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餘音

關燈
新雷同志如此推斷,并主張雪芹偷聽時已經是十二歲至十七歲了)。

    〔3〕原文叙不許聽講的人,用的是juvenile,義為"青少年",可見不是幼兒。

     我則以為,這三點皆不足左右問題的實際解答。

    一,英文叙事法,凡上文已叙明一個人的全稱時,下文再複述指此同一個人時,正是隻用姓氏,如"曹"字是,和吳新雷同志說的正相反,--假如著者真的要叙出另一個人時,他反而必需另出全稱,以明确之。

    (吳文又說,原文也沒用"他的嬌子"的叙法。

    這也不成理由,因為英文中用"他",必須句法上緊連相接,才能用此"代名詞";而原文此處的上文已經出現了"他"--那卻是代稱作者祖父菲利普的,怎麼又可以再來一個"他"字,并且轉而以之"代稱"曹頫呢?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二,雪芹早慧,我在本書中已有所論列,并舉出很多明清時代的早慧異常的例子。

    大畫家陳老蓮,四歲能畫十幾尺大的巨幅作品;邵二雲五歲能作排律詩(這是最難作的格律極嚴的形式),袁子才十二歲已經中了秀才(七歲能作律詩)!非說要到十二歲以上才懂聽故事,這未免太低估了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天賦了。

    三,juvenile實際是個泛詞婉語,在juvenilebooks等詞語中,正譯"兒童"。

    所以黃龍先生的譯文說是"婦孺",他用"孺"字,就是懂得這個英文字的意義和神情的例證。

     總起來說,三點理由都無法成立,此"嬌子"确系曹頫之兒,已經更加明确了。

     最後,還要談一下本書第二十六章《南遊》篇内所引陸厚信繪雪芹小照五行題記的史料問題,原因是今年(1982)十月份,河南省博物館的代表在上海市召開的全國紅樓夢學術讨論大會上,當衆正式宣布了它的一份調查報告,确認此幅文物是"僞"雲雲。

    這已然不再是學術商量的性質了,既然如此,我在書中仍然引據這項資料并以之作說,當然就需要提出我的理由了--也就不必再用什麼"商榷"文體了,隻能從要害處作實質性反證。

    下面分三項來說: 〔一〕河南博物館調查報告(下文簡稱"河博報告")所說的:(甲)該館從收購時就是一個單張對開頁;(乙)原件本來确是冊頁,但早經分散,原貌是冊頁中畫像居"倒第二頁",其前面都是"俞瀚自書所作詩",而畫後一頁(即最末頁)是"張鵬"題詠俞像的"四首七絕"雲雲。

     今按,此說全與事實乖舛。

    方行(最初發現此像的人)與黃苗子(1963年親見原件的人)兩位同志的言詞,合看互證起來,完全一緻:原件無論在"河博"還是第一次送到北京時,就是一本完整的冊頁。

    冊頁内容亦全非"河博報告"所說那樣,而是很多位清代人物畫像,每個像都有尹繼善的題詩。

    因此方行最初來函說:"至于其餘各幅,可能為當時尹幕之人或有關者,如有需要,可向鄭州〔引者按,即"河博"所在地〕了解。

    "(1963.6.7信劄)而黃苗子恰好也說: 陸繪曹像當時系河南博物館寄請郭老審定(并附該館公函),郭老即送當時的曹展籌備處〔引者按,指設在故宮文華殿的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紀念展覽會籌備處,由阿英同志負責主持,黃苗子同志常川坐駐辦公〕,我看到了原冊。

    但雪芹像是第幾頁,已記不得了,隻記得每頁都有尹繼善的題詩。

    所以阿英同志懷疑這些人都是尹繼善的幕僚。

    (1982.12.4書面) 苗子同志并言,他不記得"張鵬四詩"。

    請看,方、黃一南一北,互未謀面,而據其初見,印象清楚,彼此全同。

    我要嚴肅指出:由上述可證,河博報告中所得來并宣布的情況,全屬虛诳,斷難與事實協調。

    據此,無待多費繁詞,則河博所說的那些"作僞"内幕經過,自然也是全屬捏造之詞。

     〔二〕陸厚信五行題記,書畫鑒定專家謝稚柳、鄭為兩先生,都以為是舊非新,非後人所為。

    這是1982年10月24日的鑒定工作會上,所得到的結果。

    (另外隻有一老裱工華啟明,以為或有個别挖改之處。

    公安局則未肯出具正式鑒定〔按此隻指公安工作上的核對筆迹,而非書法、文物的鑒定性質。

    兩者是有别的,因為如果不論紙墨的新舊,筆迹可以巧手臨摹仿寫,也能十分近似〕,最後由一位個别同志說了一下個人意見并不代表公安局,他認為核對印象,有些偏旁,河博所稱已故"作僞者"朱聘之字迹與陸題相似,但也有不合之點。

    〔核對的文件,朱聘之并無原品,隻是複制品照片等物,這一點就大有可靠與否的出入餘地了。

    〕) 〔三〕所謂"張鵬",現已查明,他是順治十八年(1661)辛醜科進士,居谏垣,官做到吏部左侍郎,位跻卿貳,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

    而河博報告中所"傳"的"張鵬題詩"竟然稱尹繼善是"望山師",他自己是俞瀚的"知音"(尹俞兩人都是乾隆人!)從張鵬中進士到尹繼善作宰相,足足相去一百年。

    捏造冊頁中有張鵬題詩的馬腳,到此暴露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