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3 列傳第三 宋宗室及諸王上
關燈
小
中
大
長沙景王道憐臨川烈武王道規營浦侯遵考武帝諸子長沙景王道憐,宋武帝中弟也。
謝琰爲徐州,命爲從事史。
武帝克京城及平建邺,道憐常留侍太後,後以軍功封新渝縣男。
從武帝征廣固,所部獲慕容超,以功改封竟陵縣公。
及讨司馬休之,道憐監太尉留府事。
江陵平,爲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護南蠻校尉,加都督,北府文武悉配之。
道憐素無才能,言音甚楚,舉止多諸鄙拙,畜聚常若不足。
去鎮日,府庫爲空。
征拜司空、徐兖二州刺史,加都督,出鎮京口。
武帝受命,遷太尉,封長沙王。
先是,廬陵王義真爲揚州刺史,太後謂上曰:“道憐汝布衣兄弟,宜用爲揚州。
”上曰:“寄奴于道憐,豈有所惜。
揚州根本所寄,事務至重,非道憐所了。
”太後曰:“道憐年五十,豈不如十歲兒邪?”上曰:“車士雖爲刺史,事無大小,皆由寄奴。
道憐年長,不親其事,于聽望不足。
”太後乃無言,竟不授。
永初三年薨,加贈太傅,葬禮依晉太宰安平王孚故事,鸾辂九旒,黃屋左纛,轀輬車、挽歌二部,前後羽葆、鼓吹,虎贲班劍百人。
文帝元嘉九年,诏故太傅長沙景王、故大司馬臨川烈武王、故司徒南康文宣公劉穆之、開府儀同三司華容縣公王弘、開府儀同三司永修縣公檀道濟、故青州刺史龍一陽一縣侯王鎮惡,并勒功天府,配祭廟庭。
道憐子義欣嗣,位豫州刺史,鎮壽一陽一,境内畏服,道不拾遺,遂爲盛藩強鎮。
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成王。
子悼王瑾嗣,傳爵至子,齊受禅,國除。
瑾弟韫字彥文,位雍州刺史,侍中,領右衛将軍,領軍将軍。
升明元年,被齊高帝誅。
韫人才凡鄙,特爲明帝所一寵一。
在湘州、雍州,使善畫者圖其出行鹵簿羽儀,常自披玩。
嘗以圖标征西将軍蔡興宗,興宗戲之,一陽一若不解畫者,指韫形問之曰:“此何人而在輿?”韫曰:“政是我。
”其庸鄙類如此。
韫弟述字彥思,亦甚庸劣。
從子俣疾危笃,父彥節母蕭對之泣,述嘗候之,便命左右取酒肉令俣進之,皆莫知其意。
或問焉,答曰:“禮雲,有疾飲酒食肉。
”述又嘗新有缌慘,或詣之,問其母安否。
述曰:“惟有愁惛。
”次訪其子,對曰:“所謂父子聚麀。
”蓋謂麀爲憂也。
義欣弟義融封桂一陽一縣侯,邑千戶。
凡王子爲侯,食邑皆千戶。
義融位五兵尚書,領軍,有質幹,善于用短楯。
卒諡恭侯。
子孝侯觊嗣,無子,弟襲以子晃繼。
襲字茂德,一性一庸鄙,爲郢州刺史,暑月露褌上聽事,時綱紀政伏合,怪之,訪問乃知是襲。
義融弟義宗,幼爲武帝所一愛一,字曰伯奴,封新渝縣侯,位太子左衛率。
坐門生杜德靈放橫打人,入義宗第蔽隐,免官。
德靈以姿色,故義宗一愛一寵一之。
義宗卒于南兖州刺史,諡曰惠侯。
子懷珍嗣,無子,弟彥節以子承繼。
彥節少以宗室清謹見知,孝武時,其弟遐坐通嫡母殷氏養女雲敷,殷每禁之。
及殷亡,口血出,衆疑遐行毒害。
孝武使彥節從弟祗諷彥節啓證其事。
彥節曰:“行路之人尚不應爾,今日乃可一門同盡,無容奉敕。
”衆以此稱之。
後廢帝即位,累遷尚書左仆射,參選。
元徽元年,領吏部,加兵五百人。
桂一陽一王休範爲逆,中領軍劉勉出守石頭,彥節權兼領軍将軍,所給加兵,自随入殿。
封當一陽一侯,與齊高帝、袁粲、褚彥回分日入直,平決機事,遷中書令,加撫軍将軍。
及帝廢爲蒼梧王,彥節出集議,于路逢從弟韫。
韫問曰:“今日之事,故當歸兄邪?”彥節曰:“吾等已讓領軍矣。
”韫捶胸曰:“兄肉中讵有血邪,今年族矣。
”齊高帝聞而惡之。
順帝即位,轉尚書令。
時齊高帝輔政,彥節知運祚将遷,密懷異圖。
及沈攸之舉兵,齊高帝入屯朝堂,袁粲鎮石頭,潛與彥節及諸大将黃回等謀夜會石頭,诘旦乃發。
彥節素怯,一騷一擾不自安。
再晡後,便自丹一陽一郡車載婦女,盡室奔石頭。
臨去,婦蕭氏強勸令食,彥節歠羹寫胸中,手振不自禁。
其主簿丁靈衛聞難即入,語左右曰:“今日之事,難以取濟。
但我受劉公厚恩,義無二情。
”及至見粲,粲驚曰:“何遽便來,事今敗矣。
”彥節曰:“今得見公,萬死何恨。
”從弟韫直省内,與直合将軍蔔伯興謀其夜共攻齊高帝,會彥節事覺,秣陵令劉實、建康令劉遐密告齊高帝,高帝夜使骁騎将軍王敬則收殺之,伯興亦遇害。
粲敗,彥節踰城走,于額檐湖見禽被殺。
彥節子俣嘗賦詩雲:“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風霜早。
”時鹹雲此爲祅句。
事敗,俣與弟陔剃發被法服向京口,于客舍爲人識,執于建康獄盡殺之。
彥節既貴,士子自非三署不得上方榻,時人以此少之。
其妻蕭思話女也,常懼禍敗,每謂曰:“君富貴已足,故應爲兒作計。
”彥節不從,故及禍。
彥節弟遐字彥道,爲嫡母殷暴亡,有司糾之,徙始安郡。
後得還,位吳郡太守,至是亦見誅。
遐人才甚凡,自諱名有同主諱,常對客曰:“孝武無道,見枉殺母。
”其頑騃若此。
及彥節當權,遐累求方伯。
彥節曰:“我在事,而用汝作州,于聽望不足。
”遐曰:“富貴則言不可相關,從坐之日得免不?“至是果死。
義宗弟義賓,封興安侯,位徐州刺史。
卒,諡曰肅侯。
義賓弟義綦,封營道縣侯,凡鄙無識。
始興王浚嘗謂曰:“陸士衡詩雲,‘營道無烈心’,其何意苦阿父如此。
”義綦曰:“下官初不識士衡,何忽見苦。
”其庸塞皆然。
位湘州刺史,諡僖侯。
臨川烈武王道規字道則,武帝少弟也。
倜傥有大志,預謀誅桓玄。
時桓弘鎮廣陵,以爲征虜中兵參軍。
武帝克京城,道規亦以其日與劉毅、孟昶斬弘。
玄敗走,道規與劉毅、何無忌追破之。
無忌欲乘勝直造江陵。
道規曰:“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爲竭力;桓振勇冠三軍。
且可頓兵以計策縻之。
”無忌不從,果爲振敗。
乃退還尋一陽一,繕舟甲複進,遂平巴陵。
江陵之平,道規推毅爲元功,無忌爲次,自居其末。
以起義勳,封華容縣公,累遷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加都督。
善于刑政,士庶畏而一愛一之。
盧循寇一逼一建邺,道規遣司馬王鎮之及揚武将軍檀道濟、廣武将軍到彥之等赴援朝廷,至尋一陽一,爲循一黨一荀林所破。
林乘勝伐江陵,聲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而桓謙自長安入蜀,谯縱以謙爲荊州刺史,與其大将谯道福俱寇江陵。
道規乃會将士告之曰:“吾東來文武足以濟事,欲去者不禁。
”因夜開城門,衆鹹憚服,莫有去者。
雍州刺史魯宗之自襄一陽一來赴,或謂宗之未可測。
道規乃單車迎之,衆鹹感悅。
衆議欲使檀道濟、到彥之共擊荀林等。
道規曰:“非吾自行不決。
”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諸将大敗謙,斬之。
谘議劉遵追荀林,斬之巴陵。
初,謙至枝江,江陵士庶皆與謙書,言城内虛實。
道規一皆焚燒,衆乃大安。
徐道覆奄至破冢,魯宗之已還襄一陽一,人情大震。
或傳循已克都,遣道覆上爲刺史。
江、漢士庶感其焚書之恩,無複二志。
道規使劉遵爲遊軍,自拒道覆,前驅失利。
道規壯氣愈厲,遵自外橫擊,大破之。
初使遵爲遊軍,衆鹹言不宜割見力置無用之地。
及破道覆,果得遊軍之力,衆乃服焉。
遵字慧明,臨淮海西人,道規從母兄也,位淮南太守,追封監利縣侯。
道規進号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
義熙八年薨于都,贈司徒,諡曰烈武,進封南郡公。
武帝受命,贈大司馬,追封臨川王。
無子,以長沙景王第二子義慶嗣。
初,文帝少爲道規所養,武帝命紹焉。
鹹以禮無二繼,文帝還本,而定義慶爲後。
義慶爲
謝琰爲徐州,命爲從事史。
武帝克京城及平建邺,道憐常留侍太後,後以軍功封新渝縣男。
從武帝征廣固,所部獲慕容超,以功改封竟陵縣公。
及讨司馬休之,道憐監太尉留府事。
江陵平,爲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護南蠻校尉,加都督,北府文武悉配之。
道憐素無才能,言音甚楚,舉止多諸鄙拙,畜聚常若不足。
去鎮日,府庫爲空。
征拜司空、徐兖二州刺史,加都督,出鎮京口。
武帝受命,遷太尉,封長沙王。
先是,廬陵王義真爲揚州刺史,太後謂上曰:“道憐汝布衣兄弟,宜用爲揚州。
”上曰:“寄奴于道憐,豈有所惜。
揚州根本所寄,事務至重,非道憐所了。
”太後曰:“道憐年五十,豈不如十歲兒邪?”上曰:“車士雖爲刺史,事無大小,皆由寄奴。
道憐年長,不親其事,于聽望不足。
”太後乃無言,竟不授。
永初三年薨,加贈太傅,葬禮依晉太宰安平王孚故事,鸾辂九旒,黃屋左纛,轀輬車、挽歌二部,前後羽葆、鼓吹,虎贲班劍百人。
文帝元嘉九年,诏故太傅長沙景王、故大司馬臨川烈武王、故司徒南康文宣公劉穆之、開府儀同三司華容縣公王弘、開府儀同三司永修縣公檀道濟、故青州刺史龍一陽一縣侯王鎮惡,并勒功天府,配祭廟庭。
道憐子義欣嗣,位豫州刺史,鎮壽一陽一,境内畏服,道不拾遺,遂爲盛藩強鎮。
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成王。
子悼王瑾嗣,傳爵至子,齊受禅,國除。
瑾弟韫字彥文,位雍州刺史,侍中,領右衛将軍,領軍将軍。
升明元年,被齊高帝誅。
韫人才凡鄙,特爲明帝所一寵一。
在湘州、雍州,使善畫者圖其出行鹵簿羽儀,常自披玩。
嘗以圖标征西将軍蔡興宗,興宗戲之,一陽一若不解畫者,指韫形問之曰:“此何人而在輿?”韫曰:“政是我。
”其庸鄙類如此。
韫弟述字彥思,亦甚庸劣。
從子俣疾危笃,父彥節母蕭對之泣,述嘗候之,便命左右取酒肉令俣進之,皆莫知其意。
或問焉,答曰:“禮雲,有疾飲酒食肉。
”述又嘗新有缌慘,或詣之,問其母安否。
述曰:“惟有愁惛。
”次訪其子,對曰:“所謂父子聚麀。
”蓋謂麀爲憂也。
義欣弟義融封桂一陽一縣侯,邑千戶。
凡王子爲侯,食邑皆千戶。
義融位五兵
卒諡恭侯。
子孝侯觊嗣,無子,弟襲以子晃繼。
襲字茂德,一性一庸鄙,爲郢州刺史,暑月露褌上聽事,時綱紀政伏合,怪之,訪問乃知是襲。
義融弟義宗,幼爲武帝所一愛一,字曰伯奴,封新渝縣侯,位太子左衛率。
坐門生杜德靈放橫打人,入義宗第蔽隐,免官。
德靈以姿色,故義宗一愛一寵一之。
義宗卒于南兖州刺史,諡曰惠侯。
子懷珍嗣,無子,弟彥節以子承繼。
彥節少以宗室清謹見知,孝武時,其弟遐坐通嫡母殷氏養女雲敷,殷每禁之。
及殷亡,口血出,衆疑遐行毒害。
孝武使彥節從弟祗諷彥節啓證其事。
彥節曰:“行路之人尚不應爾,今日乃可一門同盡,無容奉敕。
”衆以此稱之。
後廢帝即位,累遷尚書左仆射,參選。
元徽元年,領吏部,加兵五百人。
桂一陽一王休範爲逆,中領軍劉勉出守石頭,彥節權兼領軍将軍,所給加兵,自随入殿。
封當一陽一侯,與齊高帝、袁粲、褚彥回分日入直,平決機事,遷中書令,加撫軍将軍。
及帝廢爲蒼梧王,彥節出集議,于路逢從弟韫。
韫問曰:“今日之事,故當歸兄邪?”彥節曰:“吾等已讓領軍矣。
”韫捶胸曰:“兄肉中讵有血邪,今年族矣。
”齊高帝聞而惡之。
順帝即位,轉尚書令。
時齊高帝輔政,彥節知運祚将遷,密懷異圖。
及沈攸之舉兵,齊高帝入屯朝堂,袁粲鎮石頭,潛與彥節及諸大将黃回等謀夜會石頭,诘旦乃發。
彥節素怯,一騷一擾不自安。
再晡後,便自丹一陽一郡車載婦女,盡室奔石頭。
臨去,婦蕭氏強勸令食,彥節歠羹寫胸中,手振不自禁。
其主簿丁靈衛聞難即入,語左右曰:“今日之事,難以取濟。
但我受劉公厚恩,義無二情。
”及至見粲,粲驚曰:“何遽便來,事今敗矣。
”彥節曰:“今得見公,萬死何恨。
”從弟韫直省内,與直合将軍蔔伯興謀其夜共攻齊高帝,會彥節事覺,秣陵令劉實、建康令劉遐密告齊高帝,高帝夜使骁騎将軍王敬則收殺之,伯興亦遇害。
粲敗,彥節踰城走,于額檐湖見禽被殺。
彥節子俣嘗賦詩雲:“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風霜早。
”時鹹雲此爲祅句。
事敗,俣與弟陔剃發被法服向京口,于客舍爲人識,執于建康獄盡殺之。
彥節既貴,士子自非三署不得上方榻,時人以此少之。
其妻蕭思話女也,常懼禍敗,每謂曰:“君富貴已足,故應爲兒作計。
”彥節不從,故及禍。
彥節弟遐字彥道,爲嫡母殷暴亡,有司糾之,徙始安郡。
後得還,位吳郡太守,至是亦見誅。
遐人才甚凡,自諱名有同主諱,常對客曰:“孝武無道,見枉殺母。
”其頑騃若此。
及彥節當權,遐累求方伯。
彥節曰:“我在事,而用汝作州,于聽望不足。
”遐曰:“富貴則言不可相關,從坐之日得免不?“至是果死。
義宗弟義賓,封興安侯,位徐州刺史。
卒,諡曰肅侯。
義賓弟義綦,封營道縣侯,凡鄙無識。
始興王浚嘗謂曰:“陸士衡詩雲,‘營道無烈心’,其何意苦阿父如此。
”義綦曰:“下官初不識士衡,何忽見苦。
”其庸塞皆然。
位湘州刺史,諡僖侯。
臨川烈武王道規字道則,武帝少弟也。
倜傥有大志,預謀誅桓玄。
時桓弘鎮廣陵,以爲征虜中兵參軍。
武帝克京城,道規亦以其日與劉毅、孟昶斬弘。
玄敗走,道規與劉毅、何無忌追破之。
無忌欲乘勝直造江陵。
道規曰:“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爲竭力;桓振勇冠三軍。
且可頓兵以計策縻之。
”無忌不從,果爲振敗。
乃退還尋一陽一,繕舟甲複進,遂平巴陵。
江陵之平,道規推毅爲元功,無忌爲次,自居其末。
以起義勳,封華容縣公,累遷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加都督。
善于刑政,士庶畏而一愛一之。
盧循寇一逼一建邺,道規遣司馬王鎮之及揚武将軍檀道濟、廣武将軍到彥之等赴援朝廷,至尋一陽一,爲循一黨一荀林所破。
林乘勝伐江陵,聲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而桓謙自長安入蜀,谯縱以謙爲荊州刺史,與其大将谯道福俱寇江陵。
道規乃會将士告之曰:“吾東來文武足以濟事,欲去者不禁。
”因夜開城門,衆鹹憚服,莫有去者。
雍州刺史魯宗之自襄一陽一來赴,或謂宗之未可測。
道規乃單車迎之,衆鹹感悅。
衆議欲使檀道濟、到彥之共擊荀林等。
道規曰:“非吾自行不決。
”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諸将大敗謙,斬之。
谘議劉遵追荀林,斬之巴陵。
初,謙至枝江,江陵士庶皆與謙書,言城内虛實。
道規一皆焚燒,衆乃大安。
徐道覆奄至破冢,魯宗之已還襄一陽一,人情大震。
或傳循已克都,遣道覆上爲刺史。
江、漢士庶感其焚書之恩,無複二志。
道規使劉遵爲遊軍,自拒道覆,前驅失利。
道規壯氣愈厲,遵自外橫擊,大破之。
初使遵爲遊軍,衆鹹言不宜割見力置無用之地。
及破道覆,果得遊軍之力,衆乃服焉。
遵字慧明,臨淮海西人,道規從母兄也,位淮南太守,追封監利縣侯。
道規進号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
義熙八年薨于都,贈司徒,諡曰烈武,進封南郡公。
武帝受命,贈大司馬,追封臨川王。
無子,以長沙景王第二子義慶嗣。
初,文帝少爲道規所養,武帝命紹焉。
鹹以禮無二繼,文帝還本,而定義慶爲後。
義慶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