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悲痛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深夜,我很想再看她一眼。
我克制住不由自主的懼怕心情,輕輕地開了門,踮着腳走進大廳。
棺材停在房間當中的一張桌子上,周圍是插在高大的銀燭台裡的殘燭;教堂的誦經員坐在房間遠遠的角落裡,用柔和而單調的聲音朗誦聖詩。
我停在門口開始張望;但是,我的眼睛哭得那麼厲害,神經受了極大的刺激,以至什麼都分辨不出;燭光、錦緞、天鵝絨、高燭台、粉紅色鑲花邊的枕頭、花環、綴着緞帶的帽子,還有一樣透明的蒼白如蠟的東西,這一切都怪異地融成一片。
我站到椅子上想看看她的臉;但是在那裡我又看見那淺黃色的、透明的東西。
我不能相信這就是她的臉。
我更加聚精會神地凝視着它,漸漸認出了她那可愛的、熟悉的面貌。
當我肯定這就是她的時候,我恐怖得顫抖了;但是,為什麼那雙閉着的眼睛是那麼深陷?為什麼這麼蒼白可怕,一邊臉頰的透明皮膚下還有了黑斑呢?她整個的面部表情為什麼那麼嚴肅、那麼冷冰冰的?為什麼嘴唇那麼蒼白,嘴形那麼美好、那麼肅穆,露出那麼一種非人間所有的甯靜,使我凝視着它,就毛骨悚然呢?&hellip&hellip 我凝視着,感到有一股不可思議的、不可克服的力量把我的目光吸引到那張毫無生氣的臉上。
我目不轉睛地望着它,但是我的想象卻描繪出一幅幅洋溢着生命和幸福的圖景。
我忘記躺在我面前的這具死屍,忘記我像凝視與我的回憶毫無關系的東西一樣凝視着的這具屍體,就是她。
我一會兒想象她已經死去,一會兒又想她還活着,活躍、高興、含着微笑;随後,我所凝視着的那張蒼白面龐上的某種特征突然使我大吃一驚;我想起可怕的現實境界,戰栗起來,但是仍舊望着。
幻想又代替了現實,現實的意識又破壞了幻想。
終于想象疲倦了,它不再欺騙我。
現實的意識也消失了,我完全失神了。
我不知道,我在這種狀态下滞留了多久,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境況;我隻知道,我一時間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意識,體驗到一種崇高的、難以形容的悲喜交集的快感。
可能在她向極樂世界飛升時,她的善良的靈魂會悲哀地望望她把我們撇下的這個世界;她看到我的悲哀,憐憫起來,于是含着聖潔的憐憫的微笑,愛憐橫溢地降到塵世,來安慰我,祝福我。
門吱呀一響,另一個來換班的誦經員走進大廳。
這個聲音驚醒了我,湧上心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我既沒有哭,而且以一種根本不會令人感動的姿态站在椅子上,那個誦經員可能認為我是個冷酷無情的孩子,由于憐憫或者好奇才爬上椅子;于是,我畫了個十字,行了個禮,就哭起來。
現在回憶我當時的印象,覺得隻有那種一刹那間的忘我狀态才是真正的悲哀。
喪禮前後我不住地哭,十分悲傷,但是我羞于回憶這種悲傷的心情,因為其中總是混雜着一種愛面子的感情:有時是希望顯示我比任何人都哀痛,有時考慮我對别人發生的作用,有時是一種無目的的好奇心,使我觀察起米米的帽子或者在場人們的臉。
我輕視自己,因為我沒有體驗到一種純粹是悲哀的心情,于是就極力隐瞞着不讓其他任何人知道;因此,我的悲哀是不真誠、不自然的。
況且,一想到我自己是不幸的,就感到一陣愉快,極力要喚起不幸的意識,這種自私的情感,比其他的一切更強烈地壓制了我心中真正的悲哀。
在極度悲哀之後往往如此,我平靜地酣睡了這一夜。
當我醒來時,我的眼眶裡幹涸無淚,神經也十分平靜。
十點鐘叫我們去參加出殡前的祭禱。
房間裡擠滿了家仆和農奴,他們都眼淚汪汪地來向女主人告别。
在喪儀中,我大哭了一場,畫了十字,深深地行了
我克制住不由自主的懼怕心情,輕輕地開了門,踮着腳走進大廳。
棺材停在房間當中的一張桌子上,周圍是插在高大的銀燭台裡的殘燭;教堂的誦經員坐在房間遠遠的角落裡,用柔和而單調的聲音朗誦聖詩。
我停在門口開始張望;但是,我的眼睛哭得那麼厲害,神經受了極大的刺激,以至什麼都分辨不出;燭光、錦緞、天鵝絨、高燭台、粉紅色鑲花邊的枕頭、花環、綴着緞帶的帽子,還有一樣透明的蒼白如蠟的東西,這一切都怪異地融成一片。
我站到椅子上想看看她的臉;但是在那裡我又看見那淺黃色的、透明的東西。
我不能相信這就是她的臉。
我更加聚精會神地凝視着它,漸漸認出了她那可愛的、熟悉的面貌。
當我肯定這就是她的時候,我恐怖得顫抖了;但是,為什麼那雙閉着的眼睛是那麼深陷?為什麼這麼蒼白可怕,一邊臉頰的透明皮膚下還有了黑斑呢?她整個的面部表情為什麼那麼嚴肅、那麼冷冰冰的?為什麼嘴唇那麼蒼白,嘴形那麼美好、那麼肅穆,露出那麼一種非人間所有的甯靜,使我凝視着它,就毛骨悚然呢?&hellip&hellip 我凝視着,感到有一股不可思議的、不可克服的力量把我的目光吸引到那張毫無生氣的臉上。
我目不轉睛地望着它,但是我的想象卻描繪出一幅幅洋溢着生命和幸福的圖景。
我忘記躺在我面前的這具死屍,忘記我像凝視與我的回憶毫無關系的東西一樣凝視着的這具屍體,就是她。
我一會兒想象她已經死去,一會兒又想她還活着,活躍、高興、含着微笑;随後,我所凝視着的那張蒼白面龐上的某種特征突然使我大吃一驚;我想起可怕的現實境界,戰栗起來,但是仍舊望着。
幻想又代替了現實,現實的意識又破壞了幻想。
終于想象疲倦了,它不再欺騙我。
現實的意識也消失了,我完全失神了。
我不知道,我在這種狀态下滞留了多久,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境況;我隻知道,我一時間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意識,體驗到一種崇高的、難以形容的悲喜交集的快感。
可能在她向極樂世界飛升時,她的善良的靈魂會悲哀地望望她把我們撇下的這個世界;她看到我的悲哀,憐憫起來,于是含着聖潔的憐憫的微笑,愛憐橫溢地降到塵世,來安慰我,祝福我。
門吱呀一響,另一個來換班的誦經員走進大廳。
這個聲音驚醒了我,湧上心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我既沒有哭,而且以一種根本不會令人感動的姿态站在椅子上,那個誦經員可能認為我是個冷酷無情的孩子,由于憐憫或者好奇才爬上椅子;于是,我畫了個十字,行了個禮,就哭起來。
現在回憶我當時的印象,覺得隻有那種一刹那間的忘我狀态才是真正的悲哀。
喪禮前後我不住地哭,十分悲傷,但是我羞于回憶這種悲傷的心情,因為其中總是混雜着一種愛面子的感情:有時是希望顯示我比任何人都哀痛,有時考慮我對别人發生的作用,有時是一種無目的的好奇心,使我觀察起米米的帽子或者在場人們的臉。
我輕視自己,因為我沒有體驗到一種純粹是悲哀的心情,于是就極力隐瞞着不讓其他任何人知道;因此,我的悲哀是不真誠、不自然的。
況且,一想到我自己是不幸的,就感到一陣愉快,極力要喚起不幸的意識,這種自私的情感,比其他的一切更強烈地壓制了我心中真正的悲哀。
在極度悲哀之後往往如此,我平靜地酣睡了這一夜。
當我醒來時,我的眼眶裡幹涸無淚,神經也十分平靜。
十點鐘叫我們去參加出殡前的祭禱。
房間裡擠滿了家仆和農奴,他們都眼淚汪汪地來向女主人告别。
在喪儀中,我大哭了一場,畫了十字,深深地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