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6 列傳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入魏。
修之在洛,敬事嵩高道士寇謙之。
謙之爲魏太武帝信敬,營護之,故不死。
修之嘗爲羊羹薦魏尚書,尚書以爲絕味,獻之太武,大悅,以爲太官令,被一寵一,遂爲尚書、光祿大夫,封南郡公,太官令、尚書如故。
後朱修之俘于魏亦見一寵一,修之問朱修之,南國當權者爲誰,答雲殷景仁。
修之笑曰:“吾昔在南,殷尚幼少,我歸罪之日,便當巾韝到門。
”經年不忍問家消息,久之乃訪焉。
修之具答,并雲:“賢子元矯甚能自處。
”修之悲不得言,直視良久,乃長歎曰:“嗚呼!”自此一不複及。
初,北人去來言修之勸魏侵邊,并教以在南禮制,文帝甚疑責之。
朱修之後得還,具相申理,上意乃釋。
修之在魏多妻妾,男一女甚衆,身遂死于魏。
孫惠素,仕齊爲少府卿。
一性一至孝,母服除後,更修母所住處一床一帳屏帷,每月朔十五向帷悲泣,傍人爲之感傷,終身如此。
惠素吏才強濟,而臨事清刻,敕市銅官碧青一千二百斤供禦畫,用錢六十五萬。
有讒惠素納利,武帝怒,敕尚書評價,貴二十八萬馀,有司奏,伏誅。
死後家徒四壁,武帝後知無罪,甚悔恨之。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一陽一人也。
傅氏舊屬靈州,漢末失土,寄馮翊,置泥一陽一、富平二縣,廢靈州,故傅氏悉屬泥一陽一。
晉武帝太康三年複立靈州縣,傅氏還屬靈州。
弘之高祖祗,晉司徒,後封靈州公。
不欲封本縣,故祗一門還屬泥一陽一。
曾祖暢,秘書丞,沒石勒,生子洪。
晉穆帝永和中,石氏亂,度江。
洪生梁州刺史歆,歆生弘之。
少倜傥有大志,曆位太尉行參軍。
宋武帝北伐,弘之與扶風太守沈田子等七軍自武關入。
弘之素習騎乘,于姚泓馳道内戲馬,甚有姿制,羌胡觀者數千,并歎稱善。
留爲桂一陽一公義真雍州中從事史。
及義真東歸,赫連勃勃傾國追蹑,于青泥大戰,弘之躬貫甲胄,氣冠三軍,軍敗陷沒,不爲之屈。
時天大寒一裸一弘之,弘之叫駡見殺。
朱修之字恭祖,義一陽一平氏人也。
曾祖焘,晉平西将軍。
祖序,豫州刺史。
父谌,益州刺史。
修之初爲州主簿,宋元嘉中,累遷司徒從事中郎。
文帝謂曰:“卿曾祖昔爲王導丞相中郎,卿今又爲王弘中郎,可謂不忝爾祖矣。
” 後随右軍到彥之北侵,彥之自河南回,修之留戍滑台,被魏将安颉飽圍。
糧盡,将士熏鼠食之。
修之被圍既久,母常悲憂,忽一旦一乳一汁驚出,母号恸告家人曰:“我年老非複有一乳一汁時,今如此,兒必沒矣。
”魏果以其日克滑台,囚之。
太武嘉其固守之節,以爲雲中鎮将,妻以宗室女。
修之潛謀南歸,妻疑之,每流涕謂曰:“觀叙無停意,何不告我以實,義不相負。
”修之深嘉其義而不告也。
及太武伐馮弘,修之及同沒人邢懷明并從。
又有徐卓者亦沒魏,複欲率南人竊發,事洩見誅。
修之、懷明懼禍,同奔馮弘,不見禮。
停一年,會宋使至。
修之名位素顯,傳诏見便拜。
彼國敬傳诏,呼爲天子邊人。
見傳诏緻敬,乃始禮之。
時魏屢伐黃龍,弘遣使求救,修之乃使傳诏說而遣之。
泛海,未至東萊,舫柂折,風猛,海師慮向海北,垂長索,舫乃正。
海師視上有鳥飛,知去岸不遠,須臾至東萊。
及至,以爲黃門侍郎。
孝武初,累遷甯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修之政在寬簡,士庶悅附。
及荊州刺史南郡王義宣反,檄修之舉兵。
雍土時饑,修之僞與之同;既而遣使陳情于孝武,孝武嘉之,以爲荊州刺史,加都督。
義宣乃聞修之不同,更以魯秀爲雍州刺史,擊襄一陽一。
修之命斷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
修之率衆向江陵,竺超已執義宣,修之至,于獄殺之。
以功封南昌縣侯。
修之立身清約,百城贶贈,一無所受。
唯以蠻人宜存撫納,有饷皆受,得辄與佐史賭之,未嘗入己。
去鎮之日,秋毫無犯。
計在州以來,然油及私牛馬食官谷草,以私錢六十萬償之。
而儉刻無潤,薄于恩情,姊在鄉裡,饑寒不立,修之貴爲刺史,未曾供贍。
往姊家,姊爲設菜羹粗飯以激之,修之曰:“此是貧家好食,進之緻飽。
”先是,新野庾彥達爲益州刺史,攜姊之鎮,資給供奉,中分秩祿,西土稱焉。
修之後拜左戶尚書、領軍将軍。
至建邺,牛奔墜車折腳,辭尚書,徙崇憲太仆,仍加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腳疾不堪獨行見,特給扶侍。
卒,諡貞侯。
王玄谟字彥德,太原祁人
修之在洛,敬事嵩高道士寇謙之。
謙之爲魏太武帝信敬,營護之,故不死。
修之嘗爲羊羹薦魏
後朱修之俘于魏亦見一寵一,修之問朱修之,南國當權者爲誰,答雲殷景仁。
修之笑曰:“吾昔在南,殷尚幼少,我歸罪之日,便當巾韝到門。
”經年不忍問家消息,久之乃訪焉。
修之具答,并雲:“賢子元矯甚能自處。
”修之悲不得言,直視良久,乃長歎曰:“嗚呼!”自此一不複及。
初,北人去來言修之勸魏侵邊,并教以在南禮制,文帝甚疑責之。
朱修之後得還,具相申理,上意乃釋。
修之在魏多妻妾,男一女甚衆,身遂死于魏。
孫惠素,仕齊爲少府卿。
一性一至孝,母服除後,更修母所住處一床一帳屏帷,每月朔十五向帷悲泣,傍人爲之感傷,終身如此。
惠素吏才強濟,而臨事清刻,敕市銅官碧青一千二百斤供禦畫,用錢六十五萬。
有讒惠素納利,武帝怒,敕尚書評價,貴二十八萬馀,有司奏,伏誅。
死後家徒四壁,武帝後知無罪,甚悔恨之。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一陽一人也。
傅氏舊屬靈州,漢末失土,寄馮翊,置泥一陽一、富平二縣,廢靈州,故傅氏悉屬泥一陽一。
晉武帝太康三年複立靈州縣,傅氏還屬靈州。
弘之高祖祗,晉司徒,後封靈州公。
不欲封本縣,故祗一門還屬泥一陽一。
曾祖暢,秘書丞,沒石勒,生子洪。
晉穆帝永和中,石氏亂,度江。
洪生梁州刺史歆,歆生弘之。
少倜傥有大志,曆位太尉行參軍。
宋武帝北伐,弘之與扶風太守沈田子等七軍自武關入。
弘之素習騎乘,于姚泓馳道内戲馬,甚有姿制,羌胡觀者數千,并歎稱善。
留爲桂一陽一公義真雍州中從事史。
及義真東歸,赫連勃勃傾國追蹑,于青泥大戰,弘之躬貫甲胄,氣冠三軍,軍敗陷沒,不爲之屈。
時天大寒一裸一弘之,弘之叫駡見殺。
朱修之字恭祖,義一陽一平氏人也。
曾祖焘,晉平西将軍。
祖序,豫州刺史。
父谌,益州刺史。
修之初爲州主簿,宋元嘉中,累遷司徒從事中郎。
文帝謂曰:“卿曾祖昔爲王導丞相中郎,卿今又爲王弘中郎,可謂不忝爾祖矣。
” 後随右軍到彥之北侵,彥之自河南回,修之留戍滑台,被魏将安颉飽圍。
糧盡,将士熏鼠食之。
修之被圍既久,母常悲憂,忽一旦一乳一汁驚出,母号恸告家人曰:“我年老非複有一乳一汁時,今如此,兒必沒矣。
”魏果以其日克滑台,囚之。
太武嘉其固守之節,以爲雲中鎮将,妻以宗室女。
修之潛謀南歸,妻疑之,每流涕謂曰:“觀叙無停意,何不告我以實,義不相負。
”修之深嘉其義而不告也。
及太武伐馮弘,修之及同沒人邢懷明并從。
又有徐卓者亦沒魏,複欲率南人竊發,事洩見誅。
修之、懷明懼禍,同奔馮弘,不見禮。
停一年,會宋使至。
修之名位素顯,傳诏見便拜。
彼國敬傳诏,呼爲天子邊人。
見傳诏緻敬,乃始禮之。
時魏屢伐黃龍,弘遣使求救,修之乃使傳诏說而遣之。
泛海,未至東萊,舫柂折,風猛,海師慮向海北,垂長索,舫乃正。
海師視上有鳥飛,知去岸不遠,須臾至東萊。
及至,以爲黃門侍郎。
孝武初,累遷甯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修之政在寬簡,士庶悅附。
及荊州刺史南郡王義宣反,檄修之舉兵。
雍土時饑,修之僞與之同;既而遣使陳情于孝武,孝武嘉之,以爲荊州刺史,加都督。
義宣乃聞修之不同,更以魯秀爲雍州刺史,擊襄一陽一。
修之命斷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
修之率衆向江陵,竺超已執義宣,修之至,于獄殺之。
以功封南昌縣侯。
修之立身清約,百城贶贈,一無所受。
唯以蠻人宜存撫納,有饷皆受,得辄與佐史賭之,未嘗入己。
去鎮之日,秋毫無犯。
計在州以來,然油及私牛馬食官谷草,以私錢六十萬償之。
而儉刻無潤,薄于恩情,姊在鄉裡,饑寒不立,修之貴爲刺史,未曾供贍。
往姊家,姊爲設菜羹粗飯以激之,修之曰:“此是貧家好食,進之緻飽。
”先是,新野庾彥達爲益州刺史,攜姊之鎮,資給供奉,中分秩祿,西土稱焉。
修之後拜左戶尚書、領軍将軍。
至建邺,牛奔墜車折腳,辭尚書,徙崇憲太仆,仍加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腳疾不堪獨行見,特給扶侍。
卒,諡貞侯。
王玄谟字彥德,太原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