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厭越述紫蒙風土 阏伯實沈共參商
關燈
小
中
大
,譬如左手偶然誤打了右手一下,是否右手一定要回打它一下嗎?右腳偶然踢了左腳一下,是否左腳一定要回踢它一下嗎?
何以兄弟之間,竟要如此計較起來呢?”說着,便問阏伯道:“汝現在有幾子?”阏伯道:“臣有兩子一女。
”又問實沈道:“汝有幾子?”實沈道:“臣有兩子。
”帝堯道:“是了,汝等現在都有子女,而且不止一個。
假使汝等的子女,亦和汝等一樣,終日相争相打,甚而至于性命相拼,汝等做父母的,心裡還是快活呢,還是憂愁呢?古人說,‘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
’這幾句書,汝等讀過嗎?汝等的子女争鬧不休,汝等倘還以為快慰,天下必無此理,假使以為憂愁,那麼汝等何不替皇考想一想呢?汝等此種情形,皇考在天之靈,還是快慰,還是憂愁,汝等且說說看。
所以兄弟相争,非但不友不恭,抑且不孝,汝等知道嗎?”說到此處,不覺凄然下淚。
闊伯、實沈聽了帝堯這番勸告,又見了這種懇摯的态度,不覺為至誠所感,都有感悟的樣子,低了頭默默無言。
帝堯一面拭淚,一面又說道:“朕今日為汝等解和,汝等須依朕言,以後切不可再鬧了。
要知道兄弟至親,有什麼海大的冤仇解不開,忘不了呢?”說着,就向實沈道:“汝先立起來,向兄長行禮道歉。
”接着又向阏伯道:“汝亦立起來,向阿弟還禮道歉。
”兩人聽了帝堯的命令,不知不覺都站起來,相向行禮。
不知道他們究竟是真心,還是勉強,但覺得兩人臉上,都有愧色罷了。
行過禮之後,帝堯又道:“以往之事,從此不許再提了。
阏伯家在何處?朕想到汝家一轉,汝可前行,朕和實沈同來。
”阏伯答應先走,這裡帝堯、大司農和實沈随後偕往,其餘人員暫留在行幄中不動。
且說帝堯等到了阏伯家,阏伯妻子也出來相見,忽見實沈也在這裡,不覺臉上露出驚疑之色,便是實沈亦有點不安之意,但卻不能說什麼。
過了片時,阏伯弄了些食物來,請帝堯等吃過之後,帝堯又向實沈道:“汝家在哪裡?朕要到汝家去了,汝可先行。
”于是帝堯、大司農同阏伯一齊到實沈家裡,一切情形,與阏伯家相似,不必細說。
看看天色将晚,帝堯回到行幄,阏伯實沈二人親自送到,并齊聲說道:“明日臣等兄弟,略備菲席,在阏伯家中,請帝和諸位大臣賞光,屆時臣等再來迎接。
” 帝堯聽了這話,非常歡喜,暗想道:“他們二人居然同做起東道來,可見前嫌已釋,言歸于好了。
”遂急忙答應道:“好極好極,朕與諸位必來。
” 二人遂告辭而去。
到了次日,等之許久,始見阏伯跑來,向帝說道:“臣昨日本說與實沈公共請帝,後來一想,未免太簡慢了。
臣等和帝,多年不見,幸得帝駕降臨,如此草草,覺得過意不去。
現在議定,分作兩起,臣在今日,實沈在明日,此刻請帝和諸大臣到臣家中去吧。
” 帝堯一聽,知道二人又受了床頭人的煽惑,變了卦了,但是卻不揭破,便問道:“實沈何以不來?”阏伯道:“聽說在那裡預備明日的物件呢。
”帝堯道:“那麼朕和汝先到實沈家中,邀實沈同到汝家,何如?”阏伯惑于枕邊之言,雖不願意,但隻能答應,同到實沈家。
實沈見帝堯親來相邀,亦不敢推卻,于是同到阏伯家,吃了一頓。
次日,帝堯又同阏伯,到實沈家吃了一頓,兄弟二人,從此面子上,總算過得去了。
過了兩日,帝堯向他們說道:“汝等兩人,年齡都已長大了,應該為國家盡一點氣力。
朕現在缺少一個掌火之官,聽說阏伯善用火,就命汝作火正,離此地不遠,商丘之地就封了汝,汝其好好的前往,恪共厥職,毋虐百姓,汝其欽哉!”阏伯聽了,連忙稽首謝恩受命。
帝堯又向實沈道:“朕都城東北面有一塊地方:名叫大夏,就封了汝,汝可搬到那邊去,好好治理民事,毋得暴虐百姓,汝其欽哉!” 實沈聽了,亦稽首謝恩受命。
又過了幾日,兩兄弟各将一切收拾妥當,各自到他受封的國土去了,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南,從此兩個永遠不曾再見一面。
阏伯上應天上的商星,實沈上應天上的參星,參、商二星,它的出沒永遠不相見。
兄弟二人之仇敵到得如此,亦可謂至矣盡矣了。
後人說二人不和睦的叫作參商,就是這個典故。
”又問實沈道:“汝有幾子?”實沈道:“臣有兩子。
”帝堯道:“是了,汝等現在都有子女,而且不止一個。
假使汝等的子女,亦和汝等一樣,終日相争相打,甚而至于性命相拼,汝等做父母的,心裡還是快活呢,還是憂愁呢?古人說,‘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
’這幾句書,汝等讀過嗎?汝等的子女争鬧不休,汝等倘還以為快慰,天下必無此理,假使以為憂愁,那麼汝等何不替皇考想一想呢?汝等此種情形,皇考在天之靈,還是快慰,還是憂愁,汝等且說說看。
所以兄弟相争,非但不友不恭,抑且不孝,汝等知道嗎?”說到此處,不覺凄然下淚。
闊伯、實沈聽了帝堯這番勸告,又見了這種懇摯的态度,不覺為至誠所感,都有感悟的樣子,低了頭默默無言。
帝堯一面拭淚,一面又說道:“朕今日為汝等解和,汝等須依朕言,以後切不可再鬧了。
要知道兄弟至親,有什麼海大的冤仇解不開,忘不了呢?”說着,就向實沈道:“汝先立起來,向兄長行禮道歉。
”接着又向阏伯道:“汝亦立起來,向阿弟還禮道歉。
”兩人聽了帝堯的命令,不知不覺都站起來,相向行禮。
不知道他們究竟是真心,還是勉強,但覺得兩人臉上,都有愧色罷了。
行過禮之後,帝堯又道:“以往之事,從此不許再提了。
阏伯家在何處?朕想到汝家一轉,汝可前行,朕和實沈同來。
”阏伯答應先走,這裡帝堯、大司農和實沈随後偕往,其餘人員暫留在行幄中不動。
且說帝堯等到了阏伯家,阏伯妻子也出來相見,忽見實沈也在這裡,不覺臉上露出驚疑之色,便是實沈亦有點不安之意,但卻不能說什麼。
過了片時,阏伯弄了些食物來,請帝堯等吃過之後,帝堯又向實沈道:“汝家在哪裡?朕要到汝家去了,汝可先行。
”于是帝堯、大司農同阏伯一齊到實沈家裡,一切情形,與阏伯家相似,不必細說。
看看天色将晚,帝堯回到行幄,阏伯實沈二人親自送到,并齊聲說道:“明日臣等兄弟,略備菲席,在阏伯家中,請帝和諸位大臣賞光,屆時臣等再來迎接。
” 帝堯聽了這話,非常歡喜,暗想道:“他們二人居然同做起東道來,可見前嫌已釋,言歸于好了。
”遂急忙答應道:“好極好極,朕與諸位必來。
” 二人遂告辭而去。
到了次日,等之許久,始見阏伯跑來,向帝說道:“臣昨日本說與實沈公共請帝,後來一想,未免太簡慢了。
臣等和帝,多年不見,幸得帝駕降臨,如此草草,覺得過意不去。
現在議定,分作兩起,臣在今日,實沈在明日,此刻請帝和諸大臣到臣家中去吧。
” 帝堯一聽,知道二人又受了床頭人的煽惑,變了卦了,但是卻不揭破,便問道:“實沈何以不來?”阏伯道:“聽說在那裡預備明日的物件呢。
”帝堯道:“那麼朕和汝先到實沈家中,邀實沈同到汝家,何如?”阏伯惑于枕邊之言,雖不願意,但隻能答應,同到實沈家。
實沈見帝堯親來相邀,亦不敢推卻,于是同到阏伯家,吃了一頓。
次日,帝堯又同阏伯,到實沈家吃了一頓,兄弟二人,從此面子上,總算過得去了。
過了兩日,帝堯向他們說道:“汝等兩人,年齡都已長大了,應該為國家盡一點氣力。
朕現在缺少一個掌火之官,聽說阏伯善用火,就命汝作火正,離此地不遠,商丘之地就封了汝,汝其好好的前往,恪共厥職,毋虐百姓,汝其欽哉!”阏伯聽了,連忙稽首謝恩受命。
帝堯又向實沈道:“朕都城東北面有一塊地方:名叫大夏,就封了汝,汝可搬到那邊去,好好治理民事,毋得暴虐百姓,汝其欽哉!” 實沈聽了,亦稽首謝恩受命。
又過了幾日,兩兄弟各将一切收拾妥當,各自到他受封的國土去了,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南,從此兩個永遠不曾再見一面。
阏伯上應天上的商星,實沈上應天上的參星,參、商二星,它的出沒永遠不相見。
兄弟二人之仇敵到得如此,亦可謂至矣盡矣了。
後人說二人不和睦的叫作參商,就是這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