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

關燈
誰何則陽城痛哭,施之何地?杜甫憂時,救房琯斯已,雖以古賢處之,惟狼狽出關而已,展布心腸,此其時乎?其以海西人獻疏,爲聽渾囑,而用翼弼假製者,尤甚無謂。

    李珥躬行之實,尤著於海西人之觀感者,或有投戈而學道者,愼終追遠之家,不勝其衆,成章達理之士,不下於文獻舊徒。

    喪師三霜,追慕不已,至於立祠象賢,而幷享其師之所尊慕者。

    其聞誣善有章,射師有人,則其忠肝義膽,固有不約而同憤者,必欲逕渡洛河,直籲天閽耳,豈待左迂坡東,〈成渾之家。

    〉右廻江濆,〈宋翼弼之家。

    〉聽人囑,而藉人手哉?況歷變履險之餘,洛俗尤薄,昔之矩步者,多有更名他師,以圖進取者。

    渾之西還,杜門卻掃,淡無營爲,幷厥考鄕賢之祠,垂立而中止,其視汝立盜名殖利,廣役僧徒,創起三處書院,強誘湖界之士,期使背珥,而從我者,不啻龍豬之別。

    而潑也,自多附己,其以乘馹迂回,必見徐仁元於扶餘,極意陷害忠良者,目之爲賢,而不知其非。

    乃若吳健憂國之士,則一枉見妹,是亦人情,而必論枉馹之罪,國家綱紀,一何前後不同耶?此輩之說曰:「論人得失,是亦格物窮理之一端。

    」嗚呼!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

    此輩則素無積講實踐之力,而徒仰人鼻息,以毀躬行君子,至以三軍、萬姓之所同賢者,仰蔽天日,而無所忌憚。

    其以詖淫邪遁之辭,馳騖一世,以空人國,而不緻亂亡者,自古無之。

    昔人有論:「王弼、何晏之罪,甚於桀、紂。

    」以其迷衆,而貽患乎歷代也。

    臣亦以爲,許〈篈〉、鄭〈汝立。

    〉、徐〈仁元。

    〉、尹〈起莘。

    〉之簧鼓一國,反道欺明之罪,甚於王何也。

    不早絶之,臣竊懼一葉褊小之國,壞於此輩之手,而君親大義,人莫有倡之也。

    臣於斯世,所師事者三人,李之菡、成渾、李珥也。

    三人學問所就,雖若不同,其淸心寡欲、至行範世則同,臣嘗欲彷彿其萬一,而不得。

    及荷提督之任,不諒孱才拙見,欲以是三人之敎臣者,遍諭良士,而許、鄭、徐、尹之說,盛行於江湖之間,損賢者之志,而益不肖之過者爲無窮。

    今聞,臣是珥、渾之徒,達官則或欲割席。

    而挾書者,類多叛走,至有詬罵無狀之言,四面而起。

    緣臣無狀,辱及師友,臣實反顧慙恧,而竊爲聖主痛惜也。

    古之明王,好善而忘勢,兼盡君師之道,尙德尊賢,以建民極,使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不使讒言邪說,間於其間,故先輩奮庸,後輩繼作。

    股肱不乏,百職惟熙、緻治當年,垂裕無窮。

    殿下之典學修身,慕道求賢,以圖民康者,二十年於此矣。

    才不借於異代,又有臣前所稱數君子者,承昔人餘風,賴祖宗休澤,懋有實德。

    老而逝者,雖不及緻,幸而存者,亦旣畢至。

    若自頃歲,任賢勿貳,君臣相誓,勉由周行,克己治人,實用其力,則一年工夫,必益於一年,聖德之升,今可以如日中天矣。

    風行草上,寧有不偃之物?庶見反側之徒,亦旣革面爲善,賢賢長長之心,油然自出矣。

    乃有日宣三、六德之人,分布內外,血誠匡庇。

    上有道揆;下有法守,則敎可以明,政可以平,徭可以輕,刑可以淸,化可以成,年可以登,民可以寧矣。

    豈至如今,含糊偏黨,泯泯棼棼,前有讒賊而不省;後有奸盜而不察,民愁兵怨,天怒災興,久旱早霜,焦禾殺菽,地震風雹,人畜俱傷,年荒而猶責重稅;歲飢而不息橫徭,扶老攜幼,散丐四方者,擧將爲凍餒之殍哉。

    不惟是也,民風俗習,日歸薄惡,爭恨小故,殺人如麻,子而殺父者有之;妻而殺夫者有之;民而謀主者有之。

    三綱之中,僅僅不絶者,惟君臣大分,而猜賢罔上,人不爲非,再命求言,寂無諫聲,季氏家政,莫敢明指,則君臣之分,亦幾乎絶也。

    臣嘗仰屋興歎,竊思其故,諒由殿下有爲之志,觸事易懈,緝熙之學,未能純一如文王,宗孟邪說,鉗了一世人口,仗馬之戒日至,而道州之鑑不遠,人懷疑貳,莫敢發言也。

    靡靡悠悠,又積數年,則臣竊懼殿下國事,無復可爲也。

    嗚呼!道不遠求,政當率初。

    伊尹告于太甲曰:「君罔以辯言,亂舊政。

    」宋仁宗,誤信賈昌朝陰主王拱辰之說,出杜衍,罷範、富,韓琦、歐陽脩之疏,亦不念聽,朝政不淸者十年,歲惡民流,邊警屢作。

    辯言亂政之害,斯可驗矣。

    然猶罷黜群賢,宣力於外,不至邈然廢棄,故所往政擧,民不捐瘠,至於晩政,疊用富、韓然後,宇內寧謐者七年,是皆初政所用應時之賢也。

    中若不廢,則宋室豈至於不競哉?臣竊仰惟,殿下不殺之威,庶幾乎仁宗;禮貌賢士,亦近於仁宗,隻爲東土人物,不及宋朝十分之一,又以些少遺才,悉廢乎溝壑,則八道窮民,何以蒙澤?他日夢蔔之選,亦何由副民之望乎?李之菡有言曰:「東民幸有生理。

    主上好生,相淳淸白,阿大夫求譽之賂,不敢到京師,仕途之淸,是蓋民蘇之日也。

    」及乎浮議崢嶸,台纏屢搖,之菡又歎曰:「東國藎臣,隻有樸淳,而亦不使安於朝廷,淳若去國,則朝廷危矣。

    」至于今日,其言大驗。

    或以奪人臧獲,病其晩節,是則決無之事也。

    當淳兵判之日,曹人有負贖木投門者,其數甚多。

    淳問其由,人曰:「軍士贖木,例分于司員之宅也。

    」淳卽呵,使去之。

    厥後李珥爲判書,言同僚曰:「國家深憂,戰士衣寒。

    司贍之木,亦旣畢輸,而猶多未頒處,若此曹中所分之木,合輸于此邊,則可衣一鎭寒卒。

    」同僚敬而從之。

    曹人稱之曰:「樸相、李相不取則一揆」雲,是,淳不迂而珥不迂處也。

    臣又見,珥在海西,摭取西山《政經》中,守令當爲之規,與其方伯李海壽,講而試之。

    及爲大憲之日,因《政經》爲戒書,酌古通今,使可易行,分曉于八道牧守中有志者,粘壁觀之,最有所益,是又珥之不迂處也。

    今也,其人雖亡,其友尙存,八道帥守,均有西山之責者也。

    若令其友之可擧其政者,試曉于一道,次及他方,使遠近令尹,俱有惻怛愛民之心,幷取鄭澈兩道均田之規,命行于八道,則涸轍噞喁者,庶幾一日小蘇矣。

     ○然所以緻此之本,惟在於聖主之身,聖主亦宜自謀所以淸化源、革流弊者,日乾夕惕,仰體天行之健,察倫明物,俯思人道之近。

    深惟」股肱惟人「之訓,兼懷」日月愈邁「之憂。

    務得良臣,窹寐求之,昔者所進,今不俾遁藏,擧爾所知,引爾所不知,忠厚直諒之士,次第收召,期與訏謨定命,遠猷辰告,翕受敷施,行著習察,則誠身之敎,自刑於外,八荒四闥,惟吾所令矣。

    子夏曰:」舜擧皐陶,不仁者遠;湯擧伊尹,不仁者遠。

    「蓋人皆化而爲仁,不見有不仁之迹也。

    《書傳》有之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

    「君子在位,而天降咎,民不保者,未之有也。

    第此所雲,實係殿下家事,而宰相之責,臣不敢索言矣,請言臣職之當爲也。

    臣聞,拱把桐梓,在乎早培;靑雲佳士,起于草廬。

    本養人材,乃是他日之棟樑,而所以養之之具,有四不備。

    一曰、敎導之非人也。

    臣伏見,廣文注擬之事,銓曹不能盡察,一付書吏之手,視其地膏瘠,爲賂物多少。

    及到其任,惟事哺啜,不知勸講之爲何事,此窮生之所以被剝,而士風之所以不美也。

    李珥爲政曹,申擧鄕選之規,俾擧有學行者。

    諸道固不可多得矣,湖南爲人材府庫,兼有親承先進之敎者,不無一行可取;一經可誨者。

    臣在鄭澈幕下,相與盡心推訪,凡得五十餘人。

    意謂,以此分敎湖南,則雖未盡善,似無曠校。

    而後聞諸道之選,頗多後至。

    雖間有冒屬者,視前日付吏之手,則多有得人處。

    中有樸濟爲人,與鄭澈相厚,好言人過,密囑臺官,幷廢諸道公選。

    自是之後,許多敎人之官,還復賂吏之規,目今赴任者,鮮有不謁於銓吏,而不由乎請托者。

    若此而望其士氣之振奮,不亦左乎?謂,宜還選文行俱備者,隨缺補之,文士南行中,罷散而窮居,知書識理者,優其俸廩而付批,則廣文之任,人必加敬,而學徒矜奮矣。

    中朝書院,各有山長,以敎後生。

    兩南則多有書院,因俗開導之無妨,而不悅者,多欲毀之。

    一邑僧寺,或以十數而不論,至於吾儒講道之所,不幸僅有,而至欲廢之,已有朱子之歎矣。

    臣之所管,公州有孔巖精舍;舒川有鳴谷精舍。

    孔巖則有良人徐起,曾學於李仲彪,學博而行全,傍近受學者,或中生、進,多有易敎之士。

    而鳴谷則別無主張之師,頃歲臣嘗一過,多見其開爽可敎者,而今此遍講,一無大進益者。

    臣意以爲,宋翼弼及其不死於溝壑、水賊,納臣資級,以與安氏,贖其身、貰其罪,使道人、漁子,遍招于邦域,倘其至也則以爲鳴谷山長,因其才而敎導,則厥有成效,必勝於愚臣十年提督矣。

    二曰、激勵之無方也。

    臣竊聞,東漢之朝,表著嚴光之節,故聞風興起者,有黃憲、郭泰,躬修樂善,激昻後進,名流代作。

    朝廷專擅者,或萌簒逆之心,而草野危言,金石其剛,故雖以曹操之朶頤,而必殺孔融,猶畏餘論,令其子代漢,而身托於周文。

    我朝祖宗以來,嘉奬吉再、追爵鄭夢周。

    曁乎聖朝,特謚金〈宏弼。

    〉、鄭〈汝昌。

    〉、趙〈光祖。

    〉、李〈彥迪〉,其於徐敬德、曺植、成運、樸薰,莫不緻祭,所以激勵儒林者至矣。

    獨於李之菡高世之行,未有所及,僻縣蒙士,何以奬進?之菡爲人,天質奇偉,孝友絶倫,聞兄之蕃病在洛中,步自保寧,不憚其勞,謂兄有師道,服其喪三年。

    樂善好義,出於天性,聞有一行者,則輕千裡而見之,安命世之死,追悼平生。

    曺植隱淪,神交篤好;成渾、李珥,最所敬重;鄭澈剛直,雅言稱之。

    尤好奬誨後生,李山甫之孝友忠信;樸春茂之恬靜有守,俱有所自。

    至如徐起下賤之人,貧不力學,不愛其財,資以成就。

    晩應徵辟,出宰二縣,薄奉厚下,祛弊賑窮,皆立宏遠之規。

    束姦禦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