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關

關燈
當日,廢帝被張後花言巧語,冒奏一遍,心中大怒,便遣宮娥,去宣公主到來,不由分訴,即時送入冷宮,監禁一月,受了無限苦楚,不在話下。

    卻說公主囚禁在冷宮中,悲啼自訴,飲食俱廢,形容憔悴。

    隻有一宮娥,原是馮丞相侍女,名李玉英,在冷宮伏侍,見公主憂愁,以好言寬解。

    公主道:“我夫石驸馬鎮守河東,怎知我受此磨折,若有人傳此消息與他知道,統領人馬到長安,将這賤人碎屍萬段,方雪此恨!”道罷,忽見一雙燕子飛到梁間。

    公主遂吟一詩雲: 夫君難見面,忽睹雙飛燕, 飛燕識人情,來此深宮院, 誰知一種愁,縷結凄涼怨, 傳将邊塞人,管取狼煙現。

     公主吟畢,李玉英将此詩抄寫,傳送馮丞相。

    丞相一見大驚曰:“這幾日,主上未曾設朝,那知有此事?”吩咐宮人,見公主拜上,待駕設朝之日,奏準迎還,勿用憂煎,回話去了不題。

    次日,廢帝升殿,時當清明佳節,大會群臣夜宴,共議治平之事,見西北方一顆星,其大如鬥,從天飛過東南,流光燦爛。

    又有一星,正照東南,其色煌煌,如欲墜地。

    廢帝大驚,急問衆臣,宰相馮道奏曰:“臣前者算,今年罡星在于洛陽,不利于國,又見太白星經天,過午不散,請陛下謹防之。

    ”廢帝慌問其故。

    馮道曰:“永甯公主乃陛下之妹也,隻因小節,陛下不審虛實,忘了金枝玉葉,即便監禁冷宮,受盡苦楚,今驸馬石敬瑭,把守三關,雄兵猛将極多,若知此事,領兵前來報仇,誰人可敵?今日此星,正應在此人身上,為禍不小,請陛下詳之。

    ”廢帝曰:“何以解之?”道曰:“此事極易,萬無一失。

    陛下即将公主蘇放,稱言前日之故,皆因酒失,仍賜金帛,特以至親之情,雖懷忿恨,安能加害陛下?此安社稷之計也!”廢帝曰:“卿所奏,誠金石之論也!” 當日,廢帝悉從馮道之議,公主遂得蘇放,歸至木樨宮中,暗思:“主上信此賤婦之言,疏恩絕義,使我冷宮受苦,今雖見放,此恨怎消?誰肯往三關報知驸馬?引兵來京報仇,吾之願也!”言未盡,隻見小卒應聲出曰:“吾秦涉也,願往三關,報與驸馬。

    ”公主曰:“但恐反誤事。

    ”涉曰:“吾自有計以報恨,公主不必挂慮。

    ”于是,公主即修血書一封,付與秦涉。

     秦涉領書,結束上馬,徑到河東三關之下,未敢擅入轅門,但見:兵雄馬壯,石驸馬正坐中軍,左邊列四十二員出征勇将,右邊列三十六員參贊官僚。

    帳前戈戟森森,階下三軍整整。

    本官頭頂束發紫金冠,身穿大紅繡鸾袍,腰系金箱白玉帶,腳揣粉底皂朝靴。

    正是威風凜凜,果然相貌堂堂。

     有詩為證: 沙陀頓産棟梁材,紫氣紅光映玉台, 龍虎謀臣階下立,貔貅戰士帳前排, 三封诰敕分南省,兩鎮聲名重九垓, 接授唐王為帝子,晉王兵馬逼将來。

     當日,石敬瑭正升帳中,與桑維翰、劉知遠、趙瑩、柴研衆将,同守三關,操練人馬,号令嚴肅。

    衆将正在關上議事,忽報秦涉自都下來,敬瑭召入問之。

    涉答雲:“公主因元旦朝賀被張後疏慢,二人面毆一番。

    不意張後陰獻讒言,主上大怒,将公主監禁冷宮受苦,後得馮丞相奏過,方才得免,特遣小卒,奉書馳報,請将軍察之!”懷中取出書呈上。

    敬瑭接了,拆開視之,卻是一紙血書,大驚!念其書雲:妾李氏公主,書達夫君石驸馬将軍麾下。

    爰從适配,實為萬幸,一旦分離,憂愁并積。

    雖宮中膏粱輕暖,難禁情有所思。

     适今正月,值皇兄壽誕,稱觞已罷,奏歸晉陽,以諧琴瑟。

    不意皇兄,頓生多疑,恐妾回晉陽,與夫君謀異,不允所奏,發歸後宮。

    遭張後之讒,蠱惑皇兄,将妾幽禁冷宮四十餘日,飲食俱廢,更欲置妾于死地。

    幸得丞相馮道力救,方免其禍。

    妾今度日如年,每遇窮檐夜雨,衰革凄風,但有凝望眼穿腸斷。

     壁燈半滅,淚盡眼枯,血書到幾,早作良圖,倘若來遲,則妾為陽台不歸之雲也。

    臨岐凄斷,不知所雲。

    妾李氏再拜。

     敬瑭看罷公主來書,頓足大怒曰:“昏君賤婦,敢如此無禮,誓必殺之!以雪吾恥。

    汝且回避,待吾商議起兵!”秦涉自去營中安歇。

    敬瑭與劉知遠議曰:“公主無辜受苦,此仇如何可報?”知遠曰:“明公久得士卒之心,今據形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