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傳
關燈
小
中
大
後世,我隻有效犬馬之誠,銜佩以報無窮之恩。
現在我的病已經非常沉重,考慮到必定不能治好,隻得翹首以望朝廷宮阙,終日哽咽依戀不已。
依恃着皇上舊日眷愛的深重,大膽陳述自己愚昧的管窺之見。
“我聽說治理朝政的關鍵,大緻有五個方面:一是慎用刑罰,二是任用賢能,三是親近忠信,四是疏遠讒佞,五是實行黜陟。
刑罰分明,奸邪盜賊就會止息;賢能者得到任用,功勳業績就能昭著;親近忠信,就會耳聰目明;疏遠讒佞,惑亂離間的事就能絕迹;對官員有升有降,就能使貪婪之心得到改正。
這是因為,慎重地使用刑罰在唐典中早有記載;知人善任就顯得聰明有才能,這是帝王所不容易做到的。
周書傳下好德的文章,漢史陳列防奸的議論,考察昏暗與明白,見之于先王大典。
八方之外地域廣闊,遠近的事各不相同,安撫邊遠的地方應該以寬厚有信對待它,安撫京師地區則應當明顯地給它以好處。
應該憐恤孤獨的人,救濟窮困的人,任用有功的人,赦免犯了小罪的人,減輕徭役,薄取俺斂,廣修福利事業,禁止不合禮制的祭祀。
願陛下在聽政的餘暇,能親自審閱我所奏之事。
使春秋時楚國子囊的一片忠誠之心,得以重申于當世;讓微臣将要失去的志向,得以用于清明之時。
” 王睿不久去世,時年四十八歲。
高祖與文明太後親臨緻哀,賜給棺木葬器,令岩昌公王遇監理喪事。
封贈王睿為衛大将軍、太宰、并州牧,規定谥号為宣王。
内侍長董醜奴負責營造墳墓,準備葬于京城之東,高祖登上城樓遠望憑吊。
京都有一百多名文士給他作哀詩寫诔文。
皇帝又诏令在京都南邊二十裡大道旁替王睿建立祭祀之所,修造宗廟以便按時祭奠,并且樹立碑銘,設置守護宗廟管理祭事的人五家。
又诏令褒揚王睿,把他當年驅趕老虎保衛皇帝的情形在各官殿裡繪成圖畫,命高允為畫像寫贊。
京都的男女奉承稱贊王睿的美貌,作新曲用來演唱,曲名叫《中山王樂》。
皇帝還下诏頒布樂府,令其用各種樂器合奏這支曲子。
當初,王睿的女兒嫁給李沖的侄兒李延賓,次女又嫁趙國李恢之子李華。
女兒出嫁的時候,先到宮中,行禮大緻像公主、王女的禮儀。
文明太後親臨太華殿,讓其女在另一張床上寝卧,王睿與張..在旁侍坐,他的親眷和兩個李家的男子、婦人都排列于東西廊下。
到了彩車出發時,太後親自送過中路。
當時人們都私下裡說這是天子、太後嫁女。
王睿殡葬之時,親眷朋友穿戴喪服送喪的人有一千多,都大聲哭泣以博取榮利,當時說這就是孝義。
王睿已經顯貴時,才說他祖籍本是太原晉陽,于是就遷徙其親屬,所以他的兄弟封爵遷到并州郡縣。
王睿死後,朝廷重新追贈他的父親王橋為侍中、征西将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武威王,定谥号為定,追策王睿之母賈氏為妃,立碑于墓左。
王睿父子同葬于京城之東,兩下相距一裡多遠,遷都洛陽之後,又遷移葬于太原晉陽。
現在我的病已經非常沉重,考慮到必定不能治好,隻得翹首以望朝廷宮阙,終日哽咽依戀不已。
依恃着皇上舊日眷愛的深重,大膽陳述自己愚昧的管窺之見。
“我聽說治理朝政的關鍵,大緻有五個方面:一是慎用刑罰,二是任用賢能,三是親近忠信,四是疏遠讒佞,五是實行黜陟。
刑罰分明,奸邪盜賊就會止息;賢能者得到任用,功勳業績就能昭著;親近忠信,就會耳聰目明;疏遠讒佞,惑亂離間的事就能絕迹;對官員有升有降,就能使貪婪之心得到改正。
這是因為,慎重地使用刑罰在唐典中早有記載;知人善任就顯得聰明有才能,這是帝王所不容易做到的。
周書傳下好德的文章,漢史陳列防奸的議論,考察昏暗與明白,見之于先王大典。
八方之外地域廣闊,遠近的事各不相同,安撫邊遠的地方應該以寬厚有信對待它,安撫京師地區則應當明顯地給它以好處。
應該憐恤孤獨的人,救濟窮困的人,任用有功的人,赦免犯了小罪的人,減輕徭役,薄取俺斂,廣修福利事業,禁止不合禮制的祭祀。
願陛下在聽政的餘暇,能親自審閱我所奏之事。
使春秋時楚國子囊的一片忠誠之心,得以重申于當世;讓微臣将要失去的志向,得以用于清明之時。
” 王睿不久去世,時年四十八歲。
高祖與文明太後親臨緻哀,賜給棺木葬器,令岩昌公王遇監理喪事。
封贈王睿為衛大将軍、太宰、并州牧,規定谥号為宣王。
内侍長董醜奴負責營造墳墓,準備葬于京城之東,高祖登上城樓遠望憑吊。
京都有一百多名文士給他作哀詩寫诔文。
皇帝又诏令在京都南邊二十裡大道旁替王睿建立祭祀之所,修造宗廟以便按時祭奠,并且樹立碑銘,設置守護宗廟管理祭事的人五家。
又诏令褒揚王睿,把他當年驅趕老虎保衛皇帝的情形在各官殿裡繪成圖畫,命高允為畫像寫贊。
京都的男女奉承稱贊王睿的美貌,作新曲用來演唱,曲名叫《中山王樂》。
皇帝還下诏頒布樂府,令其用各種樂器合奏這支曲子。
當初,王睿的女兒嫁給李沖的侄兒李延賓,次女又嫁趙國李恢之子李華。
女兒出嫁的時候,先到宮中,行禮大緻像公主、王女的禮儀。
文明太後親臨太華殿,讓其女在另一張床上寝卧,王睿與張..在旁侍坐,他的親眷和兩個李家的男子、婦人都排列于東西廊下。
到了彩車出發時,太後親自送過中路。
當時人們都私下裡說這是天子、太後嫁女。
王睿殡葬之時,親眷朋友穿戴喪服送喪的人有一千多,都大聲哭泣以博取榮利,當時說這就是孝義。
王睿已經顯貴時,才說他祖籍本是太原晉陽,于是就遷徙其親屬,所以他的兄弟封爵遷到并州郡縣。
王睿死後,朝廷重新追贈他的父親王橋為侍中、征西将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武威王,定谥号為定,追策王睿之母賈氏為妃,立碑于墓左。
王睿父子同葬于京城之東,兩下相距一裡多遠,遷都洛陽之後,又遷移葬于太原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