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講
關燈
小
中
大
女士們,先生們:
現在你們一定想知道,借助于我所介紹的這些技術方法,在神經症的緻病情結和壓抑的願望沖動中我們都發現了什麼呢?
首先我們發現了,精神分析的研究在回溯患者的症狀時,總是遵循令人吃驚的規律,在病人的性生活印象中找到病因。
它告訴我們這些緻病的願望沖動在本質上都是性本能的成分。
它還迫使我們設想,在緻病的諸因素之中,性障礙(eroticdisturbances)是起着主導的作用,而且在男女兩性中都是如此。
我意識到人們不願意相信我的這種觀點。
甚至那些樂于追随我的進行心理學研究工作的人,也傾向于認為我過分強調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
他們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别的心理興奮不會導緻我所說的那種壓抑和替代形成呢?我隻能回答,我不知道它們為什麼不會,我也不應該反對它們的這種行為。
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它們不會起到這麼重要的作用,它們充其量隻是性因素運作中的輔助因素,而不能代替性因素。
我絕不是一開始就在理論上形成了這一觀點,在1895年我和布洛伊爾醫生合作出版《癔症研究》時,我尚未采用這種觀點。
隻有後來當我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的時候,我才轉而相信這種觀點。
現在在座的聽衆中有幾位是我最親密的朋友和弟子,他們和我一起來到沃斯特。
問一問他們,你們就會知道他們在一開始也完全不相信我把性病因學(亦譯性病源學,sexualaetiology)看成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主張,直到最後他們自己的分析經驗使他們不得不接受這一觀點。
患者的行為并不容易使我們相信這種觀點的正确性。
患者并不願意向我們提供他們性生活的有關信息,他們總是盡可能地隐瞞這些情況。
在性問題上,人們普遍是不坦率的。
他們不會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性欲,而是為了掩飾它而披上一件用謊言編織成的厚厚的大衣,好像在性的世界裡天氣永遠是那麼寒冷。
也不能說他們是錯的。
事實上在我們這個文明世界裡,陽光和微風對性行為來說是不合時宜的。
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可以自由地向他人暴露自己的色情欲望。
但是,當你的病人發現,在接受治療中他們能對性問題坦然處之時,他們就會抛掉謊言的面紗,隻有在這種情況下你才有資格對這個容易引起争議的問題做出判斷。
不幸的是,甚至醫生在涉及他們個人的性生活時,也并不比其他人表現得更出色。
他們中的許多人也無法擺脫統治着多數&ldquo文明人&rdquo的對性問題的一貫态度:既想好色,又裝得正經。
下面讓我接着講我們的發現。
在另一類病例中,用精神分析調查去回溯其症狀起源時,确實隻追溯到一般性的創傷經驗,而不是性經驗。
但是另外一種條件使這種區别失去了意義。
因為分析工作要想獲得對病例的透徹理解和完全治愈的效果,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患者發病時所發生的事件上,而是必然要追溯到患者的青春期和幼兒期。
隻有在那裡,才能找到決定後來發病的印象和事件。
隻有童年期的經驗才能解釋其對後來的創傷的敏感性,也隻有通過揭示這些幾乎總是被遺忘的記憶蹤迹并使它們成為有意識的,我們才能獲得消除這些症狀的力量。
這裡,我們得出與夢的研究中同樣的結論:童年期的長存不滅的、被壓抑的願望沖動為症狀的形成提供了動力;沒有它們,對于後來的創傷的反應就會采取一種正常的方式。
但是這些強有力的童年期願望沖動都可以無一例外地被視為具有性的意味。
說到這裡,我想我終于可以确信你們會為此感到驚訝:&ldquo那麼,真有像幼兒性欲(infantilesexuality)這樣的東西嗎?&rdquo你們會問:&ldquo難道童年期不是恰恰相反,是一個以缺乏性本能為标志的人生階段嗎?&rdquo不,先生們,性本能肯定不像《福音書》中魔鬼進入豬的軀體那樣,在兒童發展到青春期才進入他們體内的。
一個兒童在一出生時就有了性本能和性活動,他是和這些東西一起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它們是在經過許多階段的重要發展曆程後,才形成我們所謂的成人的正常性欲。
在兒童身上
它告訴我們這些緻病的願望沖動在本質上都是性本能的成分。
它還迫使我們設想,在緻病的諸因素之中,性障礙(eroticdisturbances)是起着主導的作用,而且在男女兩性中都是如此。
我意識到人們不願意相信我的這種觀點。
甚至那些樂于追随我的進行心理學研究工作的人,也傾向于認為我過分強調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
他們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别的心理興奮不會導緻我所說的那種壓抑和替代形成呢?我隻能回答,我不知道它們為什麼不會,我也不應該反對它們的這種行為。
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它們不會起到這麼重要的作用,它們充其量隻是性因素運作中的輔助因素,而不能代替性因素。
我絕不是一開始就在理論上形成了這一觀點,在1895年我和布洛伊爾醫生合作出版《癔症研究》時,我尚未采用這種觀點。
隻有後來當我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的時候,我才轉而相信這種觀點。
現在在座的聽衆中有幾位是我最親密的朋友和弟子,他們和我一起來到沃斯特。
問一問他們,你們就會知道他們在一開始也完全不相信我把性病因學(亦譯性病源學,sexualaetiology)看成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主張,直到最後他們自己的分析經驗使他們不得不接受這一觀點。
患者的行為并不容易使我們相信這種觀點的正确性。
患者并不願意向我們提供他們性生活的有關信息,他們總是盡可能地隐瞞這些情況。
在性問題上,人們普遍是不坦率的。
他們不會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性欲,而是為了掩飾它而披上一件用謊言編織成的厚厚的大衣,好像在性的世界裡天氣永遠是那麼寒冷。
也不能說他們是錯的。
事實上在我們這個文明世界裡,陽光和微風對性行為來說是不合時宜的。
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可以自由地向他人暴露自己的色情欲望。
但是,當你的病人發現,在接受治療中他們能對性問題坦然處之時,他們就會抛掉謊言的面紗,隻有在這種情況下你才有資格對這個容易引起争議的問題做出判斷。
不幸的是,甚至醫生在涉及他們個人的性生活時,也并不比其他人表現得更出色。
他們中的許多人也無法擺脫統治着多數&ldquo文明人&rdquo的對性問題的一貫态度:既想好色,又裝得正經。
下面讓我接着講我們的發現。
在另一類病例中,用精神分析調查去回溯其症狀起源時,确實隻追溯到一般性的創傷經驗,而不是性經驗。
但是另外一種條件使這種區别失去了意義。
因為分析工作要想獲得對病例的透徹理解和完全治愈的效果,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患者發病時所發生的事件上,而是必然要追溯到患者的青春期和幼兒期。
隻有在那裡,才能找到決定後來發病的印象和事件。
隻有童年期的經驗才能解釋其對後來的創傷的敏感性,也隻有通過揭示這些幾乎總是被遺忘的記憶蹤迹并使它們成為有意識的,我們才能獲得消除這些症狀的力量。
這裡,我們得出與夢的研究中同樣的結論:童年期的長存不滅的、被壓抑的願望沖動為症狀的形成提供了動力;沒有它們,對于後來的創傷的反應就會采取一種正常的方式。
但是這些強有力的童年期願望沖動都可以無一例外地被視為具有性的意味。
說到這裡,我想我終于可以确信你們會為此感到驚訝:&ldquo那麼,真有像幼兒性欲(infantilesexuality)這樣的東西嗎?&rdquo你們會問:&ldquo難道童年期不是恰恰相反,是一個以缺乏性本能為标志的人生階段嗎?&rdquo不,先生們,性本能肯定不像《福音書》中魔鬼進入豬的軀體那樣,在兒童發展到青春期才進入他們體内的。
一個兒童在一出生時就有了性本能和性活動,他是和這些東西一起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它們是在經過許多階段的重要發展曆程後,才形成我們所謂的成人的正常性欲。
在兒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