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3 列傳第三 宋宗室及諸王上
關燈
小
中
大
須營潛逃計也。
”遷司徒、揚州刺史,侍中如故。
元兇弑立,以義宣爲中書監、太尉,領司徒。
義宣聞之,即時起兵,征聚甲卒,傳檄近遠。
會孝武入讨,義宣遣參軍徐遺寶率衆三千,助爲先鋒。
孝武即位,以義宣爲中書監、都督揚豫二州、丞相、錄尚書六條事、揚州刺史,加羽葆、鼓吹,給班劍四十人,改封南郡王。
追諡義宣所生爲獻太妃,封次子宜一陽一侯恺爲南谯王。
義宣固辭内任及恺王爵。
于是改授都督八州諸軍事、荊湘二州刺史,持節、侍中、丞相如故。
降恺爲宜一陽一縣王,将佐以下,并加賞秩。
義宣在鎮十年,兵強财富。
既首創大義,威名着天下,凡所求欲,無不必從。
朝廷所下制度,意不同者,一不遵承。
嘗獻孝武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不識大體如此。
初,臧質一陰一有異志,以義宣凡弱,易可傾移,欲假手爲亂,以成其一奸一。
自襄一陽一往江陵見義宣,便盡禮;及至江州,每密信說義宣,以爲“有大才,負大功,挾震主之威,自古尠有全者。
宜在人前早有處分,不爾,一旦受禍,悔無所及”。
義宣一陰一納質言。
而孝武閨庭無禮,與義宣諸女一婬一亂,義宣因此發怒,密治舟甲,克孝建元年秋冬舉兵,報豫州刺史魯爽、兖州刺史徐遺寶使同。
爽狂酒失旨,其年正月便反。
遣府戶曹送版,以義宣補天子,并送天子羽儀。
遺寶亦勒兵向彭城。
義宣及質狼狽起兵,二月,加都督中外諸軍事,置左右長史、司馬,使僚佐悉稱名。
遣傳奉表,以一奸一臣交亂,圖傾宗社,辄徵召甲卒,戮此兇醜。
诏答之。
太傅江夏王義恭又與義宣書,谕以禍福。
義宣移檄諸州郡,遣參軍劉谌之、尹周之等率軍下就臧質。
雍州刺史朱修之起兵奉順。
義宣率衆十萬,發自江津,舳舻數百裡。
是日大風,船垂覆沒,僅得入中夏口。
以第八子慆爲輔國将軍,留鎮江陵。
遣魯秀、朱昙韶萬馀人北讨朱修之。
秀初至江陵見義宣,既出,拊膺曰:“阿兄誤人事,乃與癡人共作賊,今年敗矣。
”義宣至尋一陽一,與質俱下。
質爲前鋒至鵲頭,聞徐遺寶敗,魯爽于小岘授首,相視失色。
孝武使鎮北大将軍沈慶之送爽首于義宣并與書,義宣、質并駭懼。
上先遣豫州刺史王玄谟舟師頓梁山洲内,東西兩岸爲卻月城,營栅甚固。
撫軍柳元景據姑孰爲大統,偏師鄭琨、武念戍南浦。
質徑入梁山,去玄谟一裡許結營。
義宣屯蕪湖。
五月十九日,西南風猛,質乘風順流攻玄谟西壘,冗從仆射胡子友等戰失利,棄壘度就玄谟。
質又遣将龐法起數千兵趣南浦,仍使自後掩玄谟。
與琨、念相遇。
法起戰大敗,赴水死略盡。
義宣至梁山,質上出軍東岸攻玄谟。
玄谟分遣遊擊将軍垣護之、竟陵太守薛安都等出壘奮擊,大敗質軍,軍人一時投水。
護之等因風縱火,焚其舟乘,風勢猛盛,煙爓覆江。
義宣時屯西岸,延火燒營殆盡。
諸将乘風火之勢,縱兵攻之,衆一時奔潰。
義宣與質相失,各單舸迸走。
東人士庶并歸順,西人與義宣相随者,船舸猶有百馀。
女先适臧質子,過尋一陽一,入城取女,載以西奔。
至江夏,聞巴陵有軍被抄斷,回入徑口,步向江陵。
衆散且盡,左右唯有十許人。
腳痛不複能行,就民僦露車自載。
無複食,緣道求告。
至江陵郭外,竺超人具羽儀迎之,時帶甲尚萬馀人。
義宣既入城,仍出聽事見客。
左右翟靈寶誡使撫一慰衆賓,以“臧質違指授之宜,用緻失利,今治兵繕甲,更爲後圖。
昔漢高百敗,終成大業”。
而義宣誤雲“項羽千敗”。
衆鹹掩口而笑。
魯秀、竺超人等猶爲之爪牙,欲收合馀燼,更圖一決。
而義宣惛墊,無複神守,入内不複出,左右腹心相率奔叛。
魯秀北走,義宣不複自立,欲随秀去。
乃于内戎服,盛糧糗,帶背刀,攜息慆及所一愛一妾五人,皆着男子服相随。
城内擾亂,白刃交橫,義宣大懼落馬,仍便步地。
超人送城外,更以馬與之。
超人還守城。
義宣冀及秀,望諸将送北入魏。
既失秀所在,未出郭,将士逃盡,唯馀慆及五妾兩黃門而已。
夜還向城,入南郡空廨,無一床一,席地至旦。
遣黃門報超人,超人遣故車一乘,載送刺一奸一。
義宣止獄戶,坐地歎曰:“臧質老奴誤我。
”始與五妾俱入獄,五妾尋被遣出。
義宣号泣語獄吏曰:“常日非苦,今日分别始是苦。
”大司馬江夏王義恭諸公王八座與荊州刺史朱修之書,言“義宣反道叛恩,便宜專行大戮”。
書未達,修之已至江陵,于獄盡之。
孝武聽還葬舊墓。
長子恢年十一,拜南谯王世子。
晉氏過江,不置城門校尉及衛尉官。
孝武欲重城禁,故複置衛尉卿,以恢爲侍中,領衛尉。
衛尉之置,自恢始也。
義宣反,錄付廷尉,自一殺。
恢弟恺字景穆,生而養于宮中,一寵一均皇子。
十歲封宜一陽一侯,孝武時進爲王。
義宣反問至,恺于尚書寺内着婦人衣,乘問訊車投臨汝公孟诩,诩于妻室内爲地窟藏之。
事覺,并诩誅。
其馀并爲修之所殺。
衡一陽一文王義季,幼而夷簡,無鄙近之累。
文帝爲荊州,武帝使随往,由是特爲文帝所一愛一。
元嘉元年,封衡一陽一王。
十六年,代臨川王義慶爲都督、荊州刺史。
先是義慶在任,遇巴、蜀擾亂,師旅應接,府庫空虛。
義季畜财節用,數年還複充實。
隊主續豐母老家貧,無以充養,遂不食肉。
義季哀其志,給豐母月米二斛,錢一千,并制豐噉肉。
義季素拙書,上聽使人書啓事,唯自署名而已。
嘗大搜于郢,有野老帶苫而耕,命左右斥之。
老人擁耒對曰:“昔楚子盤遊,受譏令尹,今一陽一和扇氣,播厥之始,一日不作,人失其時。
大王馳騁爲樂,驅斥老夫,非勸農之意。
”義季止馬曰:“此賢者也。
”命賜之食。
老人曰:“籲!願大王均其賜也。
苟不奪人時,則一時皆享王賜,老人不偏其私矣。
斯飯也弗敢當。
”問其名,不言而退。
義季素嗜酒,自彭城王義康廢後,遂爲長夜飲,略少醒日。
文帝诘責曰:“此非唯傷事業,亦自損一性一,皆汝所谙。
近長沙兄弟皆緣此緻故,将軍蘇征耽酒成疾,旦夕待盡。
一門無此酣法,汝于何得之?”義季雖奉旨,酣縱不改成疾,以至于終。
二十一年,征爲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兖州刺史,加都督。
發州之日,帷帳器服諸應随刺史者,悉留之,荊楚以爲美談。
二十二年,遷徐州刺史。
明年,魏攻邊,北州擾動。
義季慮禍,不欲以功勤自業,無他經略,唯飲酒而已。
文帝又诏責之。
二十四年,薨于彭城。
太尉江夏王義恭表解職迎喪,不許。
上遣東海王褘迎喪,追贈司空。
傳國至孫,齊受禅,國除。
論曰:自古帝王之興,雖系之于曆數,至于經啓多難,莫不兼藉親賢。
當于馀祅内侮,荀、桓交一逼一,荊楚之勢,同于累一卵一。
如使上略未盡,一算或遺,則得喪之機,未可知也。
烈武王攬群才,揚盛策,一舉而掃勍寇,蓋亦人謀之緻乎。
長沙雖位列台鼎,不受本根之寄,迹其行一事,有以知武皇之則哲。
廬陵以帝子之重,兼高明之姿,釁迹未彰,禍生忌克,痛矣!夫天倫猶子,分形共氣,親一愛一之道,人理斯同;富貴之情,其義則舛。
善乎龐公之言:比之周公、管、蔡,若處茅屋之内,宜無放殺之酷。
觀夫彭城、南郡,其然乎。
江夏地居一愛一子,位當上相,大明之世,親禮冠朝,屈體降身,歸于卑下,得使兩朝暴主,永無猜色,曆載踰十,以尊戚自保。
及在永光,幼主南面,公旦之重,屬有所歸,自謂踐冰之慮已除,泰山之安可恃,曾未雲幾,而磔體分肌。
古人以隐微緻誡,斯爲笃矣。
衡一陽一晚存酒德,何先後之雲殊,其将存覆車之鑒;不然,何以緻于是也。
”遷司徒、揚州刺史,侍中如故。
元兇弑立,以義宣爲中書監、太尉,領司徒。
義宣聞之,即時起兵,征聚甲卒,傳檄近遠。
會孝武入讨,義宣遣參軍徐遺寶率衆三千,助爲先鋒。
孝武即位,以義宣爲中書監、都督揚豫二州、丞相、錄尚書六條事、揚州刺史,加羽葆、鼓吹,給班劍四十人,改封南郡王。
追諡義宣所生爲獻太妃,封次子宜一陽一侯恺爲南谯王。
義宣固辭内任及恺王爵。
于是改授都督八州諸軍事、荊湘二州刺史,持節、侍中、丞相如故。
降恺爲宜一陽一縣王,将佐以下,并加賞秩。
義宣在鎮十年,兵強财富。
既首創大義,威名着天下,凡所求欲,無不必從。
朝廷所下制度,意不同者,一不遵承。
嘗獻孝武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不識大體如此。
初,臧質一陰一有異志,以義宣凡弱,易可傾移,欲假手爲亂,以成其一奸一。
自襄一陽一往江陵見義宣,便盡禮;及至江州,每密信說義宣,以爲“有大才,負大功,挾震主之威,自古尠有全者。
宜在人前早有處分,不爾,一旦受禍,悔無所及”。
義宣一陰一納質言。
而孝武閨庭無禮,與義宣諸女一婬一亂,義宣因此發怒,密治舟甲,克孝建元年秋冬舉兵,報豫州刺史魯爽、兖州刺史徐遺寶使同。
爽狂酒失旨,其年正月便反。
遣府戶曹送版,以義宣補天子,并送天子羽儀。
遺寶亦勒兵向彭城。
義宣及質狼狽起兵,二月,加都督中外諸軍事,置左右長史、司馬,使僚佐悉稱名。
遣傳奉表,以一奸一臣交亂,圖傾宗社,辄徵召甲卒,戮此兇醜。
诏答之。
太傅江夏王義恭又與義宣書,谕以禍福。
義宣移檄諸州郡,遣參軍劉谌之、尹周之等率軍下就臧質。
雍州刺史朱修之起兵奉順。
義宣率衆十萬,發自江津,舳舻數百裡。
是日大風,船垂覆沒,僅得入中夏口。
以第八子慆爲輔國将軍,留鎮江陵。
遣魯秀、朱昙韶萬馀人北讨朱修之。
秀初至江陵見義宣,既出,拊膺曰:“阿兄誤人事,乃與癡人共作賊,今年敗矣。
”義宣至尋一陽一,與質俱下。
質爲前鋒至鵲頭,聞徐遺寶敗,魯爽于小岘授首,相視失色。
孝武使鎮北大将軍沈慶之送爽首于義宣并與書,義宣、質并駭懼。
上先遣豫州刺史王玄谟舟師頓梁山洲内,東西兩岸爲卻月城,營栅甚固。
撫軍柳元景據姑孰爲大統,偏師鄭琨、武念戍南浦。
質徑入梁山,去玄谟一裡許結營。
義宣屯蕪湖。
五月十九日,西南風猛,質乘風順流攻玄谟西壘,冗從仆射胡子友等戰失利,棄壘度就玄谟。
質又遣将龐法起數千兵趣南浦,仍使自後掩玄谟。
與琨、念相遇。
法起戰大敗,赴水死略盡。
義宣至梁山,質上出軍東岸攻玄谟。
玄谟分遣遊擊将軍垣護之、竟陵太守薛安都等出壘奮擊,大敗質軍,軍人一時投水。
護之等因風縱火,焚其舟乘,風勢猛盛,煙爓覆江。
義宣時屯西岸,延火燒營殆盡。
諸将乘風火之勢,縱兵攻之,衆一時奔潰。
義宣與質相失,各單舸迸走。
東人士庶并歸順,西人與義宣相随者,船舸猶有百馀。
女先适臧質子,過尋一陽一,入城取女,載以西奔。
至江夏,聞巴陵有軍被抄斷,回入徑口,步向江陵。
衆散且盡,左右唯有十許人。
腳痛不複能行,就民僦露車自載。
無複食,緣道求告。
至江陵郭外,竺超人具羽儀迎之,時帶甲尚萬馀人。
義宣既入城,仍出聽事見客。
左右翟靈寶誡使撫一慰衆賓,以“臧質違指授之宜,用緻失利,今治兵繕甲,更爲後圖。
昔漢高百敗,終成大業”。
而義宣誤雲“項羽千敗”。
衆鹹掩口而笑。
魯秀、竺超人等猶爲之爪牙,欲收合馀燼,更圖一決。
而義宣惛墊,無複神守,入内不複出,左右腹心相率奔叛。
魯秀北走,義宣不複自立,欲随秀去。
乃于内戎服,盛糧糗,帶背刀,攜息慆及所一愛一妾五人,皆着男子服相随。
城内擾亂,白刃交橫,義宣大懼落馬,仍便步地。
超人送城外,更以馬與之。
超人還守城。
義宣冀及秀,望諸将送北入魏。
既失秀所在,未出郭,将士逃盡,唯馀慆及五妾兩黃門而已。
夜還向城,入南郡空廨,無一床一,席地至旦。
遣黃門報超人,超人遣故車一乘,載送刺一奸一。
義宣止獄戶,坐地歎曰:“臧質老奴誤我。
”始與五妾俱入獄,五妾尋被遣出。
義宣号泣語獄吏曰:“常日非苦,今日分别始是苦。
”大司馬江夏王義恭諸公王八座與荊州刺史朱修之書,言“義宣反道叛恩,便宜專行大戮”。
書未達,修之已至江陵,于獄盡之。
孝武聽還葬舊墓。
長子恢年十一,拜南谯王世子。
晉氏過江,不置城門校尉及衛尉官。
孝武欲重城禁,故複置衛尉卿,以恢爲侍中,領衛尉。
衛尉之置,自恢始也。
義宣反,錄付廷尉,自一殺。
恢弟恺字景穆,生而養于宮中,一寵一均皇子。
十歲封宜一陽一侯,孝武時進爲王。
義宣反問至,恺于尚書寺内着婦人衣,乘問訊車投臨汝公孟诩,诩于妻室内爲地窟藏之。
事覺,并诩誅。
其馀并爲修之所殺。
衡一陽一文王義季,幼而夷簡,無鄙近之累。
文帝爲荊州,武帝使随往,由是特爲文帝所一愛一。
元嘉元年,封衡一陽一王。
十六年,代臨川王義慶爲都督、荊州刺史。
先是義慶在任,遇巴、蜀擾亂,師旅應接,府庫空虛。
義季畜财節用,數年還複充實。
隊主續豐母老家貧,無以充養,遂不食肉。
義季哀其志,給豐母月米二斛,錢一千,并制豐噉肉。
義季素拙書,上聽使人書啓事,唯自署名而已。
嘗大搜于郢,有野老帶苫而耕,命左右斥之。
老人擁耒對曰:“昔楚子盤遊,受譏令尹,今一陽一和扇氣,播厥之始,一日不作,人失其時。
大王馳騁爲樂,驅斥老夫,非勸農之意。
”義季止馬曰:“此賢者也。
”命賜之食。
老人曰:“籲!願大王均其賜也。
苟不奪人時,則一時皆享王賜,老人不偏其私矣。
斯飯也弗敢當。
”問其名,不言而退。
義季素嗜酒,自彭城王義康廢後,遂爲長夜飲,略少醒日。
文帝诘責曰:“此非唯傷事業,亦自損一性一,皆汝所谙。
近長沙兄弟皆緣此緻故,将軍蘇征耽酒成疾,旦夕待盡。
一門無此酣法,汝于何得之?”義季雖奉旨,酣縱不改成疾,以至于終。
二十一年,征爲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兖州刺史,加都督。
發州之日,帷帳器服諸應随刺史者,悉留之,荊楚以爲美談。
二十二年,遷徐州刺史。
明年,魏攻邊,北州擾動。
義季慮禍,不欲以功勤自業,無他經略,唯飲酒而已。
文帝又诏責之。
二十四年,薨于彭城。
太尉江夏王義恭表解職迎喪,不許。
上遣東海王褘迎喪,追贈司空。
傳國至孫,齊受禅,國除。
論曰:自古帝王之興,雖系之于曆數,至于經啓多難,莫不兼藉親賢。
當于馀祅内侮,荀、桓交一逼一,荊楚之勢,同于累一卵一。
如使上略未盡,一算或遺,則得喪之機,未可知也。
烈武王攬群才,揚盛策,一舉而掃勍寇,蓋亦人謀之緻乎。
長沙雖位列台鼎,不受本根之寄,迹其行一事,有以知武皇之則哲。
廬陵以帝子之重,兼高明之姿,釁迹未彰,禍生忌克,痛矣!夫天倫猶子,分形共氣,親一愛一之道,人理斯同;富貴之情,其義則舛。
善乎龐公之言:比之周公、管、蔡,若處茅屋之内,宜無放殺之酷。
觀夫彭城、南郡,其然乎。
江夏地居一愛一子,位當上相,大明之世,親禮冠朝,屈體降身,歸于卑下,得使兩朝暴主,永無猜色,曆載踰十,以尊戚自保。
及在永光,幼主南面,公旦之重,屬有所歸,自謂踐冰之慮已除,泰山之安可恃,曾未雲幾,而磔體分肌。
古人以隐微緻誡,斯爲笃矣。
衡一陽一晚存酒德,何先後之雲殊,其将存覆車之鑒;不然,何以緻于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