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
關燈
小
中
大
(壬午)十五年大明萬曆十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庚申,以李珥爲吏曹判書。
珥再辭,不許,三辭啓曰:「古人有言:『欲法堯、舜,當法祖宗。
』今日之政,不擧治,不成者,良由祖宗良法、美意,久廢不行,而近日謬規、弊習,反如成憲故也。
祖宗朝重銓衡之長,必極一時之選。
或以三公領之;或以重臣兼之,豈如今日之取次充位者哉?昔之居是任者,以國政世道爲己任,鑑別極其明;掄選極其公,主張一時淸論,而郞官隻補其所不逮而已。
今則館閣淸選,一委之郞僚,隻以注擬微末之職爲己任,而亦復瞻前顧後,以請托高下爲輕重。
就其中,公私相半者,則時論稱善,故淸議在於郞僚,而不在於長官。
由是,冠屨倒置,不成紀綱焉。
昔者該官,各執其職,正事格王,恩命雖出於上,而不合公論,則必覆逆不已,不以阿縱爲敬。
今則以爲該曹,隻當奉行文書,如有錫爵之命,則不問臧否,而惟上命是從,眞所謂三旨宰相也。
吏曹有考功之司,故昔之爲考功者,檢察百僚,有不稱其職者,隨現汰去,故百僚奉職,莫取怠忽。
今則銓曹隻掌除授,而其於考功,不知爲何事。
用是,百司解弛,庶績皆敗,此等痼弊,以臣才望,其能革而反正乎?況臣天賦踈戇,素不諳人情、物態。
而欲以孤根弱植,自奮於群譏衆笑之中,效愚售忠,則將必左右掣肘,決無所補益矣。
如欲隨行逐隊,則亦將上負國恩;下負所學,百爾思之,決難供職,請辭。
」答曰:「卿實可合,勿爲固辭。
」珥欲革舊弊,淸仕路,簡賢士以充臺憲;擇學行以爲師儒;擧廉恥以勵名節;薦吏才以試臨民,重監司之選;嚴守令之薦,皆啓請施行,上亦許之。
而以淸選委郞僚之語,爲時論所非,議以爲:「珥欲擅權之計。
」故卒無一事如意,郞官專柄益甚,未幾珥以病辭遞。
○遼東郡民,來設險坪,打碎禁耕碑石,差通事,咨都司科斷,復竪禁碑。
○遼東金州衛人趙元祿等、福建人陳原敬、東洋人莫生哥、西洋人馬裡伊,自海船漂到本國,順付進賀使鄭琢,奏聞皇朝。
夏四月 4月1日 ○朔戊子,大提學李珥進《學校模範》。
先是,珥侍經筵,言及士習偸薄,師道廢弛之弊,上曰:「擇師養士之規,卿作事目以進。
」乃以擇師養士爲題目,又作《學校模範》十二條,以補學令未備者,與三公會議,商定以進。
上敎曰:「觀此書啓,用意甚勤。
從當擧行,未爲不可矣。
」其後攻珥者謂:「珥爲此議,欲以門徒居泮,專據上下權柄」雲。
○禮曹參判金繼輝卒。
繼輝天資英偉,處心樂易,不規規於細行曲謹,而先立其大者,故雖無踐履功夫,所見超邁,暗合道理。
聰明強記,通練典故,明於知人,敏於政事,有經濟之才。
一時名賢,皆自以爲不及,當世稱爲公輔之器。
居家淸約,通顯三十年,門庭如布衣時。
自少以文名緻身,當權奸之世,未嘗少屈,廢斥者十數年。
上之初政,首被登擢,論議激揚,朝廷推重,上亦眷注異常。
適會士論攜貳,又不肯俯仰苟合,不得復入臺館,國論惜之。
至是,以特進官,入侍晝講,猝中風,舁歸家,因不起。
上嗟悼不已,別賜棺槨以葬。
繼輝雖被斥以黨目,然其淸儉寬厚之德,爲衆所服,雖小人,不敢深怒而醜詆。
至於博覽強記,聰察如神,則推爲國朝第一人,無間言。
子長生,繼以儒學,顯於世。
○以應敎李元翼陞爲同副承旨。
○以禹伏龍爲內贍直長。
伏龍以薦補參奉,李珥薦其踐履篤實、學行著聞,請依鄭逑例,陞六品職,上隻許陞敍,故有除。
○命李珥,製進《金時習傳》。
六月 6月1日 ○朔丁亥,直提學金宇顒,請倣《春秋》之義,爲神德王後立別廟祀之,不許。
時,合啓神德請復之論,久不允從。
宇顒上疏,始發別廟之議。
於是,三司紛然引避以立異,尤宇顒。
上曰:「經年論列,反起自中之訟,予竊哂之。
」其議遂寢,合啓亦停。
○上臨經筵,謂大提學李珥曰:「予欲講《綱目》,卿可預選才臣,俾專講讀,以備顧問。
」珥以奉敎李恒福、正字李德馨、檢閱吳億齡、修撰李廷立、奉敎李嶸應選,上各賜內府秘藏《綱目》,又命五臣,除吏文、漢語、試射等諸隷習,俾專文事。
未幾,嶸以痘疫歿,上問知其有子,仍以所賜《綱目》賜其子,鄭昌衍代其選。
嶸幼有逸才至行,從事李珥、成渾,二
珥再辭,不許,三辭啓曰:「古人有言:『欲法堯、舜,當法祖宗。
』今日之政,不擧治,不成者,良由祖宗良法、美意,久廢不行,而近日謬規、弊習,反如成憲故也。
祖宗朝重銓衡之長,必極一時之選。
或以三公領之;或以重臣兼之,豈如今日之取次充位者哉?昔之居是任者,以國政世道爲己任,鑑別極其明;掄選極其公,主張一時淸論,而郞官隻補其所不逮而已。
今則館閣淸選,一委之郞僚,隻以注擬微末之職爲己任,而亦復瞻前顧後,以請托高下爲輕重。
就其中,公私相半者,則時論稱善,故淸議在於郞僚,而不在於長官。
由是,冠屨倒置,不成紀綱焉。
昔者該官,各執其職,正事格王,恩命雖出於上,而不合公論,則必覆逆不已,不以阿縱爲敬。
今則以爲該曹,隻當奉行文書,如有錫爵之命,則不問臧否,而惟上命是從,眞所謂三旨宰相也。
吏曹有考功之司,故昔之爲考功者,檢察百僚,有不稱其職者,隨現汰去,故百僚奉職,莫取怠忽。
今則銓曹隻掌除授,而其於考功,不知爲何事。
用是,百司解弛,庶績皆敗,此等痼弊,以臣才望,其能革而反正乎?況臣天賦踈戇,素不諳人情、物態。
而欲以孤根弱植,自奮於群譏衆笑之中,效愚售忠,則將必左右掣肘,決無所補益矣。
如欲隨行逐隊,則亦將上負國恩;下負所學,百爾思之,決難供職,請辭。
」答曰:「卿實可合,勿爲固辭。
」珥欲革舊弊,淸仕路,簡賢士以充臺憲;擇學行以爲師儒;擧廉恥以勵名節;薦吏才以試臨民,重監司之選;嚴守令之薦,皆啓請施行,上亦許之。
而以淸選委郞僚之語,爲時論所非,議以爲:「珥欲擅權之計。
」故卒無一事如意,郞官專柄益甚,未幾珥以病辭遞。
○遼東郡民,來設險坪,打碎禁耕碑石,差通事,咨都司科斷,復竪禁碑。
○遼東金州衛人趙元祿等、福建人陳原敬、東洋人莫生哥、西洋人馬裡伊,自海船漂到本國,順付進賀使鄭琢,奏聞皇朝。
夏四月 4月1日 ○朔戊子,大提學李珥進《學校模範》。
先是,珥侍經筵,言及士習偸薄,師道廢弛之弊,上曰:「擇師養士之規,卿作事目以進。
」乃以擇師養士爲題目,又作《學校模範》十二條,以補學令未備者,與三公會議,商定以進。
上敎曰:「觀此書啓,用意甚勤。
從當擧行,未爲不可矣。
」其後攻珥者謂:「珥爲此議,欲以門徒居泮,專據上下權柄」雲。
○禮曹參判金繼輝卒。
繼輝天資英偉,處心樂易,不規規於細行曲謹,而先立其大者,故雖無踐履功夫,所見超邁,暗合道理。
聰明強記,通練典故,明於知人,敏於政事,有經濟之才。
一時名賢,皆自以爲不及,當世稱爲公輔之器。
居家淸約,通顯三十年,門庭如布衣時。
自少以文名緻身,當權奸之世,未嘗少屈,廢斥者十數年。
上之初政,首被登擢,論議激揚,朝廷推重,上亦眷注異常。
適會士論攜貳,又不肯俯仰苟合,不得復入臺館,國論惜之。
至是,以特進官,入侍晝講,猝中風,舁歸家,因不起。
上嗟悼不已,別賜棺槨以葬。
繼輝雖被斥以黨目,然其淸儉寬厚之德,爲衆所服,雖小人,不敢深怒而醜詆。
至於博覽強記,聰察如神,則推爲國朝第一人,無間言。
子長生,繼以儒學,顯於世。
○以應敎李元翼陞爲同副承旨。
○以禹伏龍爲內贍直長。
伏龍以薦補參奉,李珥薦其踐履篤實、學行著聞,請依鄭逑例,陞六品職,上隻許陞敍,故有除。
○命李珥,製進《金時習傳》。
六月 6月1日 ○朔丁亥,直提學金宇顒,請倣《春秋》之義,爲神德王後立別廟祀之,不許。
時,合啓神德請復之論,久不允從。
宇顒上疏,始發別廟之議。
於是,三司紛然引避以立異,尤宇顒。
上曰:「經年論列,反起自中之訟,予竊哂之。
」其議遂寢,合啓亦停。
○上臨經筵,謂大提學李珥曰:「予欲講《綱目》,卿可預選才臣,俾專講讀,以備顧問。
」珥以奉敎李恒福、正字李德馨、檢閱吳億齡、修撰李廷立、奉敎李嶸應選,上各賜內府秘藏《綱目》,又命五臣,除吏文、漢語、試射等諸隷習,俾專文事。
未幾,嶸以痘疫歿,上問知其有子,仍以所賜《綱目》賜其子,鄭昌衍代其選。
嶸幼有逸才至行,從事李珥、成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