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8 梁本紀下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太宗簡文皇帝諱綱,字世贊,小字六通,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母弟也。
天監二年十月丁未,生于顯一陽一殿。
五年,封晉安王。
普通四年,累遷都督、雍州刺史。
中大通三年,被征入朝,未至,而昭明太子謂左右曰:“我夢與晉安王對奕擾道,我以班劍授之,王還,當有此加乎。
”四月,昭明太子薨。
五月丙申,立晉安王爲皇太子。
七月乙亥,臨軒策拜。
以修繕東宮,權居東府。
四年九月,移還東宮。
太清三年,台城陷,太子坐永福省見侯景,神色自若,無懼容。
五月丙辰,帝崩。
辛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癸未,追尊穆貴嫔爲皇太後,追諡妃王氏爲簡皇後。
六月丙戌,以南康王會理爲司空。
丁亥,立宣城王大器爲皇太子。
壬辰,立當一陽一公大心爲尋一陽一郡王,石城公大款爲江夏郡王,甯國公大臨爲南海郡王,臨城公大連爲南郡王,西豐公大春爲安陸郡王,新淦公大成爲山一陽一郡王,臨湘公大封爲宜都郡王,高唐公大莊爲新興郡王。
秋七月甲寅,廣州刺史元景仲謀應侯景,西江督護陳霸先攻之,景仲自一殺。
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爲刺史。
庚午,以司空南康王會理爲兼尚書令。
是月,九江大饑,人相食者十四五。
八月癸卯,征東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蕭藻薨。
丙午,侯景矯诏:“儀同三司位比正公,自今悉不加将軍,以爲定準。
” 冬十月丁未,地震。
是月,百濟國遣使朝貢,見城寺荒蕪,哭于阙下。
大寶元年春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
丁巳,天雨黃沙。
己未,西魏克安陸,執司州刺史柳仲禮,盡有漢東地。
丙寅,月晝見于東方。
癸酉,前江都令祖皓起義兵于廣陵。
二月癸未,侯景攻下廣陵,皓見害。
乙巳,以尚書仆射王克爲左仆射。
丙午,侯景一逼一帝幸西州。
夏五月丙辰,東魏靜帝遜位于齊。
庚午,開府儀同三司鄱一陽一王範薨。
自春迄夏大旱,人相食,都下尤甚。
六月庚子,前司州刺史羊鴉仁自尚書省出奔江陵。
秋七月戊辰,賊行台任約寇江州,刺史尋一陽一王大心以州降之。
八月甲午,湘東王繹遣領軍将軍王僧辯一逼一郢州,邵陵王綸棄郢州走。
九月乙亥,侯景自進位相國,封二十郡爲漢王。
冬十月乙未,景又一逼一帝幸西州曲宴,自加宇宙大将軍、都督六一合諸軍事。
立皇子大鈞爲西一陽一郡王,大威爲武甯郡王,大球爲建安郡王,大昕爲義安郡王,大摯爲綏建郡王,大圜爲樂梁郡王。
壬寅,侯景害司空南康王會理。
十一月,任約進據西一陽一,分兵寇齊昌,執衡一陽一王獻送都下,害之。
湘東王繹遣前甯州刺史徐文盛拒約,南郡王前中兵參軍張彪起義于會稽若邪山,攻破浙東諸縣。
二年春二月,邵陵王綸走至安陸董城,爲魏所攻,見殺。
三月庚戌,魏文帝崩。
夏四月,侯景圍巴陵。
六月乙巳,解圍宵遁。
秋七月,景還至建邺。
八月戊午,景遣僞衛尉卿彭隽、廂公王僧貴入殿,廢帝爲晉安王。
害皇太子大器、尋一陽一王大心、西一陽一王大鈞、武甯王大威、建安王大球、義安王大昕及尋一陽一王諸子二十馀人。
矯爲帝诏,以爲次當支庶,宜歸正嫡,禅位于豫章王棟。
使呂季略送诏,令帝寫之。
帝書至“先皇念神器之重,思社稷之固,越升非次,遂主震方”,嗚咽不能自止,賊衆皆爲掩泣。
乃幽帝于永福省。
棟即位,改元天正。
使害南海王大臨于吳郡、南郡王大連于姑孰、安陸王大春于會稽、新興王大莊于京口。
冬十月壬寅,帝崩于永福省,時年四十九。
賊僞諡曰明皇帝,廟稱高宗。
明年三月己醜,王僧辯平侯景,率百官奉梓宮升廟堂。
元帝追崇爲簡文皇帝,廟号太宗。
四月乙醜,葬莊陵。
帝幼而聰睿,六歲便能屬文,武帝弗之信,于前面試,帝攬筆立成文。
武帝歎曰:“常以東阿爲虛,今則信矣。
”及長,器宇寬弘,未嘗見喜愠色,尊嚴若神。
方頤豐下,須鬓如畫,直發委地,雙眉翠色。
項一毛一左旋,連錢入背。
手執玉如意,不相分辨。
眄睐則目光燭人。
讀書十行俱下,辭藻豔發,博綜群言,善談玄理。
自十一便能親庶務,曆試藩政,所在稱美。
一性一恭孝,居穆貴嫔憂,哀毀骨立,所坐席沾濕盡爛。
在襄一陽一拜表侵魏,遣長史柳津、司馬董當門、壯武将軍杜懷寶、振遠将軍曹義宗等進軍克南一陽一、新野等都,拓地千馀裡。
及居監撫,多所弘宥,文案簿領,纖豪必察。
弘納文學之士,賞接無倦。
嘗于玄圃述武帝所制五經講疏,聽者傾朝野。
雅好賦詩,其自序雲:“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
”然帝文傷于輕一靡一,時号“宮體”。
所着昭明太子傳五卷,諸王傳三十卷,禮大義二十卷,長春義記一百卷,法寶連璧三百卷,謝客文泾渭三卷,玉簡五十卷,光明符十二卷,易林十七卷,竈經二卷,沐浴經三卷,馬槊譜一卷,棋品五卷,彈棋譜一卷,新增白澤圖五卷,如意方十卷,文集一百卷,并行于世。
初即位,制年号将曰“文明”,以外制強臣,取周易“内文明而外柔順”之義。
恐賊覺,乃改爲大寶。
雖在蒙塵,尚引諸儒論道說義,披尋墳史,未嘗暫釋。
及見南康王會理誅,知不久,指所居殿謂舍人殷不害曰:“龐涓死此下。
”又曰:“吾昨夢吞土,試思之。
”不害曰:“昔重耳饋塊,卒反晉國,陛下所夢,将符是乎。
”帝曰:“傥幽冥有征,冀斯言不妄。
” 初,景納帝女溧一陽一公主,公主有美色,景惑之,妨于政事,王偉每以爲言,景以告主,主出惡言。
偉知之,懼見讒,乃謀廢帝而後間主。
苦勸行殺,以絕衆心。
廢後,王偉乃與彭隽、王修纂進觞于帝曰:“丞相以陛下幽憂既久,使臣上壽。
”帝笑曰:“已禅帝位,何得言陛下?此壽酒将不盡此乎。
”于是隽等并齎酒肴、曲項琵琶,與帝極飲。
帝知将見殺,乃盡酣,謂曰:“不圖爲樂,一至于斯。
”既醉而寝,偉乃出,隽進土囊,王修纂坐上,乃崩。
竟協于夢。
偉撤戶扉爲棺,遷殡于城北酒庫中。
帝自幽絷之後,賊乃撤内外侍衛,使突騎圍守,牆垣悉有枳棘。
無複紙,乃書壁及闆鄣爲文。
自序雲:“有梁正士蘭陵蕭世贊,立身行道,
天監二年十月丁未,生于顯一陽一殿。
五年,封晉安王。
普通四年,累遷都督、雍州刺史。
中大通三年,被征入朝,未至,而昭明太子謂左右曰:“我夢與晉安王對奕擾道,我以班劍授之,王還,當有此加乎。
”四月,昭明太子薨。
五月丙申,立晉安王爲皇太子。
七月乙亥,臨軒策拜。
以修繕東宮,權居東府。
四年九月,移還東宮。
太清三年,台城陷,太子坐永福省見侯景,神色自若,無懼容。
五月丙辰,帝崩。
辛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癸未,追尊穆貴嫔爲皇太後,追諡妃王氏爲簡皇後。
六月丙戌,以南康王會理爲司空。
丁亥,立宣城王大器爲皇太子。
壬辰,立當一陽一公大心爲尋一陽一郡王,石城公大款爲江夏郡王,甯國公大臨爲南海郡王,臨城公大連爲南郡王,西豐公大春爲安陸郡王,新淦公大成爲山一陽一郡王,臨湘公大封爲宜都郡王,高唐公大莊爲新興郡王。
秋七月甲寅,廣州刺史元景仲謀應侯景,西江督護陳霸先攻之,景仲自一殺。
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爲刺史。
庚午,以司空南康王會理爲兼
是月,九江大饑,人相食者十四五。
八月癸卯,征東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蕭藻薨。
丙午,侯景矯诏:“儀同三司位比正公,自今悉不加将軍,以爲定準。
” 冬十月丁未,地震。
是月,百濟國遣使朝貢,見城寺荒蕪,哭于阙下。
大寶元年春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
丁巳,天雨黃沙。
己未,西魏克安陸,執司州刺史柳仲禮,盡有漢東地。
丙寅,月晝見于東方。
癸酉,前江都令祖皓起義兵于廣陵。
二月癸未,侯景攻下廣陵,皓見害。
乙巳,以尚書仆射王克爲左仆射。
丙午,侯景一逼一帝幸西州。
夏五月丙辰,東魏靜帝遜位于齊。
庚午,開府儀同三司鄱一陽一王範薨。
自春迄夏大旱,人相食,都下尤甚。
六月庚子,前司州刺史羊鴉仁自尚書省出奔江陵。
秋七月戊辰,賊行台任約寇江州,刺史尋一陽一王大心以州降之。
八月甲午,湘東王繹遣領軍将軍王僧辯一逼一郢州,邵陵王綸棄郢州走。
九月乙亥,侯景自進位相國,封二十郡爲漢王。
冬十月乙未,景又一逼一帝幸西州曲宴,自加宇宙大将軍、都督六一合諸軍事。
立皇子大鈞爲西一陽一郡王,大威爲武甯郡王,大球爲建安郡王,大昕爲義安郡王,大摯爲綏建郡王,大圜爲樂梁郡王。
壬寅,侯景害司空南康王會理。
十一月,任約進據西一陽一,分兵寇齊昌,執衡一陽一王獻送都下,害之。
湘東王繹遣前甯州刺史徐文盛拒約,南郡王前中兵參軍張彪起義于會稽若邪山,攻破浙東諸縣。
二年春二月,邵陵王綸走至安陸董城,爲魏所攻,見殺。
三月庚戌,魏文帝崩。
夏四月,侯景圍巴陵。
六月乙巳,解圍宵遁。
秋七月,景還至建邺。
八月戊午,景遣僞衛尉卿彭隽、廂公王僧貴入殿,廢帝爲晉安王。
害皇太子大器、尋一陽一王大心、西一陽一王大鈞、武甯王大威、建安王大球、義安王大昕及尋一陽一王諸子二十馀人。
矯爲帝诏,以爲次當支庶,宜歸正嫡,禅位于豫章王棟。
使呂季略送诏,令帝寫之。
帝書至“先皇念神器之重,思社稷之固,越升非次,遂主震方”,嗚咽不能自止,賊衆皆爲掩泣。
乃幽帝于永福省。
棟即位,改元天正。
使害南海王大臨于吳郡、南郡王大連于姑孰、安陸王大春于會稽、新興王大莊于京口。
冬十月壬寅,帝崩于永福省,時年四十九。
賊僞諡曰明皇帝,廟稱高宗。
明年三月己醜,王僧辯平侯景,率百官奉梓宮升廟堂。
元帝追崇爲簡文皇帝,廟号太宗。
四月乙醜,葬莊陵。
帝幼而聰睿,六歲便能屬文,武帝弗之信,于前面試,帝攬筆立成文。
武帝歎曰:“常以東阿爲虛,今則信矣。
”及長,器宇寬弘,未嘗見喜愠色,尊嚴若神。
方頤豐下,須鬓如畫,直發委地,雙眉翠色。
項一毛一左旋,連錢入背。
手執玉如意,不相分辨。
眄睐則目光燭人。
讀書十行俱下,辭藻豔發,博綜群言,善談玄理。
自十一便能親庶務,曆試藩政,所在稱美。
一性一恭孝,居穆貴嫔憂,哀毀骨立,所坐席沾濕盡爛。
在襄一陽一拜表侵魏,遣長史柳津、司馬董當門、壯武将軍杜懷寶、振遠将軍曹義宗等進軍克南一陽一、新野等都,拓地千馀裡。
及居監撫,多所弘宥,文案簿領,纖豪必察。
弘納文學之士,賞接無倦。
嘗于玄圃述武帝所制五經講疏,聽者傾朝野。
雅好賦詩,其自序雲:“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
”然帝文傷于輕一靡一,時号“宮體”。
所着昭明太子傳五卷,諸王傳三十卷,禮大義二十卷,長春義記一百卷,法寶連璧三百卷,謝客文泾渭三卷,玉簡五十卷,光明符十二卷,易林十七卷,竈經二卷,沐浴經三卷,馬槊譜一卷,棋品五卷,彈棋譜一卷,新增白澤圖五卷,如意方十卷,文集一百卷,并行于世。
初即位,制年号将曰“文明”,以外制強臣,取周易“内文明而外柔順”之義。
恐賊覺,乃改爲大寶。
雖在蒙塵,尚引諸儒論道說義,披尋墳史,未嘗暫釋。
及見南康王會理誅,知不久,指所居殿謂舍人殷不害曰:“龐涓死此下。
”又曰:“吾昨夢吞土,試思之。
”不害曰:“昔重耳饋塊,卒反晉國,陛下所夢,将符是乎。
”帝曰:“傥幽冥有征,冀斯言不妄。
” 初,景納帝女溧一陽一公主,公主有美色,景惑之,妨于政事,王偉每以爲言,景以告主,主出惡言。
偉知之,懼見讒,乃謀廢帝而後間主。
苦勸行殺,以絕衆心。
廢後,王偉乃與彭隽、王修纂進觞于帝曰:“丞相以陛下幽憂既久,使臣上壽。
”帝笑曰:“已禅帝位,何得言陛下?此壽酒将不盡此乎。
”于是隽等并齎酒肴、曲項琵琶,與帝極飲。
帝知将見殺,乃盡酣,謂曰:“不圖爲樂,一至于斯。
”既醉而寝,偉乃出,隽進土囊,王修纂坐上,乃崩。
竟協于夢。
偉撤戶扉爲棺,遷殡于城北酒庫中。
帝自幽絷之後,賊乃撤内外侍衛,使突騎圍守,牆垣悉有枳棘。
無複紙,乃書壁及闆鄣爲文。
自序雲:“有梁正士蘭陵蕭世贊,立身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