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關燈
小
中
大
八
回過頭來讀了讀我寫的思特裡克蘭德夫婦的故事,我感到這兩個人被我寫得太沒有血肉了。
要使書中人物真實動人,需要把他們的性格特征寫出來,而我卻沒有賦予他們任何特色。
我想知道這是不是我的過錯,我苦思苦想,希望回憶起一些能使他們性格鮮明的特征。
我覺得如果我能夠詳細寫出他們說話的某些習慣或者他們的一些離奇的舉止,或許就能夠突出他們的特點了。
象我現在這樣寫,這兩個人好象是一幅古舊挂毯上的兩個人形,同背景很難分辨出來;如果從遠處看,那就連輪廓也辨别不出,隻剩下一團花花綠綠的顔色了。
我隻有一種辯解:他們給我的就是這樣一個印象。
有些人的生活隻是社會有機體的一部分,他們隻能生活在這個有機體内,也隻能依靠它而生活,這種人總是給人以虛幻的感覺;思特裡克蘭德夫婦正是這樣的人。
他們有如體内的細胞,是身體所決不能缺少的,但是隻要他們健康存在一天,就被吞沒在一個重大的整體裡。
思特裡克蘭德這家人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中産階級家庭。
一個和藹可親、殷勤好客的妻子,有着喜歡結交文學界小名人的無害的癖好;一個并不很聰明的丈夫,在慈悲的上帝安排給他的那種生活中兢兢業業、恪盡職責:兩個漂亮、健康的孩子。
沒有什麼比這一家人更為平凡的了。
我不知道這一家人有什麼能夠引起好奇的人注意的。
當我想到後來發生的種種事情時,不禁自問:是不是當初我過于遲鈍,沒有看出查理斯·思特裡克蘭德身上與常人不同的地方啊?也許是這樣的。
從那個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了這麼多年,在此期間我對人情世故知道了不少東西,但是即使當初我認識他們夫婦時就已經有了今天的閱曆,我也不認為我對他們的判斷就有所不同。
隻不過有一點會和當年不一樣:在我了解到人是多麼玄妙莫測之後,我今天決不會象那年初秋我剛剛回到倫敦時那樣,在聽到那個消息以後會那樣大吃一驚了。
回到倫敦還不到二十四小時,我就在傑爾敏大街上遇見了柔斯·瓦特爾芙德。
“看你今天這麼喜氣洋洋的樣子,”我說,“有什麼開心的事啊?” 她笑了起來,眼睛流露出一道我早已熟悉的幸災樂禍的閃光。
這意味着她又聽到她的某個朋友的一件醜聞,這位女作家的直覺已經處于極度警覺狀态。
“你看見過查理斯·思特裡克蘭德,是不是?” 不僅她的面孔,就連她的全身都變得非常緊張。
我點了點頭。
我懷疑這個倒黴鬼是不是在證券交易所蝕了老本兒,要不就是讓公共汽車軋傷了。
“你說,是不是太可怕了?他把他老婆扔了,跑掉了。
” 瓦特爾芙德小姐肯定覺得,在傑爾敏大街馬路邊上講這個故事大辱沒這樣一個好題目,所以她隻是象個藝術家似地把主題抛出來,宣稱她并不知道細節。
而我卻不能埋沒她的口才,認為根本無需介意的環境竟會妨礙她給我講述故事。
但是她還是執拗地不肯講。
“我告訴你我什麼也不知道,”她回答我激動的問題說,接着,很俏皮地聳了聳肩膀,又加了一句:“我相信倫敦哪家茶點店準有一位年輕姑娘把活兒辭了。
” 她朝我笑了一下,道歉說同牙醫生約定了時間,便神氣十足地揚長而去。
這個消息與其說叫我難過,不如說使我很感興趣。
在那些日子裡我的見聞還很少是親身經曆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在我碰到這樣一件我在書本裡閱讀到的故事時,覺得非常興奮。
我承認,現在時間和閱曆已經使我習慣于在我相識的人中遇到這類事情了。
但是我當時還有一種驚駭的感覺。
思特裡克蘭德那一年一定已經有四十歲了,我認為象他這樣年紀的人再牽扯到這種愛情瓜葛中未免令人作嘔。
在我當時年幼無知,睥睨一切的目光中,一個人陷入愛情而又不使
要使書中人物真實動人,需要把他們的性格特征寫出來,而我卻沒有賦予他們任何特色。
我想知道這是不是我的過錯,我苦思苦想,希望回憶起一些能使他們性格鮮明的特征。
我覺得如果我能夠詳細寫出他們說話的某些習慣或者他們的一些離奇的舉止,或許就能夠突出他們的特點了。
象我現在這樣寫,這兩個人好象是一幅古舊挂毯上的兩個人形,同背景很難分辨出來;如果從遠處看,那就連輪廓也辨别不出,隻剩下一團花花綠綠的顔色了。
我隻有一種辯解:他們給我的就是這樣一個印象。
有些人的生活隻是社會有機體的一部分,他們隻能生活在這個有機體内,也隻能依靠它而生活,這種人總是給人以虛幻的感覺;思特裡克蘭德夫婦正是這樣的人。
他們有如體内的細胞,是身體所決不能缺少的,但是隻要他們健康存在一天,就被吞沒在一個重大的整體裡。
思特裡克蘭德這家人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中産階級家庭。
一個和藹可親、殷勤好客的妻子,有着喜歡結交文學界小名人的無害的癖好;一個并不很聰明的丈夫,在慈悲的上帝安排給他的那種生活中兢兢業業、恪盡職責:兩個漂亮、健康的孩子。
沒有什麼比這一家人更為平凡的了。
我不知道這一家人有什麼能夠引起好奇的人注意的。
當我想到後來發生的種種事情時,不禁自問:是不是當初我過于遲鈍,沒有看出查理斯·思特裡克蘭德身上與常人不同的地方啊?也許是這樣的。
從那個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了這麼多年,在此期間我對人情世故知道了不少東西,但是即使當初我認識他們夫婦時就已經有了今天的閱曆,我也不認為我對他們的判斷就有所不同。
隻不過有一點會和當年不一樣:在我了解到人是多麼玄妙莫測之後,我今天決不會象那年初秋我剛剛回到倫敦時那樣,在聽到那個消息以後會那樣大吃一驚了。
回到倫敦還不到二十四小時,我就在傑爾敏大街上遇見了柔斯·瓦特爾芙德。
“看你今天這麼喜氣洋洋的樣子,”我說,“有什麼開心的事啊?” 她笑了起來,眼睛流露出一道我早已熟悉的幸災樂禍的閃光。
這意味着她又聽到她的某個朋友的一件醜聞,這位女作家的直覺已經處于極度警覺狀态。
“你看見過查理斯·思特裡克蘭德,是不是?” 不僅她的面孔,就連她的全身都變得非常緊張。
我點了點頭。
我懷疑這個倒黴鬼是不是在證券交易所蝕了老本兒,要不就是讓公共汽車軋傷了。
“你說,是不是太可怕了?他把他老婆扔了,跑掉了。
” 瓦特爾芙德小姐肯定覺得,在傑爾敏大街馬路邊上講這個故事大辱沒這樣一個好題目,所以她隻是象個藝術家似地把主題抛出來,宣稱她并不知道細節。
而我卻不能埋沒她的口才,認為根本無需介意的環境竟會妨礙她給我講述故事。
但是她還是執拗地不肯講。
“我告訴你我什麼也不知道,”她回答我激動的問題說,接着,很俏皮地聳了聳肩膀,又加了一句:“我相信倫敦哪家茶點店準有一位年輕姑娘把活兒辭了。
” 她朝我笑了一下,道歉說同牙醫生約定了時間,便神氣十足地揚長而去。
這個消息與其說叫我難過,不如說使我很感興趣。
在那些日子裡我的見聞還很少是親身經曆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在我碰到這樣一件我在書本裡閱讀到的故事時,覺得非常興奮。
我承認,現在時間和閱曆已經使我習慣于在我相識的人中遇到這類事情了。
但是我當時還有一種驚駭的感覺。
思特裡克蘭德那一年一定已經有四十歲了,我認為象他這樣年紀的人再牽扯到這種愛情瓜葛中未免令人作嘔。
在我當時年幼無知,睥睨一切的目光中,一個人陷入愛情而又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