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馱童登山曆奇險
關燈
小
中
大
問,便毫不遲疑的答道:“我希望将來作一個大俠客,能在江湖上打抱不平鋤奸扶弱,所以我要學拳,還要學像你老一樣的會飛的輕功。
” 老人兩掌一拍,稱贊道:“好小子有志氣,我老人家一定成全你,不過你願意拜我為師?願意住在這裡,能吃得苦嗎?” 老人每問一句,羅天賜都點點頭,最後肯定的表示:“隻要你老肯教,我什麼苦都不怕吃的。
” 說著,站起來便要跪下拜師,卻見老人右手輕擡,羅天賜頓覺身前樹起座無形鋼牆,将他阻住! 他詫異的望著老人,隻聽那老人微微一歎,道:“你先坐下,聽我講一個故事,聽完了若是你不覺得害怕,我便收你為徒,否則……我就送你出去算了!” 羅天賜依言坐下,卻已先道:“你老講吧!我絕不會怕的!” 老人深深的望他一眼,方才緩緩的說出他的故事。
有一家夫婦,生了個連體怪嬰! 那差不多是一百年前! 那怪嬰按說本該是一對雙胞胎兒,但不知怎的,竟在母體裡長在一起。
生下之後,那對夫妻,一見這怪嬰兩手兩足,卻多了一個腦袋,不由大大驚慌,以為幽靈鬼神作祟,怪物臨凡,不敢養育,進夜便将胎兒,用布一裹丢在荒郊野外! 怪嬰兒不知己身有異,生下來尚還活著,“哇哇”的啼個不住,可巧有一位異人路過,聽得哭聲,觸動了恻隐之心,進前一看,怪嬰雖異于常,體質亦弱,但身體器官,尚還正常。
于是那異人便将怪嬰攜回居處,親自扶養,并且費盡心力,采撷靈草珍藥,滋補怪嬰的先天不足。
倏忽十年,怪嬰年已十歲,異人因見他雙頭均各具思想神經,各握有一手一足,便替那右半邊取名戚右,左半邊取名戚左。
戚與棄同音,取之為姓,表示他受棄于父母世人之意。
戚右、戚左,不但性情各别,像貌更是大異。
那戚右溫順和平,凡事皆能三思,長像亦頗俊美,若不受戚左連累,真可稱得上“美男”二字! 戚左卻正與戚右相反,性如烈火,暴燥兇殘,面目其紅如火,凹眼凸額,蒜鼻海口,再配上一付天生的沙啞嗓子,便無戚右同具一身,亦足吓死那膽小的人! 那異人見他這一身雙首,兩般性格,突發奇想,打十歲起,便教授他兩種完全不同的武功。
戚右學的内家“天羅神功”,戚左所學,則是外家的“天雷神功”。
這兩種神功,性質互異,“天羅神功”以調息養氣入手,漸及拳掌,練成之後,氣凝如鋼,展之可彌六合,納之可藏莽子,端的神妙無方! 而“天雷神功”,卻完全相反,完全是走剛猛一路,從打熬力氣,鍛煉筋骨入門,次之方是運氣! 練成時掌發如同展雷,動聲吓人,響如霹雷一般,端的是神力威猛無俦! 這一著果然是投其所好,戚右、戚左同練分習,恍眼十年過去,兩功均各大成! 于是那異人另授雜學,除名家劍掌兵刃與輕功之外,倘涉及文字之學。
戚右、戚左性情既異,文事上亦各有偏。
戚右機敏,詩詞歌賦無不涉獵,而戚左則認為風花雪月,無病呻吟,非為男兒本色,故此他僅喜豪邁悲壯之詩,亦僅讀雄才大略之文! 因之,這兩顆腦袋,雖長在一個身子之上,卻具有二種極不相同的思想! 又十年後,異人仙逝西去,這戚右、戚左,失去管束與制裁的中間力量,時常發生沖突! 戚右生性澹泊,有自知之明,他深知二人連體并生,大異世人,故不願驚世駭俗,步入塵世。
但戚左未遭波折,自認為已具超凡入聖的身手,正該入世,作一番轟動事業,讓世人認識認識,自己雖生像大異,卻亦有較人大優的異樣技能。
讓世人也了解,他們蜼生為連體共存,卻并非無用的怪物,讓天下父母澈悟,其嬰兒或不正常,卻也不該将子抛棄,令多少無辜之子,再慘蹈他們的覆轍! 因此,他大大反對戚右隐遁的主張,決心非出山不可。
戚右控制著右半邊一臂一腿,若是不肯同意,戚左雖具有萬丈雄心,可也連半步也挪不動,但,戚右他一者心慈,受不住戚左的乞求,怨恨與叫罵,再者也更受不了戚左憤欲以刀分身的要脅,明知此去必無好果,最終仍然是同意入世。
果然入世之後,多數人一見他一身雙首,頓時以為遇著鬼魔,不容解說,便即吓暈過去。
少數的武林健者,功高膽壯,雖然不緻于當場暈絕,但卻也吓得面無人色,出聲叱罵,進而不容分說,便各以兵戎相見! 戚右、戚左,身具兩種蓋世武學,當然不懼,但初見這些人一味蠻打,尚還退讓,到後來惹起真火,出手還擊頓時将來人斃在掌下。
這一來消息傳出,不多天江湖中以誤傳誤,立将他形容成慘酷無性的可怕惡魔! 此後,隻要他一顯身,便即是以命相搏的仇殺場面,也均是謝謝停手,三不管兵刃暗器,群齊集向戚右、戚左二人一身! 戚左本來就性烈如火,那受得了這種誤解與刺激,三讓五退,見衆人不識進退,頓時勃然變色,痛下殺手。
戚右雖則心慈,不忍多傷人命,但到時迫于無奈,卻也不能拒絕與戚左合作,防偉著自身安全。
這一來,他雖是不肯直接傷人,縱橫之間,卻也勸不住戚左,不下辣手! 故而,非等到戚左煞氣泯滅,有了退意之時,便是想走,都走不成! 如此經過兩次,戚右大為痛心,但戚左卻正相反,認為世人這般不講事理,仇視自己,不由得痛恨之極,而更加偏激起來。
他不但不聽戚右之勸,歸隐深山,反決心深入人世,殺盡那白眼的人。
戚右苦勸不住,無奈下隻好委屈自己,自願将腦袋隐入布袋,讓戚左獨自顯形,不過附帶的與他相約,凡有糾紛,戚右絕不出手,但若是戚左對付不下,則戚右出手解決之後,戚左便得聽從他歸隐深山之中。
但戚左生像難看可怕,身材又瘦又長,聲音沙啞,刺耳驚心,再加上腦袋老是歪在一邊,另一邊抗著西瓜也似得布袋,走入市中,便無人橫加劫殺,也仍然會引起一般頑童劣徒的無情譏笑。
戚左本性燥,這情形那受得了,動辄發怒,怒則舉手便傷人命,這一來,不由又引起了許多麻煩。
好在他功力卓絕,雖有麻煩,卻仍然不足為困,傷了人一走了之,倒是輕而易舉。
但漸漸的,兇名應路而走,江湖上頓時哄傳起“血面歪魔,該殺無赦”的童謠來。
武林中所謂俠義之徒,不明其中曲折,抱打不平,起初是獨個尋找“血面歪魔”,邀鬥郊野,為世除害,到後來一個不行上來兩個,兩人不中聯成三,一幫幫一波波成群而上,迄至最後,俠義道竟然誤名傳來,又來個群起而擊! 這時戚左遊曆江湖已曆兩載,所經之處,雖則都沾上血腥,交不著朋友,卻也懂得了若幹武林規則。
他接獲邀柬,勃然動怒,頓時一口答應,就是年重九之日,登臨九華山巅,與群俠一決雌雄。
這一次,由于年來戚左,傷人過多,震動天下群雄,誓欲鏟除此獠,故而出動了全體精英,除當世各派掌門外,連輕不履世的各門長老,亦去了不少。
重九日雙方對面,戚左一見對方依仗人多勢衆,将他包圍中央,喝令引頭就戮,不由得兇性大發。
左掌一揚,施開天雷掌法一刹時狂焰漫天,沙飛石走,雷聲大作,眨眼間便已連傷三人。
群俠本存成見,那時一見他如此兇慘,紛紛大怒,一個個亮出兵刃,齊攻而上。
戚右隐在布袋裡,看不見外面情景,但憑耳朵聰靈,卻能聽得見衆人叱吒喝罵,兵刃出鞘,劈風被全襲至之聲。
戚右心中恻然,不欲多造殺孽,他僅以右腿右足,配合戚左,施展開絕世輕功,馳騁縱橫于人叢之間,卻不動用自己的右手。
但對手全是江湖上頂尖高手,各有絕藝專長,對敵經驗,至為豐富,不多時察出弱點,見戚左他右手不動,以為是已然殘廢,不但專門招呼右方,更見他掌方剛猛無俦,不敢輕攫其鋒,立援用車輪遊鬥之法,蓄意先行圈住,待他真力耗損無多之時,再下殺手除他! 戚左性燥易暴,“天雷神功”雖則威力緻大,但此種純走剛猛路子的硬打硬劈,确果是最耗真力。
轉眼數十合過去,他一連劈劈打打,見衆東進西退,不與硬接,竟未傷得一人,不由得暴跳如雷,潑口大罵“衆人無種”,而有些心浮氣燥,後力不繼起來! 衆人見狀,呼嘯而上,一時間劍影如虹,刀光勝雪,長鞭盤空,拂塵匝地,勁風如濤,銳響嘶嘶,齊齊向中央戚左身上壓來! 戚左奮起餘力,天雷掌連連劈出,但無奈對方衆智成城,群力難禦,頃刻間主容易勢,立陷在一片驚風駭濤,刀光劍影的重圍之下。
戚右與戚左,雖說是各具思維,卻到底祗有一個身子,彼此的氣息相通,血脈串連,任何彼此間事,不用言宣,便可以心相傳。
故此,戚左真氣不繼,戚右不但是立有所感,旦還自一片聲響雜音之中,驚覺到事态已趨嚴重。
他與戚左,不僅如俗語所言:“兄弟連心。
”卻還多了層“連身”關系。
因之他不由開口詢問:“老二怎麼樣,可要我幫忙?” 戚左生性倔強好勝,愈處下風,愈是忿急。
他聞聽戚右之言,憶及相約之誓,若藉助戚右“天羅神功”,袪除衆敵,則今後便必得敬如其命,歸隐深山,永世不出了! 這在雄心未死的戚左想來,豈非是埋沒了大好年華,辜負了一身所學,與恩師的一番心血? 他重重冷“哼”一聲,沙聲簡短答聲:“不用。
”潛集十二成天雷功力,猛一招“橫掃五嶽”,打出一陣狂焰氣障,掃田徑丈半圓,直劈得對面雄面目變色,暴退尋丈。
立即低喝道:“走”瘦如竹竿的尋丈之軀,頓時上射五丈,向圈外逸去。
群俠一見他想逃走,那肯就此放手,一個個掏出暗器,各以獨門手法,紛紛望空打去。
刹時間,暗器如一群蜜蜂飛蝗,黑壓壓一片,來帶著破空銳嘯,疾如流星趕月,将戚左罩在中間。
那戚左一瞥這多暗器龔來,而自己後力不繼,劈打不及,堪堪便被打上。
他雖則半身硬功,可擋尋常的暗器銳刃,但如今對手能人甚多,各有絕學,說不定其中就有屠破硬功的能手寶器。
再說另一半戚右功方精深,無奈他此際格于約言,并不出手,萬一他受到損傷,則豈不予他借口,責自己疏于保護? 心急之下,未經多想,猛地側身,側卧空中,左臂在身下猛的一掄,電疾劈空打出一圈勁風,向暗器撞去! 但暗器密如飛蝗,前擁後繼,這一掌雖則被他劈飛不少,卻仍有後發三枚,劃破了長衫下襟,釘在他左腿之上。
這三枚針形暗器,确實霸道無比,不但是破肉而入,而且深沒及根,雖不甚痛,中針處卻立時一片酸麻。
戚左大吃一驚,悶“哼”一聲,心知已中了喂毒暗器,真氣一帶,身軀霍然往下一沉。
戚右早已驚覺不好,聞得悶哼之聲,忍不住關心急問:“老二你……” 話未說完,倏覺身子下沉,不由一驚住口,一把拉下臉上布袋,右腳主動一踢,疾射撲落在三丈之外,正待開口,卻已聽戚左喃喃低聲道:“老大,我中了喂毒暗器,你……” 戚右大恐,勃然變色,叮咛他快将血氣阻住,不可大意,右掌運起“天羅神功”,清叱一聲,藉式以待! 群雄以暗器齊射戚左之後,一瞥他身形凝滞,均皆大喜,正欲一圍而上。
震見戚右拉下布袋,顯出一肩雙頭,一個個雖說是見識多廣,也不由吓得後退三步,面目變色,直待他落地之後,方才驚魂稍定,回過神來齊聲喝罵,遠遠的掏出暗器,施放過去。
戚右見狀,心中一動,邊揮掌發出“天羅神功”,撥打暗器,邊悄聲詢問戚左,所中暗器是那一種。
待問清楚之後,雙目細看暗器來源,發現那針形暗器,乃一枯瘦老者所發,頓時恍身揮掌,自暗器叢中,向那老者撲去。
他身法如電,形似鬼魅,倏忽欺近,群雄大驚紛紛暴退。
戚右乘此良機,一掠龔至那發針老者身前,骈指點處,已點中他的暈穴。
戚左左掌一撈,把老者抓入手中,暴吼一聲,以進為退,舞動起老者,以其軀撥打暗器,閃電般身化一溜黑煙,直向山外闖去! 衆人雖則緊追不舍,但卻投鼠忌器,雖明知被捉之人必無幸理,卻也不敢再放暗器。
戚右與戚左奔逃之間,已在那人囊内摸出解藥吸鐵,行動中吸出毒針,服下解藥,頓時複原多半。
以戚左脾氣,本待回身再戰。
但戚右不願多傷人命,堅持就此作罷,戚左無奈祗好扔下那人,與戚右加急逸去。
……自此以後,江湖中再未出現過雙頭怪魔的蹤迹,傳說中,以為他已然中毒身死,事實上,他隻是潛隐深山,不再作出軸之想罷了。
皆因,自此難後,不僅戚右悲天憫人,不願意再履塵世,驚世駭俗。
便是戚左也亦澈底地灰了心,他再沒有除暴安良,仗義四方的雄心壯志,他怨恨所有的世人,有眼無珠,因此便也懶得再去管他們的閑事……然而歲月悠悠,對他們來說,卻更是孤單凄涼。
他們雖則養成了互相談話的習慣,卻也希望著在他們的身邊,有更多的人群……他們曾經常嘗試過,去尋找一些同樣孤苦的人來,陪伴他們,但每一次不是被他那一肩雙頭的怪像,當場吓死,便是吓得鬼叫著回頭逃去。
日月如流,漫常的七十年,便如此在無人的荒山中過去了! 他确實蒼老不少,但那憎恨孤寂,渴望世人諒解,與接近世人的願望,卻也随著無情的年月,日行加深! 他時常夜晚出山,仗著絕世的輕功,潛入别人住宅,去窺視他人的家庭生活! 他看到别人家室融樂,有時不禁感動得泣下數行。
他恨不得闖進房去,參加那父慈、子孝、妻賢、婦恭,或是子孫繞膝的和樂場面。
但是,四目對望,看著自己這付一肩雙頭怪像,卻永遠氣為之餒,頹然引退,重回到他那永遠凄清的隐居生活……他也隻能夠自怨自艾,忍受寂寞無助的日子,啃嚼腐蝕著他的痛苦的生命!……如今,他已近風燭之年,除卻等待著凋謝外,他還能再做些什麼呢? 但是,他甘心嗎? 他甘心讓一身絕學,随他入土,與草木同朽,絕傳于世嗎? 他甘心讓養育他的恩師,精心研創的玄奧之學,一傳而斬嗎?……不,不,他不能,他仍有著最後的希望,這希望如不能達到,他至死也不會瞑目的啊…… 羅天賜垂著頭,被那無名的老人沉重而凄涼的語調,深深的感動了! 他同情戚右、戚左的可憐景況,他恨不得自己能遇著他,予他以最深的同情與安慰上!……他想……
” 老人兩掌一拍,稱贊道:“好小子有志氣,我老人家一定成全你,不過你願意拜我為師?願意住在這裡,能吃得苦嗎?” 老人每問一句,羅天賜都點點頭,最後肯定的表示:“隻要你老肯教,我什麼苦都不怕吃的。
” 說著,站起來便要跪下拜師,卻見老人右手輕擡,羅天賜頓覺身前樹起座無形鋼牆,将他阻住! 他詫異的望著老人,隻聽那老人微微一歎,道:“你先坐下,聽我講一個故事,聽完了若是你不覺得害怕,我便收你為徒,否則……我就送你出去算了!” 羅天賜依言坐下,卻已先道:“你老講吧!我絕不會怕的!” 老人深深的望他一眼,方才緩緩的說出他的故事。
有一家夫婦,生了個連體怪嬰! 那差不多是一百年前! 那怪嬰按說本該是一對雙胞胎兒,但不知怎的,竟在母體裡長在一起。
生下之後,那對夫妻,一見這怪嬰兩手兩足,卻多了一個腦袋,不由大大驚慌,以為幽靈鬼神作祟,怪物臨凡,不敢養育,進夜便将胎兒,用布一裹丢在荒郊野外! 怪嬰兒不知己身有異,生下來尚還活著,“哇哇”的啼個不住,可巧有一位異人路過,聽得哭聲,觸動了恻隐之心,進前一看,怪嬰雖異于常,體質亦弱,但身體器官,尚還正常。
于是那異人便将怪嬰攜回居處,親自扶養,并且費盡心力,采撷靈草珍藥,滋補怪嬰的先天不足。
倏忽十年,怪嬰年已十歲,異人因見他雙頭均各具思想神經,各握有一手一足,便替那右半邊取名戚右,左半邊取名戚左。
戚與棄同音,取之為姓,表示他受棄于父母世人之意。
戚右、戚左,不但性情各别,像貌更是大異。
那戚右溫順和平,凡事皆能三思,長像亦頗俊美,若不受戚左連累,真可稱得上“美男”二字! 戚左卻正與戚右相反,性如烈火,暴燥兇殘,面目其紅如火,凹眼凸額,蒜鼻海口,再配上一付天生的沙啞嗓子,便無戚右同具一身,亦足吓死那膽小的人! 那異人見他這一身雙首,兩般性格,突發奇想,打十歲起,便教授他兩種完全不同的武功。
戚右學的内家“天羅神功”,戚左所學,則是外家的“天雷神功”。
這兩種神功,性質互異,“天羅神功”以調息養氣入手,漸及拳掌,練成之後,氣凝如鋼,展之可彌六合,納之可藏莽子,端的神妙無方! 而“天雷神功”,卻完全相反,完全是走剛猛一路,從打熬力氣,鍛煉筋骨入門,次之方是運氣! 練成時掌發如同展雷,動聲吓人,響如霹雷一般,端的是神力威猛無俦! 這一著果然是投其所好,戚右、戚左同練分習,恍眼十年過去,兩功均各大成! 于是那異人另授雜學,除名家劍掌兵刃與輕功之外,倘涉及文字之學。
戚右、戚左性情既異,文事上亦各有偏。
戚右機敏,詩詞歌賦無不涉獵,而戚左則認為風花雪月,無病呻吟,非為男兒本色,故此他僅喜豪邁悲壯之詩,亦僅讀雄才大略之文! 因之,這兩顆腦袋,雖長在一個身子之上,卻具有二種極不相同的思想! 又十年後,異人仙逝西去,這戚右、戚左,失去管束與制裁的中間力量,時常發生沖突! 戚右生性澹泊,有自知之明,他深知二人連體并生,大異世人,故不願驚世駭俗,步入塵世。
但戚左未遭波折,自認為已具超凡入聖的身手,正該入世,作一番轟動事業,讓世人認識認識,自己雖生像大異,卻亦有較人大優的異樣技能。
讓世人也了解,他們蜼生為連體共存,卻并非無用的怪物,讓天下父母澈悟,其嬰兒或不正常,卻也不該将子抛棄,令多少無辜之子,再慘蹈他們的覆轍! 因此,他大大反對戚右隐遁的主張,決心非出山不可。
戚右控制著右半邊一臂一腿,若是不肯同意,戚左雖具有萬丈雄心,可也連半步也挪不動,但,戚右他一者心慈,受不住戚左的乞求,怨恨與叫罵,再者也更受不了戚左憤欲以刀分身的要脅,明知此去必無好果,最終仍然是同意入世。
果然入世之後,多數人一見他一身雙首,頓時以為遇著鬼魔,不容解說,便即吓暈過去。
少數的武林健者,功高膽壯,雖然不緻于當場暈絕,但卻也吓得面無人色,出聲叱罵,進而不容分說,便各以兵戎相見! 戚右、戚左,身具兩種蓋世武學,當然不懼,但初見這些人一味蠻打,尚還退讓,到後來惹起真火,出手還擊頓時将來人斃在掌下。
這一來消息傳出,不多天江湖中以誤傳誤,立将他形容成慘酷無性的可怕惡魔! 此後,隻要他一顯身,便即是以命相搏的仇殺場面,也均是謝謝停手,三不管兵刃暗器,群齊集向戚右、戚左二人一身! 戚左本來就性烈如火,那受得了這種誤解與刺激,三讓五退,見衆人不識進退,頓時勃然變色,痛下殺手。
戚右雖則心慈,不忍多傷人命,但到時迫于無奈,卻也不能拒絕與戚左合作,防偉著自身安全。
這一來,他雖是不肯直接傷人,縱橫之間,卻也勸不住戚左,不下辣手! 故而,非等到戚左煞氣泯滅,有了退意之時,便是想走,都走不成! 如此經過兩次,戚右大為痛心,但戚左卻正相反,認為世人這般不講事理,仇視自己,不由得痛恨之極,而更加偏激起來。
他不但不聽戚右之勸,歸隐深山,反決心深入人世,殺盡那白眼的人。
戚右苦勸不住,無奈下隻好委屈自己,自願将腦袋隐入布袋,讓戚左獨自顯形,不過附帶的與他相約,凡有糾紛,戚右絕不出手,但若是戚左對付不下,則戚右出手解決之後,戚左便得聽從他歸隐深山之中。
但戚左生像難看可怕,身材又瘦又長,聲音沙啞,刺耳驚心,再加上腦袋老是歪在一邊,另一邊抗著西瓜也似得布袋,走入市中,便無人橫加劫殺,也仍然會引起一般頑童劣徒的無情譏笑。
戚左本性燥,這情形那受得了,動辄發怒,怒則舉手便傷人命,這一來,不由又引起了許多麻煩。
好在他功力卓絕,雖有麻煩,卻仍然不足為困,傷了人一走了之,倒是輕而易舉。
但漸漸的,兇名應路而走,江湖上頓時哄傳起“血面歪魔,該殺無赦”的童謠來。
武林中所謂俠義之徒,不明其中曲折,抱打不平,起初是獨個尋找“血面歪魔”,邀鬥郊野,為世除害,到後來一個不行上來兩個,兩人不中聯成三,一幫幫一波波成群而上,迄至最後,俠義道竟然誤名傳來,又來個群起而擊! 這時戚左遊曆江湖已曆兩載,所經之處,雖則都沾上血腥,交不著朋友,卻也懂得了若幹武林規則。
他接獲邀柬,勃然動怒,頓時一口答應,就是年重九之日,登臨九華山巅,與群俠一決雌雄。
這一次,由于年來戚左,傷人過多,震動天下群雄,誓欲鏟除此獠,故而出動了全體精英,除當世各派掌門外,連輕不履世的各門長老,亦去了不少。
重九日雙方對面,戚左一見對方依仗人多勢衆,将他包圍中央,喝令引頭就戮,不由得兇性大發。
左掌一揚,施開天雷掌法一刹時狂焰漫天,沙飛石走,雷聲大作,眨眼間便已連傷三人。
群俠本存成見,那時一見他如此兇慘,紛紛大怒,一個個亮出兵刃,齊攻而上。
戚右隐在布袋裡,看不見外面情景,但憑耳朵聰靈,卻能聽得見衆人叱吒喝罵,兵刃出鞘,劈風被全襲至之聲。
戚右心中恻然,不欲多造殺孽,他僅以右腿右足,配合戚左,施展開絕世輕功,馳騁縱橫于人叢之間,卻不動用自己的右手。
但對手全是江湖上頂尖高手,各有絕藝專長,對敵經驗,至為豐富,不多時察出弱點,見戚左他右手不動,以為是已然殘廢,不但專門招呼右方,更見他掌方剛猛無俦,不敢輕攫其鋒,立援用車輪遊鬥之法,蓄意先行圈住,待他真力耗損無多之時,再下殺手除他! 戚左性燥易暴,“天雷神功”雖則威力緻大,但此種純走剛猛路子的硬打硬劈,确果是最耗真力。
轉眼數十合過去,他一連劈劈打打,見衆東進西退,不與硬接,竟未傷得一人,不由得暴跳如雷,潑口大罵“衆人無種”,而有些心浮氣燥,後力不繼起來! 衆人見狀,呼嘯而上,一時間劍影如虹,刀光勝雪,長鞭盤空,拂塵匝地,勁風如濤,銳響嘶嘶,齊齊向中央戚左身上壓來! 戚左奮起餘力,天雷掌連連劈出,但無奈對方衆智成城,群力難禦,頃刻間主容易勢,立陷在一片驚風駭濤,刀光劍影的重圍之下。
戚右與戚左,雖說是各具思維,卻到底祗有一個身子,彼此的氣息相通,血脈串連,任何彼此間事,不用言宣,便可以心相傳。
故此,戚左真氣不繼,戚右不但是立有所感,旦還自一片聲響雜音之中,驚覺到事态已趨嚴重。
他與戚左,不僅如俗語所言:“兄弟連心。
”卻還多了層“連身”關系。
因之他不由開口詢問:“老二怎麼樣,可要我幫忙?” 戚左生性倔強好勝,愈處下風,愈是忿急。
他聞聽戚右之言,憶及相約之誓,若藉助戚右“天羅神功”,袪除衆敵,則今後便必得敬如其命,歸隐深山,永世不出了! 這在雄心未死的戚左想來,豈非是埋沒了大好年華,辜負了一身所學,與恩師的一番心血? 他重重冷“哼”一聲,沙聲簡短答聲:“不用。
”潛集十二成天雷功力,猛一招“橫掃五嶽”,打出一陣狂焰氣障,掃田徑丈半圓,直劈得對面雄面目變色,暴退尋丈。
立即低喝道:“走”瘦如竹竿的尋丈之軀,頓時上射五丈,向圈外逸去。
群俠一見他想逃走,那肯就此放手,一個個掏出暗器,各以獨門手法,紛紛望空打去。
刹時間,暗器如一群蜜蜂飛蝗,黑壓壓一片,來帶著破空銳嘯,疾如流星趕月,将戚左罩在中間。
那戚左一瞥這多暗器龔來,而自己後力不繼,劈打不及,堪堪便被打上。
他雖則半身硬功,可擋尋常的暗器銳刃,但如今對手能人甚多,各有絕學,說不定其中就有屠破硬功的能手寶器。
再說另一半戚右功方精深,無奈他此際格于約言,并不出手,萬一他受到損傷,則豈不予他借口,責自己疏于保護? 心急之下,未經多想,猛地側身,側卧空中,左臂在身下猛的一掄,電疾劈空打出一圈勁風,向暗器撞去! 但暗器密如飛蝗,前擁後繼,這一掌雖則被他劈飛不少,卻仍有後發三枚,劃破了長衫下襟,釘在他左腿之上。
這三枚針形暗器,确實霸道無比,不但是破肉而入,而且深沒及根,雖不甚痛,中針處卻立時一片酸麻。
戚左大吃一驚,悶“哼”一聲,心知已中了喂毒暗器,真氣一帶,身軀霍然往下一沉。
戚右早已驚覺不好,聞得悶哼之聲,忍不住關心急問:“老二你……” 話未說完,倏覺身子下沉,不由一驚住口,一把拉下臉上布袋,右腳主動一踢,疾射撲落在三丈之外,正待開口,卻已聽戚左喃喃低聲道:“老大,我中了喂毒暗器,你……” 戚右大恐,勃然變色,叮咛他快将血氣阻住,不可大意,右掌運起“天羅神功”,清叱一聲,藉式以待! 群雄以暗器齊射戚左之後,一瞥他身形凝滞,均皆大喜,正欲一圍而上。
震見戚右拉下布袋,顯出一肩雙頭,一個個雖說是見識多廣,也不由吓得後退三步,面目變色,直待他落地之後,方才驚魂稍定,回過神來齊聲喝罵,遠遠的掏出暗器,施放過去。
戚右見狀,心中一動,邊揮掌發出“天羅神功”,撥打暗器,邊悄聲詢問戚左,所中暗器是那一種。
待問清楚之後,雙目細看暗器來源,發現那針形暗器,乃一枯瘦老者所發,頓時恍身揮掌,自暗器叢中,向那老者撲去。
他身法如電,形似鬼魅,倏忽欺近,群雄大驚紛紛暴退。
戚右乘此良機,一掠龔至那發針老者身前,骈指點處,已點中他的暈穴。
戚左左掌一撈,把老者抓入手中,暴吼一聲,以進為退,舞動起老者,以其軀撥打暗器,閃電般身化一溜黑煙,直向山外闖去! 衆人雖則緊追不舍,但卻投鼠忌器,雖明知被捉之人必無幸理,卻也不敢再放暗器。
戚右與戚左奔逃之間,已在那人囊内摸出解藥吸鐵,行動中吸出毒針,服下解藥,頓時複原多半。
以戚左脾氣,本待回身再戰。
但戚右不願多傷人命,堅持就此作罷,戚左無奈祗好扔下那人,與戚右加急逸去。
……自此以後,江湖中再未出現過雙頭怪魔的蹤迹,傳說中,以為他已然中毒身死,事實上,他隻是潛隐深山,不再作出軸之想罷了。
皆因,自此難後,不僅戚右悲天憫人,不願意再履塵世,驚世駭俗。
便是戚左也亦澈底地灰了心,他再沒有除暴安良,仗義四方的雄心壯志,他怨恨所有的世人,有眼無珠,因此便也懶得再去管他們的閑事……然而歲月悠悠,對他們來說,卻更是孤單凄涼。
他們雖則養成了互相談話的習慣,卻也希望著在他們的身邊,有更多的人群……他們曾經常嘗試過,去尋找一些同樣孤苦的人來,陪伴他們,但每一次不是被他那一肩雙頭的怪像,當場吓死,便是吓得鬼叫著回頭逃去。
日月如流,漫常的七十年,便如此在無人的荒山中過去了! 他确實蒼老不少,但那憎恨孤寂,渴望世人諒解,與接近世人的願望,卻也随著無情的年月,日行加深! 他時常夜晚出山,仗著絕世的輕功,潛入别人住宅,去窺視他人的家庭生活! 他看到别人家室融樂,有時不禁感動得泣下數行。
他恨不得闖進房去,參加那父慈、子孝、妻賢、婦恭,或是子孫繞膝的和樂場面。
但是,四目對望,看著自己這付一肩雙頭怪像,卻永遠氣為之餒,頹然引退,重回到他那永遠凄清的隐居生活……他也隻能夠自怨自艾,忍受寂寞無助的日子,啃嚼腐蝕著他的痛苦的生命!……如今,他已近風燭之年,除卻等待著凋謝外,他還能再做些什麼呢? 但是,他甘心嗎? 他甘心讓一身絕學,随他入土,與草木同朽,絕傳于世嗎? 他甘心讓養育他的恩師,精心研創的玄奧之學,一傳而斬嗎?……不,不,他不能,他仍有著最後的希望,這希望如不能達到,他至死也不會瞑目的啊…… 羅天賜垂著頭,被那無名的老人沉重而凄涼的語調,深深的感動了! 他同情戚右、戚左的可憐景況,他恨不得自己能遇著他,予他以最深的同情與安慰上!……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