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奔走笾豆之下,儀文偉然。
太守髙侯子明圖新孔廟,恢拓基構,明卿克遵約束,趍事董工,靡憚劬勚。
俄而禮殿崇麗,翼以修庑,塑從祀像,髙闳輝煥,神庖外列,先賢有祀,悉中矩度。
髙侯緻政去,仍恊力以畢餘役。
又議複久沒産,驗舊籍,辨于有司,未竟而考滿,終歸故額。
頼其倡謀于前也。
明卿雖班下吏,實則儒流,効勞聖門,弗為卑貶。
渉艱難而無怨尤,尤人所難者。
抑獨不見夫良材乎?隠于叢蔚,霜鏖雪酷,歲月屢經,幹益修,操益堅,一旦見知工師,則登諸棟梁之用,安知世無知子者?尚其培養深固,庸俟所需哉。
羅君禮送行引 嚴陵羅君禮為行台書訟者詞牒,期歲而代,循常典也。
行台統江南十道,政令刑罰,為時儀凖。
由大夫中丞而下,以至禦史掾曹,持禮蹈規,彬雅清嚴。
君禮趍跄其間,耳所聆者多嘉谟,目所觌者多美行,心所養者無非僻之私。
故于詞牒,明以詢其隠,公以核其情,使疑者彰,寃者釋,貪悖者伏辜,其能不可泯也。
台評嘉賞,檄補吏于郡,佥以其恪慎恭抑,無纎芥吏奸。
歌詠以侈其行,而屬餘為引。
吾聞龍骧萬斛之舟,徃來江河,穩如夷塗。
一旦浮遊巨海,茫無津涯,長風疾驅,波濤呑天,靈怪百出,其勢莫測。
卒能載重渉逺,恬然以濟,及複入江河,則視若沼沚,熈熈無驚危之憂。
由所歴者大,故不難施于小耳。
君禮既親台察,出至郡署,何以異于是。
然常情于事,以大為難處。
故兢畏而獲安。
以小為可忽,故怠豫而萌變。
君禮知此道,惟善是圗,乃克有終哉。
陳生送行引 五年前餘自京師南歸,四方士從遊益衆。
姑孰城東一舍有靈墟山,山口着姓曰陳氏,遣子良器字君用者來從餘遊。
時生未弱冠,神清氣完,誾誾淵淵,有老成風度。
自是奮志,精搜強記,聴餘論羲文之心,演洙泗之旨,若有契悟。
操觚成章,蔚可觀采。
纔踰歲,所進骎骎㈠逼人。
後餘貢京師,而生亦以親迎還靈墟。
每閑暇時思昔從遊之士,于生尤惓惓。
及來金陵長明道精舍,及門舊友時有來省者。
生亦不憚勞而至,其意亦勤矣。
居無何,請一言而去。
嗟夫,求道必自近始,孝友周于家,行義昭于鄉,彬彬然為君子矣。
由乎近而緻逺,使徳崇而業茂,廣譽之美,克符其實。
庻其遂吾之心哉。
旁批:㈠骎骎,《詩小雅四牡》:“載驟骎骎”。
《玉篇》:“骎骎,馬行疾貌”。
魏典史詩引 理民之司縣,負郭為最勞。
典史位居幕屬,裁決簿書,政事出入,資其始謀。
祿輕而責重,視他職難為也。
當塗疆域,左湖右江,為徃來之沖,郡府控臨,纎悉取給于縣。
小不及意,督責立至,視他縣難為也。
于難為之縣,居難為之職,将恐迎送趍走唯日不足,奚文詞之暇務?唯優于才者,兼而能之也。
魏徳瞻典當塗縣史,奨善斥奸,處事無壅,長貳待以賓禮,郡府亦善遇之。
昔焉難為者,為之無難矣。
予友蔣茂功出示與徳瞻倡和諸詩,知其優遊文翰,陶寫性情,超然叢雜喧嚣之表,庶為優于才者,豈泛常幕屬所可拟倫哉。
茂功俾予叙其槩,且用其韻,系詩二章。
秋蟾皎碧霄,襟抱共清髙。
刀筆精三尺,綱維捴六曹。
紅蓮賓幕麗,白髪世途勞。
簡牍有餘暇,溪山付濁醪。
老氣薄層霄,官卑足養髙。
平生無吏習,雅會有吾曹。
驢背新詩穏,牛毛細事勞。
每探經史味,心醉勝芳醪。
姚江類鈔畧引 《姚江類鈔畧》者,姑孰陶安氏之文也。
安字主敬,早治科舉業,以為不足為,遂攻古文。
既讀韓柳歐曾等集,又自《史》《漢》《左傳》泝而求之四代之書,粗能成章。
然根據于性命道徳,非魯鄒濓洛考亭遺旨不道也。
不知者輙以文士見稱,而有識者則以理學歸之。
但平昔之作,不得已而應酬,為性疎慵,多不留藁。
近歲諸生追求散澷之文,得序記銘詩雜着,彚次成巻,題曰《辭達類鈔》,謂能達意而已。
每出外方,不欲攜以自随,以其文有未善,不敢以示人也。
至正癸巳秋來姚江,儒者趙養直求視所為文,茫然無以應命,從子旻發行李出其私藏,纔三十篇,散亂不屬。
因令叙次謄寫,就正于有道,作《姚江類鈔畧》。
太守髙侯子明圖新孔廟,恢拓基構,明卿克遵約束,趍事董工,靡憚劬勚。
俄而禮殿崇麗,翼以修庑,塑從祀像,髙闳輝煥,神庖外列,先賢有祀,悉中矩度。
髙侯緻政去,仍恊力以畢餘役。
又議複久沒産,驗舊籍,辨于有司,未竟而考滿,終歸故額。
頼其倡謀于前也。
明卿雖班下吏,實則儒流,効勞聖門,弗為卑貶。
渉艱難而無怨尤,尤人所難者。
抑獨不見夫良材乎?隠于叢蔚,霜鏖雪酷,歲月屢經,幹益修,操益堅,一旦見知工師,則登諸棟梁之用,安知世無知子者?尚其培養深固,庸俟所需哉。
羅君禮送行引 嚴陵羅君禮為行台書訟者詞牒,期歲而代,循常典也。
行台統江南十道,政令刑罰,為時儀凖。
由大夫中丞而下,以至禦史掾曹,持禮蹈規,彬雅清嚴。
君禮趍跄其間,耳所聆者多嘉谟,目所觌者多美行,心所養者無非僻之私。
故于詞牒,明以詢其隠,公以核其情,使疑者彰,寃者釋,貪悖者伏辜,其能不可泯也。
台評嘉賞,檄補吏于郡,佥以其恪慎恭抑,無纎芥吏奸。
歌詠以侈其行,而屬餘為引。
吾聞龍骧萬斛之舟,徃來江河,穩如夷塗。
一旦浮遊巨海,茫無津涯,長風疾驅,波濤呑天,靈怪百出,其勢莫測。
卒能載重渉逺,恬然以濟,及複入江河,則視若沼沚,熈熈無驚危之憂。
由所歴者大,故不難施于小耳。
君禮既親台察,出至郡署,何以異于是。
然常情于事,以大為難處。
故兢畏而獲安。
以小為可忽,故怠豫而萌變。
君禮知此道,惟善是圗,乃克有終哉。
陳生送行引 五年前餘自京師南歸,四方士從遊益衆。
姑孰城東一舍有靈墟山,山口着姓曰陳氏,遣子良器字君用者來從餘遊。
時生未弱冠,神清氣完,誾誾淵淵,有老成風度。
自是奮志,精搜強記,聴餘論羲文之心,演洙泗之旨,若有契悟。
操觚成章,蔚可觀采。
纔踰歲,所進骎骎㈠逼人。
後餘貢京師,而生亦以親迎還靈墟。
每閑暇時思昔從遊之士,于生尤惓惓。
及來金陵長明道精舍,及門舊友時有來省者。
生亦不憚勞而至,其意亦勤矣。
居無何,請一言而去。
嗟夫,求道必自近始,孝友周于家,行義昭于鄉,彬彬然為君子矣。
由乎近而緻逺,使徳崇而業茂,廣譽之美,克符其實。
庻其遂吾之心哉。
旁批:㈠骎骎,《詩小雅四牡》:“載驟骎骎”。
《玉篇》:“骎骎,馬行疾貌”。
魏典史詩引 理民之司縣,負郭為最勞。
典史位居幕屬,裁決簿書,政事出入,資其始謀。
祿輕而責重,視他職難為也。
當塗疆域,左湖右江,為徃來之沖,郡府控臨,纎悉取給于縣。
小不及意,督責立至,視他縣難為也。
于難為之縣,居難為之職,将恐迎送趍走唯日不足,奚文詞之暇務?唯優于才者,兼而能之也。
魏徳瞻典當塗縣史,奨善斥奸,處事無壅,長貳待以賓禮,郡府亦善遇之。
昔焉難為者,為之無難矣。
予友蔣茂功出示與徳瞻倡和諸詩,知其優遊文翰,陶寫性情,超然叢雜喧嚣之表,庶為優于才者,豈泛常幕屬所可拟倫哉。
茂功俾予叙其槩,且用其韻,系詩二章。
秋蟾皎碧霄,襟抱共清髙。
刀筆精三尺,綱維捴六曹。
紅蓮賓幕麗,白髪世途勞。
簡牍有餘暇,溪山付濁醪。
老氣薄層霄,官卑足養髙。
平生無吏習,雅會有吾曹。
驢背新詩穏,牛毛細事勞。
每探經史味,心醉勝芳醪。
姚江類鈔畧引 《姚江類鈔畧》者,姑孰陶安氏之文也。
安字主敬,早治科舉業,以為不足為,遂攻古文。
既讀韓柳歐曾等集,又自《史》《漢》《左傳》泝而求之四代之書,粗能成章。
然根據于性命道徳,非魯鄒濓洛考亭遺旨不道也。
不知者輙以文士見稱,而有識者則以理學歸之。
但平昔之作,不得已而應酬,為性疎慵,多不留藁。
近歲諸生追求散澷之文,得序記銘詩雜着,彚次成巻,題曰《辭達類鈔》,謂能達意而已。
每出外方,不欲攜以自随,以其文有未善,不敢以示人也。
至正癸巳秋來姚江,儒者趙養直求視所為文,茫然無以應命,從子旻發行李出其私藏,纔三十篇,散亂不屬。
因令叙次謄寫,就正于有道,作《姚江類鈔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