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祖獻文帝紀

關燈
納貢。

    吐谷渾拾寅不供給應納的貢賦,顯祖下诏命使持節、征西大将軍、上黨王長孫觀前去讨伐。

    廣陽王石侯逝世。

    三月二十二日,顯祖下诏書說:“朕思百姓疾病痛苦,民多非命,朕難以安睡,痛心疾首。

    因此要廣集醫術精良的醫生,采集珍奇名藥,欲救護億兆平民。

    可宣告天下,老百姓有疾病的,當地官府派醫生上門醫治,所需的藥物,任醫生量情給予。

    ” 夏季四月初八,大赦天下。

    十五日,長孫觀的軍隊到了曼頭山,大破拾寅,拾寅與部下數百騎兵乘黑夜逃走,拾寅堂弟豆勿來及其主帥匹婁拔累等率領所部降附。

    五月,顯祖封皇弟長樂為建昌王。

    六月,劉..派使者前來朝拜納貢。

     秋季八月,群盜入據彭城,殺害鎮守将領元解愁,長史統軍撲滅了敵人。

    蠕蠕侵犯邊境。

    九月初五,顯祖禦駕北伐,朝中諸将都彙聚在女水,大敗蠕蠕。

    具體史實記在《蠕蠕傳》中。

    司徒、東安王劉尼因犯罪被免除官爵。

    十一日,顯祖凱旋而歸,大宴将領,分封官爵,告祀宗廟。

     冬季十月,殺濟南王慕容白曜、高平王李敷。

    十一月,顯祖下诏解除山林澤池的禁令。

    十二月十五日,顯祖駕臨鹿野苑、石窟寺。

    陽平王拓跋新成逝世。

     皇興五年(471)春季三月十七日,顯祖下诏書說:“天安年間以來,軍隊國家事務繁雜,南邊平定徐地,北方掃除遺亂虜寇。

    征戰戎戍的人,死亡流竄非在少數,雖然說這些人罪當判罰,但朕每每憐憫哀宥。

    但是寬松的政律猶如流水,從中遁逃的人越發增多。

    應該申明典律刑法,以糾肅奸僞之人。

    從今以後凡有逃亡的兵卒及下級守宰玩忽職守不把他們緝拿歸案的,限在六月三十日以前全部自首歸案,不自首的依律治罪。

    ”顯祖下诏命假員外散騎常侍邢..出使劉..政權。

     夏季四月,西部敕勒叛亂,顯祖下诏讓汝陰王元天賜、給事中羅雲前去讨伐。

    羅雲被敕勒人偷襲殺害,死難士卒十分之五六。

    北平王長孫敦逝世。

    六月二十日,顯祖行幸黃河以西。

    秋季七月初十,顯祖抵達陰山。

    八月初一,顯祖回到宮中。

     顯祖不念情于世務,經常有出世之心,打算把皇位禅讓給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事見《任城王雲傳》,群臣堅決請求他别這樣做,顯祖隻好作罷。

    二十日,顯祖冊命太子說:“過去堯、舜之所以要禅讓天下,都是由于他們的兒子不肖。

    如果像丹朱、商均那樣堪負重任,他們哪會搜才剔陋地把天下交給他人呢?你雖幼小,卻有作為人君的儀表,一定能夠光大隆盛君王之道,濟救黎民。

    今天朕讓太保、建安王陸馥,太尉源賀持節奉皇帝玉玺绶帶,把皇位交給你。

    你登上帝位,應拓展宏大的基業,以光大祖宗的英烈之績,使朕能夠優遊世外,修神養性,豈不是很好的事嗎?”二十一日,顯祖下诏說:“朕繼承洪業,運道太平,淮、岱歸順,四海清甯。

    所以朕屬心玄遠,胸懷淡泊。

    如朕親自處理萬機,則損害了肉體精神的和諧;如朕一日不理政事,則國家事務又有怠慢之憂。

    然子有天下,尊崇其父;父有天下,自然傳給其子。

    現在朕查協神靈運數,考察群臣之心,命太子登上皇位。

    朕然後優遊四方,栖心世外,社稷平安,皇基日廣,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嗎?文武百官有關部門,都應尊奉朕的兒子,以此酬答天功。

    将此诏頒布海内,讓天下人都知道。

    ”于是官員們啟奏說:“過去三皇時代,淡泊無為,故而稱作‘皇’。

    是以漢高祖既稱皇帝便稱其父為太上皇,明确其不統禦天下。

    今天皇帝年齡尚小,萬機大政,還是應該讓陛下親自斷理。

    我們謹上尊号為太上皇帝。

    ”于是顯祖接受了這個意見。

    二十三日,太上皇帝遷居崇光宮,宮中設備簡陋,宮階是土築成的。

    國家大事都報給他知道。

     承明元年(476),二十三歲,在永安殿逝世,尊稱他為獻文皇帝。

    廟号顯祖,葬在雲中金陵。

     史臣說:聰明睿智,才學早成,多能多藝,決斷果毅,說的不就是顯祖嗎?所以他能清定漠野,大開南疆。

    而早懷厭世之心,終而導緻帝位的變化,這是天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