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1941年10月
關燈
小
中
大
廿九年所留下的
水
廿九年這一年變得很兇,荷、比、法之失敗,我們曾和民主國捏一把汗,一變而成今日德國進退未定之僵局。
三國同盟,我們又為民主國捏一把汗,一變而為意大利之塌台。
至于我敵之間,那更有許多驚風駭浪,變成了轉利于我,如敵進越南,變成了全廣西寇軍之倒退。
封閉滇緬路,變成了中、英、美合作。
不用說了,類此者很多很多。
可是,能讓重慶老百姓永久不忘者,是敵機炸街市成瓦礫場,再由瓦礫場變成從未見過的寬街。
抗戰時的兒童,盡管将來有一天會變成白發老翁,但上述的這深刻印象,他們永遠是留在腦子裡的。
若幹年之後,他們會把這事當問題研究,當故事傳說。
而更大的反映,是使後輩認識了日本。
1941年1月1日 “立”! 水 近代世界,本都以百年為一世紀,而中國舊說,卻曾經有三十年為一世的看法,所以禮制,男三十而娶,宗族社會的習慣,三十年一修族譜。
其他以三十年作為一個人生段落,而另行開始的,很多很多。
總之,凡事經了三十年,是該有所成就了。
孔子生平治學為人,是“三十而立”。
這個“立”字,無須去翻朱注,可以望文生義。
但平常人都把“立”字作建設看,卻未能完全達出他的意義。
除此之外,第二當作興起講,所以說個“懦夫立”。
第三當作穩定講,所以說個“中立而不欹”。
民國有了三十年,根據我們先哲的教訓,我們是應該立的了。
我們雖不能做到聯合弱小民族同登平等之域,合乎“己欲立而立人”,但也切不可把往日在南京蓋宮殿式房屋的浪費行為當着立。
1941年1月3日 半句格言治天下 水 古來并無标語口号,但上自偉人,下至匹夫匹婦,對于世事,發為很精練的格言,卻也史不絕書。
上焉者今日叫作格言,下焉者今日叫作常言。
民間常說,常言道如何如何,即其一例。
格言、常言,未必都合于今日之用,但我們想到當時之産生這一“言”是必有緣故的,倒也不妨借古鑒今。
嶽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要天下太平,僅僅隻這兩事,可也反映出南宋時代是種什麼政治。
抗戰四年來,報上常有人引着嶽飛的兩句話勸人。
我以為下面一句,我們實在已做到。
前方數百萬軍隊,以血肉對待飛機坦克,且愈戰愈強,兵且不惜死,何況于武官?至于上半句,倒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之列。
自然,我們這就比南宋強得多,隻要努力做嶽飛格言的半句而已。
不過這半句格言,幹起來就很不簡單。
奈何? 1941年1月4日 人力的浪費 水 中國滿地是黃金,不知道去發掘,于是有“手捧金碗讨飯”之諺。
物力如此,人力也未嘗不如此。
即以重慶而論,盡管現在工價很高,而人力的浪費,依然很驚人。
舉一個例,譬如人力車夫,根本就是一種人力的浪費了。
因為他們不是運物,而是運懶惰的人,縱不能限制,也不必于浪費人力上再加以浪費。
據我所知,海棠溪碼頭上,有八十輛公路人力車,而車夫卻有三百人,人多車少,造成隔日拉車一趟的現象。
車夫不拉車的這一天,終日消磨在茶酒館裡,花錢更多,于是一日拉車所得,必須夠兩日的嚼谷,工價焉得不高?這麼一來,一方面是廢掉一半人力,一方面是增加一半工資。
車力如此,其他可想。
日本已因人力不夠,大批征用到童工與婦女,而我們卻讓工人在茶酒館裡做有閑階級,中國誠然偉大,中國也有點兒麻木。
1941年1月6日 天子重英豪 水 中國老書生的人生哲學如下:為人必讀書,讀了書會作文章,作文章可以考取高官。
這絕不造謠,當年兒童入學念的第一本書《三字經》,上面有聖童詩,就這樣說:“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白馬紫金鞍,騎出萬人看。
借問誰家子,讀書人做官。
”這些話,無論七歲破蒙的小孩懂與不懂,而教育路線,卻是皇帝教人民當奴才,文人當奴才去讀書,可千真萬确。
取得奴才的手段是什麼呢?便于作文章。
四十歲以下的國民,很幸運地不曾讀《三字經》,當然讀書的目的,不光是為了作文章;便作文章,也不光為了做官。
雖然現在也有些政治運動的新鮮名詞,避免了“做官”兩字。
但是政治運動究竟不必與作文章打成一片。
若提筆便有政治臭味,則亦天子所重的“英豪”而已。
我為“文章”兩字惜。
1941年1月7日 今年風雲兒是誰 水 英國人的行為,總帶趣味化,一九四〇年剛剛結束,那年的風雲兒便選出了丘吉爾。
因此聯想到一九四一年的風雲兒是誰,倒不妨預測一下。
據大勢看起來,有一半的成分,今年的風雲兒應當是羅斯福。
但美國不參戰的話,這變動世界命運的人,不會出在美國。
英、德、蘇的風雲兒已當過選了,不會再當選吧?墨索裡尼在今日已無當選資格。
巴爾幹自然是大戰場,但變動世界命運者,不會出在希臘與土耳其,更不會輪到因人成事的戴高樂這種人頭上去。
其他小國的人物,也隻是在風雲兒面前搖旗呐喊而已。
那麼,風雲兒出在遠東,也有一半的成分了。
以遠東論,大國可數,無論日本去塌台不遠,但還存在現今這種形象,他根本是無領袖之國,誰佩當風雲兒?這不是,那不是,其意義不甚明乎?時勢造英雄,風雲兒甯有種耶?是為祝! 1941年1月9日 請看葡人 水 本刊選載的《難民在葡萄牙》一文,是節錄斯塔司女士的原作。
倒并不是專為讀者的談助,供給些歐戰逸聞的資料而已。
我以為有心人拿到盛大的宴會上或娛樂場上,和有錢人談談,卻不失為一種幽默。
葡萄牙雖也稱雄過海上,于今是僅大于荷比的歐洲一國了。
照理他不但無力救人,而且也不敢得罪德國,去救德國對手的難民。
然而據該文所述,葡人甚至讓出自己的住屋給難民住着,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對本國人就很可欽佩,何況是對待異國人。
今天發國難财者之錢多錢少,與呻吟生活線上的苦人的數目,已成為正比例。
觀于葡人對難民那種同情心,我發生了無限的傷感! 1941年1月18日 中意對比一下 水 嚴顔說:“有斷頭将軍,無降将軍。
”從來嶽家以投降為莫大恥辱。
所以成則為少康之一旅,敗則為田橫之五百,我們的民族英雄都是不屈的。
中國和日本打了三年半的血仗,有進有退,進自然按照一定計劃向前,退也隻有事先安全撤兵或事後血戰突圍,向來不曉得豎白旗的事。
前次英軍圍攻巴第亞,海陸空并進,志在必得。
意軍以海軍未能應戰,及空軍的劣勢,其陸軍不能支持這個據點,本也情有可原。
在軍略上說,意軍鑒于英軍之不可抗逆,就當效法英軍之在敦克爾刻,早日撤退。
于今既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最後也隻有死守與突圍。
不想他們的總司令柏爾高左裡竟懸起白旗,潛逃,至其部下做率領二萬五千人投降的豪舉。
我們不是軍事家,不知此舉在兵書上做何解釋? 有道是不怕不識貨,隻怕貨比貨,日本人瞧他的盟兄,再回看我們,将做何感想? 1941年1月24日 “恕”字工夫難做 水 中國人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思想的。
大體說,這于民主政治,相當的符合。
所謂“和為貴”,所謂“民為貴”,不就是“五四”以來,我們所醉心的“德谟克拉西”嗎? 儒家的思想,即韓愈所謂“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道。
這道是什麼?《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部,傳說紛纭。
可是曾參早已一口喊破:“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由正心修身,以至治國平天下,能盡己,能推己,就可迎刃而解。
兩千年來,這個“忠”字,相當的發揮盡緻。
“恕”字卻很少成就,也就因為這“恕”字最難。
傳得孔道嫡統的曾參,他就做着“一日三省吾身”的工夫,可以想到此工夫達到之不易。
雖然,中山先生是得了此中三昧的,他曾掘出這古傳的精義,指示我們。
有很簡單明了的一句話,傳諸不朽:“天下為公!” 1941年1月26日 廢曆年何以難廢 水 年是過去了,花了錢,停了工作,甚至飲食過分,娛樂過分,還鬧點小毛病。
廢曆年之于人,相當的有損而無益吧? 雖然,我們也不反對過廢曆年。
此話怎講?中國依然是個農村社會,都市繁榮甚礎,依然十之八九建築在農村經濟上。
大多數的農民與手工藝家要在這時候休息兩三個星期,以慰勞他們一年的辛苦(因為他們沒星期假期),這是必需的。
我們既未能和他們想一個休息與娛樂的機會,則他們自己因襲習慣去過舊年,我們倒應當予以同情。
大多數農工既必須過年,他們的經濟力量自當影響到都市了。
說是廢曆年之不能改革,是風俗關系,那還把問題看得太表面化了。
所以,要廢除舊年,首先要為終年辛苦的人兒謀得了休息的機會再說。
1941年1月30日 再談孔門恕道 水 上次談恕道,覺得意猶未盡,再得寫幾句話。
孔門的恕道,其實就是西方的博愛平等,所以他們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已溺之也。
”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凡是這些話,無非是“推己之謂恕”的做法。
孟轲對于這個“恕”字,《孟子》七篇内反複申說,舉不勝舉。
可惜他一天不曾握得政柄,無法發揮。
後儒,雖請高如朱、程,也隻是做那正心修身的理學工夫,盡已的忠,猶未做完,談不到恕的言行上去。
真是“孟氏而後不得其傳焉”。
“恕”字還有在反面看的,孔門也說得很透徹。
孔子畫個輪廓,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轲卻直截地說明出利害來,“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
所以“恕”字在為人上,還不僅是這個“赤子之心”而已,其中也包含了孔門政治哲學呢。
世界上不乏解人,願請其取《論語》而讀之。
1941年1月31日 馬骨做幌子 ——打死老虎之二 水 燕昭王求賢治國,問計于郭隗。
他說:從前有國王出千金求千裡馬,馬販子出了五百金買了馬骨頭回來,昭王大怒。
販子說,死馬還要
三國同盟,我們又為民主國捏一把汗,一變而為意大利之塌台。
至于我敵之間,那更有許多驚風駭浪,變成了轉利于我,如敵進越南,變成了全廣西寇軍之倒退。
封閉滇緬路,變成了中、英、美合作。
不用說了,類此者很多很多。
可是,能讓重慶老百姓永久不忘者,是敵機炸街市成瓦礫場,再由瓦礫場變成從未見過的寬街。
抗戰時的兒童,盡管将來有一天會變成白發老翁,但上述的這深刻印象,他們永遠是留在腦子裡的。
若幹年之後,他們會把這事當問題研究,當故事傳說。
而更大的反映,是使後輩認識了日本。
1941年1月1日 “立”! 水 近代世界,本都以百年為一世紀,而中國舊說,卻曾經有三十年為一世的看法,所以禮制,男三十而娶,宗族社會的習慣,三十年一修族譜。
其他以三十年作為一個人生段落,而另行開始的,很多很多。
總之,凡事經了三十年,是該有所成就了。
孔子生平治學為人,是“三十而立”。
這個“立”字,無須去翻朱注,可以望文生義。
但平常人都把“立”字作建設看,卻未能完全達出他的意義。
除此之外,第二當作興起講,所以說個“懦夫立”。
第三當作穩定講,所以說個“中立而不欹”。
民國有了三十年,根據我們先哲的教訓,我們是應該立的了。
我們雖不能做到聯合弱小民族同登平等之域,合乎“己欲立而立人”,但也切不可把往日在南京蓋宮殿式房屋的浪費行為當着立。
1941年1月3日 半句格言治天下 水 古來并無标語口号,但上自偉人,下至匹夫匹婦,對于世事,發為很精練的格言,卻也史不絕書。
上焉者今日叫作格言,下焉者今日叫作常言。
民間常說,常言道如何如何,即其一例。
格言、常言,未必都合于今日之用,但我們想到當時之産生這一“言”是必有緣故的,倒也不妨借古鑒今。
嶽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要天下太平,僅僅隻這兩事,可也反映出南宋時代是種什麼政治。
抗戰四年來,報上常有人引着嶽飛的兩句話勸人。
我以為下面一句,我們實在已做到。
前方數百萬軍隊,以血肉對待飛機坦克,且愈戰愈強,兵且不惜死,何況于武官?至于上半句,倒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之列。
自然,我們這就比南宋強得多,隻要努力做嶽飛格言的半句而已。
不過這半句格言,幹起來就很不簡單。
奈何? 1941年1月4日 人力的浪費 水 中國滿地是黃金,不知道去發掘,于是有“手捧金碗讨飯”之諺。
物力如此,人力也未嘗不如此。
即以重慶而論,盡管現在工價很高,而人力的浪費,依然很驚人。
舉一個例,譬如人力車夫,根本就是一種人力的浪費了。
因為他們不是運物,而是運懶惰的人,縱不能限制,也不必于浪費人力上再加以浪費。
據我所知,海棠溪碼頭上,有八十輛公路人力車,而車夫卻有三百人,人多車少,造成隔日拉車一趟的現象。
車夫不拉車的這一天,終日消磨在茶酒館裡,花錢更多,于是一日拉車所得,必須夠兩日的嚼谷,工價焉得不高?這麼一來,一方面是廢掉一半人力,一方面是增加一半工資。
車力如此,其他可想。
日本已因人力不夠,大批征用到童工與婦女,而我們卻讓工人在茶酒館裡做有閑階級,中國誠然偉大,中國也有點兒麻木。
1941年1月6日 天子重英豪 水 中國老書生的人生哲學如下:為人必讀書,讀了書會作文章,作文章可以考取高官。
這絕不造謠,當年兒童入學念的第一本書《三字經》,上面有聖童詩,就這樣說:“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白馬紫金鞍,騎出萬人看。
借問誰家子,讀書人做官。
”這些話,無論七歲破蒙的小孩懂與不懂,而教育路線,卻是皇帝教人民當奴才,文人當奴才去讀書,可千真萬确。
取得奴才的手段是什麼呢?便于作文章。
四十歲以下的國民,很幸運地不曾讀《三字經》,當然讀書的目的,不光是為了作文章;便作文章,也不光為了做官。
雖然現在也有些政治運動的新鮮名詞,避免了“做官”兩字。
但是政治運動究竟不必與作文章打成一片。
若提筆便有政治臭味,則亦天子所重的“英豪”而已。
我為“文章”兩字惜。
1941年1月7日 今年風雲兒是誰 水 英國人的行為,總帶趣味化,一九四〇年剛剛結束,那年的風雲兒便選出了丘吉爾。
因此聯想到一九四一年的風雲兒是誰,倒不妨預測一下。
據大勢看起來,有一半的成分,今年的風雲兒應當是羅斯福。
但美國不參戰的話,這變動世界命運的人,不會出在美國。
英、德、蘇的風雲兒已當過選了,不會再當選吧?墨索裡尼在今日已無當選資格。
巴爾幹自然是大戰場,但變動世界命運者,不會出在希臘與土耳其,更不會輪到因人成事的戴高樂這種人頭上去。
其他小國的人物,也隻是在風雲兒面前搖旗呐喊而已。
那麼,風雲兒出在遠東,也有一半的成分了。
以遠東論,大國可數,無論日本去塌台不遠,但還存在現今這種形象,他根本是無領袖之國,誰佩當風雲兒?這不是,那不是,其意義不甚明乎?時勢造英雄,風雲兒甯有種耶?是為祝! 1941年1月9日 請看葡人 水 本刊選載的《難民在葡萄牙》一文,是節錄斯塔司女士的原作。
倒并不是專為讀者的談助,供給些歐戰逸聞的資料而已。
我以為有心人拿到盛大的宴會上或娛樂場上,和有錢人談談,卻不失為一種幽默。
葡萄牙雖也稱雄過海上,于今是僅大于荷比的歐洲一國了。
照理他不但無力救人,而且也不敢得罪德國,去救德國對手的難民。
然而據該文所述,葡人甚至讓出自己的住屋給難民住着,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對本國人就很可欽佩,何況是對待異國人。
今天發國難财者之錢多錢少,與呻吟生活線上的苦人的數目,已成為正比例。
觀于葡人對難民那種同情心,我發生了無限的傷感! 1941年1月18日 中意對比一下 水 嚴顔說:“有斷頭将軍,無降将軍。
”從來嶽家以投降為莫大恥辱。
所以成則為少康之一旅,敗則為田橫之五百,我們的民族英雄都是不屈的。
中國和日本打了三年半的血仗,有進有退,進自然按照一定計劃向前,退也隻有事先安全撤兵或事後血戰突圍,向來不曉得豎白旗的事。
前次英軍圍攻巴第亞,海陸空并進,志在必得。
意軍以海軍未能應戰,及空軍的劣勢,其陸軍不能支持這個據點,本也情有可原。
在軍略上說,意軍鑒于英軍之不可抗逆,就當效法英軍之在敦克爾刻,早日撤退。
于今既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最後也隻有死守與突圍。
不想他們的總司令柏爾高左裡竟懸起白旗,潛逃,至其部下做率領二萬五千人投降的豪舉。
我們不是軍事家,不知此舉在兵書上做何解釋? 有道是不怕不識貨,隻怕貨比貨,日本人瞧他的盟兄,再回看我們,将做何感想? 1941年1月24日 “恕”字工夫難做 水 中國人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思想的。
大體說,這于民主政治,相當的符合。
所謂“和為貴”,所謂“民為貴”,不就是“五四”以來,我們所醉心的“德谟克拉西”嗎? 儒家的思想,即韓愈所謂“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道。
這道是什麼?《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部,傳說紛纭。
可是曾參早已一口喊破:“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由正心修身,以至治國平天下,能盡己,能推己,就可迎刃而解。
兩千年來,這個“忠”字,相當的發揮盡緻。
“恕”字卻很少成就,也就因為這“恕”字最難。
傳得孔道嫡統的曾參,他就做着“一日三省吾身”的工夫,可以想到此工夫達到之不易。
雖然,中山先生是得了此中三昧的,他曾掘出這古傳的精義,指示我們。
有很簡單明了的一句話,傳諸不朽:“天下為公!” 1941年1月26日 廢曆年何以難廢 水 年是過去了,花了錢,停了工作,甚至飲食過分,娛樂過分,還鬧點小毛病。
廢曆年之于人,相當的有損而無益吧? 雖然,我們也不反對過廢曆年。
此話怎講?中國依然是個農村社會,都市繁榮甚礎,依然十之八九建築在農村經濟上。
大多數的農民與手工藝家要在這時候休息兩三個星期,以慰勞他們一年的辛苦(因為他們沒星期假期),這是必需的。
我們既未能和他們想一個休息與娛樂的機會,則他們自己因襲習慣去過舊年,我們倒應當予以同情。
大多數農工既必須過年,他們的經濟力量自當影響到都市了。
說是廢曆年之不能改革,是風俗關系,那還把問題看得太表面化了。
所以,要廢除舊年,首先要為終年辛苦的人兒謀得了休息的機會再說。
1941年1月30日 再談孔門恕道 水 上次談恕道,覺得意猶未盡,再得寫幾句話。
孔門的恕道,其實就是西方的博愛平等,所以他們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已溺之也。
”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凡是這些話,無非是“推己之謂恕”的做法。
孟轲對于這個“恕”字,《孟子》七篇内反複申說,舉不勝舉。
可惜他一天不曾握得政柄,無法發揮。
後儒,雖請高如朱、程,也隻是做那正心修身的理學工夫,盡已的忠,猶未做完,談不到恕的言行上去。
真是“孟氏而後不得其傳焉”。
“恕”字還有在反面看的,孔門也說得很透徹。
孔子畫個輪廓,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轲卻直截地說明出利害來,“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
所以“恕”字在為人上,還不僅是這個“赤子之心”而已,其中也包含了孔門政治哲學呢。
世界上不乏解人,願請其取《論語》而讀之。
1941年1月31日 馬骨做幌子 ——打死老虎之二 水 燕昭王求賢治國,問計于郭隗。
他說:從前有國王出千金求千裡馬,馬販子出了五百金買了馬骨頭回來,昭王大怒。
販子說,死馬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