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十八歲,她和丈夫悄沒聲兒地離婚了。
沒有孩子。
除了歌舞團分配給二人的一小套兩居室的住房,再沒有什麼所謂“共同财産”,離婚離得就像兩名長途列車的乘客在某站分開那麼過程簡單。
一個下到了“站台”上,改變人生路線被另一個女人誘惑到了香港;另一個繼續留在“列車”上也就是那一小套兩居室住房裡。
那一年歌舞團還沒實行房改,那一小套兩居室住房還不是他們買下了産權的“共同财産”而是團裡的公有财産,所以其居住權也隻能轉在秦岑名下。
她當初在衆多追求者中選擇了團長助理做自己的丈夫,也有一個很實際的考慮那就是——結了婚立刻就有房子。
丈夫被别的女人勾引走了,房子歸在了自己名下,也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離婚後的秦岑,漸漸的,身邊又多起了追求者。
然而她已實難分清,哪些男人是真心想和她結婚的男人,而哪些男人隻不過想和她玩一場感情的遊戲。
已婚的男人和未婚的男人,年齡小她好幾歲,和大她十幾歲二十幾歲的男人混在一起,五行八作,形形色色,品相蕪雜。
對于她來說,搞清楚不是那麼容易的。
後來她被他們糾纏煩了,也不打算費時間費精力費心思搞清楚了,于是心生一計,放出一個假口風說自己患了肝炎,并煞有介事地經常出現在醫院裡,在傳染科窗口前排隊挂号,這才巧妙地使自己從他們的圍剿之中成功地突圍出來…… 那之後她過了幾年清靜的孤身女子的生活。
登舞台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演出費也越來越少了。
雖然曾經在舞台上很紅過,但因為不是院校出身,文藝級别才評到二級。
整個團經濟效益不好,沒有什麼演出任務的月份,七扣八扣,二級演員拿到手裡的工資才六七百元。
好在還有人熱情高漲地拖着她去大賓館裡唱唱,每個月也能掙三四百元。
起先她不怎麼願去,覺得跌份兒。
後來切身感受到,每月多三四百元或少三四百元,一個人的生活還真是過得不太一樣。
一經想通,也就不在乎什麼跌份兒不跌份兒了…… 日子就這麼樣像水一般無聲地從身邊流淌而過。
平淡得不能再平淡。
仿佛同一棵樹上的葉子。
仿佛每一個日子都是前一個日子的一成不變的重複。
在寂寞與平淡之中,她覺得什麼都留不住。
也根本不企圖留住什麼。
沒有什麼值得再去追求偶爾還想再追求點什麼卻又不知如何去追求的女人,大抵也就是沒有什麼可在乎的女人了。
惟一還使她在乎的,僅僅是她的容貌和身材而已。
愛男人她已沒了積極性。
愛金錢她又覺得何必水中撈月望洋興歎。
愛出名她年紀輕輕的時候已出過了,對出名已沒什麼興趣了。
于是隻剩下了愛自己還值得下工夫一愛。
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身材,愛自己的容貌。
于是漸漸積累了一套秘而不宣的養顔術,以及保持良好身段的寶貴經驗。
隻有當别人驚歎她容顔不變時,她才驕傲于自己是一個不比尋常的女人。
而正是在那種時候,她心裡喜憂參半。
沒有一個孤身女人的心靈深處是沒有憂傷的。
直到2000年她遇到喬祺以後,人生才開始了另一個場次。
那是秋末的一天,樹葉乍黃。
在夕陽下一派富麗輝煌的金色。
在輕微的秋風中沙沙作響。
她從公園裡散步出來,駐足在後來是“伊人酒吧”的那一排房子前。
經營者們都已搬走了,商店已不再是商店。
所有窗子的玻璃上,皆用白漆刷寫着“租”字。
她站在那兒,看去似乎是在想心事,其實不是。
而是在端詳映在玻璃上的自己。
她穿一件自己喜歡穿的咖啡色呢大衣,圍一條白色紗巾,風韻十足。
然而那時她内心裡隐隐約約地憂傷着,對于自己以後的人生也隐隐約約地覺得迷惘。
“如果有人把這一排房子租下來,他應該幹一番什麼事情呢?” 她一回頭,看見了身後的喬祺。
喬祺既在她身後,也在她身旁。
離她三四步遠的距離,所以他的身影沒有映在窄長的俄式窗玻璃上。
他沖她笑了笑。
那意思是——我在問您呢女士,請不吝賜教…… 她低頭想了想,回答道:“如果開酒吧,生意肯定會不錯。
” 他又問:“那,五萬元,夠嗎?” 她搖頭。
“如果……是美元呢?……” 她打量着他說:“差不多,也許還用不了。
這排房子基礎不錯,在原有的俄式風格上改造改造,裝修裝修,開酒吧最适合不過了。
多好的位置啊,估計一年就能回本……” 她說完,轉身欲走。
“請等一下!” 喬祺叫住了她。
他不好意思地,有幾分請求似的說:“那,您……能不能幫我?……我人生地不熟,不懂怎麼開始……” “你為什麼要信賴我呢?” 她眉梢一揚,滿臉詫異。
他說:“我覺得您完全值得信賴。
”其言鄭重。
而她卻說:“我又為什麼要信賴你呢?” 他緩緩轉身,像她剛才一樣端詳着窗玻璃上的自己。
而她的目光也投向了另一扇窄長的俄式窗,想走開,又想聽聽他怎麼回答。
他扭頭問道:“我的樣子,有什麼不值得您信賴的地方嗎?” 他的樣子和他的話,使她忍不住撲哧笑了……
沒有孩子。
除了歌舞團分配給二人的一小套兩居室的住房,再沒有什麼所謂“共同财産”,離婚離得就像兩名長途列車的乘客在某站分開那麼過程簡單。
一個下到了“站台”上,改變人生路線被另一個女人誘惑到了香港;另一個繼續留在“列車”上也就是那一小套兩居室住房裡。
那一年歌舞團還沒實行房改,那一小套兩居室住房還不是他們買下了産權的“共同财産”而是團裡的公有财産,所以其居住權也隻能轉在秦岑名下。
她當初在衆多追求者中選擇了團長助理做自己的丈夫,也有一個很實際的考慮那就是——結了婚立刻就有房子。
丈夫被别的女人勾引走了,房子歸在了自己名下,也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離婚後的秦岑,漸漸的,身邊又多起了追求者。
然而她已實難分清,哪些男人是真心想和她結婚的男人,而哪些男人隻不過想和她玩一場感情的遊戲。
已婚的男人和未婚的男人,年齡小她好幾歲,和大她十幾歲二十幾歲的男人混在一起,五行八作,形形色色,品相蕪雜。
對于她來說,搞清楚不是那麼容易的。
後來她被他們糾纏煩了,也不打算費時間費精力費心思搞清楚了,于是心生一計,放出一個假口風說自己患了肝炎,并煞有介事地經常出現在醫院裡,在傳染科窗口前排隊挂号,這才巧妙地使自己從他們的圍剿之中成功地突圍出來…… 那之後她過了幾年清靜的孤身女子的生活。
登舞台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演出費也越來越少了。
雖然曾經在舞台上很紅過,但因為不是院校出身,文藝級别才評到二級。
整個團經濟效益不好,沒有什麼演出任務的月份,七扣八扣,二級演員拿到手裡的工資才六七百元。
好在還有人熱情高漲地拖着她去大賓館裡唱唱,每個月也能掙三四百元。
起先她不怎麼願去,覺得跌份兒。
後來切身感受到,每月多三四百元或少三四百元,一個人的生活還真是過得不太一樣。
一經想通,也就不在乎什麼跌份兒不跌份兒了…… 日子就這麼樣像水一般無聲地從身邊流淌而過。
平淡得不能再平淡。
仿佛同一棵樹上的葉子。
仿佛每一個日子都是前一個日子的一成不變的重複。
在寂寞與平淡之中,她覺得什麼都留不住。
也根本不企圖留住什麼。
沒有什麼值得再去追求偶爾還想再追求點什麼卻又不知如何去追求的女人,大抵也就是沒有什麼可在乎的女人了。
惟一還使她在乎的,僅僅是她的容貌和身材而已。
愛男人她已沒了積極性。
愛金錢她又覺得何必水中撈月望洋興歎。
愛出名她年紀輕輕的時候已出過了,對出名已沒什麼興趣了。
于是隻剩下了愛自己還值得下工夫一愛。
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身材,愛自己的容貌。
于是漸漸積累了一套秘而不宣的養顔術,以及保持良好身段的寶貴經驗。
隻有當别人驚歎她容顔不變時,她才驕傲于自己是一個不比尋常的女人。
而正是在那種時候,她心裡喜憂參半。
沒有一個孤身女人的心靈深處是沒有憂傷的。
直到2000年她遇到喬祺以後,人生才開始了另一個場次。
那是秋末的一天,樹葉乍黃。
在夕陽下一派富麗輝煌的金色。
在輕微的秋風中沙沙作響。
她從公園裡散步出來,駐足在後來是“伊人酒吧”的那一排房子前。
經營者們都已搬走了,商店已不再是商店。
所有窗子的玻璃上,皆用白漆刷寫着“租”字。
她站在那兒,看去似乎是在想心事,其實不是。
而是在端詳映在玻璃上的自己。
她穿一件自己喜歡穿的咖啡色呢大衣,圍一條白色紗巾,風韻十足。
然而那時她内心裡隐隐約約地憂傷着,對于自己以後的人生也隐隐約約地覺得迷惘。
“如果有人把這一排房子租下來,他應該幹一番什麼事情呢?” 她一回頭,看見了身後的喬祺。
喬祺既在她身後,也在她身旁。
離她三四步遠的距離,所以他的身影沒有映在窄長的俄式窗玻璃上。
他沖她笑了笑。
那意思是——我在問您呢女士,請不吝賜教…… 她低頭想了想,回答道:“如果開酒吧,生意肯定會不錯。
” 他又問:“那,五萬元,夠嗎?” 她搖頭。
“如果……是美元呢?……” 她打量着他說:“差不多,也許還用不了。
這排房子基礎不錯,在原有的俄式風格上改造改造,裝修裝修,開酒吧最适合不過了。
多好的位置啊,估計一年就能回本……” 她說完,轉身欲走。
“請等一下!” 喬祺叫住了她。
他不好意思地,有幾分請求似的說:“那,您……能不能幫我?……我人生地不熟,不懂怎麼開始……” “你為什麼要信賴我呢?” 她眉梢一揚,滿臉詫異。
他說:“我覺得您完全值得信賴。
”其言鄭重。
而她卻說:“我又為什麼要信賴你呢?” 他緩緩轉身,像她剛才一樣端詳着窗玻璃上的自己。
而她的目光也投向了另一扇窄長的俄式窗,想走開,又想聽聽他怎麼回答。
他扭頭問道:“我的樣子,有什麼不值得您信賴的地方嗎?” 他的樣子和他的話,使她忍不住撲哧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