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一國三公 李宗仁一籌莫展 一石三鳥 白崇禧神機妙算

關燈
,很頭痛。

    &rdquo &ldquo不必頭痛,&rdquo蔣介石安慰他道:&ldquo你可以先入為主,就說立法院開會決定在廣州舉行,每人可發車馬費三百港币,那些立法委員們,當然不到南京去了。

    &rdquo 孫科大喜,再三緻謝,謝他出了個好主意。

    但第二天電話又到,說李宗仁也不含糊,言明立法院在南京開會,立法委員車馬費每人金元券四十萬元,問蔣介石有沒有什麼花招,可以把李宗仁這一招壓一壓。

     蔣介石沉吟道:&ldquo你放心吧,我自有辦法。

    現在廣州的中央大員多不多啊?&rdquo孫科道:&ldquo我是同吳鐵城,鐘天心,鄭彥棻、陳劍如等幾位一起來的,人數不多。

    于右老還在這裡勸我回南京呢。

    &rdquo &ldquo别理這個大胡子!&rdquo蔣介石道:&ldquo他想回南京,由他去好了!你特别要注意這些人的情形,千萬别讓姓李的拉回南京才好。

    &rdquo &ldquo是是是,&rdquo孫科道:&ldquo那麼看一看風聲再說吧。

    他們最終會叫饒的。

    &rdquo 但事實發展并非象孫科想象的那麼順利。

    李宗仁的活動比他強,特别是在人心思和的情形下,立法委員慢慢地傾向南京。

    南京反而沒有先前那麼緊張,人們對中共過江這件大事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緻緩和下來了。

    李宗仁的私人代表甘介侯仆仆京滬道上。

    一忽兒與章士钊,顔惠慶,江庸,陳光甫,冷禦秋等人茶叙,一忽兒又出現在黃埔系統的大員之前,諸如此類,差不多法定人數即将夠數,孫科等人大急,趕緊派人到京滬一帶活動;李宗仁也不含糊,忙派代表南下勸孫回去,孫科的答複天真極了,他說:&ldquo我姆媽要我到澳門去呢!你們卻要我回南京。

    &rdquo直把坐在他身邊的副院長吳鐵城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于右任在穗本想勸孫科回去,他老先生也認為這局勢如朝&ldquo備戰&rdquo方向發展,國民黨一家一當非完不可,李宗仁&ldquo雖非同類&rdquo,但他至少表面上在做&ldquo和&rdquo的工作,于右任于是決定勸孫顧全大局,不如歸&ldquo甯&rdquo(南京簡稱),不料反給孫科挽留了好幾天,這位老先生在廣州一哭再哭,在黃花崗前黯然流淚時,卻被新聞記者們發現,跟上一問,老先生立刻放聲大哭,老淚如雨,記者們個個無法下場,為他幹着急,生怕他年老體衰,支持不住。

    于是向他多方勸慰,找個地方喝茶休息。

    于右任歎道:&ldquo沒料到我這把老骨頭會碰到這種日子。

    前些時聽說陳立夫在廣州大哭,我不表同情,他哭活該!又聽說谷正綱也在這裡大哭,我也不能同情,他哭活該!又聽說戴季陶在吞聲飲泣,我也不能同情,他哭活該!可是今天我也哭了,不過我的眼淚是幹淨的。

    &rdquo說罷長歎。

    半晌,索紙要墨,當着記者們龍飛鳳舞,寫下一首詩題目是:&ldquo登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台遠望有感: 黃花崗前草連綿,白首于郎拜墓前;四十年來如一夢,憑欄獨立更凄然。

     至此方知稼牆難,每思開國一慚顔;人豪寂寂餘荒冢,喚得英靈往活還。

     寫畢擲筆大哭,第二天獨個兒南京去了。

     蔣介石綜合各方消息,認為此事不妙,連忙給陳立夫一個電話,有所安排。

     原來陳立夫在那當兒奔波甯、滬、穗等地專為蔣介石擔任&rdquo特種工作&ldquo,如今甯、粵之争慘烈,眼見孫科既動搖不定,又戀棧政院,情形危殆,該由他出馬了。

    于是蔣介石電話中如此這般&rdquo附耳過來&ldquo,陳立夫馬上自滬飛穗。

    下得飛機,開門見山對孫科道:&rdquo奉總裁之命到廣州來,希望有助于政院。

    現在隻有一句話:留在廣州好了,總裁支持到底!&ldquo孫科大喜。

    于是膽子更壯,甯穗分裂之局也将形成。

    李宗仁派決定在南京召開立法院會議,立法院秘書長陳克文正式宣布了開會日期。

    李宗仁派俨然勝利在握,準備推翻孫科内閣。

    而孫科也有恃無恐,嘻嘻哈哈決定硬頂,反正推翻孫科就是推翻蔣介石,而默察形勢,李能把蔣推翻才怪。

    張群見狀&rdquo不雅&ldquo,出馬去穗調解;吳鐵城也傷腦筋,出馬去甯商量。

    這樣走馬燈似的轉來轉去,問題果然轉緩幾分。

    蔣介石對孫科這張牌透了口氣,李宗仁對他的内閣也稍感放心。

    可還在混持狀态,而立法院之會眼看就到。

    南京方面大為焦急。

    桂系群臣籌策通宵,到底想出了一記殺手锏:隻見李宗仁率領甘介侯、程思遠,邱昌渭等人,在二月二十日那天一早,乘坐軍用運輸機,殺奔廣州去也。

     那邊廂孫科等人倒也大吃一驚,不知此番吉兇如何,也隻得硬着頭皮去接。

    李宗仁雙腳落地,使勁握手。

    接着發表聲明。

    這個聲明也确乎難以措辭,說什麼&rdquo斥責企圖不理會人民和平願望的一切黨派&ldquo。

    新聞記者一擁而上,東問西問。

    李宗仁隻是搖頭,對一切提問概不回答。

    他匆匆忙忙進了辦公室,召開了一連串緊急會議。

     蔣介石聞訊大急,忙叫在穗人員詳細報告李宗仁所為何來?所作何事?廣州、漢口之間電波忙碌,徹夜不斷。

     有的報告說:&rdquo李某此行志在彌縫裂痕,拉孫返京。

    他今日除聲明外,拒絕發表談話。

    明日将舉行黨政軍聯席紀念周,向文武百官訓話,并将去湘、桂晤程潛、黃旭初。

    &ldquo 有的來電說:&rdquo外間傳言孫将去職,而李的軍事助手白崇禧、何應欽未随南來,頗堪注意。

    白坐守南京,何仆仆來京滬,活動甚烈。

    張發奎、鄧龍光等曾訪李長談,内容不詳。

    &ldquo 有的回報說:&rdquo如果李勸孫回京之舉失敗,則李将于短期内返京後改組内閣,驅出孫科。

    立法院既已決定在京開會,李之改組内閣已有憲法上的根據及政治上的後盾。

    京、穗之間的問題已使李宗仁在毛澤東面前感到萬分尴尬。

    而下星期,邵力子将在平晤見中共方面大員進行初步和平談判,因此李之行動顯然在于擺脫其狼狽地位&hellip&hellip&ldquo 蔣介石大急。

     蔣介石催報中共看法。

    來自北平的報告說:&rdquo中共否認在香港有和平談判事實,也否認香港有南方局。

    對李宗仁廣州之行,北平有評論說:李宗仁這種奔跑表示了國民黨反動政府裡,死硬派的主戰叫嚣,實際上已經沒有市場,連薛嶽之類都在幹吼,要反對蔣介石的獨裁&hellip&hellip&ldquo &rdquo北平的評論還說,黨棍和特工已經失卻控制,如因循時日,再不&rsquo團結黨内力量&lsquo和&r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