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明)陶安撰
○記
重修蛾眉亭記
出大江而山曰采石,昔人因其山川雄麗,亭絶壁上,以盡登覽之美。
前直東西二梁山,夾江對峙,修妩靓好,宛宛如蛾眉。
遂以名亭,亦東南之竒觀也。
歲乆弗治,棟宇垣墉,日就于敝。
經歴伊蘇君來贊理太平郡府,暇日臨視,歎曰:“不葺奚稱”?遂請于太守鳬山賈公,慨然發己資,倡謀修營,應者翕從。
未幾,煥焉華飾,翚飛麗空,視昔有加。
夫采石為地當南北之沖,風帆浪楫,缤紛朝夕。
使客之往來,賈貨之繁萃,又有文儒韻士遨逰題詠。
觀其波濤渺彌,吐呑乎呉楚。
煙雲杳霭,出沒乎淮甸。
一視千裡,洞無所翳。
雖窮巒剰澗,僻在遐隠,莫不貢靈輸秀于軒楹之下。
況前賢于此逰觀,俯仰高風隽烈,有闗世道之興廢。
炳炳遺迹,昭著古今,令人興懐而不能已。
君能留意于此,非特盡登覽之美,亦不冺前賢之迹也。
君字明之,官承事郎,剛直明爽,才志有為。
嘗議于長貳,均徭役,審刑名,興學校之教,刬倉庫之弊,公田佃者或至貧乏,不征其逋,人甚便之。
治工斯亭,特餘事耳。
兩蛾有知,寜不展舒其颦,溢歡顔于江雲之表也。
餘相知有素,因衆之請,紀文于石,并書其善以勸來者。
逰龍鳴山記 逰之勝者,适其時,可樂也。
得其地,尤可樂也。
而所逰又皆佳士,則所以宣其和,舒其欝,暢其心,而發其文者,蓋樂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齋嚴君治酒殽,拉予逰龍鳴山,即無想山也。
時春霁既乆,風日暄麗,耆英少俊,序齒而行,鼓吹前導。
從藍溪東南行五六裡,兩山峙如雙阙,相距百步,綿亘東趍,中夾石田,田右小路随兩山勢,深窅曲折,行三四裡,隘不宜田,僅可為路。
又數裡,山益竒峻,輕岚暖霭,微襲襟帽,山外崇峯複嶂,杳無窮極。
少焉,峭壁對立,狀若華表。
松杉萬章夾路。
北轉,澗多石底,雲深樹茂,繁卉被岩,鳥聲清碎,似非人間世。
僧舍雄麗,榜曰禅寂。
門外獨松古秀,大連數抱,修篁幹霄,森列門内。
寺長老出,迎客延坐。
後堂扁曰白雲深處。
其西有聽松軒。
又西即韓熈載讀書堂遺址,所植桧猶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為招雲亭。
氣象空曠,攅峯玉立,視向所歴羣山,低俯其頂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異态百出。
同逰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絶頂為快,與三二友決意直上。
地勢鬥峻,褰裳援蘿,履蒼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飛潮音岩,引以給庖。
其西絶頂,巨石雄坦,可坐數十人,渺焉四顧,心目豁然。
其東絶頂視西又高,倦不欲登,還飲白雲深處。
于時暖氣薫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觥籌無筭,談笑甚歡,雖從者、樂工,各适其意。
酒既,長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環翠閣。
已而與長老别,出寺門行幾一裡,衆以興未盡,席地坐,分韻賦詩者乆之,詩成而歸。
斯逰也,适其時而得其地,信足樂矣。
但溧之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隠于邃奧,故無前賢題詠,及當代名筆發其幽潛,予故表而出之。
嗚呼,樂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風雩也。
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逰者心平氣易,發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與。
遂記茲逰之勝,使無想山得以着于世雲。
騰雲樓記 騰雲樓者,薛鎮東北陳氏家居之樓也。
樓成有年而未顔㈠。
其主人裕之遣子良噐請名于予,遂以騰雲命焉。
樓之後,橫望諸峯,蒼翠綿聮。
前矗靈墟,若青山白苎之勝,皆蔚然遙拱。
左則煉丹溪,丹陽湖,又有武山圓麗,是為山川奧區。
夫山川之氣騰而上浮,油然成雲,以澤下土。
化工玄黙,神運無方,莫雲若也。
薛鎮在當塗東,其地高燥,畎畆勢割。
陵阜陂池寡潴,必俟滂沛時降,始克耕墾耰藝,否則坐待赤立,故雖恒雨不能為災。
每夏秋之交,苗耨發榮,炎旸彌旬,旋見色稿。
其人惶闵,引頸仰望。
一或雲騰于空,相視喜躍,既雨,則嘉谷豐穰可跂而待。
今斯樓也,高爽暢朗,林樹蔥欝,晨霏暮霭,皆足怡心娯神。
然尤樂于騰雲者,當夫憑欄四顧,則田疇畇畇,縱橫連屬,不獨山川景象資眺覽之美,實以天地妙用在乎山川之氣焉。
況裕之藏書其上,孳孳為淑後計,長子字君傑,克家者也。
次即良噐,字君用,從餘受業。
若殷其學殖,将見用于時,有悠然出岫之意,由是從龍而馳翔也。
遂作騰雲樓記。
旁批:㈠顔,舊謂題樓居齋舍名曰顔。
聽雨軒記 物有自然之音,衆人聞而以為常,知者聞而以為樂。
雨之有聲,莫不聞也,惟兄弟共處,則聽之而适其心。
蓋雨之聲出于天,兄弟之樂亦出于天,不有此樂者,不知此聲也。
韋蘇州有“風雨對床㈠”之句,眉山
前直東西二梁山,夾江對峙,修妩靓好,宛宛如蛾眉。
遂以名亭,亦東南之竒觀也。
歲乆弗治,棟宇垣墉,日就于敝。
經歴伊蘇君來贊理太平郡府,暇日臨視,歎曰:“不葺奚稱”?遂請于太守鳬山賈公,慨然發己資,倡謀修營,應者翕從。
未幾,煥焉華飾,翚飛麗空,視昔有加。
夫采石為地當南北之沖,風帆浪楫,缤紛朝夕。
使客之往來,賈貨之繁萃,又有文儒韻士遨逰題詠。
觀其波濤渺彌,吐呑乎呉楚。
煙雲杳霭,出沒乎淮甸。
一視千裡,洞無所翳。
雖窮巒剰澗,僻在遐隠,莫不貢靈輸秀于軒楹之下。
況前賢于此逰觀,俯仰高風隽烈,有闗世道之興廢。
炳炳遺迹,昭著古今,令人興懐而不能已。
君能留意于此,非特盡登覽之美,亦不冺前賢之迹也。
君字明之,官承事郎,剛直明爽,才志有為。
嘗議于長貳,均徭役,審刑名,興學校之教,刬倉庫之弊,公田佃者或至貧乏,不征其逋,人甚便之。
治工斯亭,特餘事耳。
兩蛾有知,寜不展舒其颦,溢歡顔于江雲之表也。
餘相知有素,因衆之請,紀文于石,并書其善以勸來者。
逰龍鳴山記 逰之勝者,适其時,可樂也。
得其地,尤可樂也。
而所逰又皆佳士,則所以宣其和,舒其欝,暢其心,而發其文者,蓋樂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齋嚴君治酒殽,拉予逰龍鳴山,即無想山也。
時春霁既乆,風日暄麗,耆英少俊,序齒而行,鼓吹前導。
從藍溪東南行五六裡,兩山峙如雙阙,相距百步,綿亘東趍,中夾石田,田右小路随兩山勢,深窅曲折,行三四裡,隘不宜田,僅可為路。
又數裡,山益竒峻,輕岚暖霭,微襲襟帽,山外崇峯複嶂,杳無窮極。
少焉,峭壁對立,狀若華表。
松杉萬章夾路。
北轉,澗多石底,雲深樹茂,繁卉被岩,鳥聲清碎,似非人間世。
僧舍雄麗,榜曰禅寂。
門外獨松古秀,大連數抱,修篁幹霄,森列門内。
寺長老出,迎客延坐。
後堂扁曰白雲深處。
其西有聽松軒。
又西即韓熈載讀書堂遺址,所植桧猶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為招雲亭。
氣象空曠,攅峯玉立,視向所歴羣山,低俯其頂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異态百出。
同逰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絶頂為快,與三二友決意直上。
地勢鬥峻,褰裳援蘿,履蒼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飛潮音岩,引以給庖。
其西絶頂,巨石雄坦,可坐數十人,渺焉四顧,心目豁然。
其東絶頂視西又高,倦不欲登,還飲白雲深處。
于時暖氣薫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觥籌無筭,談笑甚歡,雖從者、樂工,各适其意。
酒既,長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環翠閣。
已而與長老别,出寺門行幾一裡,衆以興未盡,席地坐,分韻賦詩者乆之,詩成而歸。
斯逰也,适其時而得其地,信足樂矣。
但溧之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隠于邃奧,故無前賢題詠,及當代名筆發其幽潛,予故表而出之。
嗚呼,樂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風雩也。
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逰者心平氣易,發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與。
遂記茲逰之勝,使無想山得以着于世雲。
騰雲樓記 騰雲樓者,薛鎮東北陳氏家居之樓也。
樓成有年而未顔㈠。
其主人裕之遣子良噐請名于予,遂以騰雲命焉。
樓之後,橫望諸峯,蒼翠綿聮。
前矗靈墟,若青山白苎之勝,皆蔚然遙拱。
左則煉丹溪,丹陽湖,又有武山圓麗,是為山川奧區。
夫山川之氣騰而上浮,油然成雲,以澤下土。
化工玄黙,神運無方,莫雲若也。
薛鎮在當塗東,其地高燥,畎畆勢割。
陵阜陂池寡潴,必俟滂沛時降,始克耕墾耰藝,否則坐待赤立,故雖恒雨不能為災。
每夏秋之交,苗耨發榮,炎旸彌旬,旋見色稿。
其人惶闵,引頸仰望。
一或雲騰于空,相視喜躍,既雨,則嘉谷豐穰可跂而待。
今斯樓也,高爽暢朗,林樹蔥欝,晨霏暮霭,皆足怡心娯神。
然尤樂于騰雲者,當夫憑欄四顧,則田疇畇畇,縱橫連屬,不獨山川景象資眺覽之美,實以天地妙用在乎山川之氣焉。
況裕之藏書其上,孳孳為淑後計,長子字君傑,克家者也。
次即良噐,字君用,從餘受業。
若殷其學殖,将見用于時,有悠然出岫之意,由是從龍而馳翔也。
遂作騰雲樓記。
旁批:㈠顔,舊謂題樓居齋舍名曰顔。
聽雨軒記 物有自然之音,衆人聞而以為常,知者聞而以為樂。
雨之有聲,莫不聞也,惟兄弟共處,則聽之而适其心。
蓋雨之聲出于天,兄弟之樂亦出于天,不有此樂者,不知此聲也。
韋蘇州有“風雨對床㈠”之句,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