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關燈
小
中
大
掘莊墓三築淮水堤賀郗壽立逼苗妃死
詩曰:
二築已傷殘,如何築再三。
禍遣賢聖墓,心抱史書慚。
鸠鵲始難解,衾裯夢不甘。
若詢風化事,那得到《周南》。
話說天監十三年,梁主聽了王足獻計,欲阻淮山之水以灌壽陽。
築成沖潰,又築。
至十四年淮堰将成,忽又被風雨蛟龍盡行沖去,前功盡棄。
兵将民夫慌張無策,欲要停工,又恐違旨。
要重興工再築,民力已疲。
又互相埋怨,咨嗟滿路。
王足聽了無法,卻聽了祭禱之說,深是有理,隻得寫了表章奏請梁主自行定奪。
遂此停工以候旨意。
不一日,王足的表章入朝,梁主看畢,不勝歎息。
又見表中說自古帝王創不世之奇功者,必有非常之遇。
又雲,祭祀神祗以求賜福。
梁主看了甚是點頭,因想道:“此言确乎有理。
朕今謀人家國,勞民動衆在于淮山,晝夜開墾,豈無山川地土社稷神祗?若要成此大功,受此大利,須得朕自親行禱告一番,或可無慮而功再成矣。
”主意已定,遂傳出一道旨意,巡視準山,着百官早備法駕。
不數日,一應俱備。
梁主遂帶領文武過江,望淮山而來。
早有報馬先報到淮山,一時衆兵将俱準備接駕。
這些民夫聽得皇帝自來修築,必有一番賞賜,俱各歡然,大家引颔而望。
不一日,梁主到了淮山,衆軍将遠接駕畢,梁主就與文武商議再築之策,群臣皆無長策,一時默然。
隻見班中走出一人奏道:“一築沖潰,二築漂沒,皆未得情理,故此皆不能成功。
今陛下堅欲成功,亦何難之有?”梁王視之,乃是中書仆射計能,因大喜問道:“賢卿有何妙策,而佐朕成功,定有不次之賞。
”計能忙奏道:“臣聞蛀龍畏鐵令。
淮山之下,必是蛟龍聚會之處,今見人阻塞了他的窩巢,故兩番将成,俱被他沖洩。
今隻消置辦生鐵幾千萬擔,設立爐窯,先将大竹鑿通,釘在水中,然後将生鐵熔化為汁,灌入竹中,便成了鐵柱。
根腳堅固,方使人将楊柳枝編成大筲,然後填土投入,何患此功不成耶!”梁主聽了大喜道:“卿之處分甚是有理,隻依此行,無不成功也。
”遂一面傳旨,到各邊境州郡所屬地方,各要納鐵數擔。
又一面擇日起工,又一面梁主親自祭禱上下神祗,山神土地河伯龍王水中眷屬。
真是帝王家行事,易如反掌吹灰,不多時,交納之鐵早堆積如山。
又使人砍取大竹,又于各處空地設立爐窯,便晝夜熔化。
又賞賜士卒民夫,大家果是歡然。
又重新起工,依舊搬漿弄水,曉夜不停。
怎禁四處的楊枝俱已砍完,各處的地土俱鑿挖得七零八落,東凹西缺,衆民夫隻得往外鄉外村去尋攬,取來供用。
卻說内中有一起民夫到了一個鄉村,見一座土山長有裡許,高有數丈。
衆民夫見這土無益,遂報了隊長,隊長看了一番,便叫民夫挑土湊用。
衆民夫便一齊動手,将釘钯鐵鋤紛紛亂築,一時掘的掘,挑的挑,掘挑了數日。
忽一日築到中間,一時再築不下去,衆民夫使一齊用力将釘钯鐵鋤亂築,隻築得乓乓乒乒的亂響,忽有火星直爆起來,衆民夫各各吃驚,遂停了鐵鋤往下細看,隻見是青青綠綠、黃黃亮亮的一件東西。
再一看時,卻原來是一塊大銅,就象缽盂的模樣合在土中。
遂一齊拍手歡喜道:“我們的造化到了,有了這塊大銅,極少也有幾萬斤,拿去換酒來大家吃個醉飽,豈不是造化。
”衆人聽見說拿去換得酒吃,遂又一齊動手,乓乓乒乒,鋤頭鐵鍬亂挖亂墾。
挖墾了半日,已有二丈餘深,隻見圓陀陀的,周圍有房子般大,有十緻丈開闊。
衆人見此大物更加歡喜,又一齊掘的掘,挖的挖,不期越挖越深,越掘越大,挖掘半日,莫想動得分毫。
衆人着驚,都攢做一團,擠做一塊,你争我嚷,我說你笑,早有人報知隊長也來觀看。
内中有老成的說道:“此中定是古時帝王的墳墓,恐有人掘他的,故将銅鑄成盒,蓋合住棺椁,内中必有金銀寶物,如今快些盡力掘出來,大家是有想頭的事。
”衆人聽了大喜,便又一齊往下掘去。
掘了一番,隻是沒頭沒腦,再掘不起來。
那隊長說道:“不如将這銅皮打碎,看内中有什麼東西,知個明白也好。
”衆人聽了,果然一齊亂打亂擊,隻震得兩手生疼,火星亂進,卻無一毫傷損。
衆人驚驚訝訝,早早哄傳說是内中有金子銀子。
又有的說道:“這塊那裡是銅,都是金子打成,原是當初帝王的金穴。
”一傳兩,兩傳三,早傳入兵将文武官員的耳朵裡來,大家驚驚異異,人人動火。
又被這些内監們聞知,個個垂涎起來。
早有内監中
禍遣賢聖墓,心抱史書慚。
鸠鵲始難解,衾裯夢不甘。
若詢風化事,那得到《周南》。
話說天監十三年,梁主聽了王足獻計,欲阻淮山之水以灌壽陽。
築成沖潰,又築。
至十四年淮堰将成,忽又被風雨蛟龍盡行沖去,前功盡棄。
兵将民夫慌張無策,欲要停工,又恐違旨。
要重興工再築,民力已疲。
又互相埋怨,咨嗟滿路。
王足聽了無法,卻聽了祭禱之說,深是有理,隻得寫了表章奏請梁主自行定奪。
遂此停工以候旨意。
不一日,王足的表章入朝,梁主看畢,不勝歎息。
又見表中說自古帝王創不世之奇功者,必有非常之遇。
又雲,祭祀神祗以求賜福。
梁主看了甚是點頭,因想道:“此言确乎有理。
朕今謀人家國,勞民動衆在于淮山,晝夜開墾,豈無山川地土社稷神祗?若要成此大功,受此大利,須得朕自親行禱告一番,或可無慮而功再成矣。
”主意已定,遂傳出一道旨意,巡視準山,着百官早備法駕。
不數日,一應俱備。
梁主遂帶領文武過江,望淮山而來。
早有報馬先報到淮山,一時衆兵将俱準備接駕。
這些民夫聽得皇帝自來修築,必有一番賞賜,俱各歡然,大家引颔而望。
不一日,梁主到了淮山,衆軍将遠接駕畢,梁主就與文武商議再築之策,群臣皆無長策,一時默然。
隻見班中走出一人奏道:“一築沖潰,二築漂沒,皆未得情理,故此皆不能成功。
今陛下堅欲成功,亦何難之有?”梁王視之,乃是中書仆射計能,因大喜問道:“賢卿有何妙策,而佐朕成功,定有不次之賞。
”計能忙奏道:“臣聞蛀龍畏鐵令。
淮山之下,必是蛟龍聚會之處,今見人阻塞了他的窩巢,故兩番将成,俱被他沖洩。
今隻消置辦生鐵幾千萬擔,設立爐窯,先将大竹鑿通,釘在水中,然後将生鐵熔化為汁,灌入竹中,便成了鐵柱。
根腳堅固,方使人将楊柳枝編成大筲,然後填土投入,何患此功不成耶!”梁主聽了大喜道:“卿之處分甚是有理,隻依此行,無不成功也。
”遂一面傳旨,到各邊境州郡所屬地方,各要納鐵數擔。
又一面擇日起工,又一面梁主親自祭禱上下神祗,山神土地河伯龍王水中眷屬。
真是帝王家行事,易如反掌吹灰,不多時,交納之鐵早堆積如山。
又使人砍取大竹,又于各處空地設立爐窯,便晝夜熔化。
又賞賜士卒民夫,大家果是歡然。
又重新起工,依舊搬漿弄水,曉夜不停。
怎禁四處的楊枝俱已砍完,各處的地土俱鑿挖得七零八落,東凹西缺,衆民夫隻得往外鄉外村去尋攬,取來供用。
卻說内中有一起民夫到了一個鄉村,見一座土山長有裡許,高有數丈。
衆民夫見這土無益,遂報了隊長,隊長看了一番,便叫民夫挑土湊用。
衆民夫便一齊動手,将釘钯鐵鋤紛紛亂築,一時掘的掘,挑的挑,掘挑了數日。
忽一日築到中間,一時再築不下去,衆民夫使一齊用力将釘钯鐵鋤亂築,隻築得乓乓乒乒的亂響,忽有火星直爆起來,衆民夫各各吃驚,遂停了鐵鋤往下細看,隻見是青青綠綠、黃黃亮亮的一件東西。
再一看時,卻原來是一塊大銅,就象缽盂的模樣合在土中。
遂一齊拍手歡喜道:“我們的造化到了,有了這塊大銅,極少也有幾萬斤,拿去換酒來大家吃個醉飽,豈不是造化。
”衆人聽見說拿去換得酒吃,遂又一齊動手,乓乓乒乒,鋤頭鐵鍬亂挖亂墾。
挖墾了半日,已有二丈餘深,隻見圓陀陀的,周圍有房子般大,有十緻丈開闊。
衆人見此大物更加歡喜,又一齊掘的掘,挖的挖,不期越挖越深,越掘越大,挖掘半日,莫想動得分毫。
衆人着驚,都攢做一團,擠做一塊,你争我嚷,我說你笑,早有人報知隊長也來觀看。
内中有老成的說道:“此中定是古時帝王的墳墓,恐有人掘他的,故将銅鑄成盒,蓋合住棺椁,内中必有金銀寶物,如今快些盡力掘出來,大家是有想頭的事。
”衆人聽了大喜,便又一齊往下掘去。
掘了一番,隻是沒頭沒腦,再掘不起來。
那隊長說道:“不如将這銅皮打碎,看内中有什麼東西,知個明白也好。
”衆人聽了,果然一齊亂打亂擊,隻震得兩手生疼,火星亂進,卻無一毫傷損。
衆人驚驚訝訝,早早哄傳說是内中有金子銀子。
又有的說道:“這塊那裡是銅,都是金子打成,原是當初帝王的金穴。
”一傳兩,兩傳三,早傳入兵将文武官員的耳朵裡來,大家驚驚異異,人人動火。
又被這些内監們聞知,個個垂涎起來。
早有内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