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前額撞着木炕沿。
即将失去父親的悲痛和恐慌,使他那會兒心裡都沒有了妹妹的存在。
而喬喬,被擋在人們的後邊,難以靠近父親,面對牆角,也已哭得淚人兒似的。
喬守義那會兒又昏迷過去了一陣。
“躲開,你們躲開!讓我看到我爸!讓我看到我爸!……” 喬喬突然大聲哭喊起來,拼命往兩旁推開人們,不顧一切地突破着人牆…… 人們這才注意到她的存在,紛紛閃開。
喬喬一到炕前,穿着鞋就爬上了炕;接着就撲抱在喬守義身上,摟住他頭,和父親臉貼臉,一邊哭一邊大聲說:“爸,爸,你睜開眼看看我呀,我是你的喬喬!爸你别死!我怕你死,我不讓你死呀爸!……” 也許,死神那時刻動了一下恻隐之心,喬守義竟被她的哭喊聲從彌留之際喚醒過來。
他忽然一下子睜開了雙眼。
他的雙眼變得異常明亮。
他眼神定定地将喬喬的淚臉兒看了幾秒鐘,随之将目光望向了村人們。
并且,他那隻被兒子的雙手緊握着的手,已病得瘦骨嶙峋的手,企圖從兒子的雙手中掙脫出來。
喬祺不解其意地放開了父親的手。
喬守義居然憑着最後的一股生命力,将手舉到了自己胸前。
他望着村人們,用一根手指指了指自己的嘴…… 接着,他用兩根手指,試圖從自己的上衣兜裡取出什麼。
然而這種努力沒有成功。
他的雙眼迅速變得黯淡無光,緩緩地,心有不甘而又無可奈何地閉上了。
任喬祺和喬喬再怎麼放聲大哭,再怎麼喊叫他,也不睜開一下了…… 所有在場的村人們,全明白喬守義臨死前指自己的嘴是什麼意思。
在他們看來,那是他向村人們所暗示的最後的請求;也可以被認為是最後的告誡。
甚至,還意味着是一種無言的咒語。
這使坡底村人每一想起喬守義臨終前望着他們的那種定定的目光,無不心生畏怵。
以後十餘年中,全村大人,無敢在背後私議喬家兄妹二人關系者。
喬喬的身世,被他們不約而同地、集體地、長久地保密着。
而喬喬撲抱在臨終前的喬守義身上恸哭失聲的情形,許多村人是親眼目睹了的。
并未親眼所見的,後來亦聽人描述了。
他們都特别感動于喬喬這一個來曆不明的女孩子對喬守義的真情實愛。
雖然并非父女,真情勝似父女。
村裡還有那親生的大小兒女,父母死時不悲不痛不掉一滴眼淚的呢。
他們那一種自願保密的默契,并不全由于畏怵,一半也是由于感動,以及心底裡的善良。
喬守義臨終前想從上衣兜裡掏出的是一封信,寫給兒子的。
是用從喬喬的作文本上扯下來的兩頁方格紙寫的。
幾行硬筆書法般頗耐欣賞的字體,證明着他寫時意念的鄭重和莊重;亦證明文化教育在一個農民早期人生中所打下的優美印痕,如同皮膚上的胎記,如同深深地刺在靈魂上的刺青,并沒有被以後三十餘年遠離文化的歲月侵蝕得色迹全無。
喬祺: 我死後,不管在什麼情況之下,不管你受了多大的委屈,多嚴重的傷害,都不許做一點點對不起喬喬的事……就是這樣。
銘記。
父絕筆 自從喬祺過了十歲以後,喬守義就很少再叫他兒子了,而是直呼其名。
隻不過叫“喬祺”二字的語調,有時溫和有時嚴厲罷了。
他的這一封短短的絕筆信,亦如以往。
喬祺看時,難以判斷父親寫下自己名字那會兒,心裡邊究竟是溫和多一些,還是嚴厲多一些。
字數太少了,他反複看也看不出來。
心情仍被喪父的哀痛籠罩着,也不是太明白父親留下這樣一封絕筆信的深意。
信上的日期告訴他,它是父親半個多月前就寫好的。
顯然,那時父親已自知壽數将盡。
也顯然,父親寫前覺得有許多事許多話應囑咐他這個兒子,肯定是打算将兩頁紙都寫滿字的。
卻不知為什麼,連一頁紙也沒寫滿,僅僅留給了兒子二三行字。
他回憶半個多月前的那些日子,想起有一天,喬喬大聲嚷嚷:“誰扯我的作文本了?誰扯我的作文本了?” 他說:“大聲嚷嚷什麼呀喬喬,家裡會有誰扯你的作文本嗎?準是你的同學扯的,非嚷嚷不可明天到學校嚷嚷去!” 而父親立刻坐起在炕上,以慚愧的語調說:“别,明天千萬别到學校嚷嚷,是爸爸扯的。
” 喬祺和喬喬相視發愣之際,喬守義又說:“喬喬,對不起啊,爸爸以後再也不會扯你本上的紙了。
” 喬喬就蹿上炕去,撲抱住他說:“爸爸,對不起啊,我不知道是你。
知道我就不會大聲嚷嚷了。
我還以為是大哥哥扯的呢!” 喬祺佯裝生氣地說:“以為是我,就該大聲嚷嚷了嗎?作業本都是誰給你買的?還不是我嗎?” 那些日子,父親白天也經常躺着。
說肩背疼,躺着被火炕烤烤,舒服些。
沒過幾天,大口大口咳血了。
“這老農,真能忍病!” 醫院的一位主治醫生這麼評價喬守義,而喬祺從那醫生的表情看明白了一切。
父親不許他告訴喬喬…… 喪父的哀傷沒能将喬祺這個親兒子徹底擊垮,卻将喬喬一下子按倒了。
她的家裡沒有母親已令她常覺遺憾,她萬萬沒想到,有一天也會失去父親。
而且是愛她如愛寶貝的父親。
她從早到晚地哭。
并不哭出聲,而是默默流淚不止。
結果眼睛哭腫了。
嗓子發炎了。
再後來發高燒,再再後來轉成了肺炎。
公社醫院離村裡近些,喬祺先是天天用自行車推着她到公社醫院去打吊針。
打了幾天吊針還不見退燒,公社醫院的醫生惟恐耽誤了她的病情負責任,建議喬祺及時帶着她轉到城市裡的醫院去治療。
又是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雪。
比七年前他将喬喬從老師手中接過那天的雪還下得厚,覆地尺許。
沒法用自行車推着喬喬了。
雪下得那一條路坑坑窪窪的,他怕喬喬從自行車座上摔下去。
他也學七年前的父親,駕起了一輛雙套馬車。
喬喬身下鋪着褥子,身上蓋着被子,斜依在他懷裡。
他一隻手臂摟住着她,另一隻手持鞭催馬。
那一條農村土路的路況實在是太差了,小喬喬若不在他懷裡,若不被他的一隻手臂摟住着,身子非被一次次颠起來不可。
兩匹馬欺生,鞭子不催就不快走。
或者走着走着就不聽吆喝拐彎走回頭路。
總算到了江橋那兒,拴牢馬,望着橋梯上厚厚的雪,他不能不堅持背着喬喬上橋。
無論喬喬如何如何說自己能過江橋,他都不妥協。
在城市裡的一家醫院打完吊針回來時,他背着喬喬在橋梯上滑倒了一次,所幸沒摔着喬喬,隻磕疼了自己的雙膝。
上了江橋,他喘息一下,轉身回望那橋梯。
七年前老師将喬喬托付給他時的情形,仿佛又曆曆在目地發生于橋梯下那兒。
“從現在起,你抱在懷裡的這一個女孩兒,她是你的了。
你要愛護她,使她在你的愛護之下成長起來……” 七年來,老師當年的話,早已深刻在他的頭腦中了。
想忘都難以忘掉了。
不想都會經常浮現在頭腦中,或清晰地響在耳畔。
走過江橋,下了那邊的橋梯,他又滑倒了一次。
“小妹,對不起。
摔着你沒有?” 當他這麼問時,喬喬在他背上哭了。
不過他不知道她哭了。
她咬着袖子哭。
自從聽父親對喬喬說過“對不起”三個字,喬祺也學了過去,也開始喜歡對喬喬說“對不起”了,仿佛那是會使她聽了開心的話。
抖落被褥上的雪,安頓好喬喬,仍使她斜依在自己懷裡,揮鞭催馬時,天已黑了。
兩匹馬走在回村路上,倒是馴服極了,不必他再吆喝它們了。
他索性将鞭子放在車上,雙臂将喬喬摟抱在懷裡。
他一路回憶起了七年前她是個嬰兒時,自己怎麼樣為了抄段近路,反而多走了不少冤枉路,跟頭把式地趔趄在大草甸子上的情形。
他耳邊響起了七年前那個漫天飛雪的下午,還是個嬰兒的喬喬在曠野上的哭聲,笑聲,以及十五歲的自己為了不使她哭,而一陣一陣的引吭高歌和一番一番的自言自語…… 也憶起了父親怎樣駕着馬車抱着喬喬想将她送給那邊的派出所去憑他們愛怎麼“處理”怎麼“處理”的事…… 憶起了七年前父親為她召開的那一次全村大會…… 他憶起了許多許多,樁樁件件,仿佛就是發生在昨天和前天之事。
他真想講給喬喬聽啊! 但是卻明白,一件也不能講。
甚至也不能當成别人家的事講給她聽。
因為他太清楚,她是一個如同體溫計一樣敏感的女孩兒。
守口如瓶有時是遵守紀律,有時是心理快感,有時接近着自我虐待。
馬鈴兒嘩嘩響…… 馬蹄踏冰車輪碾雪…… 喬喬依偎在他懷裡一動不動一聲不響似乎睡着了…… 他低頭看看她,卻見她大睜雙眼,眸子在雪白的月光下晶亮,臉兒在月光下慘白。
他内心裡對父親感到深深的罪過。
他内心裡也對喬喬倍覺内疚。
不能告訴父親的也一點點都不能告訴喬喬。
起碼現在還不能。
欺騙和隐瞞了父親七八年的事情,還将繼續對喬喬欺騙和隐瞞下去。
繼續到以後多久呢? 到喬喬十歲的時候?到她十五歲的時候?到她十八歲的時候,一直到她和自己一樣二十二歲了是一個大姑娘的時候嗎? 什麼時候告訴她才是最好的時候? 或者根本就應該将這樣的念頭像按死一隻小蟲似的按
即将失去父親的悲痛和恐慌,使他那會兒心裡都沒有了妹妹的存在。
而喬喬,被擋在人們的後邊,難以靠近父親,面對牆角,也已哭得淚人兒似的。
喬守義那會兒又昏迷過去了一陣。
“躲開,你們躲開!讓我看到我爸!讓我看到我爸!……” 喬喬突然大聲哭喊起來,拼命往兩旁推開人們,不顧一切地突破着人牆…… 人們這才注意到她的存在,紛紛閃開。
喬喬一到炕前,穿着鞋就爬上了炕;接着就撲抱在喬守義身上,摟住他頭,和父親臉貼臉,一邊哭一邊大聲說:“爸,爸,你睜開眼看看我呀,我是你的喬喬!爸你别死!我怕你死,我不讓你死呀爸!……” 也許,死神那時刻動了一下恻隐之心,喬守義竟被她的哭喊聲從彌留之際喚醒過來。
他忽然一下子睜開了雙眼。
他的雙眼變得異常明亮。
他眼神定定地将喬喬的淚臉兒看了幾秒鐘,随之将目光望向了村人們。
并且,他那隻被兒子的雙手緊握着的手,已病得瘦骨嶙峋的手,企圖從兒子的雙手中掙脫出來。
喬祺不解其意地放開了父親的手。
喬守義居然憑着最後的一股生命力,将手舉到了自己胸前。
他望着村人們,用一根手指指了指自己的嘴…… 接着,他用兩根手指,試圖從自己的上衣兜裡取出什麼。
然而這種努力沒有成功。
他的雙眼迅速變得黯淡無光,緩緩地,心有不甘而又無可奈何地閉上了。
任喬祺和喬喬再怎麼放聲大哭,再怎麼喊叫他,也不睜開一下了…… 所有在場的村人們,全明白喬守義臨死前指自己的嘴是什麼意思。
在他們看來,那是他向村人們所暗示的最後的請求;也可以被認為是最後的告誡。
甚至,還意味着是一種無言的咒語。
這使坡底村人每一想起喬守義臨終前望着他們的那種定定的目光,無不心生畏怵。
以後十餘年中,全村大人,無敢在背後私議喬家兄妹二人關系者。
喬喬的身世,被他們不約而同地、集體地、長久地保密着。
而喬喬撲抱在臨終前的喬守義身上恸哭失聲的情形,許多村人是親眼目睹了的。
并未親眼所見的,後來亦聽人描述了。
他們都特别感動于喬喬這一個來曆不明的女孩子對喬守義的真情實愛。
雖然并非父女,真情勝似父女。
村裡還有那親生的大小兒女,父母死時不悲不痛不掉一滴眼淚的呢。
他們那一種自願保密的默契,并不全由于畏怵,一半也是由于感動,以及心底裡的善良。
喬守義臨終前想從上衣兜裡掏出的是一封信,寫給兒子的。
是用從喬喬的作文本上扯下來的兩頁方格紙寫的。
幾行硬筆書法般頗耐欣賞的字體,證明着他寫時意念的鄭重和莊重;亦證明文化教育在一個農民早期人生中所打下的優美印痕,如同皮膚上的胎記,如同深深地刺在靈魂上的刺青,并沒有被以後三十餘年遠離文化的歲月侵蝕得色迹全無。
喬祺: 我死後,不管在什麼情況之下,不管你受了多大的委屈,多嚴重的傷害,都不許做一點點對不起喬喬的事……就是這樣。
銘記。
父絕筆 自從喬祺過了十歲以後,喬守義就很少再叫他兒子了,而是直呼其名。
隻不過叫“喬祺”二字的語調,有時溫和有時嚴厲罷了。
他的這一封短短的絕筆信,亦如以往。
喬祺看時,難以判斷父親寫下自己名字那會兒,心裡邊究竟是溫和多一些,還是嚴厲多一些。
字數太少了,他反複看也看不出來。
心情仍被喪父的哀痛籠罩着,也不是太明白父親留下這樣一封絕筆信的深意。
信上的日期告訴他,它是父親半個多月前就寫好的。
顯然,那時父親已自知壽數将盡。
也顯然,父親寫前覺得有許多事許多話應囑咐他這個兒子,肯定是打算将兩頁紙都寫滿字的。
卻不知為什麼,連一頁紙也沒寫滿,僅僅留給了兒子二三行字。
他回憶半個多月前的那些日子,想起有一天,喬喬大聲嚷嚷:“誰扯我的作文本了?誰扯我的作文本了?” 他說:“大聲嚷嚷什麼呀喬喬,家裡會有誰扯你的作文本嗎?準是你的同學扯的,非嚷嚷不可明天到學校嚷嚷去!” 而父親立刻坐起在炕上,以慚愧的語調說:“别,明天千萬别到學校嚷嚷,是爸爸扯的。
” 喬祺和喬喬相視發愣之際,喬守義又說:“喬喬,對不起啊,爸爸以後再也不會扯你本上的紙了。
” 喬喬就蹿上炕去,撲抱住他說:“爸爸,對不起啊,我不知道是你。
知道我就不會大聲嚷嚷了。
我還以為是大哥哥扯的呢!” 喬祺佯裝生氣地說:“以為是我,就該大聲嚷嚷了嗎?作業本都是誰給你買的?還不是我嗎?” 那些日子,父親白天也經常躺着。
說肩背疼,躺着被火炕烤烤,舒服些。
沒過幾天,大口大口咳血了。
“這老農,真能忍病!” 醫院的一位主治醫生這麼評價喬守義,而喬祺從那醫生的表情看明白了一切。
父親不許他告訴喬喬…… 喪父的哀傷沒能将喬祺這個親兒子徹底擊垮,卻将喬喬一下子按倒了。
她的家裡沒有母親已令她常覺遺憾,她萬萬沒想到,有一天也會失去父親。
而且是愛她如愛寶貝的父親。
她從早到晚地哭。
并不哭出聲,而是默默流淚不止。
結果眼睛哭腫了。
嗓子發炎了。
再後來發高燒,再再後來轉成了肺炎。
公社醫院離村裡近些,喬祺先是天天用自行車推着她到公社醫院去打吊針。
打了幾天吊針還不見退燒,公社醫院的醫生惟恐耽誤了她的病情負責任,建議喬祺及時帶着她轉到城市裡的醫院去治療。
又是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雪。
比七年前他将喬喬從老師手中接過那天的雪還下得厚,覆地尺許。
沒法用自行車推着喬喬了。
雪下得那一條路坑坑窪窪的,他怕喬喬從自行車座上摔下去。
他也學七年前的父親,駕起了一輛雙套馬車。
喬喬身下鋪着褥子,身上蓋着被子,斜依在他懷裡。
他一隻手臂摟住着她,另一隻手持鞭催馬。
那一條農村土路的路況實在是太差了,小喬喬若不在他懷裡,若不被他的一隻手臂摟住着,身子非被一次次颠起來不可。
兩匹馬欺生,鞭子不催就不快走。
或者走着走着就不聽吆喝拐彎走回頭路。
總算到了江橋那兒,拴牢馬,望着橋梯上厚厚的雪,他不能不堅持背着喬喬上橋。
無論喬喬如何如何說自己能過江橋,他都不妥協。
在城市裡的一家醫院打完吊針回來時,他背着喬喬在橋梯上滑倒了一次,所幸沒摔着喬喬,隻磕疼了自己的雙膝。
上了江橋,他喘息一下,轉身回望那橋梯。
七年前老師将喬喬托付給他時的情形,仿佛又曆曆在目地發生于橋梯下那兒。
“從現在起,你抱在懷裡的這一個女孩兒,她是你的了。
你要愛護她,使她在你的愛護之下成長起來……” 七年來,老師當年的話,早已深刻在他的頭腦中了。
想忘都難以忘掉了。
不想都會經常浮現在頭腦中,或清晰地響在耳畔。
走過江橋,下了那邊的橋梯,他又滑倒了一次。
“小妹,對不起。
摔着你沒有?” 當他這麼問時,喬喬在他背上哭了。
不過他不知道她哭了。
她咬着袖子哭。
自從聽父親對喬喬說過“對不起”三個字,喬祺也學了過去,也開始喜歡對喬喬說“對不起”了,仿佛那是會使她聽了開心的話。
抖落被褥上的雪,安頓好喬喬,仍使她斜依在自己懷裡,揮鞭催馬時,天已黑了。
兩匹馬走在回村路上,倒是馴服極了,不必他再吆喝它們了。
他索性将鞭子放在車上,雙臂将喬喬摟抱在懷裡。
他一路回憶起了七年前她是個嬰兒時,自己怎麼樣為了抄段近路,反而多走了不少冤枉路,跟頭把式地趔趄在大草甸子上的情形。
他耳邊響起了七年前那個漫天飛雪的下午,還是個嬰兒的喬喬在曠野上的哭聲,笑聲,以及十五歲的自己為了不使她哭,而一陣一陣的引吭高歌和一番一番的自言自語…… 也憶起了父親怎樣駕着馬車抱着喬喬想将她送給那邊的派出所去憑他們愛怎麼“處理”怎麼“處理”的事…… 憶起了七年前父親為她召開的那一次全村大會…… 他憶起了許多許多,樁樁件件,仿佛就是發生在昨天和前天之事。
他真想講給喬喬聽啊! 但是卻明白,一件也不能講。
甚至也不能當成别人家的事講給她聽。
因為他太清楚,她是一個如同體溫計一樣敏感的女孩兒。
守口如瓶有時是遵守紀律,有時是心理快感,有時接近着自我虐待。
馬鈴兒嘩嘩響…… 馬蹄踏冰車輪碾雪…… 喬喬依偎在他懷裡一動不動一聲不響似乎睡着了…… 他低頭看看她,卻見她大睜雙眼,眸子在雪白的月光下晶亮,臉兒在月光下慘白。
他内心裡對父親感到深深的罪過。
他内心裡也對喬喬倍覺内疚。
不能告訴父親的也一點點都不能告訴喬喬。
起碼現在還不能。
欺騙和隐瞞了父親七八年的事情,還将繼續對喬喬欺騙和隐瞞下去。
繼續到以後多久呢? 到喬喬十歲的時候?到她十五歲的時候?到她十八歲的時候,一直到她和自己一樣二十二歲了是一個大姑娘的時候嗎? 什麼時候告訴她才是最好的時候? 或者根本就應該将這樣的念頭像按死一隻小蟲似的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