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 同盟會香港分會及其後的南方支部
關燈
小
中
大
同盟會在香港設有分會,負責港粵澳等處的活動。籌備人是馮自由與李自重,于乙巳年(1905年)八月初十奉孫中山委派,由日本啟程南來。第一任的會長是陳少白。會員以興中會的老同志為基幹,但皆須重行宣誓加盟。陳少白本人及鄧蔭南、李紀堂、鄭貫一、史古愚等等,都辦了如此手續。新會員則重質不重量,一時吸收了不多,包括陳樹人、溫少雄等若幹位。
丙午年(1906年)八月,分會改組,馮自由被推為第二任會長。孫中山在丁未年先後加派了胡漢民與汪兆銘(精衛)二人駐港協助。分會的工作,除了黨務以外兼管軍事。黃岡之役與七女湖之役,以及劉思複謀刺李準與萱野長知購械運粵,也都是分會所策動主持的。
劉思複是香山縣人,于乙巳年七月十三日加入同盟會,在丁未年(1907年)三月間奉香港分會之命,負責炸李準,由張谷山、張樹枬、朱執信協助進行,住在鳳翔書院,于五月初一因配置炸藥失慎,自己炸傷被捕,先在醫院治好,然後押解香山監獄,到了己酉年(1909年)才被釋放。萱野長知購械運粵,在丁未年九月。孫中山于五月間交了一萬元給萱野回日本,以這款子作為定錢,賒買得大批軍火,租了日本輪船幸運丸運到汕尾;這輪船不曾按照規定于約定的日期在夜間進港,而在白天徘徊了很久;負責接收的許雪秋也不曾準備好船隻到時候來接收;結果,幸運丸的船長看見清廷兵艦開來,便離了汕尾,把幸運丸開到香港,清吏通過香港當局使得日本領事叫幸運丸離開香港回日本。孫中山損失了這一萬元,萱野在精神上與物質上也受了不少損失,許雪秋很受同志們的責備,而七女湖之役與其後的防城之役均間接因此而歸于失敗。
由香港分會所策動與支援的黃岡之役與七女湖之役雖則失敗,黨務卻一經發展而并未因兩地革命軍之解散而中斷。分會先已派出了“代理主盟人”分赴各方,吸收同志,成立了若幹“通訊處”:
汕頭&mdash&mdash至安街鐵路公司。
歸善&mdash&mdash水東街廣榮号。
廣州&mdash&mdash總督衙門前張大夫第。
興甯&mdash&mdash興民學堂。
連州&mdash&mdash三江墟兩等小學。
浔州&mdash&mdash大黃江埠廣亨号。
柳州&mdash&mdash弓箭街富貴陞旅館。
梧州&mdash&mdash大南門外文明閣。
近如澳門,遠如福州,也有劉樾杭、黃乃裳等同志分别前往負責。海軍内部,也有姚雨平、張谷山等積極活動。
結果,在丁未及戊申兩年(1907、1908年),香港及各地的新會員人數直線上升,突破了一千大關。其中大有表現于其後的幾年,為海内外所知名的,不勝枚舉,包括譚馥、葛謙、嚴國豐。譚、葛、嚴都是湖南人,他們在鄒魯的策動之下于戊申年冬天準備乘着光緒與慈禧相繼去世,清吏驚惶的時機,以廣州的巡防營起義。葛到香港來報告,馮自由替他打電報給孫中山請示,要求接濟,同時邀約黃興與譚人鳳來香港,以便于起義以後統軍作戰。不幸,孫中山的回電還不曾到,消息已經走漏,葛、嚴二人在十一月十四日夜被捕,二十三日就義,譚于次年某月在柳州被捕,被押解到廣州,就義。
香港分會在己酉年(1909年)二月更進一步擴充,把辦事處從中國日報社社長室搬到德輔道先施公司對面,對外稱為“民生書報社”,作為半公開地宣傳革命、吸收同志的機關。到了冬天,“民生”二字改為“少年”,搬到德輔道捷發号四樓。高劍父等同志在廣州也設了一個書報社。倪映典一人,會同巴澤憲、黃洪昆、方紫袡等等,又在廣州分别設立了很多個機關:例如,豪賢街天官裡寄園巷五号、雅荷塘六十七号、本排頭宜安裡、清水濠、餘慶坊、白雲山濂泉寺。這時候,倪映典已經奉了同盟會南方支部之命,積極策動廣州新軍的反正。
同盟會南方支部是在己酉年(宣統元年)九月,經由香港分會的同志們向孫中山建議而設立的,原因是為了分會所吸收的同志人數極多,除了丁未、戊申年入盟的一千多人以外,又已增加了兩千多人,其中的大多數是新軍的下級軍官與士兵,分會本身忙于黨務,軍事工作必須另設一個機構來負責。大家公推胡漢民為這個“南方支部”的支部長,汪兆銘為書記,林直勉為會計。南方支部的辦事處,設在香港黃泥湧。
丙午年(1906年)八月,分會改組,馮自由被推為第二任會長。孫中山在丁未年先後加派了胡漢民與汪兆銘(精衛)二人駐港協助。分會的工作,除了黨務以外兼管軍事。黃岡之役與七女湖之役,以及劉思複謀刺李準與萱野長知購械運粵,也都是分會所策動主持的。
劉思複是香山縣人,于乙巳年七月十三日加入同盟會,在丁未年(1907年)三月間奉香港分會之命,負責炸李準,由張谷山、張樹枬、朱執信協助進行,住在鳳翔書院,于五月初一因配置炸藥失慎,自己炸傷被捕,先在醫院治好,然後押解香山監獄,到了己酉年(1909年)才被釋放。萱野長知購械運粵,在丁未年九月。孫中山于五月間交了一萬元給萱野回日本,以這款子作為定錢,賒買得大批軍火,租了日本輪船幸運丸運到汕尾;這輪船不曾按照規定于約定的日期在夜間進港,而在白天徘徊了很久;負責接收的許雪秋也不曾準備好船隻到時候來接收;結果,幸運丸的船長看見清廷兵艦開來,便離了汕尾,把幸運丸開到香港,清吏通過香港當局使得日本領事叫幸運丸離開香港回日本。孫中山損失了這一萬元,萱野在精神上與物質上也受了不少損失,許雪秋很受同志們的責備,而七女湖之役與其後的防城之役均間接因此而歸于失敗。
由香港分會所策動與支援的黃岡之役與七女湖之役雖則失敗,黨務卻一經發展而并未因兩地革命軍之解散而中斷。分會先已派出了“代理主盟人”分赴各方,吸收同志,成立了若幹“通訊處”:
汕頭&mdash&mdash至安街鐵路公司。
歸善&mdash&mdash水東街廣榮号。
廣州&mdash&mdash總督衙門前張大夫第。
興甯&mdash&mdash興民學堂。
連州&mdash&mdash三江墟兩等小學。
浔州&mdash&mdash大黃江埠廣亨号。
柳州&mdash&mdash弓箭街富貴陞旅館。
梧州&mdash&mdash大南門外文明閣。
近如澳門,遠如福州,也有劉樾杭、黃乃裳等同志分别前往負責。海軍内部,也有姚雨平、張谷山等積極活動。
結果,在丁未及戊申兩年(1907、1908年),香港及各地的新會員人數直線上升,突破了一千大關。其中大有表現于其後的幾年,為海内外所知名的,不勝枚舉,包括譚馥、葛謙、嚴國豐。譚、葛、嚴都是湖南人,他們在鄒魯的策動之下于戊申年冬天準備乘着光緒與慈禧相繼去世,清吏驚惶的時機,以廣州的巡防營起義。葛到香港來報告,馮自由替他打電報給孫中山請示,要求接濟,同時邀約黃興與譚人鳳來香港,以便于起義以後統軍作戰。不幸,孫中山的回電還不曾到,消息已經走漏,葛、嚴二人在十一月十四日夜被捕,二十三日就義,譚于次年某月在柳州被捕,被押解到廣州,就義。
香港分會在己酉年(1909年)二月更進一步擴充,把辦事處從中國日報社社長室搬到德輔道先施公司對面,對外稱為“民生書報社”,作為半公開地宣傳革命、吸收同志的機關。到了冬天,“民生”二字改為“少年”,搬到德輔道捷發号四樓。高劍父等同志在廣州也設了一個書報社。倪映典一人,會同巴澤憲、黃洪昆、方紫袡等等,又在廣州分别設立了很多個機關:例如,豪賢街天官裡寄園巷五号、雅荷塘六十七号、本排頭宜安裡、清水濠、餘慶坊、白雲山濂泉寺。這時候,倪映典已經奉了同盟會南方支部之命,積極策動廣州新軍的反正。
同盟會南方支部是在己酉年(宣統元年)九月,經由香港分會的同志們向孫中山建議而設立的,原因是為了分會所吸收的同志人數極多,除了丁未、戊申年入盟的一千多人以外,又已增加了兩千多人,其中的大多數是新軍的下級軍官與士兵,分會本身忙于黨務,軍事工作必須另設一個機構來負責。大家公推胡漢民為這個“南方支部”的支部長,汪兆銘為書記,林直勉為會計。南方支部的辦事處,設在香港黃泥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