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講 夢與神秘主義[25]

關燈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将沿着一條狹窄的小路前進,但這條小路卻會引導我們走向一個廣闊的前景。

     下面,我将講述夢與神秘主義(occultism)的關系,對此你們不必感到驚訝。

    事實上,人們經常将夢看作是通向神秘世界的門戶,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人把夢自身視為一種神秘現象,甚至連我們這些以夢為科學研究對象的人,對夢與那些模糊事物有着一縷或多縷的聯系也不加質疑。

    玄秘論(mysticism)、神秘主義&mdash&mdash這些字眼是什麼意思呢?你們不必期望我将試圖用定義來表達這些模糊的概念。

    我們都大緻了解,這些詞對我們意味着什麼。

    它們意指某種&ldquo别的世界&rdquo,這個世界存在于科學為我們構建的受無情的法則支配的明亮世界的背後。

     神秘主義斷言,事實上,天地間存在的東西比我們的哲學所能想象的要多得多。

    所以,我們無須受制于學院哲學的狹隘成見;而應該相信:凡呈現于我們面前的東西都值得信任,我們打算像處理其他任何科學材料一樣來處理這些事物:一方面,弄清是否真能證實這些事物的存在;另一方面,隻有在這些事物的真實性無可置疑之後,才能設法對其加以解釋。

    然而,無可否認,就理智的、心理的和曆史的因素而言,我們甚至很難把這種決定變為實際行為。

     這與我們探究其他問題時是不相同的。

     首先,是來自于理智的困難。

    且看看我對我的想法做的粗略淺顯的解釋吧。

    假定我們所讨論的是地球的内部結構。

    你們知道,對此我們還沒有完全弄清楚。

    我們懷疑它是由白熱化的重金屬構成的。

    然後,我們再想象某人提出的一種論斷:地球内部是由飽含碳酸&mdash&mdash即蘇打水的液體構成的。

    對這一論斷,我們會毫不遲疑地說,這絕不可能,因為它與我們的一切預期相矛盾,而且無視那一導緻我們接受金屬假說的已知事實。

    但這種論斷又不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有人能給我們提供論證蘇打水假說的方法,我們會毫不反對地接受它。

    但是,假設現在有其他人鄭重提出: 地球的内核是由果醬構成的,我們的反應就會大不相同。

    我們将告訴自己:果醬并不是自然産物,而是人類烹制的東西,而且,果醬的存在是以果樹和果實的存在為前提的,我們無法理解怎麼能把植物與人類烹調術安放于地球内部。

    這些理智的反對結果将扭轉我們的興趣:不是立即着手研究地球内核是否真由果醬構成,而是思忖,提出這種觀點的人是什麼樣的?或最多隻問他得出此觀點的由來。

    倒黴的果醬理論提出者将深以此為忤,責怪我們因為抱守貌似科學的成見而拒絕對其觀點作客觀的調查研究。

    但這對他無濟于事。

    我們認為,成見未必總會受到非難;相反,由于它們使我們避免了無益的勞動,有時卻是正确而有利的。

    實際上,成見也僅僅是從其他可靠的判斷類推而獲得的結論。

     神秘主義者的所有主張給我們的印象,與果醬假說給我們的印象相同;因此,我們有理由不假思索地排斥它們,而不必進一步深入研究。

    但同樣的,這種觀點也并非如此簡單。

    我所提出的這種比較,證明不了任何東西;或者說與通常的比較一樣,隻能證明極少的東西。

    這種比較是否符合事實仍是值得懷疑的;而且很明顯,它的選擇早已由我們傲慢的态度決定了。

    成見有時是有用而合理的,但有時卻是錯誤而有害的。

    沒有人能辨明,它何時屬于前者,何時屬于後者。

    科學史上的許多事例告誡我們:切勿過早做出定論。

    我們現在稱為隕石的那些石頭可能是從太空落到地球上的;蘊藏着貝殼殘骸的岩石山脈可能曾是海洋的床底。

    長期以來,這些假說都被認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順便提一下,當我們的精神分析提出存在潛意識推論時,也出現了相差無幾的情況。

    故而我們精神分析者在運用理智的思考駁斥新假說時,有特殊的理由采取謹慎的态度;而且必須承認,理智思考并沒有使我們消除厭惡、懷疑和不确定感。

     我已經說到了第二個因素是心理因素(這使我們難以接近研究課題)。

    我指的是人類普遍存在的輕信傾向和對奇迹現象的信仰。

    在很早以前,當我們還處于生命的嚴格法則之下時,我們就産生了一種反抗,反對思維規律的嚴酷性和單調性,反對實在性驗證的需要。

    [26]理性變成了敵人,剝奪我們享樂的種種可能。

    我們發現,隻要我們脫離了理性束縛&mdash&mdash哪怕隻是暫時的&mdash&mdash而非屈從于非理性的引誘,我們就會享受更多快樂。

    學童喜歡文字遊戲,專家們在科學會議結束後拿自己的研究取樂;甚至最嚴肅的人也喜歡聽聽笑話。

    [27]對&ldquo理性與科學&mdash&mdash人類擁有的最強力量&rdquo[28]的更深的敵意正伺機發作;它使人們甯願舍棄&ldquo訓練有素&rdquo的醫生,而求助于巫醫或自然療法的治療者;它對神秘主義的論斷情有獨鐘,隻要其所提供的事實能用以突破規律和法則;它使批判主義智昏,它歪曲人的知覺,把那些得不到證實的觀點和意見強加在人的身上。

    假如考慮到人類的這些傾向,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對神秘主義著作中提出的信息置疑。

     我把第三個因素稱為曆史因素。

    我意在指出神秘主義世界中實際上并不存在任何新的東西。

     那裡一再出現的隻不過是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并載于古書上的所有迹象、奇迹、預言及稀奇古怪的東西;長期以來,它們被認為是天馬行空的想象或有意欺瞞的結果,是人類處于極端無知、科學精神尚在襁褓中的時代産物。

    如果我們接受神秘主義者宣稱的、至今仍存在的所有事物的真實性,我們也就必須相信自古流傳的那些傳說的真實性。

    于是,我們必須考慮到,所有民族的傳說與聖典都載有種種類似的神奇故事;宗教正是在這些神奇事件的基礎之上,謀求着人們的崇信,并從中找到超人力量發生作用的證據。

    果真如此,我們就不禁要懷疑:神秘主義的興趣事實上是一種宗教興趣;神秘主義活動的隐秘動機之一就是,當宗教受到科學思想的先進性威脅時,給予幫助。

    而且,由于發現了這個動機,我們加深了對神秘主義的不信任,更不願意着手研究這些想象的神秘現象。

     然而,這種厭棄遲早是必須加以克服的。

    我們面臨着一個實際問題:神秘主義者告訴我們的事情是真還是假?通過觀察,這個問題畢竟還是可以得到明确解決的。

    說到底,我們還是感謝神秘主義者。

    現在我們還無法證實自古流傳的種種奇聞轶事。

    不過我們認為,倘若它們不能被證實,則須承認,嚴格地講它們也不能被證僞。

    但是對那些我們能親曆親為的當代事件,我們應該能做出明确的判斷。

    假如我們深信這樣的奇迹不會發生在今天,我們就不必害怕它們可能發生在古代這樣的相反意見;如此,其他解釋也就更有道理了。

    這樣,我們就消除了疑慮,并準備對神秘現象進行研究。

     但不幸的是,我們在此又遇到了對我們這真誠的意圖極為不利的情況。

    我們的判斷所應依賴的觀察是發生在令我們的感官知覺模糊、注意力遲鈍的條件之下;經過遙遙無期的無望後,可供觀察的現象才在黑暗或朦胧的紅光中顯現。

    據說,實際上我們的質疑&mdash&mdash即批判&mdash&mdash态度可能阻止了預期現象的發生。

    故而,這些現象發生的情境無外乎是我們進行科學探究的一般情境的滑稽模仿。

    這些觀察的對象即所謂的&ldquo巫師&rdquo(mediums)&mdash&mdash那些具有特殊的&ldquo敏感&rdquo能力的人,但他們的智力或性格品質不過爾爾,他們也不像古時創造奇迹的人一樣,懷有偉大的見解和高尚的目标。

    恰恰相反,甚至那些相信他們神秘力量的人,也認為他們極不可靠;我們已揭穿他們當中大多數人是騙子;而且有理由認為,其餘的也會遭受同樣的下場。

    他們的行為給人以兒童惡作劇或魔術師變戲法的印象。

    [29]在巫師的降神會上,還從未産生過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向人們提供一種新能源)。

    實際上,盡管魔術師通過魔術從其空帽子裡變出了鴿子,我們也不期望從中獲取孵生鴿子的啟示。

    我很容易理解這樣的人:為了獲得無偏見的評價,他便去參加神秘的降神會;但他不久就感到厭煩,并厭惡地擺脫他所期望的一切,而退回到先前所抱有的成見之中。

    人們可能會指責這種人的行為方式是不正确的:人們不應該預先設定其所欲研究的現象應該是什麼樣的,并且應該在什麼情況中出現。

    相反,他應該百折不撓,重點放在采用最新的預防和監督措施以抵制巫師的不可靠性上。

    但不幸的是,這種現代的防備措施使易于接近神秘現象的觀察宣告破産了。

    這樣,神秘主義的研究成為一個專門化的艱難行當&mdash&mdash一種無法兼顧其他興趣的活動。

    在從事這些研究的人們得出結論之前,我們隻能保留懷疑和我們自己的臆測。

     在這些猜測中,最有希望的,毫無疑問是下述猜測,即假設神秘主義中存在着尚未為人知的事實的實在核心,而且在這個核心周圍,欺騙與幻想已編織成了難以窺入的面紗。

    我們如何才能接近這個核心呢?從哪一方面入手才能有效研究這個問題呢?這裡,我認為夢可以給我們以幫助:它暗示我們應從這種混亂中攝取心靈感應(telepathy)這個主題。

     你們知道,所謂的&ldquo心靈感應&rdquo是指這種妄亂斷定的事實:在某個特殊時間裡發生的事件,不經過我們所熟悉的種種交流途徑,而能幾乎是同時地進入到遠處某人的意識中。

    這裡暗含着一個前提:該事件涉及某人,且另一個人(信息接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