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靈木,性良于服食。
石之色理,溫粹如玉。
嘉谷豐饒,居人殷殖。
間有讀書負藝,可表暴于世者,軒然動其出逰之思,用是髙鵬舉就辟太平郡曹,日趨侯府,左簿書,右法律,忠厚之意發于辭色,今調新安。
夫新安,大郡也。
領州一,縣五,為理學文物之區。
然風俗與化推移,昔稱剛而喜闘,豈複有焉?則可以優遊于佳山水間,霞林瀑壁,清滿胷臆,又有金星礦石之硯,冰翼凝霜之楮,諸茗絶佳,皆可助其雅緻。
餘然後知句容美産,不專在乎物矣。
青山雪霁,振斾而南,餘素嘉其性情淳确,不為吏習所遷。
作送髙鵬舉赴新安引。
送髙進道引 儒學正臨行,簡言于餘曰:“廣西憲史髙進道,馳驿白事行台,道經太平,相見于傳舍,言論之頃,文采粲然。
今回廣西,裾風帽雪,莫或甯處,子其有以羙其行”。
餘惟亷訪司,禮法從出,百僚式焉。
桂林在嶺表,控制百粵,為西南會府。
境壌荒遐,風憲勢益崇矣。
然其民犷戾輕生,茍馴擾有方,未甞不可治也。
昔人稱其俗比華風,今官于斯,例升兩級,俸資特優。
間有不良于理者,遂獠夷其民,孳孳黩貨,煽害郡邑,故峒猺承釁,盜剠無時。
進道奉行憲典,志在澄清,則有司必加之意,使國家恩威,流震海峤,将無怒則獸之虞矣。
遂書授行簡,贻諸進道哉。
送吳生引 番易㈠吳廷鎮與餘同試場屋,餘既充貢京師,及歸姑孰,則廷鎮職金榖于郡庠,其弟字廷用,實從之來。
餘見其兄弟友愛敦笃,敏焉修學。
既而廷鎮請以其弟受《易》于餘,生遂踵門,摳趨服勤,占畢㈡、問難、請益,餘不專導以科舉之習,方将納于髙明之域,而生以父命親迎。
歲晚,告别而南。
嗟乎,倫理莫始于繼承,孝敬莫急于定省。
生于是道固知之矣。
餘友伯誠彭君于生為鄉先進,生歸,接其言動,承其輝光,深省實踐,毋逸欲之遷,沈涵義理以成其徳,庶乎有以慰其兄之心,而不負餘之訓也。
旁批:㈠番易,鄱陽。
㈡占畢,《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
鄭玄注:“呻,吟也。
占,視也。
簡謂之畢……言今之師自不曉經之義,但吟誦其所視簡之文,多其難問也”。
後亦泛稱誦讀。
送陶培之引 延佑未設科之先,郡縣學校襲前代故常,季考不廢,但經義務穿鑿,詞賦拘聲病,其塗既岐,其習益陋。
及大比賓興,然後芟掃前弊,尊崇正學,由是聖經旨趣,日月于人心之天矣。
故季考之制其文藝,無異場屋。
因茲而得儁鄉闱,決科大廷者,蓋甞有之,餘未暇悉數,特舉一二。
曩董伯與以皇極題中選明經書院,庚申居江淛首薦,己巳又薦。
餘同年友鄒功父甞以文捷于樂平,今年登進士第,季考有益不誣也。
陶培之家三湖之陽,力學孳孳。
乃春夏二季,郡侯舉堂試,主司考第,連中第二。
郡侯率僚佐戾泮林,燕贈光華,吾宗文物,幸有培之成立,甯不躍然増喜哉。
湖雨新霁,爽入軒幾。
咀遺膏于殘編,吐英詞于新筞。
恢所造詣,讵有涯耶。
若是則出身科第,當有日矣,子将焉辭。
送秦君用引 朝廷爵人非一塗,入粟拜官,未可槩以易視也。
凡厚徳者雖居殷富,不蕩焉以肆,不泰焉以侈。
好禮樂善,心存乎濟物,乃君子操行。
假之以名器,非幸也。
秦氏故饒于資,君用肆儒書,謙恭節儉,有祖父風。
吾甞以為秦積徳數世,其子孫甯有不顯哉。
君用果以入粟受蘇溪巡檢。
蘇溪附寳慶之新化縣,其地介長沙零陵間,其俗雖參百粵,其人則貴信,而喜直惡欺,而弗奢。
然尚氣恃險,不可以威制,而可以徳懐。
茍誘谕撫馴,不咈其心,雖黠慝可以革面。
若夫修武偹,防奸暴,輯甯境内,是則君用知之矣。
昔周元公攝守是邦,後因蔔居。
至今有濓泉、大賢,餘烈遺化,炳炳具存。
訪求其迹,緻髙山景行之思,循其道以資于用異時,将如張釋之、蔔式㈠,跻于郎選,尚可易視之哉。
旁批:張釋之、蔔式均以納赀入仕。
送嚴明卿引 西江儒流嚴明卿客蕪湖累年,文學受徒,資脯修以給晨夕。
其為人也方,不專執,和不詭同,記聞該洽,言論援據。
姑孰郡庠留執簿書,周旋堂戺之間,
石之色理,溫粹如玉。
嘉谷豐饒,居人殷殖。
間有讀書負藝,可表暴于世者,軒然動其出逰之思,用是髙鵬舉就辟太平郡曹,日趨侯府,左簿書,右法律,忠厚之意發于辭色,今調新安。
夫新安,大郡也。
領州一,縣五,為理學文物之區。
然風俗與化推移,昔稱剛而喜闘,豈複有焉?則可以優遊于佳山水間,霞林瀑壁,清滿胷臆,又有金星礦石之硯,冰翼凝霜之楮,諸茗絶佳,皆可助其雅緻。
餘然後知句容美産,不專在乎物矣。
青山雪霁,振斾而南,餘素嘉其性情淳确,不為吏習所遷。
作送髙鵬舉赴新安引。
送髙進道引 儒學正臨行,簡言于餘曰:“廣西憲史髙進道,馳驿白事行台,道經太平,相見于傳舍,言論之頃,文采粲然。
今回廣西,裾風帽雪,莫或甯處,子其有以羙其行”。
餘惟亷訪司,禮法從出,百僚式焉。
桂林在嶺表,控制百粵,為西南會府。
境壌荒遐,風憲勢益崇矣。
然其民犷戾輕生,茍馴擾有方,未甞不可治也。
昔人稱其俗比華風,今官于斯,例升兩級,俸資特優。
間有不良于理者,遂獠夷其民,孳孳黩貨,煽害郡邑,故峒猺承釁,盜剠無時。
進道奉行憲典,志在澄清,則有司必加之意,使國家恩威,流震海峤,将無怒則獸之虞矣。
遂書授行簡,贻諸進道哉。
送吳生引 番易㈠吳廷鎮與餘同試場屋,餘既充貢京師,及歸姑孰,則廷鎮職金榖于郡庠,其弟字廷用,實從之來。
餘見其兄弟友愛敦笃,敏焉修學。
既而廷鎮請以其弟受《易》于餘,生遂踵門,摳趨服勤,占畢㈡、問難、請益,餘不專導以科舉之習,方将納于髙明之域,而生以父命親迎。
歲晚,告别而南。
嗟乎,倫理莫始于繼承,孝敬莫急于定省。
生于是道固知之矣。
餘友伯誠彭君于生為鄉先進,生歸,接其言動,承其輝光,深省實踐,毋逸欲之遷,沈涵義理以成其徳,庶乎有以慰其兄之心,而不負餘之訓也。
旁批:㈠番易,鄱陽。
㈡占畢,《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
鄭玄注:“呻,吟也。
占,視也。
簡謂之畢……言今之師自不曉經之義,但吟誦其所視簡之文,多其難問也”。
後亦泛稱誦讀。
送陶培之引 延佑未設科之先,郡縣學校襲前代故常,季考不廢,但經義務穿鑿,詞賦拘聲病,其塗既岐,其習益陋。
及大比賓興,然後芟掃前弊,尊崇正學,由是聖經旨趣,日月于人心之天矣。
故季考之制其文藝,無異場屋。
因茲而得儁鄉闱,決科大廷者,蓋甞有之,餘未暇悉數,特舉一二。
曩董伯與以皇極題中選明經書院,庚申居江淛首薦,己巳又薦。
餘同年友鄒功父甞以文捷于樂平,今年登進士第,季考有益不誣也。
陶培之家三湖之陽,力學孳孳。
乃春夏二季,郡侯舉堂試,主司考第,連中第二。
郡侯率僚佐戾泮林,燕贈光華,吾宗文物,幸有培之成立,甯不躍然増喜哉。
湖雨新霁,爽入軒幾。
咀遺膏于殘編,吐英詞于新筞。
恢所造詣,讵有涯耶。
若是則出身科第,當有日矣,子将焉辭。
送秦君用引 朝廷爵人非一塗,入粟拜官,未可槩以易視也。
凡厚徳者雖居殷富,不蕩焉以肆,不泰焉以侈。
好禮樂善,心存乎濟物,乃君子操行。
假之以名器,非幸也。
秦氏故饒于資,君用肆儒書,謙恭節儉,有祖父風。
吾甞以為秦積徳數世,其子孫甯有不顯哉。
君用果以入粟受蘇溪巡檢。
蘇溪附寳慶之新化縣,其地介長沙零陵間,其俗雖參百粵,其人則貴信,而喜直惡欺,而弗奢。
然尚氣恃險,不可以威制,而可以徳懐。
茍誘谕撫馴,不咈其心,雖黠慝可以革面。
若夫修武偹,防奸暴,輯甯境内,是則君用知之矣。
昔周元公攝守是邦,後因蔔居。
至今有濓泉、大賢,餘烈遺化,炳炳具存。
訪求其迹,緻髙山景行之思,循其道以資于用異時,将如張釋之、蔔式㈠,跻于郎選,尚可易視之哉。
旁批:張釋之、蔔式均以納赀入仕。
送嚴明卿引 西江儒流嚴明卿客蕪湖累年,文學受徒,資脯修以給晨夕。
其為人也方,不專執,和不詭同,記聞該洽,言論援據。
姑孰郡庠留執簿書,周旋堂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