”皓曰:“仆所願也,死且甘心。
”爲要勇士耿光等百餘人襲殺景兖州刺史董紹先,推前太子舍人蕭勉爲刺史,結東魏爲援。
馳檄遠近,将讨景。
景大懼,即日率侯子鑒等攻之。
城陷,皓見執,被縛射之,箭遍體,然後車裂以徇。
城中無少長,皆埋而射之。
來嶷字德山,幼有奇節,兼資文武。
既與皓義舉,邵陵王承制除步兵校尉、秦郡太守,封永甯縣侯。
及皓敗,并兄弟子侄遇害者十六人。
子法敏逃免,仕陳爲海陵令。
賈希鏡,平一陽一襄陵人也。
祖弼之,晉員外郎。
父匪之,骠騎參軍。
家傳譜學。
宋孝武時,青州人發古冢,銘雲:“青州世子,東海女郎。
”帝問學士鮑照、徐爰、蘇寶生,并不能悉。
希鏡對曰:“此是司馬越女嫁苟晞兒。
”檢訪果然,由是見遇,敕希鏡注郭子。
升明中,齊高帝嘉希鏡世學,取爲骠騎參軍、武陵王國郎中令。
曆大司馬司徒府參軍。
竟陵王子良使希鏡撰見客譜,出爲句容令。
先是,譜學未有名家,希鏡祖弼之廣集百氏譜記,專心習業。
晉太元中,朝廷給弼之令史書吏,撰定繕寫,藏秘閣及左戶曹。
希鏡三世傳學,凡十八州士族譜,合百帙,七百馀卷,該究一精一悉,皆如貫珠,當時莫比。
永明中,衛将軍王儉抄次百家譜,與希鏡參懷撰定。
建武初,希鏡遷長水校尉,伧人王泰寶買襲琅邪譜,尚書令王晏以啓明帝,希鏡坐被收,當極法。
子栖長謝罪,稽颡流血,朝廷哀之,免希鏡罪。
後爲北中郎參軍,卒。
撰氏族要狀及人名書,并行于時。
袁峻字孝高,陳郡一陽一夏人,魏郎中令渙之八世孫也。
早孤,笃志好學。
家貧無書,每從人假借,必皆抄寫,自課日五十紙,紙數不登則不止。
讷言語,工文辭。
梁武帝雅好辭賦,時獻文章于南阙者相望焉。
天監六年,峻乃拟揚雄官箴奏之。
帝嘉焉,賜束帛,除員外郎,散騎侍郎,直文德學士省,抄史記、漢書各爲二十卷。
又奉敕與陸倕各制新阙銘雲。
劉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一人,晉太尉寔九世孫也。
祖伯龍,居父憂以孝聞,宋武帝敕皇太子諸王并往吊慰,官至少府卿。
父彪,齊征虜晉安王記室。
昭幼清警,通老、莊義。
及長,勤學善屬文,外兄江淹早相稱賞。
梁天監中,累遷中軍臨川王記室。
初,昭伯父肜集衆家晉書注幹寶晉紀爲四十卷,至昭集後漢同異以注範晔後漢,世稱博悉。
卒于剡令。
集注後漢一百三十卷,幼童傳一卷,文集十卷。
子縧字言明,亦好學,通三禮,位尚書祠部郎,着先聖本記十卷行于世。
縧弟緩字含度,爲湘東王中錄事。
一性一虛遠,有氣調,風一流疊宕,名高一府。
常雲:“不須名位,所須衣食。
不用身後之譽,唯重目前知見。
” 锺嵘字仲偉,潁川長社人,晉侍中雅七世孫也。
父蹈,齊中軍參軍。
嵘與兄岏、弟嶼并好學,有思理。
嵘齊永明中爲國子生,明周易。
衛将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
建武初,爲南康王侍郎。
時齊明帝躬親細務,綱目亦密,于是郡縣及六署九府常行職事,莫不争自啓聞,取決诏敕。
文武勳舊皆不歸選部,于是憑勢互相通進,人君之務,粗爲繁密。
嵘乃上書言:“古者明君揆才頒政,量能授職,三公坐而論道,九卿作而成務,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
”書奏,上不怿,謂太中大夫顧暠曰:“锺嵘何人,欲斷朕機務,卿識之不?”答曰:“嵘雖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
且繁碎職事,各有司存,今人主總而親之,是人主愈勞而人臣愈逸,所謂代庖人宰而爲大匠斲也。
”上不顧而他言。
永元末,除司徒行參軍。
梁天監初,制度雖革,而未能盡改前弊,嵘上言曰:“永元肇亂,坐弄天爵,勳非即戎,官以賄就。
揮一金而取九列,寄片劄以招六校。
騎都塞市,郎将填街。
服既纓組,尚爲臧獲之事,職雖黃散,猶躬胥徒之役。
名實淆紊,茲焉莫甚。
臣愚謂永元諸軍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貫,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懲澆競。
若吏姓寒人,聽極其門品,不當因軍遂濫清級。
若僑雜伧楚,應在綏撫,正宜嚴斷祿力,絕其妨正,直乞虛号而已。
”敕付尚書行之。
衡一陽一王元簡出守會稽,引爲甯朔記室,專掌文翰。
時居士何胤築室若邪山,山發洪水,漂拔樹石,此室獨存。
元簡令嵘作瑞室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
遷西中郎晉安王記室。
嵘嘗求譽于沈約,約拒之。
及約卒,嵘品古今詩爲評,言其優劣,雲“觀休文衆制,五言最優。
齊永明中,相王一愛一文,王元長等皆宗附約。
于時謝朓未遒,江淹才盡,範雲名級又微,故稱獨步。
故當辭密于範,意淺于江”。
蓋追宿憾,以此報約也。
頃之卒官。
岏字長丘,位建康令卒。
着良吏傳十卷。
嶼字季望,永嘉郡丞。
周興嗣字思纂,陳郡項人也。
世居姑孰,博學善屬文。
嘗步自姑孰,投宿逆旅,夜有人謂曰:“子才學邁世,初當見識貴臣,卒被知英主。
”言終不測所之。
齊隆昌中,侍郎謝朏爲吳興太守,唯與興嗣初
初,宋武平關中,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杼,每行,使人于内轉之。
升明中,齊高帝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
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之有也。
時有北人索馭驎者亦雲能造指南車,高帝使與沖之各造,使于樂遊苑對共校試,而頗有差僻,乃毀而焚之。
晉時杜預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
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沖之造欹器獻之,與周廟不異。
文惠太子在東宮,見沖之曆法,啓武帝施行。
文惠尋薨又寝。
轉長水校尉,領本職。
沖之造安邊論,欲開屯田,廣農殖。
建武中,明帝欲使沖之巡行四方,興造大業,可以利百姓者,會連有軍事,事竟不行。
沖之解锺律博塞,當時獨絕,莫能對者。
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
又造千裡船,于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馀裡。
于樂遊苑造水碓磨,武帝親自臨視。
又特善算。
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着易老莊義,釋
子暅之。
暅之字景爍,少傳家業,究極一精一微,亦有巧思。
入神之妙,般、倕無以過也。
當其詣微之時,雷霆不能入。
嘗行遇仆射徐勉,以頭觸之,勉呼乃悟。
父所改何承天曆時尚未行,梁天監初,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
位至太舟卿。
暅之子皓,志節慷慨,有文武才略。
少傳家業,善算曆。
大同中爲江都令,後拜廣陵太守。
侯景陷台城,皓在城中,将見害,乃逃歸江西。
百姓感其遺惠,每相蔽匿。
廣陵人來嶷乃說皓曰:“逆豎滔天,王室如毀,正是義夫發憤之秋,志士忘軀之日。
府君荷恩重世,又不爲賊所容。
今逃竄草間,知者非一,危亡之甚,累棋非喻。
董紹先雖景之心腹,輕而無謀,新克此州,人情不附,襲而殺之,此一壯士之任耳。
今若糾率義勇,立可得三二百人。
意欲奉戴府君,剿除兇逆,遠近義徒,自當投赴。
如其克捷,可立桓、文之勳;必天未悔禍,事生理外,百代之下,猶爲梁室忠臣。
若何?”皓曰:“仆所願也,死且甘心。
”爲要勇士耿光等百餘人襲殺景兖州刺史董紹先,推前太子舍人蕭勉爲刺史,結東魏爲援。
馳檄遠近,将讨景。
景大懼,即日率侯子鑒等攻之。
城陷,皓見執,被縛射之,箭遍體,然後車裂以徇。
城中無少長,皆埋而射之。
來嶷字德山,幼有奇節,兼資文武。
既與皓義舉,邵陵王承制除步兵校尉、秦郡太守,封永甯縣侯。
及皓敗,并兄弟子侄遇害者十六人。
子法敏逃免,仕陳爲海陵令。
賈希鏡,平一陽一襄陵人也。
祖弼之,晉員外郎。
父匪之,骠騎參軍。
家傳譜學。
宋孝武時,青州人發古冢,銘雲:“青州世子,東海女郎。
”帝問學士鮑照、徐爰、蘇寶生,并不能悉。
希鏡對曰:“此是司馬越女嫁苟晞兒。
”檢訪果然,由是見遇,敕希鏡注郭子。
升明中,齊高帝嘉希鏡世學,取爲骠騎參軍、武陵王國郎中令。
曆大司馬司徒府參軍。
竟陵王子良使希鏡撰見客譜,出爲句容令。
先是,譜學未有名家,希鏡祖弼之廣集百氏譜記,專心習業。
晉太元中,朝廷給弼之令史書吏,撰定繕寫,藏秘閣及左戶曹。
希鏡三世傳學,凡十八州士族譜,合百帙,七百馀卷,該究一精一悉,皆如貫珠,當時莫比。
永明中,衛将軍王儉抄次百家譜,與希鏡參懷撰定。
建武初,希鏡遷長水校尉,伧人王泰寶買襲琅邪譜,尚書令王晏以啓明帝,希鏡坐被收,當極法。
子栖長謝罪,稽颡流血,朝廷哀之,免希鏡罪。
後爲北中郎參軍,卒。
撰氏族要狀及人名書,并行于時。
袁峻字孝高,陳郡一陽一夏人,魏郎中令渙之八世孫也。
早孤,笃志好學。
家貧無書,每從人假借,必皆抄寫,自課日五十紙,紙數不登則不止。
讷言語,工文辭。
梁武帝雅好辭賦,時獻文章于南阙者相望焉。
天監六年,峻乃拟揚雄官箴奏之。
帝嘉焉,賜束帛,除員外郎,散騎侍郎,直文德學士省,抄
又奉敕與陸倕各制新阙銘雲。
劉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一人,晉太尉寔九世孫也。
祖伯龍,居父憂以孝聞,宋武帝敕皇太子諸王并往吊慰,官至少府卿。
父彪,齊征虜晉安王記室。
昭幼清警,通老、莊義。
及長,勤學善屬文,外兄江淹早相稱賞。
梁天監中,累遷中軍臨川王記室。
初,昭伯父肜集衆家
卒于剡令。
集注後漢一百三十卷,幼童傳一卷,文集十卷。
子縧字言明,亦好學,通三禮,位尚書祠部郎,着先聖本記十卷行于世。
縧弟緩字含度,爲湘東王中錄事。
一性一虛遠,有氣調,風一流疊宕,名高一府。
常雲:“不須名位,所須衣食。
不用身後之譽,唯重目前知見。
” 锺嵘字仲偉,潁川長社人,晉侍中雅七世孫也。
父蹈,齊中軍參軍。
嵘與兄岏、弟嶼并好學,有思理。
嵘齊永明中爲國子生,明周易。
衛将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
建武初,爲南康王侍郎。
時齊明帝躬親細務,綱目亦密,于是郡縣及六署九府常行職事,莫不争自啓聞,取決诏敕。
文武勳舊皆不歸選部,于是憑勢互相通進,人君之務,粗爲繁密。
嵘乃上書言:“古者明君揆才頒政,量能授職,三公坐而論道,九卿作而成務,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
”書奏,上不怿,謂太中大夫顧暠曰:“锺嵘何人,欲斷朕機務,卿識之不?”答曰:“嵘雖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
且繁碎職事,各有司存,今人主總而親之,是人主愈勞而人臣愈逸,所謂代庖人宰而爲大匠斲也。
”上不顧而他言。
永元末,除司徒行參軍。
梁天監初,制度雖革,而未能盡改前弊,嵘上言曰:“永元肇亂,坐弄天爵,勳非即戎,官以賄就。
揮一金而取九列,寄片劄以招六校。
騎都塞市,郎将填街。
服既纓組,尚爲臧獲之事,職雖黃散,猶躬胥徒之役。
名實淆紊,茲焉莫甚。
臣愚謂永元諸軍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貫,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懲澆競。
若吏姓寒人,聽極其門品,不當因軍遂濫清級。
若僑雜伧楚,應在綏撫,正宜嚴斷祿力,絕其妨正,直乞虛号而已。
”敕付尚書行之。
衡一陽一王元簡出守會稽,引爲甯朔記室,專掌文翰。
時居士何胤築室若邪山,山發洪水,漂拔樹石,此室獨存。
元簡令嵘作瑞室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
遷西中郎晉安王記室。
嵘嘗求譽于沈約,約拒之。
及約卒,嵘品古今詩爲評,言其優劣,雲“觀休文衆制,五言最優。
齊永明中,相王一愛一文,王元長等皆宗附約。
于時謝朓未遒,江淹才盡,範雲名級又微,故稱獨步。
故當辭密于範,意淺于江”。
蓋追宿憾,以此報約也。
頃之卒官。
岏字長丘,位建康令卒。
着良吏傳十卷。
嶼字季望,永嘉郡丞。
周興嗣字思纂,陳郡項人也。
世居姑孰,博學善屬文。
嘗步自姑孰,投宿逆旅,夜有人謂曰:“子才學邁世,初當見識貴臣,卒被知英主。
”言終不測所之。
齊隆昌中,侍郎謝朏爲吳興太守,唯與興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