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正邪兩賦
關燈
小
中
大
(?)之世",卻堅決不向"運隆祚永之朝"投靠,甘心離開"光天化日",埋藏于"深溝大壑",憑其"搖動感發之意",來"搏擊掀發",--發奮寫成一部《紅樓夢》。
我們似乎可以說,曹雪芹的整個生活道路,證實了這一點,說明了他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理想而度過了他的艱辛但是光輝的一生。
從這個"理論綱領"來看,我們也可以理解,曹雪芹心目中最為關注的,是"人"(或者說人物)的問題,而人的出現,他所能發生的作用和價值,以及他的命運,則尤其是他關切中的關切點。
在曹雪芹看來,天下之人可用"兩賦"法歸納為"三大類",其中"修治天下"的"大仁者"和"撓亂天下"的"大惡者",他都不想正面去寫(這并不等于說他對此二者毫無興趣,漠然于衷,實際上他對此二者思考的恐怕更多更深刻)--因為一寫他們這些人,那勢必将"紅樓夢"改變成為一部"理治之書",而這種書,曹雪芹一開頭就清楚交代過了,他是不肯寫的,那種"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的道貌岸然的正言莊論他不想涉筆(他表面理由是"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注:這就說明,曹雪芹寫小說也是估計了特定讀者對象的本以"市井"俗人、城市百姓為主,而沒有想給"高等人士"看。
)),他的用意就是要以"适趣閑文"的形式來寫自己熟悉的那些"兩賦而來"的"或情或癡,或小才微善"的"異樣女子",而她們比不上"班姑蔡女"之流,如果"異地則同"的話,倒和紅拂、薛濤、朝雲、崔莺莺、卓文君相似,但是她們的命運的"冊子"都在"薄命司"中存貯。
曹雪芹為她們傷懷感歎,立志要傳寫她們,"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然閨閣中本自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我們必當考慮到,在我們整個文學曆史的長河中,寫及名媛才女,淑子佳人的悲歡離合故事的,何啻千百,但有幾個作者是抱着這樣的嚴肅态度、崇高情操,而又站在一種"社會意識"的總高度來對待"女子"問題的?我們讀《紅樓夢》這部"淫書""邪說"的,首先要體認的正是它的作者的這種異乎尋常、超越往古的思想面貌、精神境界。
說曹雪芹注重寫"人",當然是社會的人,世上沒有并無社會生活的人,所以,說文學是寫生活,那自然是說人的社會生活,不言而喻。
在曹雪芹時代,還沒有"社會"這個名詞(連帶它的概念),但是我們又可以分明看出曹雪芹卻正是從社會的角度和關系中去認識了"人"的,因此,他所考慮的"人",并不是孤立的形象和現象問題,他所實際考慮并且認真深刻考慮過的問題就必然是很多的,否則《紅樓夢》就不會是那個樣子的了。
如果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表達,那麼他分明考慮過宇宙、世界、人生、國家、社會、政治、道德、宗教、倫理、制度、風俗,……。
他确實考慮得極多,而且似乎想要得到一個哲學的理解和解決。
他把小說的開頭引到娲皇煉石補大的神話上,"說來雖近荒唐,細谙則深有趣味",說明了他落筆之先,已然有了一種思想認識,而其中之味,是須要讀者細谙才能理解的。
換言之,曹雪芹不僅僅是要傳寫"閨友閨情",記述"悲歡離合,炎涼世态",即反映社會生活和人物,而且是要通過這個形式來表達他自己的哲學思想。
《紅樓夢》還曾寫過湘雲和翠縷主仆二人暢論陰陽的大道理,可以說明曹雪芹不但善于觀察事物現象,而且精于思考哲理。
他的"正邪兩賦而來"的玄思奇論,就是他對事物(包括人)的構成的客觀複雜性的哲學認識和解說。
世界是由矛盾着的兩個方面構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如果拿曹雪芹的"兩賦"論來比照參詳,那麼不能不說他在十八世紀前期就已然隐約地看到了這條哲學真理,而且用他自己的獨創形式對它作了表述。
大家認為,像龔自珍這種寫出"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多為稻粱謀","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的文學家,是中國近代史開端時代的啟蒙思想家。
若從這一角度來看曆史,我們不能不承認,從龔自珍等往上追溯,在啟蒙思想家中,曹雪芹實在應該列為是卓立在最前列的特别偉大的一位。
我們似乎可以說,曹雪芹的整個生活道路,證實了這一點,說明了他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理想而度過了他的艱辛但是光輝的一生。
從這個"理論綱領"來看,我們也可以理解,曹雪芹心目中最為關注的,是"人"(或者說人物)的問題,而人的出現,他所能發生的作用和價值,以及他的命運,則尤其是他關切中的關切點。
在曹雪芹看來,天下之人可用"兩賦"法歸納為"三大類",其中"修治天下"的"大仁者"和"撓亂天下"的"大惡者",他都不想正面去寫(這并不等于說他對此二者毫無興趣,漠然于衷,實際上他對此二者思考的恐怕更多更深刻)--因為一寫他們這些人,那勢必将"紅樓夢"改變成為一部"理治之書",而這種書,曹雪芹一開頭就清楚交代過了,他是不肯寫的,那種"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的道貌岸然的正言莊論他不想涉筆(他表面理由是"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注:這就說明,曹雪芹寫小說也是估計了特定讀者對象的本以"市井"俗人、城市百姓為主,而沒有想給"高等人士"看。
)),他的用意就是要以"适趣閑文"的形式來寫自己熟悉的那些"兩賦而來"的"或情或癡,或小才微善"的"異樣女子",而她們比不上"班姑蔡女"之流,如果"異地則同"的話,倒和紅拂、薛濤、朝雲、崔莺莺、卓文君相似,但是她們的命運的"冊子"都在"薄命司"中存貯。
曹雪芹為她們傷懷感歎,立志要傳寫她們,"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然閨閣中本自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我們必當考慮到,在我們整個文學曆史的長河中,寫及名媛才女,淑子佳人的悲歡離合故事的,何啻千百,但有幾個作者是抱着這樣的嚴肅态度、崇高情操,而又站在一種"社會意識"的總高度來對待"女子"問題的?我們讀《紅樓夢》這部"淫書""邪說"的,首先要體認的正是它的作者的這種異乎尋常、超越往古的思想面貌、精神境界。
說曹雪芹注重寫"人",當然是社會的人,世上沒有并無社會生活的人,所以,說文學是寫生活,那自然是說人的社會生活,不言而喻。
在曹雪芹時代,還沒有"社會"這個名詞(連帶它的概念),但是我們又可以分明看出曹雪芹卻正是從社會的角度和關系中去認識了"人"的,因此,他所考慮的"人",并不是孤立的形象和現象問題,他所實際考慮并且認真深刻考慮過的問題就必然是很多的,否則《紅樓夢》就不會是那個樣子的了。
如果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表達,那麼他分明考慮過宇宙、世界、人生、國家、社會、政治、道德、宗教、倫理、制度、風俗,……。
他确實考慮得極多,而且似乎想要得到一個哲學的理解和解決。
他把小說的開頭引到娲皇煉石補大的神話上,"說來雖近荒唐,細谙則深有趣味",說明了他落筆之先,已然有了一種思想認識,而其中之味,是須要讀者細谙才能理解的。
換言之,曹雪芹不僅僅是要傳寫"閨友閨情",記述"悲歡離合,炎涼世态",即反映社會生活和人物,而且是要通過這個形式來表達他自己的哲學思想。
《紅樓夢》還曾寫過湘雲和翠縷主仆二人暢論陰陽的大道理,可以說明曹雪芹不但善于觀察事物現象,而且精于思考哲理。
他的"正邪兩賦而來"的玄思奇論,就是他對事物(包括人)的構成的客觀複雜性的哲學認識和解說。
世界是由矛盾着的兩個方面構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如果拿曹雪芹的"兩賦"論來比照參詳,那麼不能不說他在十八世紀前期就已然隐約地看到了這條哲學真理,而且用他自己的獨創形式對它作了表述。
大家認為,像龔自珍這種寫出"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多為稻粱謀","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的文學家,是中國近代史開端時代的啟蒙思想家。
若從這一角度來看曆史,我們不能不承認,從龔自珍等往上追溯,在啟蒙思想家中,曹雪芹實在應該列為是卓立在最前列的特别偉大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