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關燈
,走了七魄,隻剩得一絲絲的遊氣兒,隻白瞪着雙眼,先還低着頭不敢分辯,今聽見要綁出殺了,隻得掙着匍伏哀求道:“蕭大人聽禀,小官不過是奉命而來,其中詳細不得預聞,隻問鄭植方知詳細。

    至于令兄之事,宮闱秘密,小官外臣不過走使而已。

    今大人一例見責,誠為冤枉。

    ”蕭衍聽了,遂說叫放轉來,道:“行刺之事,既與你無關,且放了綁,另行處置。

    隻将鄭植牽出斬首。

    ”不一時,獻上首級。

    蕭衍對姜文光說道:“适才唐突,不必記懷,放汝回去。

    ”姜文光見肯放他,連忙磕頭,謝不殺之恩。

    蕭衍道:“今汝回到建康傳與昏君,若能改道,親賢遠佞,家兄無恙,如在一日,我當謹守臣節。

    如其不然,統領貔貅平壓建康,立成齑粉。

    煩汝口中言,傳示茹法珍、梅蟲兒、王咺之等,再煩帶鄭植頭顱示知朝中,若再無知,照此為例。

    ”姜文光隻得滿口應承謝出,抱頭鼠竄而去。

    正是: 虎須焉許魚兒捋,豹尾安容鼠子拖。

     龌龊小人無忌憚,斬頭流血不為過。

     蕭衍自此一番,日與謀臣商議。

    隔不得一月,早有蕭懿之子蕭淵明逃至雍州,見了蕭衍,哭倒于地,道:“父親忠直,被君主聽信茹法珍等設謀召入宮中賜宴,暗藏藥酒毒殺,父親血流七竅而死。

    又藏匿父屍,使人借诏書為名,行刺叔父。

    幸叔父參透其謀,怒殺鄭植,傳旨曉谕,衆奸黨與昏主方驚惶,傳出父屍,神色不變。

    小侄殡葬一完,不敢久住建康,恐性命難保,因将母親藏匿安頓,星夜投奔叔父。

    望叔父念小侄有殺父之仇,誓不共天,早早伸冤。

    ”說罷,大哭在地。

    蕭衍聽見蕭懿果然被殺,忽大叫一聲:“我那兄長耶!”仰後一倒,口中便白沫亂滾,四肢冰冷。

    吓得蕭淵明連連叫喚:“叔父蘇醒!”早有使女家人忙入内報知,郗夫人與丁氏慌忙出來攙扶,忙用姜湯灌醒。

    蕭衍方才轉過氣來,大哭道:“長兄不聽吾言,以緻慘禍,誠為痛恨。

    賢侄不必着急,我誓必手刃昏君,瀝血以祭汝父。

    ”蕭淵明拜謝起來,遂與嬸娘郗夫人拜見,又與丁氏相見。

    郗夫人問着伯母及家中之事,蕭淵明細細述了一番。

    郗夫人亦為之堕淚,隻得寬慰侄兒留入内去了。

     蕭衍随即使人傳請柳慶遠入府,告知蕭懿的兇信,又使淵明出來相見過。

    蕭衍說道:“幼沖昏亂,颠倒綱常,生民塗炭已久,若不誅此獨夫,何以慰藉民望。

    參謀久阻,何也?”柳慶遠道:“向日久阻,正謂時有未至耳。

    今兵精糧足,天命已征,又何阻焉。

    ”蕭衍聽了大喜,遂擇了吉日,宰牛殺馬,禱告天地上下神祗。

    因聚了柳慶遠、張弘策、王茂、陳剛、昌義之、王珍國、曹景宗,共商起兵之策。

    張弘策因對蕭衍說道:“軍無紀律,是為亂兵,将無主謀,不能決勝。

    昔漢王拜韓信而擒項羽,劉先主拜孔明而成鼎足。

    今倡舉義師,吊民伐罪,若不扶一人為主謀,焉稱無敵于天下。

    今元帥既推誠以蒼生為念,當效漢王故事,委任一人為三軍司令。

    我觀衆人之内,能運籌帷幄之中,善決勝千裡之外者,非柳參軍不可。

    ”蕭衍聽了大喜,道:“弘策之言是也,敢不聽從。

    ”于是使張弘策料理築壇之事。

    你道他如何築法,但見: 台高三丈,象按三才,闊二十四丈,按二十四氣。

    壇有三層:第一層,台中立二十五人,各穿黃衣,手執黃旗,按著中央戊已土;東邊立二十五人,各穿青衣,手執青旗,按著東方甲乙木;西邊立二十五人,各穿白衣,手執白旗,按著西方庚辛金;南邊二十五人,各穿紅衣,手執紅旗,按著南方丙丁火;北邊立二十五人,各穿皂衣,手執皂旗,按著北方壬癸水。

    第二層上列三百六十五人,各執大紅旗三百六十五面,按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第三層上設立七十二員大将,各執刀槍劍段,按著七十二候。

    若無動地驚天術,怎得登壇誓衆師。

     蕭衍見壇已完,不勝大喜,便帶領諸将親至柳慶遠府中迎請。

    相見畢,柳慶遠坐于車中,蕭衍親手推輪捧毂,衆将扶擁。

    不一時到了壇前,柳慶遠下車同蕭衍上壇。

    蕭衍即捧過兵符印信,并糧草花名冊籍,送與柳慶遠,柳慶遠接入手中。

    蕭衍遂于壇前拜了四拜,說道:“愧子涼德,豈敢妄稱拜将,因念齊主無道,萬姓颠覆,欲舉剪滅,功成之日以讓有德。

    今拜爾為神機招讨領軍軍師都督鎮國大将軍。

    自拜之後,門以外将軍主之,阃以内予自主之。

    ”柳慶遠受命畢,然後請蕭衍上立。

    柳慶遠走下拜道:“感明公不棄,專心委托,敢不竭股肱之力。

    但念主惟一命,将為一法,受命之後,法令必嚴,願無貳心。

    ”蕭衍複下來,又是四拜,方趨步壇下聽令。

     柳慶遠方誓師說道:“昔者黃帝伐涿鹿而擒蚩尤,武王拜姜尚而伐商纣,自古皆然,非獨今日。

    今日我主拜我為神機招讨領軍軍師都督鎮國大将軍,爾等諸将,各宜同心協力,誅滅無道,建功立業,以垂不朽。

    ”衆将俱一齊打躬道:“