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檢讨過去 司徒切齒擲鋼筆 瞻望未來 李白咬牙頂石臼
關燈
小
中
大
座興趣很濃,他可以同意向共産黨假求和,但絕對舍不得下野。
&rdquo &ldquo大家知道,這件事情司徒大使做了很多工作,我們也配合行動。
例如今年冬天,我國的報紙竭力放出和平空氣,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報紙都贊成中國恢複&rsquo和談&lsquo,甚至如強烈反共的《生活》雜志,也認為非停止軍事行動不可。
本月内霍夫曼先生以美國經濟合作總署署長身分來華,曾同蔣介石作長時間的密談。
電通社本月六日在倫敦發出消息說:&rsquo霍夫曼的任務就是策動國民黨向中共争取停戰議和,因而從勝利者的人民解放軍手中奪取主動權,給受創的國民黨以喘息的機會。
&lsquo&rdquo &ldquo德國的電通社發表這樣的消息,&rdquo美新聞處負責人說下去道:&ldquo可以說是再明白也沒有了,蔣介石應該知趣。
而且我們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且有過更明朗的暗示。
&rdquo &ldquo我記不起了,&rdquo司徒道:&ldquo哥倫比亞怎麼說?&rdquo &ldquo很強硬的樣子,&rdquo美新聞處負責人道:&ldquo美國報紙一緻指出蔣介石非下台不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這麼說,但他多了一句,暗示蔣介石可以在幕後操縱一切,他說:&rsquo殘酷的事實顯示,共産黨的勝利已接近完成,蔣介石對國家的唯一價值,是他個人的地位在退休中保持對國家的效勞。
&lsquo這句話有使蔣安慰的地方:他可以在幕後活動;但也有使其不高興的地方:他是反對&rsquo退休&lsquo,反對下野的。
&rdquo &ldquo那他将如何?&rdquo有人問。
&ldquo了不起是&rsquo引退&lsquo,&rdquo司徒道:&ldquo這是他的人告訴我的,引退不同于退休,不同于下野,隻是休息的意思,有如在一場激烈的籃球賽中,A隊的主将負傷離場了,人家一望而知他已無法再上戰場,但他自以為還可以卷土重來,&rdquo司徒狠狠地以拳擊桌:&ldquo簡直是自不量力!&rdquo司徒一雙灰白的眼珠滴溜一轉,停在傅泾波的面孔上:&ldquo你來報告一些關于他同李京仁之間的争鬥罷!&rdquo 傅泾波起立道:&ldquo紳士們,今天要我向各位報告他們兩人之間的事情,實在是不愉快的。
這兩個人的明争暗鬥,已經不可收擡了!&rdquo 傅泾波想了想,說道:&ldquo蔣、李交惡不是今日始。
大家都知道,今年五月五日那天,蔣介石、李宗仁舉行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事先本來約好穿大禮服出席。
可是在行禮的時候,蔣介石忽然改穿長泡,李宗仁尴也之極。
他己經沒時時間改裝,隻得改穿軍裝。
于是在禮堂中一個長袍、一個軍裝,非常不調和,有滑稽之感。
&rdquo &ldquo這還不算。
&rdquo傅泾波道:&ldquo而且在典禮進行之中,蔣對李根本不理不睬,好象沒有這個人存在似的;而且在禮成之後,蔣介石就掉頭不顧而去,這件事情給參加觀禮的人印象太深了。
&rdquo &ldquo紳士們,&rdquo司徒接嘴道:&ldquo我們辛辛苦苦把李宗仁捧上了台,但他到前幾天止,一點作用都沒有。
不錯,國民政府的憲法上,副總統并無任何權力,使李宗仁得以根據我們的意思,對中國各方面有所變動;但蔣介石的獨裁體制也未免太厲害了,他控制了黨、政、軍和金融機構,李宗仁恨本無從插手。
他想過很多主意,希望能出去走走,但蔣一次也沒同意。
我們這個可憐的副總統隻有一次到杭州觀潮的機會,其餘時間一直躲在傅厚崗家裡,&rdquo司徒雷登把手中的鋼筆緊緊一握:&ldquo割膽!&rdquo說罷,氣憤憤坐下,一改常态地晃動他那條右腿。
&ldquo李宗仁先生告訴我們,&rdquo傅泾波道:&ldquo蔣介石知道非躲一躲不可了。
問題是怎樣躲法,最主要的是怎樣東山再起?起用吳忠信為總統府秘書長,就是他準備退卻的一個步驟。
&rdquo &ldquo李宗仁說,在蔣介石左右,吳忠信算是同他私交最好的一個。
一九二九年春天,蔣介石要讨伐桂系,吳忠信反對武漢用兵,因此李宗仁對他有好感。
二十年來南京、廣西間對峙成僵局,蔣又派吳忠信出任貴州主席,作為對廣西的維系人。
今年李宗仁決定參加副總統競選,也是請吳忠信在蔣、李之間作橋梁,因此這一次蔣在下台前夕,又把吳忠信找了出來。
&rdquo &ldquo李宗仁又說:吳忠信告訴他蔣任他為總統府秘書長時,他婉謝了。
蔣介石對他說:&rsquo看最近内外情勢,我非走開不可。
你這次擔任秘書長,乃是作為我同德鄰之間的橋梁;一旦德鄰上台,你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lsquo&rdquo &ldquo于是在吳忠信就職後沒幾天,蔣介石就派他同張群、張治中三人,到傅厚崗李家商談,其結果卻使蔣介石萬分不快。
&rdquo 傅泾波喝了口水說下去道:&ldquo他為什麼非常不高興呢?因為吳忠信、張群、張治中同李宗仁經過兩次會談,達成了這麼一個協議: 一、蔣先生為便于政策的轉變,主動下野; 二、李先生依法代行總統職權,宣布和平主張; 三、和談由内閣主持
&rdquo &ldquo大家知道,這件事情司徒大使做了很多工作,我們也配合行動。
例如今年冬天,我國的報紙竭力放出和平空氣,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報紙都贊成中國恢複&rsquo和談&lsquo,甚至如強烈反共的《生活》雜志,也認為非停止軍事行動不可。
本月内霍夫曼先生以美國經濟合作總署署長身分來華,曾同蔣介石作長時間的密談。
電通社本月六日在倫敦發出消息說:&rsquo霍夫曼的任務就是策動國民黨向中共争取停戰議和,因而從勝利者的人民解放軍手中奪取主動權,給受創的國民黨以喘息的機會。
&lsquo&rdquo &ldquo德國的電通社發表這樣的消息,&rdquo美新聞處負責人說下去道:&ldquo可以說是再明白也沒有了,蔣介石應該知趣。
而且我們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且有過更明朗的暗示。
&rdquo &ldquo我記不起了,&rdquo司徒道:&ldquo哥倫比亞怎麼說?&rdquo &ldquo很強硬的樣子,&rdquo美新聞處負責人道:&ldquo美國報紙一緻指出蔣介石非下台不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這麼說,但他多了一句,暗示蔣介石可以在幕後操縱一切,他說:&rsquo殘酷的事實顯示,共産黨的勝利已接近完成,蔣介石對國家的唯一價值,是他個人的地位在退休中保持對國家的效勞。
&lsquo這句話有使蔣安慰的地方:他可以在幕後活動;但也有使其不高興的地方:他是反對&rsquo退休&lsquo,反對下野的。
&rdquo &ldquo那他将如何?&rdquo有人問。
&ldquo了不起是&rsquo引退&lsquo,&rdquo司徒道:&ldquo這是他的人告訴我的,引退不同于退休,不同于下野,隻是休息的意思,有如在一場激烈的籃球賽中,A隊的主将負傷離場了,人家一望而知他已無法再上戰場,但他自以為還可以卷土重來,&rdquo司徒狠狠地以拳擊桌:&ldquo簡直是自不量力!&rdquo司徒一雙灰白的眼珠滴溜一轉,停在傅泾波的面孔上:&ldquo你來報告一些關于他同李京仁之間的争鬥罷!&rdquo 傅泾波起立道:&ldquo紳士們,今天要我向各位報告他們兩人之間的事情,實在是不愉快的。
這兩個人的明争暗鬥,已經不可收擡了!&rdquo 傅泾波想了想,說道:&ldquo蔣、李交惡不是今日始。
大家都知道,今年五月五日那天,蔣介石、李宗仁舉行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事先本來約好穿大禮服出席。
可是在行禮的時候,蔣介石忽然改穿長泡,李宗仁尴也之極。
他己經沒時時間改裝,隻得改穿軍裝。
于是在禮堂中一個長袍、一個軍裝,非常不調和,有滑稽之感。
&rdquo &ldquo這還不算。
&rdquo傅泾波道:&ldquo而且在典禮進行之中,蔣對李根本不理不睬,好象沒有這個人存在似的;而且在禮成之後,蔣介石就掉頭不顧而去,這件事情給參加觀禮的人印象太深了。
&rdquo &ldquo紳士們,&rdquo司徒接嘴道:&ldquo我們辛辛苦苦把李宗仁捧上了台,但他到前幾天止,一點作用都沒有。
不錯,國民政府的憲法上,副總統并無任何權力,使李宗仁得以根據我們的意思,對中國各方面有所變動;但蔣介石的獨裁體制也未免太厲害了,他控制了黨、政、軍和金融機構,李宗仁恨本無從插手。
他想過很多主意,希望能出去走走,但蔣一次也沒同意。
我們這個可憐的副總統隻有一次到杭州觀潮的機會,其餘時間一直躲在傅厚崗家裡,&rdquo司徒雷登把手中的鋼筆緊緊一握:&ldquo割膽!&rdquo說罷,氣憤憤坐下,一改常态地晃動他那條右腿。
&ldquo李宗仁先生告訴我們,&rdquo傅泾波道:&ldquo蔣介石知道非躲一躲不可了。
問題是怎樣躲法,最主要的是怎樣東山再起?起用吳忠信為總統府秘書長,就是他準備退卻的一個步驟。
&rdquo &ldquo李宗仁說,在蔣介石左右,吳忠信算是同他私交最好的一個。
一九二九年春天,蔣介石要讨伐桂系,吳忠信反對武漢用兵,因此李宗仁對他有好感。
二十年來南京、廣西間對峙成僵局,蔣又派吳忠信出任貴州主席,作為對廣西的維系人。
今年李宗仁決定參加副總統競選,也是請吳忠信在蔣、李之間作橋梁,因此這一次蔣在下台前夕,又把吳忠信找了出來。
&rdquo &ldquo李宗仁又說:吳忠信告訴他蔣任他為總統府秘書長時,他婉謝了。
蔣介石對他說:&rsquo看最近内外情勢,我非走開不可。
你這次擔任秘書長,乃是作為我同德鄰之間的橋梁;一旦德鄰上台,你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lsquo&rdquo &ldquo于是在吳忠信就職後沒幾天,蔣介石就派他同張群、張治中三人,到傅厚崗李家商談,其結果卻使蔣介石萬分不快。
&rdquo 傅泾波喝了口水說下去道:&ldquo他為什麼非常不高興呢?因為吳忠信、張群、張治中同李宗仁經過兩次會談,達成了這麼一個協議: 一、蔣先生為便于政策的轉變,主動下野; 二、李先生依法代行總統職權,宣布和平主張; 三、和談由内閣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