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也是僞書
關燈
小
中
大
魏景元四年,鐘會率衆十餘萬,讨伐蜀國。
一向是參謀長的鐘會,這次成了司令員,司馬昭的理由是魏國别的将領對取蜀沒有什麼熱心,隻有鐘會是躍躍欲試。
司馬昭倒是和劉邦差不多,善于将将。
在讨伐蜀國的頭一年,也就是景元三年,鐘會和司馬昭命令唐咨監造大海船,聲言讨伐吳國,作為調動兵馬的借口。
應該說蜀國的姜維是不笨的,看出鐘會屯兵關中必然是對蜀國不懷好意,上表給劉禅,請“宜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結果劉禅自以為聰明,認為姜維是神經過敏全不做戒備,因此種下了禍根。
鐘會制定的作戰計劃,可以說是以大伐小的經典,以鄧艾部攻擊沓中屯田的姜維,意圖牽制,并派遣諸葛緒直取陰平橋頭,阻斷姜維的回援之路,自己率主力部隊自斜谷、駱谷而入直取陽安關,另派遣劉欽作為奇兵出子午谷會于漢中。
姜維也确實是天才,不和老對手鄧艾纏鬥,兼程直奔陰平橋,讓鐘會的第一計落了空。
諸葛緒此時已經到達陰平橋,但是被姜維以調虎離山計,先向孔函谷佯動,威脅諸葛緒側背,諸葛緒上當,回軍救援,姜維迅速回師,通過了陰平橋頭。
諸葛緒發覺上當後,趕回陰平橋頭,姜維大軍才過去一天。
鐘會的第二條計策又因為己方将領的愚蠢落了空,但是姜維趕到漢中後,鐘會已經突破了入蜀門戶,陽安關口,算是在姜維面前占了一次上風。
不過姜維畢竟是三國時代的名将,拿得起,放得下,全軍回師,扼守漢中入蜀的天險劍閣。
應該說,至此,鐘會的攻蜀計劃完成了一半,漢中為魏國所有了,蜀國隻有憑借天險,保有益州。
但是,那一半計劃沒有完成,鄧艾和諸葛緒是要負有一定責任的,尤其是諸葛緒。
鄧艾在強川口名義上是戰勝了姜維,事實上沒有完成牽制姜維的戰略任務,是典型的戰略上失敗,戰術上勝利。
諸葛緒為姜維所調動,失去了陰平橋天險,破壞了整個作戰計劃,固然是因為姜維的指揮藝術已經達到化境,但是諸葛緒的罪責完全是應該斬首的。
眼望“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鐘會,肯定是暴跳如雷地痛罵鄧艾和諸葛緒混蛋,隻要他們有一路成功,鐘會就有足夠的時間在姜維回援前突破劍閣天險,直搗蜀國的腹地,那時候姜伯約就是回天乏力了。
諸葛緒适時地到了鐘會的軍前,讓鐘會把他以“畏懦不進”的罪名,打入囚車,發回長安了。
稍稍解了點氣的鐘會又開始耍他的小聰明,又是拜諸葛亮墓,又是傳檄整個蜀地的軍民,當然還是忘不了給姜維寫勸降信:“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劄、鄭喬,能喻斯好。
”可是姜維就不理他。
眼見軍糧日益減少的鐘會氣得在劍閣前直跳腳。
這時候,沒有完成牽制任務的鄧艾從陰平翻山越嶺,兵行險招,直
一向是參謀長的鐘會,這次成了司令員,司馬昭的理由是魏國别的将領對取蜀沒有什麼熱心,隻有鐘會是躍躍欲試。
司馬昭倒是和劉邦差不多,善于将将。
在讨伐蜀國的頭一年,也就是景元三年,鐘會和司馬昭命令唐咨監造大海船,聲言讨伐吳國,作為調動兵馬的借口。
應該說蜀國的姜維是不笨的,看出鐘會屯兵關中必然是對蜀國不懷好意,上表給劉禅,請“宜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結果劉禅自以為聰明,認為姜維是神經過敏全不做戒備,因此種下了禍根。
鐘會制定的作戰計劃,可以說是以大伐小的經典,以鄧艾部攻擊沓中屯田的姜維,意圖牽制,并派遣諸葛緒直取陰平橋頭,阻斷姜維的回援之路,自己率主力部隊自斜谷、駱谷而入直取陽安關,另派遣劉欽作為奇兵出子午谷會于漢中。
姜維也确實是天才,不和老對手鄧艾纏鬥,兼程直奔陰平橋,讓鐘會的第一計落了空。
諸葛緒此時已經到達陰平橋,但是被姜維以調虎離山計,先向孔函谷佯動,威脅諸葛緒側背,諸葛緒上當,回軍救援,姜維迅速回師,通過了陰平橋頭。
諸葛緒發覺上當後,趕回陰平橋頭,姜維大軍才過去一天。
鐘會的第二條計策又因為己方将領的愚蠢落了空,但是姜維趕到漢中後,鐘會已經突破了入蜀門戶,陽安關口,算是在姜維面前占了一次上風。
不過姜維畢竟是三國時代的名将,拿得起,放得下,全軍回師,扼守漢中入蜀的天險劍閣。
應該說,至此,鐘會的攻蜀計劃完成了一半,漢中為魏國所有了,蜀國隻有憑借天險,保有益州。
但是,那一半計劃沒有完成,鄧艾和諸葛緒是要負有一定責任的,尤其是諸葛緒。
鄧艾在強川口名義上是戰勝了姜維,事實上沒有完成牽制姜維的戰略任務,是典型的戰略上失敗,戰術上勝利。
諸葛緒為姜維所調動,失去了陰平橋天險,破壞了整個作戰計劃,固然是因為姜維的指揮藝術已經達到化境,但是諸葛緒的罪責完全是應該斬首的。
眼望“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鐘會,肯定是暴跳如雷地痛罵鄧艾和諸葛緒混蛋,隻要他們有一路成功,鐘會就有足夠的時間在姜維回援前突破劍閣天險,直搗蜀國的腹地,那時候姜伯約就是回天乏力了。
諸葛緒适時地到了鐘會的軍前,讓鐘會把他以“畏懦不進”的罪名,打入囚車,發回長安了。
稍稍解了點氣的鐘會又開始耍他的小聰明,又是拜諸葛亮墓,又是傳檄整個蜀地的軍民,當然還是忘不了給姜維寫勸降信:“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劄、鄭喬,能喻斯好。
”可是姜維就不理他。
眼見軍糧日益減少的鐘會氣得在劍閣前直跳腳。
這時候,沒有完成牽制任務的鄧艾從陰平翻山越嶺,兵行險招,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