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孝文帝紀
關燈
小
中
大
等級上報朝廷,将由他親自審閱後決定升降。
又下诏給徐、兖、光、南青、荊、洛六州,命令進入戰備狀态,軍隊随時準備集結和開拔。
十一月,孝文帝前往委粟山。
确定了興築圓丘的地點。
十九日,孝文帝在圓丘舉行祭天典禮。
二十一日,大赦天下。
十二月一日,孝文帝在光極堂召見群臣,公布官僚品級的規定,作為改革官制的開始。
二十七日,任命骠騎大将軍、司州牧、鹹陽王拓跋禧為長兼太尉,恢複拓跋桢南安王的封爵,任命特進、廣陵王拓跋羽為征東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
三十日,孝文帝在光極堂召見文武百官,賜給他們漢族的官帽和官服。
太和二十年(496)春,正月三日,孝文帝下诏,改換皇室姓氏,由姓“拓跋”改姓“元”。
二十八日,将始平王元勰改封為彭城王,恢複定襄縣王元鸾的城陽王封爵。
二月八日,孝文帝駕臨華林園,在都亭審理案件。
九日,孝文帝下诏,若未發生戰争,各級官員可守滿三年的孝。
十三日,孝文帝下诏,請京畿地區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于三月份前往首都,參加将舉行的養老典禮。
十七日,孝文帝駕臨華林園,在都亭審理案件。
二十日,孝文帝下诏,隻允許介山地區在寒食節舉行祭祀祖先的典禮,其他地區一律禁止。
三月三日,孝文帝在華林園大宴文武百官、退休的卿大夫和老年知識分子。
下诏說:“年老退休的卿大夫,贈授中散大夫的名銜;郡守六十歲以上的,贈授給事中的名銜;縣令、老年知識分子,增授郡守、縣令的名銜。
一律賜給鸠形手杖和衣服。
”十四日,孝文帝下诏,命各州中正推舉本地德高望重、年齡在五十歲以上還沒有作官的人,授予郡守、縣令的職務。
夏,四月十一日,北魏廣州刺史薛法護投降南齊。
五月十四日,孝文帝下诏說:“農業生産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如今雨水充沛,正是勤懇耕作的好時光。
首都附近的地區,應對生産情況嚴加督促考核,獎勤罰懶。
”二十四日,在河陰築起祭祀土地神的方澤。
孝文帝派遣專使,用太牢的隆重禮儀,祭祀東漢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位皇帝的陵墓。
又頒布诏書,凡漢、魏、晉曆代皇帝的陵墓,方圓一百步以内,嚴禁砍柴割草,随意踐踏。
二十五日,孝文帝在方澤舉行祭祀土地神的典禮。
七月,孝文帝廢黜皇後馮清。
十七日,孝文帝因北魏久旱不雨,祭祀衆神;自七月二十二日,至七月二十四日,絕食三天,二十四日夜晚,天降大雨。
八月一日,孝文帝駕臨華林園,親自審問囚犯,将案犯按罪行大小,一律減刑二等,從輕發落。
七日,孝文帝抵達嵩山。
二十三日,返回宮中。
二十六日,南安王元桢逝世。
孝文帝在華林園審理案件。
九月八日,孝文帝在小平津舉行閱兵式。
十三日,回宮。
二十七日,北魏興建溝通洛水和谷水的水利工程,孝文帝親臨工地視察。
冬,十月八日,孝文帝下诏,凡由舊都平城南遷的鮮卑族子弟,均可進入羽林、虎贲軍服役;司州的百姓,每十二名成年男子中,征調一人為官府差役,輪流服役四年,供政府和官員差遣。
十九日,在首都實行特赦。
十一月二十六日,恢複前汝陰王元天賜之孫元景和的汝陰王封爵,改封京兆王元太興為西河王。
閏十一月二十七日,右将軍元隆大破汾州的叛亂胡人。
閏十二月六日,因西北地區的州郡發生大旱,收成不好,孝文帝派侍臣前去巡視,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七日,解除不許民間私造私販食鹽的禁令,與百姓共享制造、販賣食鹽的利潤。
八日,孝文帝把皇太子元恂貶為平民;九日,孝文帝祭拜祖廟,向祖先禀告這一決定。
十日,設置常平糧倉。
恒州刺史穆泰等人在本州謀反,孝文帝派代理吏部尚書、任城王元澄,前往恒州審判定罪。
樂陵王元思譽明知穆泰的陰謀,卻沒有向朝廷舉報,被削去爵位貶為平民。
太和二十一年(497)春,正月八日,孝文帝立皇子元恪為皇太子,賜給天下瞻養父親的人爵位一級。
十一日,孝文帝派兼職侍中張彜、崔光,兼職散騎常侍劉藻,到各地巡視,調查民間疾苦,依照政績的優劣提升和罷免地方長官,移風易俗,宣揚儒家教化。
十七日,孝文帝前往北方巡視。
二月五日,孝文帝在太原停留,親自接見年長者,詢問民間疾苦。
八日,孝文帝下诏,凡并州的士族子弟,年紀在六十歲以上的,授予名譽郡守的官銜。
先前,定州人王金鈎妖言惑衆,自稱應王。
二月九日,王金鈎被所在州郡捕獲斬首。
十六日,孝文帝抵達舊都平城。
十七日,祭拜永固陵。
二十六日,孝文帝前往雲中郡。
三月三日,孝文帝自雲中返回洛陽。
四日,祭拜金陵。
八日,孝文帝前往南方巡視。
二十二日,孝文帝在離石暫停。
叛亂的胡人投降認罪,孝文帝下诏赦免。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凡汾州百姓年齡在百歲以上的,授予名譽縣令的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一級。
二十九日,孝文帝在平陽停留,派專使用太牢的隆重禮儀祭祀堯帝。
夏,四月四日,孝文帝抵達龍門,派專使用太牢之禮祭祀大禹。
七日,孝文帝前往蒲坂,派專使用太牢之禮祭祀舜帝。
十二日,孝文帝下诏整修堯、舜、禹的廟。
十五日,孝文帝前往長安。
十六日,武興王楊集始入朝觐見。
十九日,孝文帝親自接見年長者,詢問民間疾苦。
二十日,孝文帝派遣侍臣分别前往各縣巡視,向百姓賞賜谷物、布帛。
二十二日,孝文帝駕臨未央殿、阿房宮遺址,又前往昆明池。
二十七日,大将軍、宋王劉昶逝世。
三十日,孝文帝派使者用太牢之禮,祭奠漢代諸位皇帝的陵墓。
五月一日,衛大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三日,孝文帝自長安東返洛陽,乘船從渭水進入黃河。
四日,孝文帝下诏,凡雍州士族子弟,年紀在百歲以上的,授予華郡太守的名譽職位;九十歲以上的,授予荒郡太守的名譽職位;八十歲以上的,授予華縣縣令的名譽職位;七十歲以上的,授予荒縣縣令的名譽職位;庶族老人,比照士族老人的賞賜規格,按年齡層次遞減一等,七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三級;駕船的民夫,賜給爵位一級;孤兒、寡婦、鳏夫、貧困者、殘疾人,各賜給布帛二匹、谷物五斛;具有孝悌德義品德、文學政治才幹的人,均可向朝廷推薦。
六日,孝文帝派使者到豐邑、鎬邑,以太牢之禮祭祀周文王、周武王。
十七日,孝文帝派使者祭祀華山。
六月五日,孝文帝自長安返回洛陽。
七日,孝文帝下诏,從冀、定、瀛、相、濟五州調集二十萬大軍,準備南下進攻南齊。
八日,司空穆亮辭職。
十二日,孝文帝将調集的二十萬部隊分成六個方面軍,指定戰鬥序列,分配作戰任務。
秋,七月九日,孝文帝立昭儀馮潤為皇後。
戊辰日,任命前任司空穆亮為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二十九日,孝文帝在清徽堂親自向大臣們講解喪葬及服喪的禮儀制度。
八月一日,孝文帝頒布中外戒嚴令。
七日,孝文帝封皇子元愉為京兆王,元怿為清河王,元懷為廣平王。
十七日,孝文帝前往河南城。
十九日,在華林園舉行閱兵式。
二十五日,孝文帝統率大軍南征。
九月十二日,孝文帝下诏說:“同情、救濟窮人和老人,是君主的首要任務,鳏夫、寡婦及身患疾病者,尤其值得憐憫。
可向司州洛陽的百姓宣布,凡年紀在七十歲以上而沒有子孫的,在六十歲以上而沒有服喪一年的親屬的,家境貧困無法生存的,都賜給衣食;年紀不滿六十而身有殘疾、疾病纏身的人,如無服喪九個月的親屬,且生活貧困無力醫治疾病,一律由别坊派醫生救治護理。
調派醫師四名,準備好各種藥物,專門負責這類人的治療。
”十三日,孝文帝下诏,命河南尹李崇率軍讨伐在梁州叛亂的羌族人,接受征西将軍源懷的指揮。
十七日,孝文帝留下幾位将領攻打赭陽,親率大軍繼續南下。
十九日,到達宛城,發動夜襲,攻占宛城外城。
二十三日,孝文帝率領大軍從南陽出發,留下太尉鹹陽王元禧、前将軍元英繼續圍攻宛城。
二十五日,孝文帝率大軍抵達新野。
冬,十月三日,魏軍圍攻新野,但沒有攻克,孝文帝命左軍和右軍築起長堤,将新野城四面包圍。
十六日,孝文帝将死去的貞皇後林氏貶為平民。
十一月十一日,南齊前軍将軍韓秀方、弋陽太守王副之、後軍将軍趙祖悅等十五位将領投降北魏。
十四日,魏軍在沔水北岸大破南齊軍,擒獲王伏保等南齊将領。
于是當地百姓恢複日常生活秩序,孝文帝下诏給當地百姓,凡年紀在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授予名譽郡守官銜;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授予名譽縣令官銜。
新野人張睹,聚衆一萬多戶,構築營寨、工事,頑強抵抗魏軍,魏軍一時無法攻克。
十二月七日,魏軍攻破張睹營寨,殺死、俘虜一萬多人。
十四日,孝文帝下诏,凡被判處流放的囚犯,一律暫緩執行,在攻城的時候,讓他們充當先鋒,将功補罪。
十七日,孝文帝抵達沔水岸邊,沿沔水東歸。
二十五日,返回新野。
二十六日,孝文帝親臨前沿陣地,慰勞六軍将士。
南齊将領王昙紛等率領一萬多人,進攻北魏南青州的黃郭戍,守将崔僧淵擊敗南齊軍,将進攻的南齊軍全部俘虜。
孝文帝将齊郡王的兒子元琛,過繼給河間王元若為子。
高昌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太和二十二年(498)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在新野行宮宴請群臣。
五日,魏軍攻克新野城,生擒南齊輔國将軍、新野太守劉忌,在宛城将他斬首。
六日,南齊湖陽守将蔡道福棄城南逃。
九日,南齊赭陽守将成公期、軍将胡松棄城南逃。
十日,南齊輔國将軍、舞陽守将黃瑤起與直..将軍、台軍主将鮑舉,南鄉太守席謙,相繼棄城南逃,黃瑤起、鮑舉被魏軍士兵擒獲。
二十八日,孝文帝前往南陽。
二月三日,魏軍進攻宛城北城。
十二日,攻克宛城北城,南齊冠軍将軍、南陽太守房伯玉,自綁雙手,投降魏軍。
十八日,孝文帝抵達新野。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凡帶頭歸順北魏且始終如一的南陽百姓,免征三十年的田租賦稅,授予其居住地以“歸義鄉”的稱号;緊接着歸順的百姓,免征十五年的田租賦稅。
三月一日,魏軍在鄧城大破平北将軍崔惠景、黃門郎蕭衍所率的南齊軍,殺死、俘虜二萬多人。
九日,孝文帝前往樊城,在襄水、沔水之間舉行盛大的閱兵式,耀武揚威了一番後,才率領魏軍從樊城撤走。
在荊州、東荊州、魯陽郡實行特赦。
鎮南将軍王肅進攻南齊義陽。
齊明帝蕭鸾派将領裴叔業進攻渦陽。
十四日,孝文帝命将軍鄭思明、嚴虛敬、宇文福率領三支部隊,相繼馳援渦陽。
二十日,孝文帝前往湖陽。
乙未日,孝文帝在比陽停留。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給荊州各郡的百姓,凡帶頭或緊随其後歸順北魏的,依照對南陽百姓的辦法,加以賞賜。
三十日,孝文帝前往懸瓠。
夏,四月三日,孝文帝下诏,凡随軍南征的武官提升三級,文官提升二級,編外官員提升一級。
十九日,孝文帝從各州郡征調二十萬大軍,限八月中旬集結懸瓠。
趙郡王元幹逝世。
五月二十六日,孝文帝下诏,凡在守孝期間随軍出征的文武官員,官銜在四品以下,以及沒有品級的,按照等級賜給布帛。
六月十日,孝文帝下诏,給予陣亡的王公貴族、各級将士以優厚的撫恤。
秋,七月三日,孝文帝下诏說:“朕無德無能,身負統一天下的重任,實在要依靠天下的英雄豪傑,才能掃平南齊,因此應該節約自身的開支,以賞賜将士,激勵他們建功立業。
皇後的私人财政開支,可減少一半;對六宮嫔妃、五服以内皇親國戚的财政補貼,也減少一半。
正在軍隊中服役的皇親國戚,則減少三分之一。
”本月,南齊明帝蕭鸾病逝,其子蕭寶卷繼位。
八月二日,皇太子元恪從都城來到懸瓠,朝見孝文帝。
三日,南齊奉朝請鄧學歸順北魏,獻出齊興郡。
敕勒族袁纥樹者等部落,相繼反叛。
孝文帝任命平北将軍、江陽王元繼為都督北讨諸軍事,率軍讨伐。
壬午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九月二十一日,孝文帝因南齊皇帝蕭鸾逝世,遵照不征伐君主逝世的國家的古代禮教,下令魏軍北撤。
二十二日,孝文帝下令,繼續讨伐北方叛亂的敕勒人。
二十八日,孝文帝從懸瓠出發北上。
冬,十月一日,孝文帝下令,特赦豫、南豫二州被判死刑以下的各類囚犯,免征百姓田租一年。
十一月四日,孝文帝抵達邺城。
十二月七日,因江陽王元繼已平定敕勒部落的叛亂,孝文帝下令班師還朝。
太和二十三年(499)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召見群臣,群臣向孝文帝祝壽,祝賀他大病痊愈,于是在澄鸾殿大宴文武百官。
五日,孝文帝參觀西門豹廟,從漳水乘舟返回。
蕭寶卷派太尉陳顯達率軍進攻荊州。
六日,孝文帝命前将軍元英率軍迎擊。
八日,孝文帝從邺城出發。
二十一日,孝文帝從邺城返回洛陽。
二十三日,祭祀祖廟社稷。
二十六日,行飲至、策勳典禮。
二十七日,大赦天下。
太保、齊郡王元簡逝世。
二月五日,孝文帝任命長兼太尉、鹹陽王元禧為正太尉。
十七日,任命中軍大将軍、彭城王元勰為司徒,恢複元思譽樂陵王的爵位。
二十七日,齊将陳顯達攻陷馬圈戍。
三月四日,孝文帝率軍南征。
七日,駐紮梁城。
八日,因順陽被南齊軍圍攻,情況危急,孝文帝命振武将軍慕容平城,率五千騎兵馳援順陽。
十日,孝文帝患病,司徒、彭城王元勰留在行宮中照料病情,主持軍國事務。
二十一日,孝文帝抵達馬圈。
命鎮南大将軍、廣陽王元嘉率軍占據均口,切斷陳顯達大軍的退路。
二十二日,北魏軍屢次擊敗南齊軍,當晚,陳顯達與崔惠景、曹虎率軍南逃。
二十三日,北魏軍繳獲南齊軍遺棄的軍用物資,數以億計,孝文帝全部用來賞賜将士。
北魏将領追擊南齊軍,直至漢水,被殺、被俘及被淹死的南齊士兵,占總人數的十分之八、九,南齊左軍将軍張于達等将領被殺。
南齊将領蔡道福、成公期放棄順陽,率數萬人南撤。
三月二十四日,孝文帝病重,北返洛陽,停留于谷塘原。
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賜皇後馮潤自盡。
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陽,請皇太子元恪到魯陽登基即位。
任命侍中、護軍将軍、北海王元詳為司空公,鎮南将軍王肅為尚書令,鎮南大将軍、廣陽王元嘉為尚書左仆射,尚書宋弁為吏部尚書,與侍中、太尉公元禧,尚書右仆射、任城王元澄等六人共同輔政。
孝文帝對六位輔政大臣說:“各位太尉、司空、尚書令、左右仆射、吏部尚書,本朝太祖皇帝創立了天地萬物般興盛的宏大基業,屢次作出英明的決斷,依靠一個弱小、愚昧的民族,開創了帝王的基業,兢兢業業,希望能夠繼承古代聖王的遺業。
将都城遷到平城,平定黃河流域,掃蕩江浙地區,使萬國進貢朝拜,光宗耀祖、普濟蒼生。
徹底擺脫了貧困,建立了不朽的功業。
諸位公卿大臣應好好繼承這份基業,使魏皇室更加興盛,這不也很好嗎?要努力去做啊!”夏,四月一日,孝文帝在谷塘原的行宮逝世,終年三十三歲。
輔政大臣們封鎖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到達魯陽後,才為孝文帝發喪,護送孝文帝的靈柩返回洛陽。
給孝文帝元宏加上“孝文皇帝”的谥号,祭廟的名号稱為“高祖”。
五月二十一日,将孝文帝元宏安葬于長陵。
孝文帝自幼性情純厚,四歲時,父親獻文帝拓跋弘身上生瘡,孝文帝親口為父親吸膿。
五歲時,父親把皇位讓給他,他悲傷得痛哭流涕,無法自制。
獻文帝問他為什麼哭泣,孝文帝回答說:“接替父親的皇位,内心過于悲痛。
”獻文帝聽了,感慨萬分,很是驚異。
馮太後因為孝文帝聰慧英明,害怕他長大以後會對馮氏家族不利,陰謀廢掉孝文帝。
在寒冬臘月,将身穿單衣的孝文帝關在一所空房子裡,三天不給食物,召來鹹陽王元禧,想立他為帝,元丕、穆泰、李沖堅決勸阻,馮太後才打消了這一念頭。
雖然如此,孝文帝對馮太後卻從來都沒有怨恨之意,隻是對元丕等人深懷感激。
孝文帝對他的弟弟們,十分關懷和愛護,自始至終都沒有鬧過一點矛盾,與親戚族人和睦相處,禮尚往來。
雖然對大臣們要求嚴格,執行法紀從不寬容,然而秉性寬厚仁慈,常常原諒别人的無心之過。
某次上菜的人用熱湯燙傷了他的手,又一次他在食物中吃到了蟲子之類的髒東西,他都一笑置之,加以原諒。
有個宦官曾在馮太後面前陷害他,太後大怒,命人用棍子打了他幾十下,孝文帝默默忍受,并不為自己辯解。
馮太後死後,孝文帝對此事并不介意,沒有加以追究、報複。
孝文帝處理政事時,廣泛聽取意見,從善如流。
同情、憐憫百姓,始終想為百姓多做些有益的事。
凡舉行天地、四季、祖廟的祭祀典禮,孝文帝必定親自參加,從不因天氣的嚴寒、炎熱而懈怠。
尚書省的奏章、提案,孝文帝多親自審閱處理。
文武百官無論官職高低,孝文帝都對他們的情況加以留心,以求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才幹、作用。
常常說:“作為君主,怕的是不公平,為人處事不能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如能處事公平、以誠相待,北方的胡人與南方的越人就可以親如兄弟了。
”孝文帝曾經心定氣閑地對史官說:“對于當時發生的事,應該真實地記載下來,不要對醜惡、可恥的事情加以隐瞞。
君主作威作福,沒有人能阻止他,如果史書都不記載他的所作所為,他還有什麼可怕的呢!”孝文帝南征北巡時,有關部門奏請修整道路,孝文帝卻說:“隻要整修橋梁,能讓車馬通過就可以了,不必鏟去雜草平整路面。
”凡是修建各種設施,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從不興建那些非急需的工程項目,以免浪費民力。
孝文帝南下淮南時,如同在北方國内一樣,遇有因軍事上的需要而必須砍伐百姓的樹木時,必定留下絹布作為賠償,從不踐踏毀壞百姓的莊稼。
所有風俗習慣、祭祀活動,隻要是古代典籍上未加記載的,一律廢除。
孝文帝非常喜歡讀書,甚至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
《五經》中的道理,讀過一遍《五經》後便能加以講解,雖然未經老師專門傳授,他卻能探尋出其中的精髓與奧妙。
諸子百家、史書傳記,無不廣泛涉獵。
喜歡談論《莊子》、《老子》,尤其精通佛理。
孝文帝很有才氣,喜歡文學創作,詩賦銘頌,興之所至随意揮灑。
有時就在馬上口授軍國文告,寫成後,不需要改動一個字。
自從太和十年以後,所有的诏書、文告,都出自孝文帝的手筆。
其他類型的文章,有一百多篇。
思賢若渴,禮賢下士,喜歡結交奇人異士。
對待賢能之士,按才能的大小,常與他們不同程度地結成布衣之交。
心境悠然淡遠,不為現實的各種事務所困擾。
孝文帝自幼箭法高超,膂力過人。
十多歲的時候,就能用手指彈碎羊的肩胛骨。
獵射飛禽走獸,箭無虛發。
到十五歲時,便不再殺生,停止了狩獵活動。
孝文帝生性節儉,生活樸素,常常穿洗了又洗的衣服。
馬鞍、馬勒,隻用鐵、木制成。
孝文帝的閑聞逸事,都是這一類的。
史臣曰:北魏自在代、朔地區奠定基業,大舉南征,開疆拓土,曆經好幾代君主,全都是忙于用武力建立功業,禮治教化方面的事,還無暇顧及。
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幼年繼承帝業,很早就顯露出睿智英明的風範。
當時因馮太後總攬大權,孝文帝無法過問政事,生活悠閑自得,于是廣泛涉獵經、史、子、集,常常有獨到的心得、見解,自然形成了卓越的才智與出衆的品德,孝文帝的這種際遇,真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孝文帝親自掌握政權以後,日理萬機,十幾年如一日,勵精圖治,分秒必争,千方百計治理國家,緻力于統一天下的大業,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做到的,人世間的英雄豪傑所執着追求的,孝文帝雖高居帝王之位,卻全都做到了。
孝文帝博古通今,依據古代典章制度,順應時代的潮流和民衆的意願,制定出一系列文明進步的改革措施,移風易俗,宣揚教化,使北魏百姓沐浴在文明進步的光輝之中。
孝文帝又雄才大略,禮賢下士,憐憫愛護百姓,舍己利人,對他的功業品行簡直無法加以形容。
孝文帝造福天下,撥亂反正,加給他“孝文”的谥号,怎麼能是虛泛之名呢?
又下诏給徐、兖、光、南青、荊、洛六州,命令進入戰備狀态,軍隊随時準備集結和開拔。
十一月,孝文帝前往委粟山。
确定了興築圓丘的地點。
十九日,孝文帝在圓丘舉行祭天典禮。
二十一日,大赦天下。
十二月一日,孝文帝在光極堂召見群臣,公布官僚品級的規定,作為改革官制的開始。
二十七日,任命骠騎大将軍、司州牧、鹹陽王拓跋禧為長兼太尉,恢複拓跋桢南安王的封爵,任命特進、廣陵王拓跋羽為征東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
三十日,孝文帝在光極堂召見文武百官,賜給他們漢族的官帽和官服。
太和二十年(496)春,正月三日,孝文帝下诏,改換皇室姓氏,由姓“拓跋”改姓“元”。
二十八日,将始平王元勰改封為彭城王,恢複定襄縣王元鸾的城陽王封爵。
二月八日,孝文帝駕臨華林園,在都亭審理案件。
九日,孝文帝下诏,若未發生戰争,各級官員可守滿三年的孝。
十三日,孝文帝下诏,請京畿地區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于三月份前往首都,參加将舉行的養老典禮。
十七日,孝文帝駕臨華林園,在都亭審理案件。
二十日,孝文帝下诏,隻允許介山地區在寒食節舉行祭祀祖先的典禮,其他地區一律禁止。
三月三日,孝文帝在華林園大宴文武百官、退休的卿大夫和老年知識分子。
下诏說:“年老退休的卿大夫,贈授中散大夫的名銜;郡守六十歲以上的,贈授給事中的名銜;縣令、老年知識分子,增授郡守、縣令的名銜。
一律賜給鸠形手杖和衣服。
”十四日,孝文帝下诏,命各州中正推舉本地德高望重、年齡在五十歲以上還沒有作官的人,授予郡守、縣令的職務。
夏,四月十一日,北魏廣州刺史薛法護投降南齊。
五月十四日,孝文帝下诏說:“農業生産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如今雨水充沛,正是勤懇耕作的好時光。
首都附近的地區,應對生産情況嚴加督促考核,獎勤罰懶。
”二十四日,在河陰築起祭祀土地神的方澤。
孝文帝派遣專使,用太牢的隆重禮儀,祭祀東漢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位皇帝的陵墓。
又頒布诏書,凡漢、魏、晉曆代皇帝的陵墓,方圓一百步以内,嚴禁砍柴割草,随意踐踏。
二十五日,孝文帝在方澤舉行祭祀土地神的典禮。
七月,孝文帝廢黜皇後馮清。
十七日,孝文帝因北魏久旱不雨,祭祀衆神;自七月二十二日,至七月二十四日,絕食三天,二十四日夜晚,天降大雨。
八月一日,孝文帝駕臨華林園,親自審問囚犯,将案犯按罪行大小,一律減刑二等,從輕發落。
七日,孝文帝抵達嵩山。
二十三日,返回宮中。
二十六日,南安王元桢逝世。
孝文帝在華林園審理案件。
九月八日,孝文帝在小平津舉行閱兵式。
十三日,回宮。
二十七日,北魏興建溝通洛水和谷水的水利工程,孝文帝親臨工地視察。
冬,十月八日,孝文帝下诏,凡由舊都平城南遷的鮮卑族子弟,均可進入羽林、虎贲軍服役;司州的百姓,每十二名成年男子中,征調一人為官府差役,輪流服役四年,供政府和官員差遣。
十九日,在首都實行特赦。
十一月二十六日,恢複前汝陰王元天賜之孫元景和的汝陰王封爵,改封京兆王元太興為西河王。
閏十一月二十七日,右将軍元隆大破汾州的叛亂胡人。
閏十二月六日,因西北地區的州郡發生大旱,收成不好,孝文帝派侍臣前去巡視,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七日,解除不許民間私造私販食鹽的禁令,與百姓共享制造、販賣食鹽的利潤。
八日,孝文帝把皇太子元恂貶為平民;九日,孝文帝祭拜祖廟,向祖先禀告這一決定。
十日,設置常平糧倉。
恒州刺史穆泰等人在本州謀反,孝文帝派代理吏部尚書、任城王元澄,前往恒州審判定罪。
樂陵王元思譽明知穆泰的陰謀,卻沒有向朝廷舉報,被削去爵位貶為平民。
太和二十一年(497)春,正月八日,孝文帝立皇子元恪為皇太子,賜給天下瞻養父親的人爵位一級。
十一日,孝文帝派兼職侍中張彜、崔光,兼職散騎常侍劉藻,到各地巡視,調查民間疾苦,依照政績的優劣提升和罷免地方長官,移風易俗,宣揚儒家教化。
十七日,孝文帝前往北方巡視。
二月五日,孝文帝在太原停留,親自接見年長者,詢問民間疾苦。
八日,孝文帝下诏,凡并州的士族子弟,年紀在六十歲以上的,授予名譽郡守的官銜。
先前,定州人王金鈎妖言惑衆,自稱應王。
二月九日,王金鈎被所在州郡捕獲斬首。
十六日,孝文帝抵達舊都平城。
十七日,祭拜永固陵。
二十六日,孝文帝前往雲中郡。
三月三日,孝文帝自雲中返回洛陽。
四日,祭拜金陵。
八日,孝文帝前往南方巡視。
二十二日,孝文帝在離石暫停。
叛亂的胡人投降認罪,孝文帝下诏赦免。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凡汾州百姓年齡在百歲以上的,授予名譽縣令的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一級。
二十九日,孝文帝在平陽停留,派專使用太牢的隆重禮儀祭祀堯帝。
夏,四月四日,孝文帝抵達龍門,派專使用太牢之禮祭祀大禹。
七日,孝文帝前往蒲坂,派專使用太牢之禮祭祀舜帝。
十二日,孝文帝下诏整修堯、舜、禹的廟。
十五日,孝文帝前往長安。
十六日,武興王楊集始入朝觐見。
十九日,孝文帝親自接見年長者,詢問民間疾苦。
二十日,孝文帝派遣侍臣分别前往各縣巡視,向百姓賞賜谷物、布帛。
二十二日,孝文帝駕臨未央殿、阿房宮遺址,又前往昆明池。
二十七日,大将軍、宋王劉昶逝世。
三十日,孝文帝派使者用太牢之禮,祭奠漢代諸位皇帝的陵墓。
五月一日,衛大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三日,孝文帝自長安東返洛陽,乘船從渭水進入黃河。
四日,孝文帝下诏,凡雍州士族子弟,年紀在百歲以上的,授予華郡太守的名譽職位;九十歲以上的,授予荒郡太守的名譽職位;八十歲以上的,授予華縣縣令的名譽職位;七十歲以上的,授予荒縣縣令的名譽職位;庶族老人,比照士族老人的賞賜規格,按年齡層次遞減一等,七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三級;駕船的民夫,賜給爵位一級;孤兒、寡婦、鳏夫、貧困者、殘疾人,各賜給布帛二匹、谷物五斛;具有孝悌德義品德、文學政治才幹的人,均可向朝廷推薦。
六日,孝文帝派使者到豐邑、鎬邑,以太牢之禮祭祀周文王、周武王。
十七日,孝文帝派使者祭祀華山。
六月五日,孝文帝自長安返回洛陽。
七日,孝文帝下诏,從冀、定、瀛、相、濟五州調集二十萬大軍,準備南下進攻南齊。
八日,司空穆亮辭職。
十二日,孝文帝将調集的二十萬部隊分成六個方面軍,指定戰鬥序列,分配作戰任務。
秋,七月九日,孝文帝立昭儀馮潤為皇後。
戊辰日,任命前任司空穆亮為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二十九日,孝文帝在清徽堂親自向大臣們講解喪葬及服喪的禮儀制度。
八月一日,孝文帝頒布中外戒嚴令。
七日,孝文帝封皇子元愉為京兆王,元怿為清河王,元懷為廣平王。
十七日,孝文帝前往河南城。
十九日,在華林園舉行閱兵式。
二十五日,孝文帝統率大軍南征。
九月十二日,孝文帝下诏說:“同情、救濟窮人和老人,是君主的首要任務,鳏夫、寡婦及身患疾病者,尤其值得憐憫。
可向司州洛陽的百姓宣布,凡年紀在七十歲以上而沒有子孫的,在六十歲以上而沒有服喪一年的親屬的,家境貧困無法生存的,都賜給衣食;年紀不滿六十而身有殘疾、疾病纏身的人,如無服喪九個月的親屬,且生活貧困無力醫治疾病,一律由别坊派醫生救治護理。
調派醫師四名,準備好各種藥物,專門負責這類人的治療。
”十三日,孝文帝下诏,命河南尹李崇率軍讨伐在梁州叛亂的羌族人,接受征西将軍源懷的指揮。
十七日,孝文帝留下幾位将領攻打赭陽,親率大軍繼續南下。
十九日,到達宛城,發動夜襲,攻占宛城外城。
二十三日,孝文帝率領大軍從南陽出發,留下太尉鹹陽王元禧、前将軍元英繼續圍攻宛城。
二十五日,孝文帝率大軍抵達新野。
冬,十月三日,魏軍圍攻新野,但沒有攻克,孝文帝命左軍和右軍築起長堤,将新野城四面包圍。
十六日,孝文帝将死去的貞皇後林氏貶為平民。
十一月十一日,南齊前軍将軍韓秀方、弋陽太守王副之、後軍将軍趙祖悅等十五位将領投降北魏。
十四日,魏軍在沔水北岸大破南齊軍,擒獲王伏保等南齊将領。
于是當地百姓恢複日常生活秩序,孝文帝下诏給當地百姓,凡年紀在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授予名譽郡守官銜;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授予名譽縣令官銜。
新野人張睹,聚衆一萬多戶,構築營寨、工事,頑強抵抗魏軍,魏軍一時無法攻克。
十二月七日,魏軍攻破張睹營寨,殺死、俘虜一萬多人。
十四日,孝文帝下诏,凡被判處流放的囚犯,一律暫緩執行,在攻城的時候,讓他們充當先鋒,将功補罪。
十七日,孝文帝抵達沔水岸邊,沿沔水東歸。
二十五日,返回新野。
二十六日,孝文帝親臨前沿陣地,慰勞六軍将士。
南齊将領王昙紛等率領一萬多人,進攻北魏南青州的黃郭戍,守将崔僧淵擊敗南齊軍,将進攻的南齊軍全部俘虜。
孝文帝将齊郡王的兒子元琛,過繼給河間王元若為子。
高昌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太和二十二年(498)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在新野行宮宴請群臣。
五日,魏軍攻克新野城,生擒南齊輔國将軍、新野太守劉忌,在宛城将他斬首。
六日,南齊湖陽守将蔡道福棄城南逃。
九日,南齊赭陽守将成公期、軍将胡松棄城南逃。
十日,南齊輔國将軍、舞陽守将黃瑤起與直..将軍、台軍主将鮑舉,南鄉太守席謙,相繼棄城南逃,黃瑤起、鮑舉被魏軍士兵擒獲。
二十八日,孝文帝前往南陽。
二月三日,魏軍進攻宛城北城。
十二日,攻克宛城北城,南齊冠軍将軍、南陽太守房伯玉,自綁雙手,投降魏軍。
十八日,孝文帝抵達新野。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凡帶頭歸順北魏且始終如一的南陽百姓,免征三十年的田租賦稅,授予其居住地以“歸義鄉”的稱号;緊接着歸順的百姓,免征十五年的田租賦稅。
三月一日,魏軍在鄧城大破平北将軍崔惠景、黃門郎蕭衍所率的南齊軍,殺死、俘虜二萬多人。
九日,孝文帝前往樊城,在襄水、沔水之間舉行盛大的閱兵式,耀武揚威了一番後,才率領魏軍從樊城撤走。
在荊州、東荊州、魯陽郡實行特赦。
鎮南将軍王肅進攻南齊義陽。
齊明帝蕭鸾派将領裴叔業進攻渦陽。
十四日,孝文帝命将軍鄭思明、嚴虛敬、宇文福率領三支部隊,相繼馳援渦陽。
二十日,孝文帝前往湖陽。
乙未日,孝文帝在比陽停留。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給荊州各郡的百姓,凡帶頭或緊随其後歸順北魏的,依照對南陽百姓的辦法,加以賞賜。
三十日,孝文帝前往懸瓠。
夏,四月三日,孝文帝下诏,凡随軍南征的武官提升三級,文官提升二級,編外官員提升一級。
十九日,孝文帝從各州郡征調二十萬大軍,限八月中旬集結懸瓠。
趙郡王元幹逝世。
五月二十六日,孝文帝下诏,凡在守孝期間随軍出征的文武官員,官銜在四品以下,以及沒有品級的,按照等級賜給布帛。
六月十日,孝文帝下诏,給予陣亡的王公貴族、各級将士以優厚的撫恤。
秋,七月三日,孝文帝下诏說:“朕無德無能,身負統一天下的重任,實在要依靠天下的英雄豪傑,才能掃平南齊,因此應該節約自身的開支,以賞賜将士,激勵他們建功立業。
皇後的私人财政開支,可減少一半;對六宮嫔妃、五服以内皇親國戚的财政補貼,也減少一半。
正在軍隊中服役的皇親國戚,則減少三分之一。
”本月,南齊明帝蕭鸾病逝,其子蕭寶卷繼位。
八月二日,皇太子元恪從都城來到懸瓠,朝見孝文帝。
三日,南齊奉朝請鄧學歸順北魏,獻出齊興郡。
敕勒族袁纥樹者等部落,相繼反叛。
孝文帝任命平北将軍、江陽王元繼為都督北讨諸軍事,率軍讨伐。
壬午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九月二十一日,孝文帝因南齊皇帝蕭鸾逝世,遵照不征伐君主逝世的國家的古代禮教,下令魏軍北撤。
二十二日,孝文帝下令,繼續讨伐北方叛亂的敕勒人。
二十八日,孝文帝從懸瓠出發北上。
冬,十月一日,孝文帝下令,特赦豫、南豫二州被判死刑以下的各類囚犯,免征百姓田租一年。
十一月四日,孝文帝抵達邺城。
十二月七日,因江陽王元繼已平定敕勒部落的叛亂,孝文帝下令班師還朝。
太和二十三年(499)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召見群臣,群臣向孝文帝祝壽,祝賀他大病痊愈,于是在澄鸾殿大宴文武百官。
五日,孝文帝參觀西門豹廟,從漳水乘舟返回。
蕭寶卷派太尉陳顯達率軍進攻荊州。
六日,孝文帝命前将軍元英率軍迎擊。
八日,孝文帝從邺城出發。
二十一日,孝文帝從邺城返回洛陽。
二十三日,祭祀祖廟社稷。
二十六日,行飲至、策勳典禮。
二十七日,大赦天下。
太保、齊郡王元簡逝世。
二月五日,孝文帝任命長兼太尉、鹹陽王元禧為正太尉。
十七日,任命中軍大将軍、彭城王元勰為司徒,恢複元思譽樂陵王的爵位。
二十七日,齊将陳顯達攻陷馬圈戍。
三月四日,孝文帝率軍南征。
七日,駐紮梁城。
八日,因順陽被南齊軍圍攻,情況危急,孝文帝命振武将軍慕容平城,率五千騎兵馳援順陽。
十日,孝文帝患病,司徒、彭城王元勰留在行宮中照料病情,主持軍國事務。
二十一日,孝文帝抵達馬圈。
命鎮南大将軍、廣陽王元嘉率軍占據均口,切斷陳顯達大軍的退路。
二十二日,北魏軍屢次擊敗南齊軍,當晚,陳顯達與崔惠景、曹虎率軍南逃。
二十三日,北魏軍繳獲南齊軍遺棄的軍用物資,數以億計,孝文帝全部用來賞賜将士。
北魏将領追擊南齊軍,直至漢水,被殺、被俘及被淹死的南齊士兵,占總人數的十分之八、九,南齊左軍将軍張于達等将領被殺。
南齊将領蔡道福、成公期放棄順陽,率數萬人南撤。
三月二十四日,孝文帝病重,北返洛陽,停留于谷塘原。
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賜皇後馮潤自盡。
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陽,請皇太子元恪到魯陽登基即位。
任命侍中、護軍将軍、北海王元詳為司空公,鎮南将軍王肅為尚書令,鎮南大将軍、廣陽王元嘉為尚書左仆射,尚書宋弁為吏部尚書,與侍中、太尉公元禧,尚書右仆射、任城王元澄等六人共同輔政。
孝文帝對六位輔政大臣說:“各位太尉、司空、尚書令、左右仆射、吏部尚書,本朝太祖皇帝創立了天地萬物般興盛的宏大基業,屢次作出英明的決斷,依靠一個弱小、愚昧的民族,開創了帝王的基業,兢兢業業,希望能夠繼承古代聖王的遺業。
将都城遷到平城,平定黃河流域,掃蕩江浙地區,使萬國進貢朝拜,光宗耀祖、普濟蒼生。
徹底擺脫了貧困,建立了不朽的功業。
諸位公卿大臣應好好繼承這份基業,使魏皇室更加興盛,這不也很好嗎?要努力去做啊!”夏,四月一日,孝文帝在谷塘原的行宮逝世,終年三十三歲。
輔政大臣們封鎖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到達魯陽後,才為孝文帝發喪,護送孝文帝的靈柩返回洛陽。
給孝文帝元宏加上“孝文皇帝”的谥号,祭廟的名号稱為“高祖”。
五月二十一日,将孝文帝元宏安葬于長陵。
孝文帝自幼性情純厚,四歲時,父親獻文帝拓跋弘身上生瘡,孝文帝親口為父親吸膿。
五歲時,父親把皇位讓給他,他悲傷得痛哭流涕,無法自制。
獻文帝問他為什麼哭泣,孝文帝回答說:“接替父親的皇位,内心過于悲痛。
”獻文帝聽了,感慨萬分,很是驚異。
馮太後因為孝文帝聰慧英明,害怕他長大以後會對馮氏家族不利,陰謀廢掉孝文帝。
在寒冬臘月,将身穿單衣的孝文帝關在一所空房子裡,三天不給食物,召來鹹陽王元禧,想立他為帝,元丕、穆泰、李沖堅決勸阻,馮太後才打消了這一念頭。
雖然如此,孝文帝對馮太後卻從來都沒有怨恨之意,隻是對元丕等人深懷感激。
孝文帝對他的弟弟們,十分關懷和愛護,自始至終都沒有鬧過一點矛盾,與親戚族人和睦相處,禮尚往來。
雖然對大臣們要求嚴格,執行法紀從不寬容,然而秉性寬厚仁慈,常常原諒别人的無心之過。
某次上菜的人用熱湯燙傷了他的手,又一次他在食物中吃到了蟲子之類的髒東西,他都一笑置之,加以原諒。
有個宦官曾在馮太後面前陷害他,太後大怒,命人用棍子打了他幾十下,孝文帝默默忍受,并不為自己辯解。
馮太後死後,孝文帝對此事并不介意,沒有加以追究、報複。
孝文帝處理政事時,廣泛聽取意見,從善如流。
同情、憐憫百姓,始終想為百姓多做些有益的事。
凡舉行天地、四季、祖廟的祭祀典禮,孝文帝必定親自參加,從不因天氣的嚴寒、炎熱而懈怠。
尚書省的奏章、提案,孝文帝多親自審閱處理。
文武百官無論官職高低,孝文帝都對他們的情況加以留心,以求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才幹、作用。
常常說:“作為君主,怕的是不公平,為人處事不能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如能處事公平、以誠相待,北方的胡人與南方的越人就可以親如兄弟了。
”孝文帝曾經心定氣閑地對史官說:“對于當時發生的事,應該真實地記載下來,不要對醜惡、可恥的事情加以隐瞞。
君主作威作福,沒有人能阻止他,如果史書都不記載他的所作所為,他還有什麼可怕的呢!”孝文帝南征北巡時,有關部門奏請修整道路,孝文帝卻說:“隻要整修橋梁,能讓車馬通過就可以了,不必鏟去雜草平整路面。
”凡是修建各種設施,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從不興建那些非急需的工程項目,以免浪費民力。
孝文帝南下淮南時,如同在北方國内一樣,遇有因軍事上的需要而必須砍伐百姓的樹木時,必定留下絹布作為賠償,從不踐踏毀壞百姓的莊稼。
所有風俗習慣、祭祀活動,隻要是古代典籍上未加記載的,一律廢除。
孝文帝非常喜歡讀書,甚至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
《五經》中的道理,讀過一遍《五經》後便能加以講解,雖然未經老師專門傳授,他卻能探尋出其中的精髓與奧妙。
諸子百家、史書傳記,無不廣泛涉獵。
喜歡談論《莊子》、《老子》,尤其精通佛理。
孝文帝很有才氣,喜歡文學創作,詩賦銘頌,興之所至随意揮灑。
有時就在馬上口授軍國文告,寫成後,不需要改動一個字。
自從太和十年以後,所有的诏書、文告,都出自孝文帝的手筆。
其他類型的文章,有一百多篇。
思賢若渴,禮賢下士,喜歡結交奇人異士。
對待賢能之士,按才能的大小,常與他們不同程度地結成布衣之交。
心境悠然淡遠,不為現實的各種事務所困擾。
孝文帝自幼箭法高超,膂力過人。
十多歲的時候,就能用手指彈碎羊的肩胛骨。
獵射飛禽走獸,箭無虛發。
到十五歲時,便不再殺生,停止了狩獵活動。
孝文帝生性節儉,生活樸素,常常穿洗了又洗的衣服。
馬鞍、馬勒,隻用鐵、木制成。
孝文帝的閑聞逸事,都是這一類的。
史臣曰:北魏自在代、朔地區奠定基業,大舉南征,開疆拓土,曆經好幾代君主,全都是忙于用武力建立功業,禮治教化方面的事,還無暇顧及。
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幼年繼承帝業,很早就顯露出睿智英明的風範。
當時因馮太後總攬大權,孝文帝無法過問政事,生活悠閑自得,于是廣泛涉獵經、史、子、集,常常有獨到的心得、見解,自然形成了卓越的才智與出衆的品德,孝文帝的這種際遇,真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孝文帝親自掌握政權以後,日理萬機,十幾年如一日,勵精圖治,分秒必争,千方百計治理國家,緻力于統一天下的大業,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做到的,人世間的英雄豪傑所執着追求的,孝文帝雖高居帝王之位,卻全都做到了。
孝文帝博古通今,依據古代典章制度,順應時代的潮流和民衆的意願,制定出一系列文明進步的改革措施,移風易俗,宣揚教化,使北魏百姓沐浴在文明進步的光輝之中。
孝文帝又雄才大略,禮賢下士,憐憫愛護百姓,舍己利人,對他的功業品行簡直無法加以形容。
孝文帝造福天下,撥亂反正,加給他“孝文”的谥号,怎麼能是虛泛之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