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講 焦慮與本能生活

關燈
的某種東西。

    比如,出生是我們焦慮狀态的原型,但就其本身而言,它畢竟鮮能被認為是一種傷害,盡管它可能包含有各種傷害的危險。

    像上述每一種危險情境一樣,有關出生的基本情況是,它在心理體驗中喚起了一種高度興奮的狀态,該狀态令人不愉快,而且人們不能以發洩它的方式來控制它。

    這類狀态我們稱之為&ldquo創傷時刻&rdquo(traumaticmoment)[86]。

    在其面前快樂原則毫無作用,然後,假如我們依次沿循從神經性焦慮,到現實性焦慮,再到危險情境來看,就能獲得這樣一個簡單命題:所恐懼的和成為焦慮對象的東西,常常是創傷時刻的呈現,不能根據快樂原則的正常法則處理它。

    我們馬上明白,盡管我們擁有快樂原則的天賦,也不能保證我們免遭客觀性傷害,而隻能保證我們免受心理節制所導緻的特殊傷害。

    從快樂原則到自我保護本能是很大的一步;這兩者的意向從一開始就相當不一緻。

    但我們也看到了其他某種東西,也許這是正在尋找的解決途徑,即它是一個相對量的問題。

    把一種印象變為一個創傷時刻,使快樂原則的功能癱瘓并賦予危險情境以其重要性,這都僅僅是由于興奮量的增強而已。

    假如情況真是那樣,假如這些謎如此容易解開,那為什麼類似的創傷時刻不在心理的生活中喚起而不與假定的危險情境發生關系呢?&mdash&mdash在這些創傷時刻中,焦慮不是作為一種信号産生,而是因為某種新的理由重現。

    臨床經驗明确地表明,上述情況确屬事實。

    隻是後來的壓抑才顯示出我們描述過的機制,在該機制中,焦慮作為較早期的危險情境的信号而被喚起。

    當自我遇到某種過分強烈的力比多需要時,最初的和最原始的壓抑直接來自于創傷時刻;它們重新構造它們的焦慮,盡管所依據的事實上仍是出生原型。

    在因性功能的軀體組織受損而産生的焦慮性神經症中,焦慮的産生過程也和上面所講的一樣。

    我們不再堅持認為,在這種場合中,正是力比多自身被轉變為焦慮了。

    [87]在這裡,我認為焦慮存在着雙重起源&mdash&mdash一是創傷性因素的直接後果;一是預示創傷性因素即将重現的信号。

    關于這一點,是不會有反對意見的。

     女士們,先生們,我确信,你們正為不要再聽到關于焦慮的論述而高興。

    但你們不會高興太久,因為即将講述的東西也不易讓人感到高興。

    今天我正打算帶你們進入力比多理論或本能理論的領域,這些領域也同樣有了一些新的發展,但我并不認為我們在這裡已獲得了很大進步,以緻值得你們不辭辛苦地去學習它們。

    這種想法我是沒有的。

    這裡要講的是這樣一個領域:我們正在其中艱苦地努力尋找我們的方向和各種發現;你們将僅是我們努力的見證者。

    在此,我也不得不追溯一些從前我已告訴你們的事情。

     本能的理論可以說是我們的神話。

    本能是一些神秘的東西,不确定性是很顯著的。

    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一刻也不能忽略它們,但我們從不敢肯定我們正在清楚地觀察它們。

    你們知道流行的想法是怎樣去處理本能的。

    人們假定本能就像它們當前碰巧需要的東西那樣多種多樣&mdash&mdash有自我肯定(self-assertive)的本能、模仿(imitative)的本能,遊戲(play)的本能、群居(gregarious)的本能和許多其他類似的本能。

    可以說,人們利用這些本能,讓它們中的每一個完成其特殊工作,然後再抛掉它們。

    我們的行動一直建立在這樣一種假設上:在所有這些較為特殊的本能背後,隐藏着某種重要而強大的東西,我們須予以慎重考察。

    我們所采取的第一步是非常審慎的。

    我們告訴自己,假如一開始我們就能根據兩種重要的需要&mdash&mdash饑餓與愛&mdash&mdash分離出兩種主要的本能,或對本能進行分類,我們就可能不會誤入歧途了。

    無論我們通常怎樣小心眼地保護着心理學相對于其他各種學科的獨立性,這裡我們卻立足于不可動搖的生物學事實的支配之下。

    這個事實就是,有生命的個體有機物受兩種意向即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和種族保存(preservationofspecies)的控制。

    這兩種意向似乎是彼此獨立的,就目前我們所知,它們沒有共同的起源;并且在動物的生命中,它們的利益通常處于沖突之中。

    實際上,我們現在正講的,就是生物心理學,我們正在研究生物過程的心理附屬物。

    把&ldquo自我本能&rdquo與&ldquo性本能&rdquo的概念引入精神分析中,就表現了問題的這一方面。

    &ldquo自我本能&rdquo(egoinstincts)包括一切有關個體的保存、肯定和延續的東西; &ldquo性本能&rdquo(sexualinstincts)包括對于幼兒的性生活和變态的性生活所需的大量東西。

    在對神經症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已知道自我是限制和壓抑的力量,而性傾向則是被壓抑和被限制的力量,故而我們相信,我們不僅掌握了這兩種本能之間差别的明确證據,而且掌握了這二者間沖突的明确證據。

    我們研究的第一個對象僅是性本能,我們将它的能量命名為&ldquo力比多&rdquo。

    我們隻有結合這些性本能,才能澄清有關什麼是本能和什麼應歸于本能的種種觀念。

    這裡我們就來探讨探讨力比多理論。

     本能不同于刺激,即本能起源于人體内的刺激,它作為一種經常性的力量發生作用,并且主體不可能像對待外部刺激一樣,通過逃避的方式來避開本能。

    我們能夠區分本能的起源對象和目的。

    其起源是人體内的某種興奮狀态,其目的是去掉這些興奮,在從起源到目的的道路上,本能對人的心理産生作用。

    我們把它想象為某種向特殊方向前進的能量;本能依此而獲得&ldquoTreib&rdquo[88]的名稱。

    人們談論&ldquo積極的&rdquo本能和&ldquo消極的&rdquo本能,但我們認為說具有主動目的的本能和被動目的的本能将更為準确。

    因為要實現一個被動的目的也需要積極的活動。

    這種目的可以在主體自己身上得到實現;而通常産生的是外部對象,本能通過與它打交道而實現其外部目的;本能的内部目的則總是身體上發生的令人滿意的變化。

    本能與其在軀體上的源泉間的關系是否帶給了本能一種特殊性質?關于這一些,我們不太清楚。

    假如是這樣,那是什麼性質呢?精神分析經驗的證據顯示,以下内容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從一種源泉産生的本能沖動,與另一個源泉産生的本能沖動緊密相聯,共同經曆着變化;而且,一般而言,可以用它和本能的滿足來替代某種本能的滿足。

     但必須承認,我們對此并未能很好地了解。

    本能與其目的和對象的關系都很容易發生變化;雖然本能與其對象的關系更易于松散,但二者都可轉化為其他關系。

    考慮到社會上的價值觀,我們把對目标的某種修改和對象的變化稱為&ldquo升華&rdquo。

    此外,我們還有理由識别出目标受約束的本能&mdash&mdash這些本能沖動産生于我們熟悉的源泉,并具有明确的目的,但它們沒有得到滿足便被阻止了,以緻産生了一個持久的對對象的精神貫注和一種永恒的(情感)傾向。

    例如,性愛關系就是這樣,毫無疑問,它起源于性的需要,但又總是克制其滿足。

    [89] 你們看到,對于這些本能的特性與變化,我們仍有許多是不能理解的。

    這裡應提到表現于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之間的進一步區别,假如從總體上說,該區别也适用于群體,那麼它将具有巨大的理論意義。

    性本能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因為它具有可塑性,具有改變它們自己目的的能力,具有允許一種本能滿足取代另一種本能滿足的可替換性,并且能夠被延續。

    在這些方面,我們上面所舉的目标被阻的本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會很樂于否認這些特征是屬于自我保存本能,因為自我保存本能是缺乏彈性的,對它們的滿足不允許有絲毫延緩。

    在多種意義上,它們都是絕對必需的,并與壓抑和焦慮具有非常不同的關系。

    但稍加考慮,我們就會知道,這種例外的觀點是不适用于所有的自我本能的,而僅适用于食欲和渴欲,并且明顯的是建立于這些本能源泉的特殊性質上。

    由此造成的混亂印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我們沒有對有組織的自我的影響,在原本屬于本我的本能沖動中所造成的那些變化,予以單獨的考慮。

     當我們研究本能生活适應性功能的方式時,我們發現自己找到了更堅固的基礎。

    在此,我們得到了十分肯定的知識,你們對這些知識也已是熟悉的。

    但我們也認識到,作為從一開始就是指向性功能目标&mdash&mdash兩個性細胞的結合&mdash&mdash的工具的性本能,情況就不同了。

    我們所考察的是大量産生于人體的各個區域和部位的組元本能,它們彼此相當獨立地尋求滿足,在我們可能叫作&ldquo器官快樂&rdquo(organpleasure)的那種東西中找到滿足。

    [90]生殖器是這些&ldquo性感帶&rdquo(erotogeniczones)中的最新玩意兒,&ldquo性快樂&rdquo這個名稱完全可能适用于生殖器所産生的器官快樂。

    這些尋求快樂的沖動并沒有完全被納入性功能的最後組織之内。

    它們中的相當一部分被作為無用的東西通過壓抑或其他某些方式而擱置一旁;它們中的一小部分則通過我已提過的[第97頁]顯著方式而離開了原有目的,并用以加強其他沖動;還有一部分以些微的作用繼續存在,以利于做些前撫動作并産生事前快樂。

    [91]你們已聽說過,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幾個預備性組織的階段是怎樣被識别出來的;也已聽說,性功能發展史是如何解釋性功能的各種變型和退化的。

    我們認為,這些&ldquo前性器欲&rdquo(pregenital)階段的第一個口欲期(theoralphase),因為與嬰兒在母親懷中吃奶的方式一緻,嘴的性感區支配着這一生命時期的那些可以叫做性活動的東西,到了第二個時期,虐待的和肛的沖動欲(sadisticandanalimpulses)占據了前台,毫無疑問,這個階段與牙齒的出現、肌肉器官的增強和對括約肌功能的控制有聯系。

    關于這個值得注意的發展階段,我們已了解到了許多令人感興趣的細節[92],第三個階段是陽具欲階段(thephallicphase),在這個階段中,兩性中男性器官(和女孩身上相應于男性器官的東西)獲得了不能再被忽視的重要性。

    [93]我們已用性器欲階段(thegenitalphase)這個名稱來指定明确的性組織,該階段建立于青春期之後,此時女性生殖器第一次得到識别,而男性生殖器在很早以前就被識别了。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講述的全是老生常談。

    但你們不要假定,我這次未講到的許多事情是無效的。

    我這樣重複是必需的,目的是将它作為起點,以報告我們知識中的進展。

    我們能夠誇口說,我們已了解到了一些新東西,特别是關于力比多的早期組織,對舊東西的意義也獲得了更清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