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孝文帝紀
關燈
小
中
大
平,但忘記戰備卻是很危險的,不對百姓進行軍事訓練,可以說是不愛惜他們的生命。
所以周朝設立司馬的官位,漢朝設置将軍的職務,它們都是以文治武功而威鎮四方的啊!本國雖崇尚文治以安撫天下,訓練軍隊以安定國境,然而在軍事訓練的計劃安排、總體設想上,還有不完善之處。
如今,教習文化禮樂有典籍可依,教習軍事卻沒有。
在進行騎馬、射箭等軍事訓練前,先要進行示範演習,應命令有關部門修造一座訓練場。
至于行軍布陣、戰略戰術等方面的訓練,以後再作指示。
”九月一日,孝文帝在明堂确定祖宗祭廟和牌位的秩序,在玄室祭祀馮太後。
十八日,因是馮太後逝世兩周年的忌日,孝文帝在永固陵左側哭祭馮太後,絕食兩天,哭聲不停。
二十八日,武興王楊集始入朝觐見。
冬,十月二日,鄧至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六日,孝文帝任命太傅、安定王拓跋休為大司馬,特别加封馮誕為司徒。
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以功臣配享陪祭太廟。
二十三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七日,太極殿落成,孝文帝大宴群臣。
十一日三日,依據天子六宮的古制,臨時制定了三宮的建制,以安昌殿為内寝宮,皇信堂為中寝宮。
四合殿為外寝宮。
十二月,向京都地區的老人賞賜鸠形手杖。
本月,南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太和十七年(493)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在太極殿大宴文武百官。
十四日,孝文帝下诏說:“入朝觐見,是附屬國應該遵守的規矩,賞賜給他們車馬,是表示君主永恒不變的仁愛與恩惠,如今各國的國王、世子,雲集大魏,競相入朝觐見。
朝拜進貢已畢,都還沒有回去。
可依照等級秩序,按照最高标準賜給車輛、旗幟、衣飾、馬匹。
武興王、宕昌王,各賜給錦繡絲綢一千匹;吐谷渾國世子八百匹;鄧至國世子雖是因為别的原因來到都城,也應加以賞賜,可賜給三百匹。
其他的賞賜物品,按有關規定執行。
”孝文帝下诏,命兼職員外散騎侍郎劉承叔出使南齊。
二十四日,勿吉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五日,委任慕容伏連籌為吐谷渾國國王。
二十八日,孝文帝特許大司馬、安定王拓跋休與太保、齊郡王拓跋簡,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可以不上朝議事。
二月四日,孝文帝下诏,對參加審定法律條款的官員,按等級秩序加以賞賜。
八日,孝文帝首次在都城南郊舉行農耕典禮。
三月十八日,改建後宮,孝文帝駕臨永興園,移居宣文堂。
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夏,四月十八日,孝文帝立馮清為皇後。
本月,南齊所封的征虜将軍、直..将軍,蠻部酋長田益宗率本部落四千餘戶,歸順北魏。
五月六日,宕昌、陰平、契丹、庫莫奚等國的使臣,同時入朝進貢。
十三日,孝文帝在宣文堂宴請四座皇室祖廟的子孫,詢問他們的年齡、輩分,以對待家人的禮節接待他們。
十五日,孝文帝在金銮殿上,接見公卿以下的各級官員,與他們商讨解決國家政治中的疑難問題,審判囚犯的案情。
二十八日,孝文帝因出現旱情,降低飲食标準。
襄陽蠻酋長雷婆思等人,率所部一千三百餘戶歸順北魏,居住在太和川一帶。
六月七日,孝文帝準備興兵南征,下诏架設黃河大橋。
十日,孝文帝下诏,免征徐、南豫、陝、岐、東徐、洛、豫七州的軍糧。
二十八日,孝文帝舉行閱兵儀式。
二十六日,孝文帝曾下诏說:“周代設立治、教、禮、政、刑、事六種職務,漢代、晉代設置九卿之位,使國家事務有相應的機構處理,使官員各司其職。
如今雖然設立了文武百官,但并未明确規定各自的職責。
自從各位大臣任職以來,依據古代典章,結合現在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二十一卷的《職員令》。
眼下戰事迫在眉睫,雖然《職員令》還有不完善之處,不足以成為流傳萬世的不朽法典,但仍可以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等到大軍凱旋,再來讨論《職員令》的不足之處,現在暫且付諸實施。
如果執行者遇到條例上未加說明的疑難問題,随時上報并将解決辦法附加上去。
”同日,孝文帝立皇子拓跋恂為皇太子。
二十九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秋,七月五日,因冊立皇太子,孝文帝下诏,凡祖先做過官的人,賜予一級爵位,稱公士;凡曾做過吏一類屬官的,賜予二級爵位,稱上造;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依無靠的人,每人賜給谷子五斛。
十日,北魏頒布中外戒嚴令。
本月,南齊武帝蕭赜逝世,蕭赜的孫子蕭昭業繼承帝位。
八月七日,三老、山陽郡公尉元逝世。
八日,孝文帝舉行祭天典禮,然後參加了尉元的喪禮。
九日,孝文帝拜别永固陵。
十一日,孝文帝親率步騎兵一百多萬,自首都出發,興兵南下。
太尉拓跋丕奏請孝文帝,派宮女随行,孝文帝下诏說:“面臨戰争,不談後宮之事,應停止這樣的請求。
”二十四日,孝文帝駕臨肆州,下诏,凡百姓年紀在七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一級。
在路上遇見盲人和跛子,孝文帝便停下車駕,親自上前慰問,賜給他們一生的衣物和食糧。
三十日,孝文帝駕臨并州。
親自接見年長者,詢問民間疾苦。
九月四日,孝文帝下诏,派兼職員外散騎常侍高聰、兼職員外散騎侍郎賈祯出使南齊。
九日,孝文帝下诏,凡車駕所經過的地方,若毀壞了百姓的莊稼,每畝賠償谷子五斛。
二十日,大軍渡過黃河。
孝文帝向大軍經過的洛、懷、并、肆四州的百姓頒布诏書,任命各地百歲以上的老人為名譽縣令,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法自立的人,每人賜給谷子五斛、布帛二匹;将孝悌廉義、文武等科應征者的名單,上報朝廷。
又頒布诏書,規定奴仆之家不得與士民通婚;有文武才幹、屢立功勞應取消奴仆身份的,可與庶族同等待遇,準許與士民通婚。
二十二日,孝文帝駕臨洛陽,巡視晉朝皇宮的遺址。
孝文帝回過頭來對侍臣們說:“晉朝的壽命不長,很快就失去了江山社稷,眼前的景象如此荒涼破敗,讓朕心中十分感傷。
”于是吟詠《詩經·黍離》,黯然淚下。
二十四日,孝文帝參觀洛水橋,駕臨太學,參觀《石經》。
二十七日,鄧至國王像舒彭派兒子舊朝見孝文帝,并上書孝文帝,請求把王位傳給舊,孝文帝下诏允準。
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大軍繼續南進。
二十九日,孝文帝身着戎裝,手執馬鞭,縱馬而出,群臣攔在馬前行叩拜禮,請求孝文帝停止南征,于是孝文帝終止南征,但仍确定了遷都洛陽的計劃。
冬,十月初一,孝文帝駕臨金墉城。
下诏,命司空穆亮與尚書李沖、将作大匠董爵負責營建新都洛陽。
二日,孝文帝駕臨河南城。
八日,駕臨豫州。
十六日,駐紮在石濟。
十八日,北魏解除戒嚴,孝文帝在滑台城東郊設立祭壇,向随駕供奉的祖宗牌位,禀告遷都洛陽的意義。
大赦天下。
興建滑台宮。
又頒布诏書,規定凡京師及各州的參軍入伍者,一律賜給爵位級;響應招募者,增加兩級爵位;主将級将領,增加三級爵位。
二十六日,孝文帝駕臨邺城。
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安定王拓跋休率文武大臣,到舊都平城迎接皇室眷屬,孝文帝在漳水岸邊為他送行。
最初,孝文帝發動南征時,曾在邺城西郊興建宮殿。
十一日十六日,宮殿落成,孝文帝遷居新宮。
十二月二日,孝文帝巡視六軍。
十四日,陰平國派使節入朝觐見。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撫恤士兵,厚葬陣亡者,給予傷病員以優厚的待遇。
太和十八年(494)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在邺宮澄鸾殿接受群臣朝賀。
十一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十七日,孝文帝南巡。
向相、兖、豫三州頒布诏書:凡百歲以上老人,授予名譽縣令的官銜,九十歲以上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法自立的人,每人賜給谷子五石、布帛二匹。
孝悌廉義、文武等科目的應征者,将其名單上報朝廷。
二十二日,孝文帝經過殷商忠臣比幹的陵墓,用太牢之禮加以祭祀。
二十九日,孝文帝駕臨洛陽西宮。
二月乙醜日,孝文帝駕臨河陰,規劃興建祭祀土地神的祭壇。
二十一日,改封河南王拓跋幹為趙郡王,颍川王拓跋雍為高陽王。
二十七日,孝文帝北巡。
二十八日,渡過黃河。
南齊皇帝蕭昭業派使臣入朝聘問。
二十九日,孝文帝向天下頒布诏書,宣布遷都洛陽。
閏二月十八日,孝文帝停留于句注陉以南地區,皇太子拓跋恂在蒲池朝見孝文帝。
二十七日,孝文帝抵達平城宮。
二十八日,孝文帝在平城的金銮殿上,決定南遷洛陽和留守平城的人選。
二十九日,孝文帝祭掃永固陵。
三月庚辰日,孝文帝廢止了首都平城西郊的祭天典禮。
壬辰日,孝文帝親臨太極殿,向在平城的大臣們交代遷都的部署。
夏,五月二日,孝文帝下诏,廢除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對祖先的祭祀活動。
六月二十六日,孝文帝下诏,派兼職員外散騎常侍盧昶、兼職員外散騎侍郎王清石出使南齊。
秋,七月三日,孝文帝任命宋王劉昶為大将軍。
十日,侍中、大司馬、安定王拓跋休逝世。
十九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二十日,孝文帝北上巡視。
二十六日,祭拜金陵。
二十九日,孝文帝抵達朔州。
本月,南齊發生宮廷政變,蕭鸾等人殺死皇帝蕭昭業,擁立蕭昭業的弟弟蕭昭文為帝。
八月一日,皇太子拓跋恂在行宮朝見孝文帝。
二日孝文帝前往陰山,參觀雲川。
五日,孝文帝駕臨閱武台,在閱武台舉行閱兵式。
十一日,孝文帝抵達懷朔鎮。
十七日,抵達武川鎮。
十九日,抵達撫冥鎮。
二十二日,抵達柔玄鎮。
二十三日,孝文帝南歸。
所到之處,親自接見年長者,詢問民間疾苦,向貧困的人和孤兒、孤老們,賞賜谷物和布帛。
二十四日,孝文帝向六鎮及禦夷城的百姓頒布诏書,凡年紀在八十歲以上,而無子孫、兄弟的老人,終身供給其食糧;年紀在七十歲以上,家境貧窮的老人,各賜給谷子十斛。
又向北方邊疆各城的民衆頒布诏書,凡在當地安家落戶,年紀滿七十歲以及身體有殘疾的流放犯,可用新頒布的法律,衡量他們原來所犯下的罪行,如果屬于從犯,或受牽連而判罪的,可允許當事人單身返回原籍,并讓一個兒子前去侍奉贍養,待當事人去世之後,再返回邊疆;其他地方,有類似于這種情況的流放犯,年紀在八十歲以上的,都可返回原籍。
二十六日,孝文帝住宿于旋鴻池。
二十八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二十九日,返回平城的宮殿。
九月一日,孝文帝下诏說:“三年考核一次官員的政績,是自古以來的制度;三次考核之後,才作出升降、任免的決定,以顯示才幹的優劣。
如今,若等到三次考核之後,才作出升遷、降免的決定,那麼對應該降職、罷免的人來說,則顯得太遲,對應該提升的人來說,則顯得太慢。
所以朕現在決定,每三年考核一次,考核完之後立即決定升降、任免,以使蠢笨無能的人不會妨礙賢能之士的升遷,使賢能之士不緻沉淪下僚。
各部門主管官員考核下屬的優劣,分為三個等級。
六品以下的,由尚書重新審定;五品以上的,朕将親自與公卿大臣,共同讨論他們的優劣善惡。
考核等級為上上的,加以升遷。
下下的,免去官職;中中的,留任原職。
”十一日,孝文帝親臨金銮殿,決定官員的升降、任免。
二十一日,陰平國王楊炅入朝觐見。
冬,十月三日,孝文帝任命太尉、東陽王拓跋丕為太傅。
七日,孝文帝親往祖廟祭拜,向列祖列宗禀告遷都之事,将列祖列宗的牌位從祖廟請出。
十日,孝文帝從平城的皇宮起程南下。
二十一日,孝文帝暫住中山的唐湖。
二十四日,孝文帝分别派遣侍臣調查、詢問民間疾苦。
二十八日,孝文帝抵達信都。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最近聽說,靠近南齊邊境的蠻族部落,經常騷擾南齊邊境地區,掠奪财物和人口,緻使父子離散,家庭支離破碎。
這種行為,是不友善、不仁道的。
朕正要統一天下,把萬民當作子女一樣愛護,如果像這樣做,南朝的民衆怎能了解本朝的仁德呢?可诏告荊、郢、東荊三州,嚴格約束蠻族部民,不得再有侵略的暴行發生。
”本月,蕭鸾廢黜并殺掉了南齊皇帝蕭昭文,自立為帝。
十一月一日,孝文帝下诏給冀、定二州的百姓:凡年紀在百歲以上的老人,授予名譽縣令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法自立的人,賜給谷物和布帛;孝義廉貞、文武等科目的應征者,将其名單上報朝廷。
七日,孝文帝抵達邺城。
十四日,孝文帝路過比幹的墳墓,為比幹忠心耿耿卻慘遭剖心之禍而感到無比的悲傷,親自作了一篇悼文,命人立了一塊石碑,刻在上面。
十九日,孝文帝抵達洛陽。
南齊雍州刺史曹虎,占據襄陽,請求投降北魏。
十二月一日,孝文帝派代理征南将軍薛真度,統率四位将領,向襄陽進發,派大将軍劉昶率軍進擊義陽,派徐州刺史元衍進攻鐘離,派平南将軍劉藻進攻南鄭。
二日,孝文帝改革服裝制度,禁止鮮卑人穿傳統服裝,改穿漢人服裝。
三日,孝文帝下诏,頒布中外戒嚴令。
八日,孝文帝下诏,凡舊都平城的百姓,遷居洛陽,免征三年的田租賦稅。
九日,孝文帝下诏,規定凡有封地的王、公、侯、伯、子、男,王爵的封地減半,公爵的封地減去三分之二,侯爵、伯爵的封地減去四分之三,子爵、男爵的封地減去五分之四。
十一日,孝文帝親自統率大軍南征南齊。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給郢、豫二州的百姓:年紀在百歲以上的老人,授予名譽縣令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法自立的人,賜給谷物和布帛;大軍所過之處,沿路的百姓免征一年田租;孝悌廉義、文武等科目的應征者,将其名單上報朝廷。
二十八日,孝文帝抵達懸瓠。
二十九日,孝文帝向正在向壽陽、鐘離、馬頭進逼的各路魏軍發布诏書,命令他們将所掠奪的南齊男女百姓,全部釋放南歸。
太和十九年(495)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在懸瓠大宴群臣。
三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對淮河以北的居民進行搶掠,違犯者處以死刑。
四日,北魏向南齊發布宣戰文告。
六日,南齊龍陽縣開國侯王朗,從渦陽前來投降北魏。
十二日,孝文帝在汝水西岸舉行閱兵式,大賞六軍。
二十六日,平南将軍王肅屢次擊敗南齊将領,俘獲南齊甯州刺史董巒。
二十九日,孝文帝渡過淮河。
二月五日,孝文帝登臨八公山。
途中天降大雨,孝文帝命令撤除車蓋,以示與士卒同甘共苦,遇見生病的士兵,便親自加以慰問。
九日,孝文帝沿淮河向東巡視。
一路上,百姓安居樂業,運送田租稅款的車輛絡繹不絕。
十三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進貢。
十七日,孝文帝到達鐘離。
十九日,魏軍俘獲南齊軍三千士兵,孝文帝下诏說:“一切責任應由君主來負,百姓有什麼罪過。
”于是将南齊士兵全部釋放。
二十二日,孝文帝自鐘離出發,進逼長江。
司徒馮誕逝世。
二十三日,孝文帝下诏,命令魏軍班師還朝。
二十八日,孝文帝派使臣到長江沿岸地區,公布南齊明帝蕭鸾殺害先帝蕭昭文、自立為帝的罪行。
三月九日,孝文帝抵達邵陽。
十九日,太師馮熙逝世。
二十六日,孝文帝抵達下邳。
鄧至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夏,四月二日,孝文帝抵達彭城。
三日,孝文帝在行宮為太師馮熙舉行哀悼儀式。
九日,孝文帝下令在徐、豫二州實行特赦,凡從事水路運糧工作的百姓,免征三年的田租賦稅。
十三日,孝文帝下诏,凡百歲以上的老人,特授予名譽縣令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一級;生活上無法自立的孤兒、寡婦、孤老及身患疾病者,賜給谷物和布帛;德高望重的隐居者,将其姓名上報朝廷;歸順北魏的南齊百姓,免征十五年的田租賦稅。
十五日,孝文帝駕臨小沛,派專人用太牢的隆重禮儀祭祀漢高祖廟。
二十一日,孝文帝抵達瑕丘,派專使用太牢的禮儀祭祀泰山。
孝文帝下诏,給禁衛軍武官各升一級軍銜。
二十二日,孝文帝抵達魯城,親自祭祀孔廟。
二十三日,孝文帝下诏,給孔子的四位後代、顔回的兩位後代授予官職。
命令兖州刺史,在轄區内選拔推薦具有治理國家和地方才幹的人才,将名單上報朝廷。
又下诏,按照徐州的賞賜辦法,賜給兖州百姓爵位、谷物和布帛。
又頒布诏書,選拔孔氏宗族子弟一人,封為崇聖侯,食邑一百戶,負責孔子的祭祀事務。
又命兖州政府,在孔子陵墓四周廣植松柏,修整孔子的陵墓,重新樹立石碑,镌刻贊頌之辭,弘揚孔子的仁德。
三十日,孝文帝抵達..郂。
太和廟落成。
五月一日,城陽王拓跋鸾因圍攻赭陽遭到慘敗,被降封為定襄縣王。
廣川王拓跋諧逝世。
二日,将文成皇後馮氏的牌位遷入太和廟。
六日,孝文帝抵達滑台。
八日,暫住石濟。
十二日,皇太子拓跋恂到平桃城朝見孝文帝。
高麗、吐谷渾兩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五日,孝文帝自南征以來首次返回首都,祭拜祖廟。
十六日,削減閑散官員的俸祿,以補充國家的财政開支。
十七日,舉行飲至典禮,對各級官員論功行賞。
二十六日,為皇太子拓跋恂在祖廟舉行加冠典禮。
六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在朝廷中講鮮卑語,若有違反者,免去官職。
四日,孝文帝下诏,凡跟随聖駕渡過淮河的士兵,免征三年的田租賦稅。
六日,孝文帝命太子拓跋恂前往平城宮。
十五日,孝文帝下诏,凡濟州、東郡、荥陽及黃河以南各縣,皇帝南征所經之處,年紀在百歲以上的老人,賜給名譽縣令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不能自立的,賜給谷物和布帛;孝悌廉義、文武等科目的應征者,将其姓名上報朝廷。
十六日,孝文帝下诏,征集散失于民間的書籍,對獻出國家圖書館所沒有,而有益于社會政治書籍的人,加以重賞。
十八日,在梁州實行特赦,免征梁州百姓三年的田租。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規定遷居洛陽的鮮卑族人,死後要葬在黃河以南,不得把靈柩運回北方老家安葬。
從這時起,南遷洛陽的鮮卑人,全都變成了河南洛陽人氏。
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依照《周禮》所載規格,改用長尺、大鬥,将這一決定公布天下。
八月八日,孝文帝駕臨西宮。
在路上見到破敗得露出棺木的墳墓,停下車駕,命人加以掩埋。
九日,孝文帝下诏,選拔天下勇武之士十五萬人,組成羽林軍、虎贲軍,負責皇宮、首都的警衛。
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允許軍隊中的傷員返回原籍。
金墉宮落成。
二十八日,孝文帝在各殿堂宴請群臣。
九月四日,留在舊都平城的六宮後妃、文武大臣,全部遷往洛陽。
二十日,孝文帝前往邺城。
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說:“現存的古墓,如果墓碑上的銘文還存在,能被世人看清楚,生前官至三公及地位相當于三公的,在距陵墓三十步的距離内;生前官至尚書令仆與九卿的,在距離陵墓十五步的距離内;生前官至黃門、五校的,在距陵墓十步的距離内,一律禁止開荒耕種。
”二十六日,孝文帝派黃門郎用太牢的隆重禮儀,祭奠比幹的陵墓。
二十九日,孝文帝起駕回宮。
冬,十月九日,在相州實行特赦。
相州百姓年紀在百歲以上的,授予名譽郡守的官銜;九十歲以上的,授予名譽縣令的官銜;八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三級;七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二級;生活上不能自立的孤兒、孤老及身患疾病者,賜給谷物和布帛。
二十一日,孝文帝從邺城回到洛陽。
二十六日,孝文帝下诏給各州郡,凡發現品行高尚、文思橫溢,具有造福一方、治理國家才能的傑出人才,随時送往朝廷。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命各州行政長官仔細考核下屬官員,按照工作中的成績與失誤,分為三個
所以周朝設立司馬的官位,漢朝設置将軍的職務,它們都是以文治武功而威鎮四方的啊!本國雖崇尚文治以安撫天下,訓練軍隊以安定國境,然而在軍事訓練的計劃安排、總體設想上,還有不完善之處。
如今,教習文化禮樂有典籍可依,教習軍事卻沒有。
在進行騎馬、射箭等軍事訓練前,先要進行示範演習,應命令有關部門修造一座訓練場。
至于行軍布陣、戰略戰術等方面的訓練,以後再作指示。
”九月一日,孝文帝在明堂确定祖宗祭廟和牌位的秩序,在玄室祭祀馮太後。
十八日,因是馮太後逝世兩周年的忌日,孝文帝在永固陵左側哭祭馮太後,絕食兩天,哭聲不停。
二十八日,武興王楊集始入朝觐見。
冬,十月二日,鄧至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六日,孝文帝任命太傅、安定王拓跋休為大司馬,特别加封馮誕為司徒。
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以功臣配享陪祭太廟。
二十三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七日,太極殿落成,孝文帝大宴群臣。
十一日三日,依據天子六宮的古制,臨時制定了三宮的建制,以安昌殿為内寝宮,皇信堂為中寝宮。
四合殿為外寝宮。
十二月,向京都地區的老人賞賜鸠形手杖。
本月,南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太和十七年(493)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在太極殿大宴文武百官。
十四日,孝文帝下诏說:“入朝觐見,是附屬國應該遵守的規矩,賞賜給他們車馬,是表示君主永恒不變的仁愛與恩惠,如今各國的國王、世子,雲集大魏,競相入朝觐見。
朝拜進貢已畢,都還沒有回去。
可依照等級秩序,按照最高标準賜給車輛、旗幟、衣飾、馬匹。
武興王、宕昌王,各賜給錦繡絲綢一千匹;吐谷渾國世子八百匹;鄧至國世子雖是因為别的原因來到都城,也應加以賞賜,可賜給三百匹。
其他的賞賜物品,按有關規定執行。
”孝文帝下诏,命兼職員外散騎侍郎劉承叔出使南齊。
二十四日,勿吉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五日,委任慕容伏連籌為吐谷渾國國王。
二十八日,孝文帝特許大司馬、安定王拓跋休與太保、齊郡王拓跋簡,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可以不上朝議事。
二月四日,孝文帝下诏,對參加審定法律條款的官員,按等級秩序加以賞賜。
八日,孝文帝首次在都城南郊舉行農耕典禮。
三月十八日,改建後宮,孝文帝駕臨永興園,移居宣文堂。
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夏,四月十八日,孝文帝立馮清為皇後。
本月,南齊所封的征虜将軍、直..将軍,蠻部酋長田益宗率本部落四千餘戶,歸順北魏。
五月六日,宕昌、陰平、契丹、庫莫奚等國的使臣,同時入朝進貢。
十三日,孝文帝在宣文堂宴請四座皇室祖廟的子孫,詢問他們的年齡、輩分,以對待家人的禮節接待他們。
十五日,孝文帝在金銮殿上,接見公卿以下的各級官員,與他們商讨解決國家政治中的疑難問題,審判囚犯的案情。
二十八日,孝文帝因出現旱情,降低飲食标準。
襄陽蠻酋長雷婆思等人,率所部一千三百餘戶歸順北魏,居住在太和川一帶。
六月七日,孝文帝準備興兵南征,下诏架設黃河大橋。
十日,孝文帝下诏,免征徐、南豫、陝、岐、東徐、洛、豫七州的軍糧。
二十八日,孝文帝舉行閱兵儀式。
二十六日,孝文帝曾下诏說:“周代設立治、教、禮、政、刑、事六種職務,漢代、晉代設置九卿之位,使國家事務有相應的機構處理,使官員各司其職。
如今雖然設立了文武百官,但并未明确規定各自的職責。
自從各位大臣任職以來,依據古代典章,結合現在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二十一卷的《職員令》。
眼下戰事迫在眉睫,雖然《職員令》還有不完善之處,不足以成為流傳萬世的不朽法典,但仍可以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等到大軍凱旋,再來讨論《職員令》的不足之處,現在暫且付諸實施。
如果執行者遇到條例上未加說明的疑難問題,随時上報并将解決辦法附加上去。
”同日,孝文帝立皇子拓跋恂為皇太子。
二十九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秋,七月五日,因冊立皇太子,孝文帝下诏,凡祖先做過官的人,賜予一級爵位,稱公士;凡曾做過吏一類屬官的,賜予二級爵位,稱上造;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依無靠的人,每人賜給谷子五斛。
十日,北魏頒布中外戒嚴令。
本月,南齊武帝蕭赜逝世,蕭赜的孫子蕭昭業繼承帝位。
八月七日,三老、山陽郡公尉元逝世。
八日,孝文帝舉行祭天典禮,然後參加了尉元的喪禮。
九日,孝文帝拜别永固陵。
十一日,孝文帝親率步騎兵一百多萬,自首都出發,興兵南下。
太尉拓跋丕奏請孝文帝,派宮女随行,孝文帝下诏說:“面臨戰争,不談後宮之事,應停止這樣的請求。
”二十四日,孝文帝駕臨肆州,下诏,凡百姓年紀在七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一級。
在路上遇見盲人和跛子,孝文帝便停下車駕,親自上前慰問,賜給他們一生的衣物和食糧。
三十日,孝文帝駕臨并州。
親自接見年長者,詢問民間疾苦。
九月四日,孝文帝下诏,派兼職員外散騎常侍高聰、兼職員外散騎侍郎賈祯出使南齊。
九日,孝文帝下诏,凡車駕所經過的地方,若毀壞了百姓的莊稼,每畝賠償谷子五斛。
二十日,大軍渡過黃河。
孝文帝向大軍經過的洛、懷、并、肆四州的百姓頒布诏書,任命各地百歲以上的老人為名譽縣令,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法自立的人,每人賜給谷子五斛、布帛二匹;将孝悌廉義、文武等科應征者的名單,上報朝廷。
又頒布诏書,規定奴仆之家不得與士民通婚;有文武才幹、屢立功勞應取消奴仆身份的,可與庶族同等待遇,準許與士民通婚。
二十二日,孝文帝駕臨洛陽,巡視晉朝皇宮的遺址。
孝文帝回過頭來對侍臣們說:“晉朝的壽命不長,很快就失去了江山社稷,眼前的景象如此荒涼破敗,讓朕心中十分感傷。
”于是吟詠《詩經·黍離》,黯然淚下。
二十四日,孝文帝參觀洛水橋,駕臨太學,參觀《石經》。
二十七日,鄧至國王像舒彭派兒子舊朝見孝文帝,并上書孝文帝,請求把王位傳給舊,孝文帝下诏允準。
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大軍繼續南進。
二十九日,孝文帝身着戎裝,手執馬鞭,縱馬而出,群臣攔在馬前行叩拜禮,請求孝文帝停止南征,于是孝文帝終止南征,但仍确定了遷都洛陽的計劃。
冬,十月初一,孝文帝駕臨金墉城。
下诏,命司空穆亮與尚書李沖、将作大匠董爵負責營建新都洛陽。
二日,孝文帝駕臨河南城。
八日,駕臨豫州。
十六日,駐紮在石濟。
十八日,北魏解除戒嚴,孝文帝在滑台城東郊設立祭壇,向随駕供奉的祖宗牌位,禀告遷都洛陽的意義。
大赦天下。
興建滑台宮。
又頒布诏書,規定凡京師及各州的參軍入伍者,一律賜給爵位級;響應招募者,增加兩級爵位;主将級将領,增加三級爵位。
二十六日,孝文帝駕臨邺城。
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安定王拓跋休率文武大臣,到舊都平城迎接皇室眷屬,孝文帝在漳水岸邊為他送行。
最初,孝文帝發動南征時,曾在邺城西郊興建宮殿。
十一日十六日,宮殿落成,孝文帝遷居新宮。
十二月二日,孝文帝巡視六軍。
十四日,陰平國派使節入朝觐見。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撫恤士兵,厚葬陣亡者,給予傷病員以優厚的待遇。
太和十八年(494)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在邺宮澄鸾殿接受群臣朝賀。
十一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十七日,孝文帝南巡。
向相、兖、豫三州頒布诏書:凡百歲以上老人,授予名譽縣令的官銜,九十歲以上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法自立的人,每人賜給谷子五石、布帛二匹。
孝悌廉義、文武等科目的應征者,将其名單上報朝廷。
二十二日,孝文帝經過殷商忠臣比幹的陵墓,用太牢之禮加以祭祀。
二十九日,孝文帝駕臨洛陽西宮。
二月乙醜日,孝文帝駕臨河陰,規劃興建祭祀土地神的祭壇。
二十一日,改封河南王拓跋幹為趙郡王,颍川王拓跋雍為高陽王。
二十七日,孝文帝北巡。
二十八日,渡過黃河。
南齊皇帝蕭昭業派使臣入朝聘問。
二十九日,孝文帝向天下頒布诏書,宣布遷都洛陽。
閏二月十八日,孝文帝停留于句注陉以南地區,皇太子拓跋恂在蒲池朝見孝文帝。
二十七日,孝文帝抵達平城宮。
二十八日,孝文帝在平城的金銮殿上,決定南遷洛陽和留守平城的人選。
二十九日,孝文帝祭掃永固陵。
三月庚辰日,孝文帝廢止了首都平城西郊的祭天典禮。
壬辰日,孝文帝親臨太極殿,向在平城的大臣們交代遷都的部署。
夏,五月二日,孝文帝下诏,廢除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對祖先的祭祀活動。
六月二十六日,孝文帝下诏,派兼職員外散騎常侍盧昶、兼職員外散騎侍郎王清石出使南齊。
秋,七月三日,孝文帝任命宋王劉昶為大将軍。
十日,侍中、大司馬、安定王拓跋休逝世。
十九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二十日,孝文帝北上巡視。
二十六日,祭拜金陵。
二十九日,孝文帝抵達朔州。
本月,南齊發生宮廷政變,蕭鸾等人殺死皇帝蕭昭業,擁立蕭昭業的弟弟蕭昭文為帝。
八月一日,皇太子拓跋恂在行宮朝見孝文帝。
二日孝文帝前往陰山,參觀雲川。
五日,孝文帝駕臨閱武台,在閱武台舉行閱兵式。
十一日,孝文帝抵達懷朔鎮。
十七日,抵達武川鎮。
十九日,抵達撫冥鎮。
二十二日,抵達柔玄鎮。
二十三日,孝文帝南歸。
所到之處,親自接見年長者,詢問民間疾苦,向貧困的人和孤兒、孤老們,賞賜谷物和布帛。
二十四日,孝文帝向六鎮及禦夷城的百姓頒布诏書,凡年紀在八十歲以上,而無子孫、兄弟的老人,終身供給其食糧;年紀在七十歲以上,家境貧窮的老人,各賜給谷子十斛。
又向北方邊疆各城的民衆頒布诏書,凡在當地安家落戶,年紀滿七十歲以及身體有殘疾的流放犯,可用新頒布的法律,衡量他們原來所犯下的罪行,如果屬于從犯,或受牽連而判罪的,可允許當事人單身返回原籍,并讓一個兒子前去侍奉贍養,待當事人去世之後,再返回邊疆;其他地方,有類似于這種情況的流放犯,年紀在八十歲以上的,都可返回原籍。
二十六日,孝文帝住宿于旋鴻池。
二十八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二十九日,返回平城的宮殿。
九月一日,孝文帝下诏說:“三年考核一次官員的政績,是自古以來的制度;三次考核之後,才作出升降、任免的決定,以顯示才幹的優劣。
如今,若等到三次考核之後,才作出升遷、降免的決定,那麼對應該降職、罷免的人來說,則顯得太遲,對應該提升的人來說,則顯得太慢。
所以朕現在決定,每三年考核一次,考核完之後立即決定升降、任免,以使蠢笨無能的人不會妨礙賢能之士的升遷,使賢能之士不緻沉淪下僚。
各部門主管官員考核下屬的優劣,分為三個等級。
六品以下的,由尚書重新審定;五品以上的,朕将親自與公卿大臣,共同讨論他們的優劣善惡。
考核等級為上上的,加以升遷。
下下的,免去官職;中中的,留任原職。
”十一日,孝文帝親臨金銮殿,決定官員的升降、任免。
二十一日,陰平國王楊炅入朝觐見。
冬,十月三日,孝文帝任命太尉、東陽王拓跋丕為太傅。
七日,孝文帝親往祖廟祭拜,向列祖列宗禀告遷都之事,将列祖列宗的牌位從祖廟請出。
十日,孝文帝從平城的皇宮起程南下。
二十一日,孝文帝暫住中山的唐湖。
二十四日,孝文帝分别派遣侍臣調查、詢問民間疾苦。
二十八日,孝文帝抵達信都。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最近聽說,靠近南齊邊境的蠻族部落,經常騷擾南齊邊境地區,掠奪财物和人口,緻使父子離散,家庭支離破碎。
這種行為,是不友善、不仁道的。
朕正要統一天下,把萬民當作子女一樣愛護,如果像這樣做,南朝的民衆怎能了解本朝的仁德呢?可诏告荊、郢、東荊三州,嚴格約束蠻族部民,不得再有侵略的暴行發生。
”本月,蕭鸾廢黜并殺掉了南齊皇帝蕭昭文,自立為帝。
十一月一日,孝文帝下诏給冀、定二州的百姓:凡年紀在百歲以上的老人,授予名譽縣令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法自立的人,賜給谷物和布帛;孝義廉貞、文武等科目的應征者,将其名單上報朝廷。
七日,孝文帝抵達邺城。
十四日,孝文帝路過比幹的墳墓,為比幹忠心耿耿卻慘遭剖心之禍而感到無比的悲傷,親自作了一篇悼文,命人立了一塊石碑,刻在上面。
十九日,孝文帝抵達洛陽。
南齊雍州刺史曹虎,占據襄陽,請求投降北魏。
十二月一日,孝文帝派代理征南将軍薛真度,統率四位将領,向襄陽進發,派大将軍劉昶率軍進擊義陽,派徐州刺史元衍進攻鐘離,派平南将軍劉藻進攻南鄭。
二日,孝文帝改革服裝制度,禁止鮮卑人穿傳統服裝,改穿漢人服裝。
三日,孝文帝下诏,頒布中外戒嚴令。
八日,孝文帝下诏,凡舊都平城的百姓,遷居洛陽,免征三年的田租賦稅。
九日,孝文帝下诏,規定凡有封地的王、公、侯、伯、子、男,王爵的封地減半,公爵的封地減去三分之二,侯爵、伯爵的封地減去四分之三,子爵、男爵的封地減去五分之四。
十一日,孝文帝親自統率大軍南征南齊。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給郢、豫二州的百姓:年紀在百歲以上的老人,授予名譽縣令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無法自立的人,賜給谷物和布帛;大軍所過之處,沿路的百姓免征一年田租;孝悌廉義、文武等科目的應征者,将其名單上報朝廷。
二十八日,孝文帝抵達懸瓠。
二十九日,孝文帝向正在向壽陽、鐘離、馬頭進逼的各路魏軍發布诏書,命令他們将所掠奪的南齊男女百姓,全部釋放南歸。
太和十九年(495)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在懸瓠大宴群臣。
三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對淮河以北的居民進行搶掠,違犯者處以死刑。
四日,北魏向南齊發布宣戰文告。
六日,南齊龍陽縣開國侯王朗,從渦陽前來投降北魏。
十二日,孝文帝在汝水西岸舉行閱兵式,大賞六軍。
二十六日,平南将軍王肅屢次擊敗南齊将領,俘獲南齊甯州刺史董巒。
二十九日,孝文帝渡過淮河。
二月五日,孝文帝登臨八公山。
途中天降大雨,孝文帝命令撤除車蓋,以示與士卒同甘共苦,遇見生病的士兵,便親自加以慰問。
九日,孝文帝沿淮河向東巡視。
一路上,百姓安居樂業,運送田租稅款的車輛絡繹不絕。
十三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進貢。
十七日,孝文帝到達鐘離。
十九日,魏軍俘獲南齊軍三千士兵,孝文帝下诏說:“一切責任應由君主來負,百姓有什麼罪過。
”于是将南齊士兵全部釋放。
二十二日,孝文帝自鐘離出發,進逼長江。
司徒馮誕逝世。
二十三日,孝文帝下诏,命令魏軍班師還朝。
二十八日,孝文帝派使臣到長江沿岸地區,公布南齊明帝蕭鸾殺害先帝蕭昭文、自立為帝的罪行。
三月九日,孝文帝抵達邵陽。
十九日,太師馮熙逝世。
二十六日,孝文帝抵達下邳。
鄧至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夏,四月二日,孝文帝抵達彭城。
三日,孝文帝在行宮為太師馮熙舉行哀悼儀式。
九日,孝文帝下令在徐、豫二州實行特赦,凡從事水路運糧工作的百姓,免征三年的田租賦稅。
十三日,孝文帝下诏,凡百歲以上的老人,特授予名譽縣令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一級;生活上無法自立的孤兒、寡婦、孤老及身患疾病者,賜給谷物和布帛;德高望重的隐居者,将其姓名上報朝廷;歸順北魏的南齊百姓,免征十五年的田租賦稅。
十五日,孝文帝駕臨小沛,派專人用太牢的隆重禮儀祭祀漢高祖廟。
二十一日,孝文帝抵達瑕丘,派專使用太牢的禮儀祭祀泰山。
孝文帝下诏,給禁衛軍武官各升一級軍銜。
二十二日,孝文帝抵達魯城,親自祭祀孔廟。
二十三日,孝文帝下诏,給孔子的四位後代、顔回的兩位後代授予官職。
命令兖州刺史,在轄區内選拔推薦具有治理國家和地方才幹的人才,将名單上報朝廷。
又下诏,按照徐州的賞賜辦法,賜給兖州百姓爵位、谷物和布帛。
又頒布诏書,選拔孔氏宗族子弟一人,封為崇聖侯,食邑一百戶,負責孔子的祭祀事務。
又命兖州政府,在孔子陵墓四周廣植松柏,修整孔子的陵墓,重新樹立石碑,镌刻贊頌之辭,弘揚孔子的仁德。
三十日,孝文帝抵達..郂。
太和廟落成。
五月一日,城陽王拓跋鸾因圍攻赭陽遭到慘敗,被降封為定襄縣王。
廣川王拓跋諧逝世。
二日,将文成皇後馮氏的牌位遷入太和廟。
六日,孝文帝抵達滑台。
八日,暫住石濟。
十二日,皇太子拓跋恂到平桃城朝見孝文帝。
高麗、吐谷渾兩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五日,孝文帝自南征以來首次返回首都,祭拜祖廟。
十六日,削減閑散官員的俸祿,以補充國家的财政開支。
十七日,舉行飲至典禮,對各級官員論功行賞。
二十六日,為皇太子拓跋恂在祖廟舉行加冠典禮。
六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在朝廷中講鮮卑語,若有違反者,免去官職。
四日,孝文帝下诏,凡跟随聖駕渡過淮河的士兵,免征三年的田租賦稅。
六日,孝文帝命太子拓跋恂前往平城宮。
十五日,孝文帝下诏,凡濟州、東郡、荥陽及黃河以南各縣,皇帝南征所經之處,年紀在百歲以上的老人,賜給名譽縣令官銜,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三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給爵位二級,七十歲以上老人,賜給爵位一級;鳏夫、寡婦、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等生活上不能自立的,賜給谷物和布帛;孝悌廉義、文武等科目的應征者,将其姓名上報朝廷。
十六日,孝文帝下诏,征集散失于民間的書籍,對獻出國家圖書館所沒有,而有益于社會政治書籍的人,加以重賞。
十八日,在梁州實行特赦,免征梁州百姓三年的田租。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規定遷居洛陽的鮮卑族人,死後要葬在黃河以南,不得把靈柩運回北方老家安葬。
從這時起,南遷洛陽的鮮卑人,全都變成了河南洛陽人氏。
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依照《周禮》所載規格,改用長尺、大鬥,将這一決定公布天下。
八月八日,孝文帝駕臨西宮。
在路上見到破敗得露出棺木的墳墓,停下車駕,命人加以掩埋。
九日,孝文帝下诏,選拔天下勇武之士十五萬人,組成羽林軍、虎贲軍,負責皇宮、首都的警衛。
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允許軍隊中的傷員返回原籍。
金墉宮落成。
二十八日,孝文帝在各殿堂宴請群臣。
九月四日,留在舊都平城的六宮後妃、文武大臣,全部遷往洛陽。
二十日,孝文帝前往邺城。
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說:“現存的古墓,如果墓碑上的銘文還存在,能被世人看清楚,生前官至三公及地位相當于三公的,在距陵墓三十步的距離内;生前官至尚書令仆與九卿的,在距離陵墓十五步的距離内;生前官至黃門、五校的,在距陵墓十步的距離内,一律禁止開荒耕種。
”二十六日,孝文帝派黃門郎用太牢的隆重禮儀,祭奠比幹的陵墓。
二十九日,孝文帝起駕回宮。
冬,十月九日,在相州實行特赦。
相州百姓年紀在百歲以上的,授予名譽郡守的官銜;九十歲以上的,授予名譽縣令的官銜;八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三級;七十歲以上的,賜給爵位二級;生活上不能自立的孤兒、孤老及身患疾病者,賜給谷物和布帛。
二十一日,孝文帝從邺城回到洛陽。
二十六日,孝文帝下诏給各州郡,凡發現品行高尚、文思橫溢,具有造福一方、治理國家才能的傑出人才,随時送往朝廷。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命各州行政長官仔細考核下屬官員,按照工作中的成績與失誤,分為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