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 速勝本難為
關燈
小
中
大
曹操以反敗為勝的機會。
赤壁之戰後,荊州地區形成了曹軍以江陵、襄陽、樊城、江夏為據點的防禦态勢。
荊州不再是曹操統一的主戰場。
提到江夏,是劉表的舊将文聘駐守,《三國志》上記載文聘先和曹操一起追劉備于長阪,後“乃以聘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邊事······聘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賊不敢侵”。
這裡面讓文聘率領的肯定是曹操的老部隊,就不用擔心文聘會叛變。
後來曹操對孫權的打擊就主要放在合肥一線。
曹操在赤壁的失敗來源于戰略上的錯誤判斷,原因就是降劉琮、破劉備後曹操對于形式估計不足。
對待遠離根據地且實力有限的劉備固然可以速戰速勝,對待剛死了父親自己有沒有什麼本事的劉琮當然可以誘降。
東吳的孫權不但是百戰得江東,手下有一幫精兵強将,根本就沒有受到任何打擊,相反是在以逸待勞,想速勝是不可能的,況且孫權接替孫策已久,絕對不會象劉琮那樣輕易投降。
同時荊州新降,政治上還沒有完全的穩固,牽制了曹操大量的兵力也是曹操兵敗的重要原因。
失敗後的曹操肯定對自己戰略上的失誤進行了反思,在第二年把對于東吳的進攻點選在了合肥的同時,實行的不是大舉進攻的方略。
而是“置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采取休生養息的政策,按照《孫子兵法》的戰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靜觀待變。
曹操選合肥作為攻擊點确實是抓住了東吳的七寸,讓東吳始終必須在自己的腹地留下重兵進行防守,并且可以在适當的時候将東吳這條長蛇斬為兩段;對于地形相對複雜的荊州則取守勢。
對内曹操則下了著名的《求賢令》:“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闾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這正是曹操的高明處,用人唯才,何況是在亂世?他手下的謀士程昱就曾經有把人肉幹當幹糧往軍糧裡混的劣迹,但是好幾次在最關鍵的時候都是程昱幫了曹操的忙。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政治家未必在于自己各個方面都很高明,而在于讓部下高明的人都能夠脫穎而出,發揮個人的優點,人盡其材,絕不是一天到晚找下屬的茬。
三國中曹操實際上是得了人和。
象《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在曆史上并不存在的草船借箭時言道:“為将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唯獨沒有用人,自己隻好累死在五丈原。
赤壁之戰後,荊州地區形成了曹軍以江陵、襄陽、樊城、江夏為據點的防禦态勢。
荊州不再是曹操統一的主戰場。
提到江夏,是劉表的舊将文聘駐守,《三國志》上記載文聘先和曹操一起追劉備于長阪,後“乃以聘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邊事······聘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賊不敢侵”。
這裡面讓文聘率領的肯定是曹操的老部隊,就不用擔心文聘會叛變。
後來曹操對孫權的打擊就主要放在合肥一線。
曹操在赤壁的失敗來源于戰略上的錯誤判斷,原因就是降劉琮、破劉備後曹操對于形式估計不足。
對待遠離根據地且實力有限的劉備固然可以速戰速勝,對待剛死了父親自己有沒有什麼本事的劉琮當然可以誘降。
東吳的孫權不但是百戰得江東,手下有一幫精兵強将,根本就沒有受到任何打擊,相反是在以逸待勞,想速勝是不可能的,況且孫權接替孫策已久,絕對不會象劉琮那樣輕易投降。
同時荊州新降,政治上還沒有完全的穩固,牽制了曹操大量的兵力也是曹操兵敗的重要原因。
失敗後的曹操肯定對自己戰略上的失誤進行了反思,在第二年把對于東吳的進攻點選在了合肥的同時,實行的不是大舉進攻的方略。
而是“置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采取休生養息的政策,按照《孫子兵法》的戰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靜觀待變。
曹操選合肥作為攻擊點确實是抓住了東吳的七寸,讓東吳始終必須在自己的腹地留下重兵進行防守,并且可以在适當的時候将東吳這條長蛇斬為兩段;對于地形相對複雜的荊州則取守勢。
對内曹操則下了著名的《求賢令》:“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闾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這正是曹操的高明處,用人唯才,何況是在亂世?他手下的謀士程昱就曾經有把人肉幹當幹糧往軍糧裡混的劣迹,但是好幾次在最關鍵的時候都是程昱幫了曹操的忙。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政治家未必在于自己各個方面都很高明,而在于讓部下高明的人都能夠脫穎而出,發揮個人的優點,人盡其材,絕不是一天到晚找下屬的茬。
三國中曹操實際上是得了人和。
象《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在曆史上并不存在的草船借箭時言道:“為将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唯獨沒有用人,自己隻好累死在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